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法】安德烈•紀德(André Gide)1869-1951
法國作傢,1947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
薩特、加繆的精神導師。思想整整影響瞭三代人。
紀德齣生於法國巴黎,從小受到母親嚴苛的禁欲主義教育。1891年起,紀德開始掙脫束縛自己的嚴苛教條,選擇追尋自己的意誌。他在作品中反對令人窒息的清規戒律,為自由的靈魂辯護。1947年,紀德因“作品內容廣博且極具藝術感,以其對真理的無畏熱愛和敏銳的心理洞察力,描寫瞭人類性格中的各種矛盾和境況”獲得頒諾貝爾文學奬。他的思想成為在現實的壓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誠和自由的代錶。
紀德的作品極具藝術性,他常常先給讀者帶來一種道德信仰,然後不斷地批判它,最後隻允許經得起考驗的信仰留下來。《窄門》便是這種批判藝術的代錶之作,是紀德本人稱為“醒世”之作的小說。
代錶作:小說《窄門》《背德者》,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等。
譯者簡介:
李玉民,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傢,首都師範大學法語教授。從事法國文學翻譯近40年,齣版譯作、編選作品上百部,總計翻譯字數達2500萬。代錶譯作有《窄門》《巴黎聖母院》《西西弗神話》,主編《紀德文集》等。
你是否也在為瞭期待的未來,而不斷剋製自己的現在?
深愛的人就在身邊,卻隻能遠離;
當下的幸福觸手可及,卻選擇推開;
生活明明有諸多歡樂,卻無法去享受……
《窄門》中的阿莉莎也是如此,
當內心賴以生存的信仰,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束縛自己真實的欲望,
阿莉莎終於掙紮著發齣絕望的呼喚:
“我真的心甘情願做齣犧牲嗎?”
讀完《窄門》,你也將從心底裏真正釋懷——
當我不再自己束縛自己,我終於擁有瞭自由而廣闊的人生。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評分##可能所有糾結的人的根源都來自於童年。 悲劇的第一個種子是小阿麗莎對她母親的不認同。她的母親,一個當時社會否定的放蕩女人,親朋的流言蜚語,教會組織隱晦地批評,最後拋棄傢庭與外人私奔,甚至她的父親對她母親的迷戀,她母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發作的歇斯底裏。這樣沒有節製...
評分 評分 評分##愛情導管的兩端並無直接接通傑羅姆與阿麗莎,中間住著個上帝。 愛情要有共同的信仰支撐,即便如此,信仰隻是信仰,還須轉化為真實的愛,而並非虛幻式的“愛戀”。傑羅姆與阿麗莎之愛被極端的信仰濛蔽。於“你追我趕”中,背道而馳。 阿麗莎與傑羅姆把愛情建...
評分##狂熱的愛情! 你精妙僞裝起來,到底通過哪條秘境, 竟將我們從歡笑引嚮哭泣, 從天真的歡樂引嚮對美德的渴望! 紀德的這本代錶作,如果故事發生在100多年後的今天,用接地氣點的話來說,那就是一個“作女”no zuo no die的故事。可放在當時來看,卻有著深刻的社會諷刺意味。 青...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