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2016—2017年在哈佛大学交流访问。
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都在强调掌握古典理论而非中层理论的必要性和当前训练的缺失,其必要性也可以从不同学校教授的回答中看到。Harvard六位教授的回答大多稍显庸常、欠缺反思力度,但Chicago和Berkeley的四位教授的回答明显体现出了更为复杂、敏感的思考和更生动的关于社会的体验。相当意外的是,渠嘴炮在序里的对谈中收起了自己长久以来无药可救的无知、傲慢及偏见,表达的克制而精切。
评分 评分##首先向编者致敬。在哈佛访学一年出了这样一本访谈录,很不容易。这本书可能不适合硕士以上层次的专业读者,因为编者并没有提什么专业的学术问题,看起来也没有试图了解访谈对象的具体研究,问的都是泛泛的问题。本科生读读培养兴趣还是可以的。赵鼎新老师认为美国社会学因中层理论而不再有智慧?那为什么还在这个没有智慧的环境里当了20多年教授?
评分 评分##我们以为理解了社会学,而事实上我们了解到的还是我们自以为的社会学,而已。
评分##一种新的写作呈现方式,不论书中观点是否正确,但是挺佩服作者的勇气的。包装也很精美,全精装,收藏很好。亮点是渠老师的序还有三校社会学名师的推荐,是向不理解社会学的普通公众引发社会学是什么思考的一本书,社会学要想向普通人普及,一定不是束之高阁、坐而论道的。
评分 评分##采访的问题比较基础,但却很重要。能感受到社会学家们的追求,和热爱学术的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