毛球
本名苗欣宇,自由撰稿人,乐评人。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近百万字,参与编著、编译图书多种,作品包括《观世音密码》《传世唐卡》《仓央嘉措诗传》等。家中珍藏数百张音乐专辑, 对香港音乐尤为热爱,是资深发烧友。目前客居广州,听歌,遛狗,写字,做饭。
每一首路过心上的粤语歌,都是一封时光藏下的情书。
香港乐坛30年,谁惊艳了你的时光,谁温柔了你的岁月?
知名乐评人毛球(本名苗欣宇)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30年时空,回到香港音乐的黄金岁月。
从第一首流行粤语歌的诞生,到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的登顶,从四大天王的峥嵘岁月,到巨星落幕的瑟瑟寒秋,这里既有香港音乐的风雨史话,也有你我共同的青春旅程。曾经的经典,如今的怀念。那些被贴上时光标签的音乐,是温暖过我们的拥抱,也是我们拥抱过的青春。30年的精选,总有那么一首歌,一段故事,惊艳过你的时光,温柔过你的岁月。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发现每一份精心制作的歌单,一同聆听记忆深处的回响。
##对港乐如数家珍,有很多歌坛的资料,有一点点内容是写了自己的态度和标准的,水平不错,但全书还是显得干瘪枯燥,命名也让人误以为是Beyond的传记。有一章是讲“我们听的是流行歌曲还是流行音乐?”就有作者的态度,其他就当宝贵的资料看了。
评分##为什么评分这么低?我来破坏队形——资深+专业+八卦。他对很多歌手乐队的看法以及一些观点跟我完全一致。会收藏!
评分##作者显然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但是呢,全书内容杂乱无章,材料零碎;黄沾的博士论文是本书唯一的理论来源;作者三观不正,非议陈冠希人品。最后,谁有好的粤语歌史推荐一下吗?
评分##应该有个副标题,香港十大劲歌金曲编年史。印象深的其实还在于港乐的式微,市场化运作没有绝对的好或坏,但是如何处理与大众的关系,体现对于不同类型音乐的包容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别处看到骆玉明说世说新语的一段话: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文学艺术的创造主要不是由作者自身的精神需求决定的,它也许会有技艺上的成就,而生命力和感染力却只能是有限的。送给市场化的港乐,愿你早日复兴。 1. 问题就出在资本和市场上——在进入 1992年之后,香港流行音乐市场需要的不是“好声音”,而是好故事、好宣传、好偶像——一句话,好浮躁。 您在位置 #2021-2022的标注 2018-01-11 19:09:51 2. 人的尊重是基于独立与自由平等之上的人格尊重,而这里说的是对工作成绩的评价,...
评分作者是在以他自己的脉络来讲述整个香港乐坛发展的历程,但是经常说着说着就跑偏了,许多人名歌名混在一起,看着有点混乱,但其实说来说去万变不离其宗,这段历史就这么点短,写不出花来。但是作为科普读物的话,港乐新入门爱好者可以看看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