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 | |||
| 作者: | 肖绪文//吴涛//薛永武 | 开本: | 16开 |
| 原价: | ¥70 | 页数: | 683 |
| 现价: | ¥56 | 出版时间: | 2013-04 |
| ISBN: | 9787507429343 | 印刷时间: | 2014-08 |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版次: | 2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4 |
| 目 录 |
|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1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头处理 2 基础筏板后浇带留置 3 地下室外墙新型止水螺杆 4 灌注桩免桩间土开挖施工 5 剪力墙后浇带预制盖板封堵 6 基础筏板混凝土导墙施工 7 不同标高基础施工处理 8 超大面积混凝土基础底板跳仓法施工 9 基础根部卷材防水接头处理 10 基础有机防水涂膜接头处理 第二章 主体结构工程 第一节 钢筋工程 1 墙钢筋定位 2 柱钢筋定位 3 板钢筋定位 4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 5 封闭箍筋闪光对焊 6 剪力墙钢筋绑扎 第二节 混凝土及模板工程 1 楼梯踏步定型模板 2 后浇带留置 3 墙体竖向施工缝留置 4 门窗洞口定型木模板 5 梁柱核心区混凝土施工 6 外墙螺栓孔封堵 7 混凝土现浇板施工 8 混凝土墙、柱顶部及根部防漏浆处理 第三节 砌体工程 1 填充墙顶部处理 2 构造柱马牙槎砌筑 3 填充墙与混凝土墙交界处理 4 门窗洞口预埋混凝土预制块 5 混凝土过梁中穿电管 6 墙面管线刻槽及填补 7 多水房间墙体底部构造 8 砌体植筋 第四节 钢结构工程 1 钢结构焊接 2 高强度螺栓连接 3 钢结构安装 4 空间格构结构安装 5 压型金属板 6 钢结构除锈涂装 7 型钢钢管混凝土结构栓钉及钢筋连接器 8 钢结构柱脚锚固 第三章 屋面工程 第一节 屋面面层 1 整体屋面面层排版分格 2 饰面砖屋面面层 3 种植屋面 第二节 屋面细部 1 天沟及泛水 2 水落口 3 变形缝及盖板 2 无框成品木门 3 塑钢(铝合金)窗 第五章 安装工程 第一节 安装工程通用部分 1 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2 支架制作、安装 3 标识 4 管道绝热 第二节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 1 管道穿墙、穿楼板处理 2 设备、器具、消火栓安装 第三节 建筑电气工程 1 吊顶内金属导管敷设 2 室内电缆敷设及穿楼板防火封堵 3 面板、接线盒安装 4 配电箱(柜) 5 电缆桥架安装 6 设备电源配管及接地安装 7 接地 8 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 通风与空调工程 1 风管加固(不适用洁净系统) 2 风管安装 3 风口安装 2 无框成品木门 3 塑钢(铝合金)窗 第五章 安装工程 第一节 安装工程通用部分 1 设备管线综合布置 2 支架制作、安装 3 标识 4 管道绝热 第二节 给排水与采暖工程 1 管道穿墙、穿楼板处理 2 设备、器具、消火栓安装 第三节 建筑电气工程 1 吊顶内金属导管敷设 2 室内电缆敷设及穿楼板防火封堵 3 面板、接线盒安装 4 配电箱(柜) 5 电缆桥架安装 6 设备电源配管及接地安装 7 接地 8 等电位连接 第四节 通风与空调工程 1 风管加固(不适用洁净系统) 2 风管安装 3 风口安装 |
| 内 容 简 介 |
《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源于工程施工实际,主要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共5部分,195个细部节点,34万多字,4lO多张cAD图,480多幅实例图。每个细部节点按材料、工具、工序、工艺方法、控制要点、质量要求、做法详图及实例图8个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描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便于理解,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对广大建筑业企业深入开展创精品工程活动,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由肖绪文、吴涛、薛永武编著。 |
我是一名项目经理,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工程细节和质量问题。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案头必备”。它内容翔实,条理清晰,而且紧扣工程实践,实用性极强。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装饰装修工程”的部分。很多时候,装饰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观感和业主满意度。书中对每一个细部做法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在“墙面装饰”章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涂料、壁纸、石材的基层处理、施工工艺,以及如何进行收边收口的处理,如何保证平整度、光泽度和耐久性。这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指导施工队伍,避免出现常见的装修弊病,比如开裂、脱落、色差等。另外,书中关于“门窗工程”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从门窗框的安装、玻璃的固定,到密封条的选择和安装,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书中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安装步骤,还强调了如何进行气密性、水密性、隔音性的检测,这对于我们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修非常重要。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让我在面对各种工程问题时,都能从容应对,并且能够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心目中建筑施工领域的“百科全书”!我本来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对很多细节施工工艺了解得不够深入,总是感觉在工作中缺乏底气。但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书中对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工序的讲解,都做到了“精益求精”,让我看到了很多我之前从未关注过的“门道”。举个例子,在“管道安装工程”这一章节,书中不仅讲解了管道的材质选择、连接方式,还对管道的固定、支架的制作、阀门的安装、以及试压的要点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说明。我之前只是知道管道要装好,但对于管道的坡度、管道的防腐、以及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都没有深入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很多内容都结合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比如关于“BIM技术在细部做法中的应用”,这一点尤其让我感到惊艳。我之前对BIM技术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本书则将其与实际的施工细节相结合,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错误方面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让我学会了从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工程项目。我感觉自己就像接受了一次“特训”,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名材料工程师,一直专注于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让我能够将我的材料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相结合。书中对各种材料在不同部位的应用,以及其施工工艺的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防水材料”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节点部位的处理,以确保防水层的整体性和耐久性。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工程项目的防水材料,并且能够指导施工单位进行规范的施工。此外,书中关于“保温材料”的应用,也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保温材料的施工工艺,以及如何进行外墙、屋面、地下室等不同部位的保温施工,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我的材料知识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作用,并且如何通过精湛的施工工艺,将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它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材料领域深耕的决心。
评分我是一名结构工程师,平时主要关注的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结构设计与施工落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将抽象的设计图纸,转化为了具体的施工操作,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的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将如何实现。书中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讲解,对我非常有启发。我一直认为,混凝土的强度是设计决定的,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施工环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同样巨大。书中详细讲解了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这些要点如何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和耐久性。特别是关于“模板工程”的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模板的搭设、加固要求,以及如何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和混凝土浇筑时的变形控制。这让我意识到,模板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质量。这本书让我能够更好地与施工单位沟通,更加理解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设计阶段就能够考虑得更加周全。它拉近了设计与施工的距离,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完整的工程建设链条。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多年工程管理的甲方代表,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指导项目细节落地的参考书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我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它的内容涵盖非常广泛,从主体结构的施工,到装饰装修的细节,几乎囊括了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最令我赞赏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施工工艺的“微观世界”。例如,在讲解“抹灰工程”时,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基层材料的处理方法,砂浆的配比和搅拌要求,以及不同抹灰层的施工顺序和技巧。它甚至细致到了每道抹灰的厚度控制、表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以及如何避免空鼓、开裂等常见质量问题。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对于我们甲方来说,能够更好地指导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索赔。另外,书中关于“屋面工程”的介绍也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对防水层的施工,书中不仅列举了不同防水材料的施工要点,还强调了节点部位的处理,比如女儿墙、排水口、天沟等,这些都是容易出现渗漏的薄弱环节。书中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并且详细说明了施工步骤和验收标准,这让我对屋面工程的质量把控有了更强的信心。我之前一直头疼于某个项目的屋面渗漏问题,读完这部分内容后,我才明白症结所在,并且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规范转化为具体的施工指导,让施工队伍有章可循,让质量控制有据可依。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创建鲁班奖工程细部做法指导”。鲁班奖,那可是中国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是多少建筑人心中的梦想。我一直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细节,才能让一座工程摘得如此殊荣。这本书,让我窥见了鲁班奖工程的“冰山一角”。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最基础、最关键的细部做法上。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钢结构工程”的讲解,尤其是对连接节点的处理。无论是焊缝的质量控制,还是螺栓连接的紧固要求,书中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并且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连接点的细节。这让我明白,原来鲁班奖工程的诞生,离不开对每一个连接件、每一个焊缝的精益求精。此外,书中关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也让我印象深刻。从模板的拼装、钢筋的绑扎,到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学问。书中强调了“一次成优”的理念,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把控,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和质量隐患。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鲁班奖工程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我在浩瀚的建筑知识海洋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是一名对建筑工程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以前总觉得建筑工程离我生活很遥远,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天居住的房屋,我们每天经过的道路,都凝聚着如此多的智慧和汗水。书中对每一个细节的讲解,都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如何用匠心去打造每一个工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绿色建筑”的理念的融入。书中不仅仅讲解了传统施工工艺,还融入了许多环保、节能的理念,比如如何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垃圾,如何利用可再生材料等等。这让我看到了建筑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也让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希望。这本书让我明白,建造一座优秀的工程,不仅仅是建造一个实体,更是建造一份责任,一份对社会、对环境的责任。它让我感受到了建筑工程的魅力,也激发了我对建筑行业的兴趣。我感觉自己通过这本书,不仅学到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建筑工程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写得又臭又长,又或者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但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这类专业书籍的认知。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完全站在一线施工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讲解内容。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工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实践检验,并且被提炼成了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钢筋工程”的章节,特别是关于钢筋的绑扎和焊接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钢筋需要绑扎,但具体怎么绑才能保证强度,怎么处理搭接才能满足规范要求,这些细节往往被忽略。这本书就详细地讲解了不同部位钢筋的绑扎顺序、间距要求,还有对焊缝外观、力学性能的控制要点。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一个小小的钢筋绑扎,里面也有这么多学问!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为什么”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比如,在讲解钢筋的弯钩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尺寸要求,还解释了弯钩的作用是为了增加锚固长度,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记住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中,我才能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的案例也十分丰富,涵盖了从基础到主体,再到装饰的各个环节,每个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图纸和照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施工过程和最终效果。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外墙保温施工”的部分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保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阳角、阴角、门窗洞口等关键部位的细节,这对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项目非常有帮助。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学生,我常常被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技术流程弄得晕头转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最清晰、最易懂的语言,把我引入了工程细节的殿堂。书中关于“基础工程”的讲解,对我来说尤其重要。从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到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地基处理”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多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并详细说明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原来地基的稳固,是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另外,书中关于“主体结构施工”的章节,对于我理解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钢筋混凝土的配筋设计、模板的搭设和拆除、以及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振捣方法,都有非常细致的描述。我之前只知道要浇筑混凝土,但对于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如何防止蜂窝麻面,书中给出了具体的指导。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那些复杂的图纸和规范,而是能够一步步地去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细节。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专业知识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认为鲁班奖工程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那些“别人家的项目”,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些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品质,都来自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难点,一步步拆解开来,就像庖丁解牛一样,让你看清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所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清水混凝土”的章节,我一直以为那种光洁如玉的效果是天生的,结果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从模板的选择、混凝土的配比、振捣的技巧,到后期养护的讲究,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一丝马虎。特别是关于模板拼缝的处理,书中列举了多种不同情况下应对措施,还有对脱模剂的选择和涂刷方法的细致指导,这让我彻底明白,原来艺术品般的清水混凝土,背后是如此严谨的科学和精湛的工艺。书中的配图也十分到位,那些高清大图,就像把施工现场搬到了我眼前,我甚至能感受到工匠们在现场挥洒汗水的景象。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让我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精髓。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讲解,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结合了不同类型工程的特点,比如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细部做法。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不仅仅是指导,更是一种经验的传承和智慧的分享。我本来还在纠结某个项目的防水层施工细节,读完书中关于“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章节后,我茅塞顿开,对材料的选择、搭接的规范、闭水试验的要点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我耳边循循善诱,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