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急诊医学是一门以综合医学知识为基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评估和干预治疗,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的专门学科。急诊医学不仅仅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
追溯急诊医学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医学界所承认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但急诊这种医疗现象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远古的狩猎生产和战争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伤病,对这些伤病的急救和诊治就成为医学的最早雏形,从这点讲,急诊医学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医学专业。进人20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和科技进步,临床医学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人们越来越重视到专科就诊,然而急诊医学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同步发展起来。
近30年来,由于医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立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医师队伍和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急诊科对救治危重病患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由急救或急诊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已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卫生部近几年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及质量万里行”活动和今年颁布的《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急诊医学的规范化、专业化。“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则凸显出急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高等院校至今还没有一本为急诊医学界所认同的专业教材用于本科生选修或急诊医师培训。
本书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组织及大力支持下,由来自国内12所教育部直属和省属重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l8位从事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在借鉴国外急诊医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编制而成。全书共15篇,以分类诊断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急诊医学的定义、范畴以及各种急危重症诊疗操作规范,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临床兼顾,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相信会对今后急诊医学教材的撰写起到示范作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二篇 休克
第一章 休克总论
第二章 低血容量休克
第三章 感染性休克
第四章 过敏性休克
第五章 心源性休克
第六章 神经源性休克
第三篇 心肺脑复苏
第一章 心脏骤停
第二章 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史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技术与方法
第三章 脑死亡
第一节 脑死亡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二节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四章 心肺脑复苏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伦理问题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的社会问题
第四篇 器官功能障碍
第一章 急性呼吸衰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三节 急性肺栓塞
第四节 重症肺炎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第二章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三章 心脏性猝死急症
第一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
第三节 急性心包填塞
第四节 危险性心律失常
第四章 急性肾衰竭
第五章 急性肝衰竭
第六章 重症急性胰腺炎
第七章 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下消化道出血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五篇 神经系统急症
第一章 脑血栓形成
第二章 脑出血
第三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四章 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五章 癫痫持续状态
第六篇 临床常见脑病及危象
第一章 高血压危象
第二章 肺性脑病
第三章 肝性脑病
第四章 感染中毒性脑病
第五章 溶血危象
第六章 糖尿病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二节 高血糖高渗状态
第三节 低血糖症
第七章 内分泌危象
第一节 垂体危象
第二节 甲状腺危象
第三节 肾上腺危象
第七篇 急性中毒
第一章 急性中毒总论
第一节 急性中毒概述
第二节 急性中毒治疗
第二章 急性药物中毒
第一节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第二节 急性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第三节 抗躁狂药物中毒
第四节 急性解热镇痛类药物中毒
第三章 急性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四章 急性农药中毒
第一节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第二节 急性除草剂中毒
第三节 急性百草枯中毒
第四节 急性灭鼠药中毒
第五章 急性窒息性毒物中毒
第一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二节 急性硫化氢中毒
第六章 急性有机毒物中毒
第一节 急性乙醇中毒
第二节 急性甲醇中毒
第三节 急性苯中毒
第七章 急性植物中毒
第一节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第二节 急性毒蕈中毒
第八章 急性动物中毒
第一节 急性河豚中毒
第二节 急性蛇毒毒素中毒
第九章 急性强酸、强碱类中毒
第一节 急性强酸类中毒
第二节 急性强碱类中毒
第八篇 创伤
第一章 创伤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多发伤与复合伤
第三节 挤压综合征
第四节 创伤的急救处理
第五节 灾害的医学急救
第二章 颅脑损伤
第一节 颅脑损伤的院前、院内急救
第二节 头皮损伤
第三节 颅骨损伤
第四节 原发性脑损伤
第五节 继发性脑损伤
第六节 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第三章 胸部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肋骨骨折
第三节 气胸
第四节 血胸
第四章 腹部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腹腔内空腔脏器损伤
第三节 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
第五章 四肢、脊柱骨折及脱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折的急救原则
第三节 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第四节 急诊常见骨折
第五节 急诊常见关节脱位
第六节 骨折的周围血管神经损伤
第九篇 外科急腹症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常见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常见外科急腹症的诊断
第二节 常见外科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第三章 常见外科急腹症的治疗原则
第十篇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第一章 破伤风
第二章 气性坏疽
第十一篇 环境因素所致急症
第一章 中暑
第二章 冻僵
第三章 烧伤
第四章 动物咬伤
第一节 蜂蜇伤
第二节 蝎子蜇伤
第三节 毒蜘蛛蜇伤
第五章 淹溺
第六章 电击
第十二篇 急危重症患者的代谢调节与营养支持
第一章 急危重症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危重症患者的体液平衡失调
第三节 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气和酸碱平衡分析
第四节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处理原则
第二章 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与实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胃肠内营养
第三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三篇 急危重症输血
第一章 输血的适应证和方法
第二章 输血的并发症及防治
第三章 大量输血与自体输血
第四章 血液成分制品、造血生物工程制品及血浆代用品
第十四篇 急危重症临床常用评分系统
第一章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临床意义
……
第二章 常用的评分系统
第十五篇 常用急救诊疗技术
第一章 器官功能监测
第二章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
第三章 以及急病诊疗技术
第四章 血液净化技术
第五章 穿刺术
第六章 高压氧治疗技术
第七章 争论洗胃技术
中英文对照索引
精彩书摘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急诊、急救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急救模式及急救方法、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相关技术及理论也得到飞速发展。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医疗紧急救援,除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在大型、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立急救医疗设施外,还先后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BeYvice system,EMSS),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及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组成的一体化急救网络。
回顾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简易呼吸器在美国加州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病房抢救室中最先应用及随后心电、循环压力技术逐渐完善并应用于临床以来,监护观念随之形成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在呼吸内科、外科、神经内科和儿科等4个专科(RICU、SICU、NICU、PICU)首先建立并形成了专科ICU,但是各专科ICU的床位利用率较低,监护设备不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70年代出现的综合ICU(general ICU)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1970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标志着本专业初步走向成熟。我国也正是在此期间成立了“三衰病房”。1979年,急诊医学被国际上设立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的第23个独立临床学科。70年代以前,国内外综合性医院的急诊室均没有专科急诊医师,急诊室是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急诊医疗工作由轮转急诊室的各专科高年级住院医师承担。1983年我国开始建立独立的急诊科。198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急诊、急救和危重病专业的学术组织。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成立。自8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规定大于200张床位的医院应设立急诊科和ICU。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也将一所医院是否建立急诊科和Icu作为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随后一些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相继建立了急诊科和ICU。在此期间,急危重症医学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在诊疗技术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高性能呼吸机在ICU救治中的应用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在ICU广泛开展,危重病患者救治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90年代以来危重病急救医学发展不但受到普遍重视,而且朝着规范化和重视质量建设方面不断发展。1991年美国危重病学会制定了危重病研究范围,将22种疾病作为本专业的优先研究范畴。在我国,随着三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相继建立急诊科和IC[J,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展开,同时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也得到不断完善,部分省市率先建立了急诊ICU质量控制中心。2002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成立了急诊ICU质控专家组,说明全国学术组织也开始重视急诊和ICU的质量建设。2003年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成立。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
前言/序言
急诊医学是一门以综合医学知识为基础,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评估和干预治疗,防止其进一步恶化的专门学科。急诊医学不仅仅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密切相关。
追溯急诊医学的发展史,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医学界所承认还是近几十年的事,但急诊这种医疗现象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远古的狩猎生产和战争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伤病,对这些伤病的急救和诊治就成为医学的最早雏形,从这点讲,急诊医学可以说是最早出现的医学专业。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改善和科技进步,临床医学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人们越来越重视到专科就诊,然而急诊医学却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同步发展起来。
近30年来,由于医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立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医师队伍和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急诊科对救治危重病患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由急救或急诊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已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卫生部近几年开展的“医院管理年及质量万里行”活动和今年颁布的《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急诊医学的规范化、专业化。“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则凸显出急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高等院校至今还没有一本为急诊医学界所认同的专业教材用于本科生选修或急诊医师培训。
本书是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精心组织及大力支持下,由来自国内12所教育部直属和省属重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18位从事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在借鉴国外急诊医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编制而成。全书共15篇,以分类诊断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急诊医学的定义、范畴以及各种急危重症诊疗操作规范,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临床兼顾,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教材的“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相信会对今后急诊医学教材的撰写起到示范作用。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又无现成的样书或范本可供参考,再加上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急诊医学课程不久,经验不足,因此本书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时完善。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急诊医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