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英语语法新思维高级教程:驾驭语法》有全新理念——无须背诵规则轻松地学习语法,独到视角——挖掘语法规则背后的英语思维,科学体系——秩序渐进将英语学习进行到底,优美例句——欣赏语言之美的同时掌握规则,针对练习——激发和训练你运用英语来思维。
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品牌店查阅:
内容简介
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是机械地罗列教条式的“死规则”,它真的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活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追求“大而全”的规则排列,它真的要让你快速掌握“少而精”的思维规律;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那样本末倒置地给出较多生僻的“例外”,它真的让你高效掌握英语思维的本质;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采用枯燥的例句来讲解规则,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真的要让你在欣赏有趣例句、幽默故事以及精美短文的同时,领悟英语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给你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单一句子,它真的要让你知道例句背后的使用语境;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教你语法知识,它真的要教你如何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把语法知识转化为你的语言技能,真正培养你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作者简介
张满胜,英国剑桥大学英语硕士。拥有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和研究经验,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研究。著有《英语语法新思维》系列图书。2003年以来一直在《新东方英语》杂志主持“语法新思维”专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目录
第一章 名词从句
1.1 名词从句的本质
1.1.1 名词从句的本质: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
1.1.2 引导名词从句的常用连词
1.2 主语从句
1.2.1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1.2.2 whether及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主语从句
1.2.3 because引导的主语从句
1.3 宾语从句
1.3.1 在及物动词后作宾语
1.3.2 在双宾动词后作直接宾语
1.3.3 在双宾动词后作间接宾语
1.3.4 在介词后作宾语
1.3.5 在某些形容词后作宾语
1.3.6 宾语从句后置
1.3.7 that在宾语从句中省略的问题
1.4 表语从句
1.5 同位语从句
1.5.1 同位语从句句型(一):名词+that+陈述句
1.5.2 同位语从句句型(二):名词+定语+that+陈述句
1.5.3 同位语从句句型(三):名词+谓语+that+陈述句
1.5.4 一般疑问句作同位语
1.5.5 特殊疑问句作同位语
1.6 从句的“嵌套结构”
1.6.1 名词从句的“嵌套结构”
1.6.2 连词与动词的配比原则
第二章 定语从句
2.1 先行词的结构特点
2.1.1 先行词是一个词
2.1.2 先行词是一个短语
2.1.3 先行词是一个分句
2.1.4 先行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2 先行词的位置特点
2.2.1 先行词+其他定语+定语从句
2.2.2 先行词+状语+定语从句
2.2.3 作主语的先行词+谓语部分+定语从句
2.3 如何判断先行词
2.4 与先行词有关的考点
2.4.1 先行词的选择
2.4.2 关系词的翻译
2.4.3 关系词的选择
2.4.4 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问题
2.5 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
2.6 关系代词whose
2.7 介词+关系代词
2.7.1 看从句选介词
2.7.2 看先行词选介词
2.7.3 看句义选介词
2.7.4 表示所属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用介词of
2.7.5 固定的介宾结构
2.7.6 定语从句的倒装结构
2.7.7 “介词+关系代词+ to do”结构
2.7.8 关系词前面使用其他结构或成分
2.8 关系代词as
2.8.1 as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2.8.2 as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
2.9 关系代词than
2.10 关系代词but
2.11 缩合关系代词what
2.11.1 使用关系词what的前提:what的前面不能有先行词
2.11.2 what单独使用,即其后面可以不接名词
2.11.3 what的后面可以接名词
2.11.4 what用在一些固定结构中
2.12 关系副词when
2.12.1 用when引导定语从句,其先行词必须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2.12.2 先行词表示时间时,不一定都用when引导定语从句
2.12.3 如何区分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与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2.13 关系副词where
2.13.1 用where引导定语从句,其先行词通常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2.13.2 先行词表示地点,不一定都用where引导定语从句
2.13.3 where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可以是含有地点意义的其他各种名词
2.13.4 如何区分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2.14 关系副词why
2.15 关系副词有how吗?
2.16 特殊的关系副词whereby
2.17 关系词后带有插入语的定语从句
2.17.1 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后面插入一个主谓结构
2.17.2 定语从句关系词后面插入一个其他成分
2.18 并列定语从句
2.19 双层定语从句
第三章 状语从句
3.1 状语从句的本质
3.2 状语从句的省略
3.3 时间状语从句
3.3.1 时间连词when的用法特点
3.3.2 时间连词while的用法特点
3.3.3 时间连词as的用法特点
3.3.4 时间连词before的用法特点
3.3.5 时间连词after的用法特点
3.3.6 时间连词since的用法特点
3.3.7 时间连词until的用法特点
3.3.8 表示“一……就”的结构
3.3.9 时间连词by the time的用法特点
3.3.10 一些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3.4 地点状语从句
3.5 原因状语从句
3.5.1 常见连词的用法
3.5.2 用介词表示因果关系
3.5.3 其他复合连词表示原因
3.5.4 because的否定转移
3.6 目的状语从句
3.6.1 常见连词的用法
3.6.2 目的状语从句的简化
3.6.3 其他连词的用法
3.7 结果状语从句
3.7.1 常见连词的用法
3.7.2 比较so与such的区别
3.7.3 结果状语从句的简化
3.7.4 结果状语从句的倒装
3.7.5 其他短语连接的结果状语从句
3.8 条件状语从句
3.8.1 常见连词的用法
3.8.2 only if与if only
3.8.3 must/have to do… if…be to do结构
3.8.4 其他的条件从句连词
3.8.5 其他表示条件意味的句型
3.9 让步状语从句
3.9.1 常见连词的用法
3.9.2 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介词和副词
3.9.3 置于句首的while一般表示“尽管”
3.9.4 no matter wh-
3.9.5 as引导的倒装句表示让步
3.9.6 as/so +形容词+as+主谓结构,放在句首表示让步
3.9.7 句首用be的倒装句表示让步
3.10 比较状语从句
3.10.1 连词as 的基本用法
3.10.2 as句型一:as much as结构
3.10.3 as句型二:not so much… as结构
3.10.4 as句型三:(just) as…, so结构
3.10.5 连词than的基本用法
3.10.6 no more… than结构
3.10.7 表示倍数比较的三种句型结构
3.10.8 the more…, the more结构
3.10.9 A is to B what/as C is to D结构
3.11 方式状语从句
第四章 不定式
4.1 非谓语动词概述
4.2 不定式的作用(一):作主语(it+to do)
4.2.1 不定式放在句首作主语
4.2.2 不定式放在句末作主语
4.3 不定式的作用(二):作宾语(动词+to do)
4.3.1 结构一:动词+to do
4.3.2 结构二:动词+疑问词+to do
4.3.3 结构三:动词+it+宾语补足语+to do
4.4 不定式的作用(三):作宾语补足语(动词+宾语+to do)
4.5 不定式的作用(四):作定语(名词+to do)
4.5.1 宾语关系
4.5.2 主语关系
4.5.3 同位语关系
4.5.4 状语关系
4.5.5 补语关系
4.6 不定式的作用(五):形容词+to do
4.6.1 宾语关系(一):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4.6.2 宾语关系(二):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o buy.
4.6.3 主语关系(一):He is kind to help us.
4.6.4 主语关系(二):He is glad to help us.
4.6.5 主语关系(三):He is slow to react.
4.7 不定式的作用(六):作状语
4.7.1 目的状语
4.7.2 结果状语
4.7.3 条件状语
4.7.4 原因状语
4.8 不定式的作用(七):独立使用的不定式
4.8.1 不定式作独立成分
4.8.2 不定式引导独立的句子
4.9 不定式的逻辑主语
4.9.1 何谓逻辑主语
4.9.2 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构成(一):for+名词或代词+to do
4.9.3 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构成(二):of sb. to do
4.10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一):被动式(to be done)
4.10.1 不定式时态/语态简介
4.10.2 被动不定式
4.10.3 双重被动式
4.11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二):完成式(to have done)
4.11.1 表示在谓语动作之前发生的动作
4.11.2 表示“非真实的”过去
4.11.3 偶尔表示将来的动作
4.12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三):进行式(to be doing)
4.13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四):完成进行式(to have been doing)
4.14 省去to的不定式
4.14.1 在某些动词的复合宾语中
4.14.2 在特定的句型结构中
4.15 分裂不定式
第五章 动名词
5.1 动名词的作用(一):作主语
5.1.1 动名词位于句首作主语
5.1.2 动名词位于句末作主语
5.2 动名词的作用(二):作宾语
5.2.1 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5.2.2 在介词后面作宾语
5.2.3 在特定的句型中作宾语
5.3 动名词的作用(三):作表语
5.4 动名词的作用(四):作定语
5.5 动名词的逻辑主语
5.5.1 动名词复合结构的构成
5.5.2 所有格还是普通格?
5.5.3 动名词复合结构的用法
5.6 动名词的时态和语态(一):被动式(being done)
5.6.1 动名词的时态和语态概述
5.6.2 动名词的被动式
5.6.3 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思
5.7 动名词的时态和语态(二):完成式(having done)
5.7.1 动名词的完成主动式
5.7.2 动名词的完成被动式
5.8 there be的不定式与动名词形式
5.8.1 there be的动名词形式
5.8.2 there be的不定式形式
第六章 分词
6.1 分词的意义
6.1.1 引言:一个真实的故事
6.1.2 现在分词的意义
6.1.3 过去分词的意义
6.2 分词的作用(一):状语
6.2.1 主语一致:单独的分词(短语)作状语
6.2.2 独立分词结构(一):“名词+分词”作状语
6.2.3 独立分词结构(二):“with+名词+分词”作状语
6.2.4 固定结构
6.2.5 分词作状语的意义
6.3 分词的作用(二):定语
6.3.1 单个分词作定语要前置
6.3.2 分词短语作定语要后置
6.3.3 后置定语的三种被动结构
6.4 分词的作用(三):补足语
6.4.1 分词在感觉动词后充当宾语补足语
6.4.2 作补足语的分词与不定式的区别
6.5 分词作成分要注意的问题
6.5.1 定语还是状语?
6.5.2 不能用作定语的分词结构
6.5.3 不能用作状语的分词结构
6.6 分词强大的连句功能
6.6.1 引言:重要的连句纽带——分词
6.6.2 分词在句子中的连接作用
6.6.3 分词在篇章中的连接作用
6.7 分词的完成式
6.7.1 一般式还是完成式?
6.7.2 何时该用完成式?
6.8 分词的用法总结
6.8.1 各种分词形式总结
6.8.2 如何正确使用分词?
6.9 过去分词还是过去式?
6.9.1 单宾语动词的过去分词
6.9.2 双宾语动词的过去分词
6.9.3 宾补动词的过去分词
6.10 分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
6.10.1 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
6.10.2 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
6.10.3 过去分词构成的复合形容词
6.10.4 其他构成的复合形容词
第七章 从句与非谓语
7.1 名词从句的简化
7.1.1 名词从句与动名词
7.1.2 名词从句与不定式
7.2 定语从句的简化
7.2.1 定语从句如何才可能简化为短语
7.2.2 定语从句与短语
7.2.3 定语从句与分词
7.2.4 定语从句与不定式
7.3 状语从句的简化
7.3.1 状语从句与分词
7.3.2 状语从句与不定式
附录 答案解析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名词从句
1.1 名词从句的本质
所谓名词从句,就是把完整句子当作名词来使用,在另一个句子中充当某种成分。一般来讲,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四种成分:主语、宾语、表语和同位语。同样,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当作名词来使用,也在另一个句中充当这四种成分,于是便有了常说的四种名词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可以把何种句子当作名词来用呢?
经研究发现,能够相当于名词作用的句子主要有三类:陈述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因此,名词从句可简单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名词从句就是用三种句子来分别充当另外一个句子的四种句子成分。这即是名词从句的本质特征。
在《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里,我们具体讨论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是如何按照一系列规则进行变化后才能充当四种句子成分的,在此不再赘述。下列表格给出了名词从句的引导词与简单句之间的对应关系。请注意这些名词从句的连接词的用法特点。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有以下重要发现,这是要求读者认真理解和掌握的:
第一,对于陈述句,连接词that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此时的that自然不充当从句里的任何成分,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只起连接主句和从句的作用。
第二,对于一般疑问句,连接词whether/if也是后来添加上去的,目的是为了保留句子的疑问意义,有“是否”的含义,即whether/if是有意义的,这不同于that。与that相同的是,whether/if也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
……
前言/序言
在众多读者来信中,下面这封给我印象特别深刻:
“张老师,我学了许多年英语,还是不会写、不会说、听不懂。这些年学英文基本上是靠背单词应付考试过日子……我该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这位读者的困惑我想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长期以来,国人学英语都是重复着“背单词--应付考试--再背单词--冉应付考试”这样一个循环。考四级背四级词汇,考六级背六级词汇,以及考研词汇、TOEFL词汇、GRE词汇、GMAT词汇--等等。这样一来,我们学英语的过程几乎就等同于一个背单词的过程,于是英语水平就简单的等同于词汇量的多少。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是,试考完了,单词也就忘记了,英语水平自然就直线下降。
单词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习一门语言,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背单词。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表达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表达,即所谓“言传心声”。对于学习英语,如果只是死记单词,而没有训练出良好的英语思维,那么我们学到的充其量不过是英文这种文字(word)或文本(text),而不是作为思想表达丁具的英语这门语言(language)。书面上的英语文字,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其背后的思维规律,那终究不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这就犹如一个“植物人”,虽然有人的生命,但不能成为有着思维表达的正常人。所以,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才是学好英语的根本出路。
那么何谓英语思维?人人都知道用英文思维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如何用英文思维?其实,从语言本身去分析,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语言无非就是人们交流思想的T具。因此,首先要能发出声音,即语音;其次,还需要有记录声音的符号,即词汇。一门语言光有这两样还不行,如果真足这样,英语岂不就成了汉语的方言了?所以,语言还得有把词组成句子的造句规则即语法。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语言都离不开这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而语法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必然集中体现了该种语言的思维模式!因此毫无疑问,英语思维的训练必然落到了语法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法即是思维,用英语思维,即是用英语语法思维!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到的图书的详细图书简介,完全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具体信息,旨在描述一本假想的、不同主题的图书。 --- 图书名称: 寰宇星图:宇宙演化与暗物质的未解之谜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 ISBN: [虚构ISBN] 字数: 约 150,000 字 装帧: 精装,附全彩星云插图和数据图表 --- 图书简介 《寰宇星图:宇宙演化与暗物质的未解之谜》是一部深度探索现代宇宙学前沿课题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天文爱好者、物理学学生以及对宇宙终极命运充满好奇的读者,搭建一座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粒子层面理解宇宙的桥梁。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清晰的叙事风格,引导读者穿梭于时空之中,审视从大爆炸的黎明到当前宇宙加速膨胀的每一个关键转折点。 第一部分:宇宙的奠基——从标准模型到宇宙学原理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我们对宇宙最基本认知结构的构建。我们首先回顾了经典物理学如何被引入到对宇宙尺度的描述中,重点阐述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塑造现代宇宙学模型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详细剖析“宇宙学原理”——均匀性和各向同性——这些看似简单的假设如何成为构建标准宇宙学模型(Lambda-CDM 模型)的基石。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宇宙的早期历史。从普朗克时期(Planck Epoch)的极端条件,到暴胀理论(Inflation Theory)如何解决视界问题和平坦性问题,这部分内容将细致地描绘宇宙在极短时间内经历的指数级膨胀。随后,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见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冷却、基本粒子的形成、核合成(Nucleosynthesis)的“创世元素”炼金过程,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诞生,即宇宙的“婴儿照片”。 第二部分:结构形成的史诗——从量子涨落到星系团 宇宙诞生后的几亿年,是一段漫长而黑暗的时期,被称为“黑暗时代”。本书详细描述了物质如何从均匀分布的早期状态中聚集起来,形成第一个恒星和星系的演化路径。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哈勃、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以及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最新观测数据,重构了星系形成和合并的复杂动力学过程。 读者将了解到引力坍缩如何启动恒星的生命周期,以及超新星爆发如何将更重的元素播撒到星际介质中,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诞生做准备。本书特别设立章节,探讨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形成机制,以及宇宙网(Cosmic Web)的纤维状结构如何定义了宇宙中物质的大尺度分布。我们还会审视星系形态的演变,从早期的不规则星系到盘状星系和椭圆星系的成熟形态。 第三部分:暗影中的主宰——暗物质的证据与假说 宇宙学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暗物质。本卷集中火力探讨了我们如何“看见”这种看不见的东西。作者将系统梳理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关键观测证据:从星系旋转曲线的异常加速,到引力透镜效应在测量大质量结构周围时所揭示的质量亏损,再到星系团内部运动学的分析。 随后,本书将进入理论物理学的激烈辩论区。我们剖析了对暗物质的几种主流候选者: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轴子(Axions)以及更具推测性的惰性中微子模型。作者公正地介绍了全球范围内多个大型地下实验(如XENONnT、LZ等)和空间探测任务,试图直接或间接捕捉暗物质粒子踪迹的努力与瓶颈。本书不会给出一个最终答案,而是引导读者理解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和当前实验的局限性。 第四部分:加速的终局——暗能量与宇宙的命运 20世纪末的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天文学观点。本书深入解析了“暗能量”这一反引力效应的来源。我们将详尽阐述宇宙学常数(Lambda)在标准模型中的作用,以及“第五元素”(Quintessence)等动态暗能量模型的理论构建。 读者将了解如何通过Ia型超新星、大尺度结构和重子声学振荡(BAO)数据来精确测量暗能量的性质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即状态方程参数 $w$)。最后,本书以对宇宙最终命运的展望收尾:是陷入永恒的“大冻结”(Heat Death),还是遭受更极端的命运,例如“大撕裂”(Big Rip)?这些预测与我们对暗能量性质的理解息息相关。 特色与价值 《寰宇星图》的价值在于其百科全书式的广度和对前沿问题的专注度。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场思维的探险。本书配有大量由专业天文学家制作的、精确模拟的图像,辅以详尽的数学推导(以附录形式呈现,确保主文流畅阅读),力求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无限敬畏。它是一部面向未来、思考终极问题的当代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