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萍,苏晨杰 编
图书标签:
  • 英语教学
  • 中学英语
  • 教学活动
  • 活动设计
  • 课程设计
  • 教学方法
  • 英语教育
  • 教辅
  • 教师发展
  • 课堂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516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863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7
字数: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可谓是英语教师的案头书,亦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内容简介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中学卷)精选近200个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介绍其设计思路,以及详尽的操作过程。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使英语课堂不但有“气氛”,而且有“效果”,让学生不但积极“动”起来,而且在“动”中有更多收获。该书可谓是英语教师的案头书,亦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用活动教听、说、读、写
Chapter 1 Listening Activities听力活动/3
Chapter 2 Speaking Activities 口语活动/12
Chapter 3 Reading Activities阅读活动/19
Chapter 4 Writing Activities写作活动/30
用活动教句型与语法
Chapter 5 Don’t do…,No doing…,You can…。You mustnt….
马路标志/39
Chapter 6 …will be…天气预报/44
Chapter 7 A plus B is…,A minus B is…基础数学/47
Chapter 8 Sequence of Order:Fimt,Next,Then,After Then.Finally
串联词/51
Chapter 9 Can,Must情态动词/56
Chapter 10 Although/Though….虽然……但是……/52
Chapter 11 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比较级、最高级/66
Chapter 12 If-clause条件状语从句/71
Chapter 13 Simple Past Tense一般过去时/75
Chapter 14 Present Perfect Tense现在完成时/82
Chapter 15 Identifying Relative Clause限制性定语从句/89
用活动组织课文教学
Chapter 16 We Love All Four Seasons I 我们四季都热爱(一)/99
Chapter 17 The Wind and the Sun风和太阳/107
Chapter 18 France Is Calling法国在召唤/111
Chapter 19 Taking a Photograph拍照/117
Chapter 20 Competition竞赛/121
Chapter 21 Television Can Damage Your Health电视会伤害健康/126
Chapter 22 Look It Up查阅资料/132
Chapter 23 Christmas圣诞节/137
Chapter 24 We Love All Four Seasons II我们四季都热爱(二)/145
Chapter 25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
盲人和导盲犬火中脱险记/151
用活动展开不同话题
Chapter 26 Jobs职业/159
Chapter 27 Rules Around Us我们身边的规章制度/164
Chapter 28 A Friend ofthe Earth地球之友/17O
Chapter 29 Festivals in China中国的节13/176
Chapter 30 Let’S Do It! 做吧!/181
Chapter 3 1 Illness and Health疾病和健康/187
Chapter 32 Vegetables蔬菜/191
Chapter 33 Ordinal Numbers序数词/198
Chapter 34 Travelling旅行/203
Chapter 35 Time,Days,Months,Dates时间、周几、月份、日期/208
Chapter 36 Clothing衣物/214
附录1 课堂用语/221
附录2 辅助教学的英语网站/227

前言/序言



创新视角下的语文教育探索:面向新时代中学生发展的深度阅读与写作指导 图书名称: 创新视角下的语文教育探索:面向新时代中学生发展的深度阅读与写作指导 图书简介 本教材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为背景,聚焦于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一套系统化、实践性强、且富于创新精神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范式。我们深知,传统的、以知识点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深度思维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的需求。因此,本书旨在提供一套超越传统“教案”范畴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指南,引导一线教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全书结构紧密围绕“深度阅读的理解与生成”和“真实语境下的有效写作与表达”两大核心支柱展开,并辅以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 --- 第一部分:深度阅读的认知科学基础与实践重构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认知瓶颈,并引入了当代阅读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成果,指导教师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建构”的阅读活动。 第一章:超越字面理解:深度阅读的认知模型构建 本章首先界定了“深度阅读”在中学阶段的内涵,区分了信息提取型阅读与批判反思型阅读。重点探讨了“心智图景构建”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并提供了测量学生阅读理解层次的有效工具和观察指标。内容包括: 图景的形成与维持: 如何通过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时更新和修正文本构建的心智模型。 知识图式激活与冲突处理: 教师如何设计前摄活动,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处理文本内容与已有知识图式产生的“认知不协调”现象,将冲突转化为深度思考的驱动力。 隐含信息与作者意图的深度挖掘: 侧重于对“未说之言”的探究,引入“多角度解读理论”,鼓励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且有据的推论。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设计 语文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文学科的熏陶。本章将审美教育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探讨如何将文学作品的“感受性”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活动。 “沉浸式”文本体验活动设计: 介绍角色扮演、场景复原、多感官调动等技术,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文本事件的参与者。 情感坐标系的建立: 如何引导学生识别文本中复杂的人类情感光谱,并建立自身情感体验与文本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避免情感的肤浅化和标签化。 经典文本的“当代回响”: 探讨如何将历代经典名著(如唐诗宋词、四大名著选段)置于当代社会情境中进行重读,发掘其永恒的主题价值,而非仅仅停留在背景知识的讲解。 第三章:非虚构类文本的批判性阅读策略 面对爆炸性的信息流,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社论、科普文章等非虚构文本的辨识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论证有效性分析框架: 教授学生识别常见逻辑谬误(如滑坡谬误、诉诸权威等),并评估证据链的强度和相关性。 话语立场与意识形态识别: 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面的中立性叙述,探究作者或媒体机构的潜在立场、受众定位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图。 信息源的可信度评估模型(CRAAP/SIFT升级版): 结合数字素养的要求,提供一套快速、实用的信息源交叉验证方法。 --- 第二部分:真实语境下的写作与表达:从“写完”到“有效沟通” 本部分将写作和口语表达视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写作目的性、受众意识和交流效能,彻底打破传统作文“为应试而写”的僵局。 第四章:写作目的性驱动的“情境化”教学 本章强调,有效的写作必须源于真实的需求。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创造“不得不写”的语境。 任务驱动型写作模式(TDW): 引入项目式学习(PBL)中的写作环节,如设计一份社区宣传手册、撰写一份针对学校问题的改革建议书、为一部电影撰写深度评论等。 受众分析与文体适应性训练: 通过对比同一信息在给“市长”、“同学”和“专业期刊”三种不同受众时的表达差异,训练学生对语域和文体的灵活切换能力。 写作“前置”思维: 强调计划、提纲和研究阶段的重要性,提供“结构先行”的思维导图工具包,帮助学生在动笔前建立完整的逻辑骨架。 第五章:文本修订与迭代:从“修改”到“重构” 本章的核心是将修订视为写作过程不可分割的、比初稿更重要的环节。 “距离感”的建立与自我评估: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时间间隔法”和“角色代入法”拉开与初稿的心理距离,进行更客观的审视。 面向清晰度、流畅性与说服力的三维修订清单: 提供针对句法层面的精炼、段落间的衔接以及论证逻辑的强化清单,指导学生进行层次化的修改。 同伴互评的效能提升: 设计结构化的、非评判性的同伴互评模板,确保反馈聚焦于文本的“可操作性改进点”,而非主观好恶。 第六章:口语表达的逻辑组织与临场应变 针对日益重要的演讲和辩论能力,本章聚焦于如何将书面思维的严谨性融入口头表达。 “电梯游说”与论点精炼: 训练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核心信息的能力。 结构化口语呈现模型(如PREP、STAR): 针对不同类型的口头报告(陈述、说服、叙事),提供即学即用的结构模型。 非语言沟通的教学融入: 探讨语调、停顿、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在增强表达效果中的作用,并提供录像分析与反馈的实践方法。 --- 第三部分:技术赋能与教学评估的创新路径 本部分关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元评估体系,提升语文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第七章:信息技术在深度阅读中的融合应用 本章探讨如何利用技术工具辅助而非取代阅读过程。 协作式注释工具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数字平台进行集体标记、讨论线程的建立,以实现对文本的“群智解读”。 可视化工具辅助理解: 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时间轴工具等,将文本中的复杂关系、人物关系网和事件发展脉络可视化。 个性化阅读路径的构建: 如何通过学习分析系统(LMS)的数据反馈,为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推送差异化的阅读材料和辅助资源。 第八章:多元化与过程性评估体系的构建 告别单一的标准化考试评价模式,本章力求建立一套全面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估体系。 “作品集”式评估: 详细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和管理学生的写作作品集(Portfolio),评估其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轨迹,而非孤立地评价单篇作文。 过程性表现指标的量化设计: 针对深度阅读、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隐性表现,设计可观察、可记录的评估量规(Rubrics)。 自我反思与成长性评价: 强调让学生参与到评估标准制定和自我评估反馈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的内驱力和责任感。 --- 结语: 本书不仅是一本面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书,更是一份对未来语文教育愿景的宣言。它倡导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确保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真正获得面向终身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全书大量案例均来源于一线优秀教师的真实课堂实践,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可复制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页数让我感觉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速成指南。我个人的教学习惯是,在备课时会针对性地查阅某一个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而不是从头到尾阅读一本教材。因此,我对这本书的“索引”和“分类检索”功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我期望它的结构是高度模块化的,能够让我迅速定位到“针对高二学生,目标是提高口头流利度的角色扮演活动”的具体设计。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不同活动类型(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的通用模板,并在模板中清晰标示出可替换的“内容填充项”和“难度调节按钮”,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在日常备课中的实用频率。这种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意拆分和重组的设计思路,远比那些固化、单一的活动模板要来得更具生命力,也更符合中学课堂千变万化的实际需求。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给我一种沉静且严谨的感觉,这让我对内容本身的学术支撑度有了更高的期待。我非常希望它在介绍每一个活动时,都能附带简短的理论依据,例如,这个活动是基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哪个原则,或者是对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巩固的哪种机制的利用。如果所有的设计都仅仅是基于经验的堆砌,那么它的生命周期就会很短,容易被新的潮流所替代。我更偏爱那些能够提供方法论支撑的设计。此外,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设计活动时必须注意这种认知发展的匹配性。我特别想看到书中是否有关于“概念化”环节的设计指南——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活动体验中抽象出普遍的语法规则或语言功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做完一个任务”的层面。如果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套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总结的完整闭环设计思路,那么它在方法论上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我越来越体会到,英语教学的“应用”层面,其实是对文化和语境敏感度的考察。纯粹的语言结构堆砌,在真实交流中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我翻阅任何教学活动设计书籍时,都会特别留意其中对真实语境(Authentic Context)的引入程度。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应用”的重要性,我期望看到的是,那些活动设计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假想情景,而是能够真正对接学生的现实生活,甚至是他们未来可能接触到的国际交流场景。例如,关于辩论活动的模块,我希望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正反方观点的准备,而是关于如何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流礼仪的融入。如果书中能有章节专门探讨如何将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热点、国际新闻事件转化为结构化的课堂活动,并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那简直是为我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超越语言本身,直达思维和文化碰撞的设计理念,是我非常看重和期待从这本书中获取的营养。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工具书抱持着一丝怀疑。市面上这类关于“设计”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时候读完后发现,内容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把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教学小技巧包装得过于隆重,缺乏真正的创新深度。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似乎在试图搭建一个更为宏大和系统的框架。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对“活动设计哲学”的探讨——它似乎不仅仅关注“教什么”,更关注“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教”。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挖,对我来说价值巨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如何处理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差异化教学需求。一个好的活动设计,不应该只让“学霸”玩得转,更要能让那些后进生也能找到参与的支点。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快速评估和调整活动难度的实战案例。比如说,一个初级的配对练习,如何通过增加一个思维导图的步骤,瞬间将其提升到高级的批判性思维层面?这种“活动升级包”的思维,才是真正体现设计功力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这种从基础到拔高的“模块化”设计思路,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食谱,而是一套烹饪工具箱了。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一拿到手,我就被它的分量震住了。它那沉甸甸的质感,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着无数的真知灼见,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一探究竟。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清晰有力的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如何将那些枯燥的语法点和词汇,转化为学生乐在其中的互动环节深感头疼,尤其是面对中学阶段这个对趣味性要求极高的群体。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立竿见影”的策略,而不是那些空泛的理论。例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特定主题(比如“过去完成时”或者“情态动词的微妙差别”)设计的、可以立即投入课堂使用的活动脚本,最好是能附带详细的步骤、时间分配以及预期的学生产出样例。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创新性的技术融入方案,比如如何利用现有的App或者在线协作工具来提升小组讨论的效率和深度,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更是细致入微地展示“具体操作的每一步细节”。这种实践性、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才是我们一线教师最渴求的“宝典”。我翻开目录时,看到那些章节标题,感觉像是看到了解决我日常教学困境的钥匙,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作为老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课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评分

Chapter 7 A plus B is…,A minus B is…基础数学/47

评分

内容不错,适合教师使用!!

评分

你们现在才刚开始要挖第一个坑道,请自己拟订开挖进度。记得,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自己挑战,请保持绝对的专注,千万不要分心,专心致志才能“至”——每一个生命阶段,就会让你发现新的人生穴脉,你会发现自己的宝藏其实很多,只是你得尽快打造出开启各宝库的钥匙,用好奇的心一一去发掘。

评分

很好,学习了好多方法

评分

很好的图书,帮助孩子学习

评分

Chapter 5 Don’t do…,No doing…,You can…。You mustnt….

评分

对教学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

串联词/51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