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裏斯汀•米勒
曾為《洛杉磯時報》記者,報道政治、戰爭等相關題材的新聞,現為ProPublica資深記者,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教授數據新聞學。著有非虛構作品《血腥錢:在伊拉剋浪費的數十億美元、失去的生命和貪婪的公司》。
肯•阿姆斯特朗
曾就職於《芝加哥論壇報》,2017年入職ProPublica。與尼剋•佩裏閤著的《記分牌,寶貝:大學橄欖球、犯罪和共謀的故事》獲愛倫•坡奬最佳真實罪案奬。
兩人憑藉對《謊報》一書中事件的一係列報道獲2016年普利策新聞奬。
“你知道這些報案代錶什麼嗎?”
“沒能收到錢的妓女。”
網飛劇《難以置信》原作
獲普利策新聞奬
————————
兩名獨立媒體資深記者追蹤報道,
揭示美國司法部門長期以來對性侵案受害者的歧視,
打破社會輿論對“完美被害人”的刻闆印象。
2008年美國華盛頓州,18歲的 瑪麗報案稱自己被闖入傢中的陌生人侵犯,案件的真實性卻受到質疑。因為她的證詞看似矛盾,因為她不夠驚慌失措,因為她或許隻想博得關注。最終,瑪麗改口說自己並沒有遭到強暴,被以“謊報罪”起訴並罰款,淪為社會唾棄的說謊者。
2011年,科羅拉多州發生的一件強奸案,使一起連環性侵案浮齣水麵。兩名女警循著蛛絲馬跡追捕嫌犯,在證物中,她們發現瞭瑪麗的名字……
————————
編輯推薦
本書由一起戲劇性的強奸案“謊報”,反映瞭美國司法部門對性侵案件調查的草率輕視,以及執法人員(尤其是男性)對性侵受害者缺乏同理心的態度。事件的背後,摺射齣的是普遍存在於社會大眾認知中的性彆歧視和對性侵受害者的苛刻要求。來自執法機構和輿論的忽視、敷衍和不信任,給受害者帶來瞭二次傷害。
網飛以《謊報》為藍本改編的美劇《難以置信》(Unbelievable)於2019年9月播齣,引起極大反響。與美劇相比,《謊報》除瞭對案件受害人和破案過程的細緻描述,對罪犯的經曆和犯罪心理也有詳細描述;本書還介紹瞭美國司法體係對性侵受害人的偏見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著悠久的曆史。
##係列:上海譯文齣版社,譯文紀實係列,這套書很好看,平均水平都不錯。《謊報》歸類為“真實罪案”係列,我讀過這個係列另外一本《人體交易》。兩本都推薦。 目錄:全文有各種視角的切換。受害者瑪麗、連環強奸犯、其他受害者、不同地區的警局等,視角很多,卻並不顯得雜亂,大...
評分 評分副標題一直提醒著,這是一樁現實中發生的,真實的案件。 2008年8月18日,第一個受害者;接著是2011年,又一個;然後,還有一個……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但讀者看到瞭,受害人們之間沒有相似之處,但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如此相似。 充滿懸念的敘述,如果是推理小說或者探案爽劇,接下...
評分 評分##【與阿夢共讀一本書No.116】閱讀這本紀實時捲席而來的憤怒、生氣、悲傷,竟多次讓我靜呆在那裏,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針對受害者尤其是性侵受害者的講述情緒、細節矛盾來衡量其可信度,甚至把她們的身份扭轉為嫌疑人、摧毀她們的取證套盒、還反手訴訟要求罰款——“為什麼你沒有尖叫?為什麼你不反抗?”“她是不是認識這個人?”“她想象齣來的”“她很有可能非常樂意被這樣對待”......瞠目結舌的同時再反觀,原來其實也不是多麼陌生的情節(參照某巴案件)。而與此同時,加害者在進化,他們甚至在推陳齣新的書籍研讀、科技上手中,培養瞭可觀的學習麯綫;於是,當執法與法律在保護和懲戒上的進步總是來得太晚,甚至還要時不時倒退幾步之時,背負與辜負的故事便永遠、一直在發生!!!人間不值得!!!
評分 評分##這種質疑強奸案受害者、認為她謊報的情況,證明瞭在強奸案中一個“完美受害者”的形象是有多重要而又多離譜。有意思的一點是,書中另外幾件強奸案發生地的負責警探都是女警,也正是她們聯手最終將所有案子連接瞭起來。
評分 評分副標題一直提醒著,這是一樁現實中發生的,真實的案件。 2008年8月18日,第一個受害者;接著是2011年,又一個;然後,還有一個……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但讀者看到瞭,受害人們之間沒有相似之處,但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如此相似。 充滿懸念的敘述,如果是推理小說或者探案爽劇,接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