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纔,浙江紹興人。齣生於沒落的封建傢庭。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9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錶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瞭新文化運動的基石。還創作齣版瞭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傑作,已經成為一部“必讀的民族典籍”。還有迴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呐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三閑集》。
《墳》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魯迅的雜文被世人稱為“史詩”,他在藝術上突齣地運用史筆,生動形象地引據事實,錶達自己的是非愛憎,指陳時弊,論證古今。通過雜文,魯迅顯現齣他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鬥到底的革命形象。
##墳塚遍地的當下,讀來彆有一番風味。那些小小丘隴中,埋著曾經活過的軀殼,一麵埋葬,一麵留戀,即便紀念終化為煙埃,總免不瞭說誑、做夢與發願。 這一次讀,偏重關切牽涉青年的句子。就時間來看,魯迅的認識確似在進化的(原諒此處疑暗含綫性曆史進步觀),原先鼓勵青年掃蕩食...
評分##前四篇《人之曆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讀得真是對白話文運動感恩戴德。之後就開始順暢瞭。 有意思的是,《墳》裏麵居然有好幾篇是魯迅對女性和女權的探討。《我之節烈觀》開篇討論“人心日下,國將不國”的論調,結果沒想到幾段之後,直接過度到“節...
評分##在跟學生們講《論睜瞭眼看》,所以把《墳》挨著看完瞭。其實裏麵的名篇早就讀過,看完後還是覺得又憤怒又惋惜。 隻是在自己,卻還不能毅然決然將他毀滅,還想藉此暫時看看逝去的生活的餘痕。惟願偏愛我的作品的讀者也不過將這當作一種紀念,知道這小小的丘隴中,無非埋著曾經活過的軀殼。待再經若乾歲月,又當化為煙埃,並紀念也從人間消去,而我的事也就完畢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 ]2018年07期 內容提要 通常認為魯迅1926年11月編定《墳》,這是指《題記》《寫在〈墳〉後麵》而言,此前魯迅對《墳》的編集已有長期醞釀, 最遲於1926年6月確定選目,並很可能在1926年8月離京之前交稿。《墳》的編集遇到如何處理雜文與論文、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