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雅哉,1958 年生于日本北海道函馆,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学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艺术研究工作,专门研究中国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著作有《飞翔吧!大清帝国》《苍颉们的盛宴:汉字的神话与乌托邦》《桃源乡的机械学》《新千年图像晚会》《猪八戒大冒险:会说话的猪的怪物志》等。
林久之,1944 年生于日本岩手县,日本中国 SF 研究会会长,毕业于东洋大学大学院研究科,专攻中国哲学。以同人杂志为主,从事中国科幻小说的翻译和介绍,译著有《雪山飞狐》(金庸著)、《倚天屠龙记》(金庸著)等。
《中国科学幻想文学馆》是日本学者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有关中国科学幻想文学(Science Fiction)的专著。上半部分由武田雅哉撰写,回顾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神话、传奇、小说、戏剧中的科学幻想萌芽,从《山海经》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真正意义上科幻作品的引进,着重爬梳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译介和创作情况。下半部分由林久之撰写,讲述了1949年以来“科学文艺”这一文学类型在中国大陆的确立,旁及了港台科幻小说的创作情况,更对日文原版中所未遑涉及的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的再次繁荣进行了跟踪,展望了中国科幻文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全书资料翔实,作者笔触风趣,既是一本严谨的学术力作,也可足休闲阅读之乐,可视作研究中国科幻文学史的必读之书。
##2018年读书009。由于因缘际会,得以认识中国科幻圈的一大批推广者,如果在认识他们之前,这本日本人的简史,绝对配得上开蒙之作,梳理的时间跨度够,覆盖面广,整体的认知,其实也和内地所做差距不大,只不过在细节资料上,作者比较受限,无法展开。如此前提下,武田雅哉的上卷我更感兴趣,另外他对中国幻想文学更多的想法,估计要到《构造另一个宇宙》那本里寻找了。值得一提的是,书页码很厚,但开本设计小巧,字行等也比较松,绝非真正的大部头,适配休闲。
评分##和那些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那么糟
评分##还是日文原版的书名《中国科学幻想文学館》更觉贴切——图文并茂罗列史料的展馆,直观陈列,让作品说话,史论分析退到作品背后,所以文学史以外的内容摆出来也并无不可。上卷对于SF被定义前的相关文本的搜罗,对于SF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定型又不断变化的展示,下卷对于“科学文艺”“科普小说”等概念的警惕,对于《科幻世界》杂志社与科幻迷团体的勾勒,如此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或者,更较真儿地说,是令像我这样(多少具备一些科幻文学史专业知识)的参观者印象深刻,所以问题也就来了——对这一领域相对陌生的参观者从展馆里看到的会是什么?留意的会是什么?会更激动也更觉珍贵吗?(我真的相信会,但读到“那时的台湾和香港”章节时——恰好是自己相对陌生的领域——又有些担心。噢,对,还有最后一章,简直像讲解员下班后和参观者吐槽……) 上卷武田雅哉先生的對中國晚清至民國的科幻文學譯介和創作情況的介紹系統而詳細,補充了當時發表的很多冷僻的科幻小說,雖然這些科幻小說故事粗疏,但也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熱情的介紹,是非常值得參考的資料。 下卷林久之先生可能因為身體原因,整體寫得就很零碎,對新中國成立...
评分##案头必备。 非常基本的一本中国科幻史著作,能够清晰的了解中国科幻小说在一个多世纪里面的发展。 基本的材料整理得很丰富,能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据此能够推出一本早期科幻小说集配合出版,效果一定会更好。 缺陷就是论理性欠奉,在理论上的分析较少。 从书中的年表来看,中国近几年的科幻作品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正常的水平。 《科幻世界》牛逼。
评分 评分##谈不上中国科幻文学史,只是做了一些 简单的梳理,不过能感受到作者的可爱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