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理,越辩越明
评分##防渗之争的收官令人叹气无奈之余 只好把关注点放在环保文保民保乃至政治利益纠葛等方方面面 十多年过去了 没有看到相关变更好的状况 甚至社会更倒退 官员单位更不作为 而如此深入较真的记者也大都神隐了 这社会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它们像圆明园一样 我们从失望到灰心再到绝望 无力改变于是不想也不忍再见
评分 评分##纪实且不失风趣的文笔,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一份记者工作的范本,也体现出了那个年代的一些荒唐。 环保永远不是动嘴皮子,不能让无知在历史上留下更多这样的事件
评分##可以满足你:对于系列新闻前后发展连贯的八卦之心;对园林景观 历史考古等学科知识的精心整理和学习;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切入点推动事件进入政府流程的新闻监督雄心;以纪实文学写成的与新闻时效性相互照应获得的事后的社会学视角——以及俞博士当年义愤填膺的模样和迪华老师偷偷溜进圆明园西园的真情记录ヾノ≧∀≦)o
评分 评分作者有种特别珍贵的坦诚!面对第一个信源时就实话实说自己对相关领域的不了解,已经奠定了这本书最突出的风格:真实!这么多年后再回望这个事件,深感它对中国公民环保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感谢留下这么多珍贵的第一手记录,尤其是公开讨论各方意见那部分,看得人激动不已,有...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