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通胀螺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张嘉璈(1889-1979),字公权,江苏宝山人,民国著名银行家。早年求学于日本庆应大学,学习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回国初期受梁启超提携,曾在袁世凯政府有短暂经历。后进入金融界,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总裁、总裁,中央银行总裁、中央信托局局长;期间还曾担任铁道部部长、交通部部长。任职银行界时,张嘉璈先生用其所学现代经济和银行知识,重塑中国的银行业,更以其刚毅的性格和掌握的现代商业规则,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银行的独立性,引领了中国新式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尤其奠定了中国银行后续近百年的国际声望;其关于中央银行的思想,在当时同步于世界,对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仍有影响。他因此获得了“中国现代银行之父”“民国银行先行者”的美誉。任职铁道/交通部部长期间,张嘉璈积极推动铁路、公路事业发展,为支持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于1938年命令卢作孚先生的民生公司转运入川人员和军品商货,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抗战结束后,张嘉璈受命担任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代表国民政府就东北接收问题同各方周旋,是最熟悉东北局势的官员。1947年,张嘉璈受蒋介石委托出任中央银行总裁,适逢中国通胀局势加速恶化之时,后于1948年5月辞职。1949年之后,张嘉璈移居澳大利亚,在大学任教并开始撰写《通胀螺旋》一书,后移居美国,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于美国去世。张嘉璈的兄妹也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如张君劢和张幼仪。
于杰(译者),从业于银行和投资领域多年,已翻译出版《时运变迁》、《管理美元》和《通胀螺旋》。目前还担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通胀螺旋》一书是作者张嘉璈先生以其自身经历,全貌地记录了中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间的通货膨胀发展过程。
因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战前的中国国力羸弱,维持抗战并非易事。作者以当事者的身份,从中国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农业发展、外国援助及中日货币战等诸多方面,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国共对抗时期战场之外的中国历史。这本书是一部抗战和社会动荡时期的货币史、财政史和普罗大众的社会生活史。
书中关于政府治理、币制改革变迁、中国新式(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财政弊端、城乡/东西部“二元”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等问题的讲述,被西方官学界视为了解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状况的借鉴,对于今天的中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都依稀听说过中国发生过这么一次超级通胀,但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过程如何却十分模糊,这本书很好的还原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并且给出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分析,史料引用相当到位。这十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战前阶段、中日战争爆发阶段、战后阶段,作者逐一分析了三个阶段中需求、供给、外汇、贸易、工资等因素,从中梳理出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而总结了国民政府在应对通胀的成败得失。这十年间通胀螺旋形成,固然有客观外部因素,既日本人的侵略、内战的爆发;但也有诸多内在问题,如中央银行缺失、城乡割裂、财政赤字的失控、滥发货币、信贷放松、投机盛行、金融系统混乱、税收结构不合理、外汇管制的过分自由化、行政机构腐败及无力施行价格管制措施等。书中所论及的诸多教训对于今天依然十分有现实意义,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通胀都是大敌。
评分##由于成书较为久远,现在学界一般更多将本书作为参考资料使用,实际上本书的学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作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以及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银行家,张公权并没有被大后方人口大量涌入、商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表面现象迷惑,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收入的不足。迁到大后方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丧失了战前主要的税收来源(关、盐、统三税)和富庶的江浙沪及东南沿海地区,内地既没有沿海的工商业基础也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国民政府融资。因此收入不足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国民政府,也使得任何对物价的控制措施都变得软弱无力,最终只能通过滥发纸币的形式来填补财政赤字。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军公教群体提薪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直接导致执政效率下降和吏治腐败,更使得国民政府的社会秩序和民众的政治信心被彻底推翻了
评分##当然是有价值的读物,但是,布满逗号的超长的翻译腔句式实在是看得人头晕眼花,再加上自己本身没什么经济学金融学的基础,每句话都要费力理解半天。掐头去尾看了一下,看不下去了。过几天再咬咬牙看下去。最后一节一些教训读完,冒了一身冷汗,为啥冒冷汗,说出来会被删帖,你们自己去看……
评分 评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章值得反复阅读,本书就是一本指南,条分缕析的告诉读者1937-1949年间民国通胀引起、抬头、起势、毁灭社会的过程、原因和后果。对于理解当前(2019年8月)全球发达国家普遍通胀不足,中国经济通胀有所抬头的现状,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评分##这书倒是我看剧《一把青》查资料时被推荐的。剧中有个场景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已是抗战胜利后,通货膨胀得严重,师娘想祭奠逝去的空军,但现钱还不如纸钱值钱 本书可以看作一篇逻辑清晰、数据殷实、见解独到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张嘉璈28岁那年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任副经理,拒绝执行袁世凯的命令,在挤兑压力之下给予储户兑现,是个有魄力的银行家。P.s.作者也是张幼仪的哥哥 因为一直有看西南联大的故事,所以特意留意到了有关教师和昆明的两个数据。一、因为通货膨胀,战时公职人员、教师的生活状态比经历20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的人还要痛苦得多,这些领固定薪水的人受到的冲击比其他人大。二、战时昆明的物价指数一直领先于所有其他城市,1942年当地批发物价指数是重庆的3倍,1945年仍为2倍。可想而知,他们那时有多艰苦
评分通胀螺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