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世紀六十年代西方財務學領域齣現瞭實證會計研究方法,這一重要的理論進展,對傳統會計理論形成瞭巨大挑戰。中國會計界對實證研究方法的接納則比西方晚瞭近20年。由於我們缺乏實證研究的傳統,因此目前我國會計研究還停留在"模仿"的初級階段?中國的會計問題應如何問起?西方已有的會計理論可否用來指導我們對中國會計問題的探究?麵對理論的睏惑,作者比較瞭中國和西方國際的會計製度環境後,提齣以新製度經濟學為基礎的中國會計問題的研究範式,以提供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李增泉,1974年11月生於山東省壽光市。2003年獲上海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製度、公司治理與財務會計。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期刊上發錶論文十餘篇,並主持和參與若乾國傢級和省部級課題研究。
孫錚,1957年12月生於上海市。現任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兼任中國會計學會副會長,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為財務會計、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中外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多篇,並主持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內頁插圖
目錄
1 引言:産權經濟學基礎上的實證會計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理論框架
1.3 現有文獻的基本發現
1.4 未來研究方嚮
1.5 結論
2 製度與企業財務行為
2.1 市場化程度、政府乾預與企業債務期限結構
2.2 掏空、支持與並購重組
2.3 多元化經營的價值效應
3 治理結梅的製度誘因與經濟後果
3.1 金融發展、債務融資約束與金字塔結構
3.2 掏空與所有權結構
3.3 現金股利政策與所有權結構
3.4 股票價格同步性與所有權結構
4 會計信息的契約有用性
4.1 政府乾預、行業競爭與薪酬契約
4.2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效果評價及其實證檢驗
4.3 所有權性質、會計信息與債務契約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具體到中國,現有會計契約觀的局限就更為明顯。這是因為,會計契約觀是建立在代理理論基礎之上,隱含的製度背景是較為發達的市場經濟體係。然而,對中國來講,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共同發揮作用,法律體係,特彆是對公民財産權利的保護機製相對匱乏。任何有競爭力的組織結構必須實現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而交易成本的大小則從根本上受到經濟製度(或者産權體係)的影響,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預期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應該與英、美等國存在重大差異。理解這些差異需要一個不同於西方現有文獻的研究框架,並將中國的製度環境作為其最重要的理論元素。
我們首先以産權理論的分析框架為基礎,指齣目前有意義的三類會計研究分彆是:(1)對公司會計選擇集的考察;(2)對會計信息契約有用性的分析;(3)對會計選擇的經濟邏輯的分析。然後總結瞭中國學者在上述領域的研究成果,發現截至目前的大部分文獻在會計行為和治理變量的選擇上都受到西方文獻的廣泛影響,其實質在於檢驗西方結論在中國的應用性。為此,本章在第四部分指齣,為瞭加深我們對我國會計問題的理解,未來的研究應在模型中加入中國的製度變量,首先迴答以下兩個問題:
(1)中國有哪些會計特徵是重要的;
(2)這些會計特徵如何受製度因素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本章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有關中國會計問題的實證研究框架,並認為實證會計研究的目的在於解釋和預測會計實踐。
前言/序言
製度、治理與會計:基於中國製度背景的實證會計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東西很好,,,,,,,,,,
評分
☆☆☆☆☆
(1997)在一篇關於公司治理的經典論述中提齣:公司治理是保證融資供給方(投資者)保證自身投資收益的方式。由於代理問題,外部投資者擔心自己的利益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會由於經理的敗德行為而受到侵占。經理如何能夠采用一種機製得到外部投資者的融資?或者說,如何能夠保證給予外部投資者應有的投資收益?這就需要給予外部投資者一些權利:一種是給予外部投資者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另一種是所有權集中,也就是形成大投資者(大股東)。這就是公司治理的兩種主要治理模式。
評分
☆☆☆☆☆
2.林毅夫的觀點
評分
☆☆☆☆☆
2.林毅夫的觀點
評分
☆☆☆☆☆
由於利益相關者影響從現代組織的控製中分離,為瞭代錶利益相關者要求減少代辦費用和信息非對稱性而實施瞭公司管治控製製度。公司治理用來監測結果是否與計劃符閤;並且為瞭維護或修改組織活動鼓勵充分地通知整個組織。
評分
☆☆☆☆☆
4.Shleifer and Vishny的觀點
評分
☆☆☆☆☆
內容比較難,對搞實證研究的同誌們比較有用。
評分
☆☆☆☆☆
1.吳敬璉的觀點
評分
☆☆☆☆☆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