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商品《宋词选》有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宋词选》乃中国词史上的艺术dian峰,几百年来,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本书精选宋词中的经典之作,进行详尽的注释和精辟的评述,将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宋词的迷人风采,使读者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
朋友,如果你想深刻了解宋代辉煌的文化艺术,如果你想领略词有别于诗的迷人风采,如果你想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和美的陶冶,就请到宋词佳境中遨游一番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作者简介
胡云翼(1906-1965),湖南桂东人。原名耀华,字号南翔、北海,笔名拜苹女士。词学家。1927年毕业于武昌师范。曾创办《艺林旬刊》。历任长沙岳云中学、南华中学、省立一中、无锡中学、镇江师范、暨南大学教职。后在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解放后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教员,上海师范学院教授。著有《宋词研究》、《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新著中国文学史》、《唐代的战争文学》,编有《词选》、《诗学小丛书》,又有小说《西冷桥畔》等。
目录
前言
三禹偁 一首
点绛唇 雨恨云愁
潘阆 二首
酒泉子 长忆西湖
前调 长忆观潮
寇准 一首
江南春 波渺渺
林逋 一首
长相思 吴山青
范仲淹 三首
苏幕遮 碧云天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
晏殊 五首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踏莎行 小径红稀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山亭柳 家住西秦
张先 三首
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木兰花 龙头舴艋吴儿竞
张昪 一首
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
宋祁 一首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七首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
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
柳永 七首
雨霖铃 寒蝉凄切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定风波 自春来
望海潮 东南形胜
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倾杯 鹜落霜洲
晏畿道 四首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
采桑子 西楼月下当时见
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
王安石 一首
桂枝香 登临送目
苏 轼 二十三首
少年游 去年相送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前调 老夫聊发少年狂
望江南 春未老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黄庭坚 四首
秦观 六首
晁补之 一首
王观 一首
贺铸 十首
李之仪 一首
张舜民 一首
僧仲殊 一首
周邦彦 十首
寥世美 一首
李重元 一首
曾布妻 一首
无名氏 十五首
无名氏 一首
蒋兴祖女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鲁逸仲 一首
吕渭老 一首
察伸 一首
叶梦得 三首
赵佶 一首
李清照 十一首
向子湮 一首
陈与义 一首
张元斡 五首
岳飞 一首
胡铨 一首
吕本中 二首
朱敦儒 九首
绍兴太学生 一首
韩元吉 三首
张孝祥 八首
范成大 二首
杨万里 一首
陆游 十一首
辛弃疾 四十首
陈亮 四首
刘过 六首
杨炎正 一首
朱淑真 一首
严蕊 一首
姜夔 十首
史达祖 二首
吴文英 四首
戴复古 二首
刘克庄 十二首
黄横 二首
文及翁 一首
无名氏 一首
王清惠 一首
徐君宝妻 一首
文天祥 一首
邓剡 一首
刘辰翁 六首
蒋捷 七首
周密 一首
王沂孙 三首
张炎 五首
精彩书摘
苏轼 二十三首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县名)人。二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朝,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为杭州等处地方官。复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宋哲宗朝,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谪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并以六十三岁的高龄远徙琼州(今海南岛)。赦还的次年,死于常州(今江苏市名)。他是一个全能作家,诗、词、文章造诣都很高。他的词今传《东坡乐府》三百多首。
在文学方面,苏轼是革新的主将。他对于词的发展上所作出的贡献,超越了所有的前人。他摧毁了词的狭隘的藩篱,替词坛开辟了广阔的园地。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作者既然用词来反映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为主,就必然在一定的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而不是以协乐为主。他的词“问有不入腔处”,并不是不懂歌曲,而是“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不愿意让作品的内容受到阉割。
还应该指出:苏轼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有所提高。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弱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在他的词里,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的古战场景色,有“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水龙吟》)的壮丽图画,有“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满庭芳》)的惊险镜头,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的高渺景象,有“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浣溪沙》)的农村风光,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念奴娇》)的英雄人物,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沁园春》)的知识分子,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的爱国志士,有“相排踏破蓓罗裙”(《浣溪沙》)的乡村姑娘……这些都是使读者耳目一新的境界,构成词坛里崭新的气象。到了这时候“词为艳科”的概念才有所改变,词的内涵才更丰富,风格才更多样化。特别是苏轼那种独特的,笔力纵横、气势磅礴的豪放词风,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极为有益的推动作用。词的豪放派是从他起始的。
我们还要注意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用世和超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在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的经历那么坎坷不平,仍然能经常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自是鼓舞人的。可是,在作者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股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这一股超脱尘世的思想不时在他的头脑里起着矛盾作用或统治作用,促使他不断地写下一些“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的消极的感叹。即使他写农民、渔父的时候,也往往把他们打扮成为半隐士的风貌(如《浣溪沙》里的“道逢醉叟卧黄昏”,《渔父》里的“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因此读苏词必须警惕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作者带到虚无飘渺的世界里去(其实作者自己还是喜爱人间的)。
……
前言/序言
《词海拾遗:宋代婉约与豪放的交响》 在浩渺的中国古典文学星空中,宋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情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唐诗的延续与发展,又以其更为细腻婉转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士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词海拾遗:宋代婉约与豪放的交响》并非一本收录特定宋词名篇的选本,而是旨在深度剖析宋词这一文学体裁在宋代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审美追求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风貌。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尘,聆听词人们的心语,感受那或低回婉转,或激昂慷慨的千古绝唱。 一、宋词的滥觞与初步成型:从唐五代到北宋初年 宋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民间歌谣和宴乐唱词。然而,真正使其脱离纯粹的歌唱,迈向独立审美价值的,是五代词人。本书将从唐代歌词的起源讲起,重点梳理五代词坛的承前启后作用,如南唐的李煜,其词作已具备了深厚的情感力量和艺术自觉,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进入北宋,词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我们将在书中探讨,为何在唐代诗歌独领风骚的背景下,词这种“依草附木”的文体能在宋代异军突起,并逐渐压倒诗的声势。这其中,社会政治环境、文人阶层的心态变化、以及音乐发展的推动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书将分析北宋初期词坛的代表人物,如晏殊、欧阳修等。他们承接五代余风,将词的情感表达从个人的悲欢离合,拓展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更为注重词的语言艺术,使其更加精炼典雅。我们将深入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如晏殊词的温润闲雅,欧阳修词的冲淡自然,并探讨他们如何为后来的婉约词奠定基调。 二、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李清照与她的时代 婉约词,无疑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它以细腻的情感、委婉的笔触,描绘闺阁情思、离愁别绪、羁旅之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在婉约词的发展历程中,李清照是一个绕不开的顶峰。本书将花费大量篇幅,深入剖析李清照的词作艺术。 我们将从她的身世经历出发,解读她的词为何如此真挚动人。从少女时代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到婚后生活的“常记溪亭对月眠”,再到国破家亡后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是一部个人命运的史诗,也是一部女性情感的百科全书。本书将详细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她如何运用白描手法,将日常生活的细节转化为感人至深的意境;她如何运用叠词、叠字,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的音乐美;她如何融化前人诗句,使其化入自己的情感表达,达到“语淡而味永”的境界。 除了李清照,本书还将探讨其他重要的婉约词人,如秦观、贺铸、柳永等。柳永作为北宋婉约词的开山鼻祖,其词以铺叙描写的长调见长,内容广泛,贴近市民生活,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和表现力。秦观的词则以情致深婉著称,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贺铸的词风格多变,既有婉约细腻的一面,也有沉郁顿挫的壮志情怀。本书将通过对比分析,展现婉约词在不同词人笔下的多样风貌。 三、豪放词的磅礴气象:苏轼与辛弃疾的壮丽山河 与婉约词的细腻绵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代也涌现出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他们的词作,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将词的抒情功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词体彻底摆脱了“艳科”的限制,与唐诗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唐诗。 本书将深入剖析苏轼的豪放词。我们将探讨苏轼如何在经历政治挫折后,将个人的失意转化为对人生、对自然的豁达与超然。他的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豪迈的笔力,写出了壮丽的山河景象,也寄托了对人生抱负的感慨。本书将分析苏轼词的艺术特点:他如何化用前人典故,却又不拘泥于故实;他如何将散文的语调融入词中,赋予词更强的叙事性和哲理性;他如何将乐景写哀,以乐衬哀,形成独特的情感张力。 辛弃疾,作为南宋的词坛巨匠,其豪放词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词,是那个时代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在国势飘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下,辛弃疾的词,充满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沙场雄风,以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园诗意。本书将重点分析辛弃疾词的几个重要面向:其悲壮沉郁的家国情怀,他如何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铁马”、“金戈”、“楼兰”等,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其开阔壮美的山水描绘,以及他如何将军事题材的描写融入词中,创造出独特的军事词风。我们还将探讨辛弃疾词的语言特色,其博杂旁搜,兼收并蓄,既有雅正之气,也有俚俗之语,形成了一种雄浑奔放的独特风格。 四、宋词艺术的精进与流变:格律、意境与时代印记 本书不仅会聚焦于代表性词人和流派,更会深入探讨宋词在艺术上的精进与流变。 词牌与格律的演变: 词作为一种音乐化的文学体裁,其格律与词牌的发展是理解宋词艺术的关键。我们将简要介绍词牌的来源,以及宋代词人在格律上的探索,如长短句的运用,平仄、押韵的讲究,以及一些词人在格律上的创新。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宋词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宋词艺术的灵魂。本书将分析宋词是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画面,营造出深邃的情感氛围。我们将探讨宋词意境的来源,如山水、自然、闺阁、历史等,以及不同词人如何用自己的视角和情感,赋予这些意象以独特的生命力。 时代的印记: 宋词是宋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政治军事的生动写照。本书将穿插分析宋代社会的变化,如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宋代重文抑武的国策对文学的影响,来阐释宋词为何能展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面貌。例如,市民阶层壮大使得柳永等词人能够深入描写市井生活,而政治动荡则催生了辛弃疾等词人的悲壮情怀。 宋词的传承与发展: 在对宋词的繁荣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本书也会简要提及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结语 《词海拾遗:宋代婉约与豪放的交响》并非一本简单的宋词汇编,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学探索。它旨在揭示宋词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精湛艺术技巧和丰富情感世界。通过对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两大主旋律的剖析,以及对其艺术特质和时代背景的解读,本书希望能带领读者领略宋词的无穷魅力,感受古人细腻而又磅礴的心灵律动,体悟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之美。我们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理解宋词、热爱宋词的一扇窗口,让您在字里行间,与千年前的词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