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桑
诗人、译者、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同济大学哲学博士(2014)。著有诗集《赋形者》(2014)、诗学论文集《隔渊望着人们》(2016)、散文集《在孟溪那边》(2017)。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014)、《染匠之手》(奥登随笔集,2018)、《生活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选,2019)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西方现代文学与哲学。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十余篇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安娜·伯恩斯、玛丽·奥利弗等著名的中外 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第一次与胡桑见面,是要讨论一本书,我拿出我的粘了条画了线折了角的,他也拿出类似的一本,于是引为同道。他是诗人,是译者,是作者,是书评人,还是大学中文系教外国文学的老师。中文系里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因为不以专一语言研究为目的,倒能心怀世界,离文学更近。而诗人与译者的经验,也是给评论加分的。写洛威尔的一篇,在他翻译的诗集中见过。我喜欢昆德拉、帕慕克、略萨、阿提冈诸篇。有关《坏女孩的恶作剧》,他指出坏女孩“是一个颠倒了的包法利夫人、一个清醒的行动的包法利夫人、一个逃逸中的包法利夫人”,目光如炬。帕慕克一篇,他道出帕慕克是用“陌生人”视野写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这也是胡老师自己把弄本雅明的产物。自然,久在学院,难免有点学院气味(同为大学教书匠,我深深理解),期待有一天,他用诗人的文笔来创新书评文体。
评分##第一次与胡桑见面,是要讨论一本书,我拿出我的粘了条画了线折了角的,他也拿出类似的一本,于是引为同道。他是诗人,是译者,是作者,是书评人,还是大学中文系教外国文学的老师。中文系里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因为不以专一语言研究为目的,倒能心怀世界,离文学更近。而诗人与译者的经验,也是给评论加分的。写洛威尔的一篇,在他翻译的诗集中见过。我喜欢昆德拉、帕慕克、略萨、阿提冈诸篇。有关《坏女孩的恶作剧》,他指出坏女孩“是一个颠倒了的包法利夫人、一个清醒的行动的包法利夫人、一个逃逸中的包法利夫人”,目光如炬。帕慕克一篇,他道出帕慕克是用“陌生人”视野写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这也是胡老师自己把弄本雅明的产物。自然,久在学院,难免有点学院气味(同为大学教书匠,我深深理解),期待有一天,他用诗人的文笔来创新书评文体。
评分##在当代,属于那种最好的文字与启思。我特别看重真正诗人所写的散文、随笔与评论,因为其有别于普通的评述视角与方法,带有智性与灵性的微光。在我的这个诗人名单中,有米沃什,布罗茨基,茨维塔耶娃,扎加耶夫斯基和帕斯等等。如今,在这个私人名单上,我要添上胡桑的名字。 世界文学的推介信。心被奥斯维辛与第三世界的部分牵动着,前面的部分尽管涉及到殖民的边缘地带和女性议题,我却总是感到抽离。也许是想到现代文学,想到上海的今日。列维纳斯说现代东方文学是寓言。我难忘小荷说:他们写出来的无法不是寓言,他们不得不是文化斗士。最喜欢讲《...
评分##我不喜欢这种用咏叹调的口吻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胡桑频频提及的雾啊、破碎的玻璃啊之类的意象,太私人化个体化了。读了,根本无法获得对作品的共鸣。
评分##与其说是文学批评,不如说这实在是一本好的书的索引,阅读的惊异在胡桑老师笔下发出亮光。诚如代序里借用图尼埃在《爱情半夜餐》里写的所言,“阅读的打开,让我们得以庆祝生命悲壮的脆弱,庆祝自我的混沌,自我的不能,自我的渴望”。另外,火速标记一下《送奶工》和《午夜之子》这两本宝藏之书,敞开吧,敞开阅读!
评分##关于八部小说、一部文学理论、三部诗集的书评,所有篇幅的内部线条都梳理的很清晰,看似是互不相关的文集,但又总归会涉及到关于记忆、时间、无根游荡的主题。《流年的飞沫》是我的私房小说,是文学中被遮蔽的浪漫理想的幻灭之爱,载入这篇是意外之喜。他可以透过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的三种生活(享乐、政治、自由沉思)的概括,去展开诗人奥利弗“去爱可爱的事物”的玄机。诚如作者借鲁西迪《午夜之子》中的句子所加以印证的,“想要理解一条生命,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所谓现实是对小说的模仿,即便在我看来文学犯不着映射现实,却能够看出作者通过阅读理解现实的路径,“阅读始于一次对已有经验的偏移。”好的读者总是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对其他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情节、词语上,在与文字的交互中,将抽象的理知通过共情,转换为对于自身的认知与感知
评分##第一次与胡桑见面,是要讨论一本书,我拿出我的粘了条画了线折了角的,他也拿出类似的一本,于是引为同道。他是诗人,是译者,是作者,是书评人,还是大学中文系教外国文学的老师。中文系里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因为不以专一语言研究为目的,倒能心怀世界,离文学更近。而诗人与译者的经验,也是给评论加分的。写洛威尔的一篇,在他翻译的诗集中见过。我喜欢昆德拉、帕慕克、略萨、阿提冈诸篇。有关《坏女孩的恶作剧》,他指出坏女孩“是一个颠倒了的包法利夫人、一个清醒的行动的包法利夫人、一个逃逸中的包法利夫人”,目光如炬。帕慕克一篇,他道出帕慕克是用“陌生人”视野写伊斯坦布尔的呼愁,这也是胡老师自己把弄本雅明的产物。自然,久在学院,难免有点学院气味(同为大学教书匠,我深深理解),期待有一天,他用诗人的文笔来创新书评文体。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