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本
1.CJ/T 476-2015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定价 21.00元
2.CECS420:2015 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 定价 15.00元
3.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定价 11.00元
| CJ/T 476-2015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 |
| 【标准编号】 | CJ/T 476-2015 |
| 【标准名称】 | 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
| 【出版单位】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中标分类】 | > >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归口单位】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起草单位】 | 深圳优力可科技有限公司 |
| 【参编单位】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海纳机电安装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广州市设计院、中太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 【发布日期】 | 2015年3月4日 |
| 【实施日期】 | 2015年9月1日 |
| 【出版日期】 | 2015年8月 |
| 【标准定价】 | 21.00 元 |
| CECS 420:2015 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 | |
| 【标准编号】 | CECS 420:2015 |
| 【标准名称】 | 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规程 |
| 【出版单位】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中标分类】 | > > |
| 【发布部门】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 |
| 【归口单位】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
| 【起草单位】 | 深圳优力可科技有限公司 |
| 【发布日期】 | 2015年12月7日 |
| 【实施日期】 | 2016年3月1日 |
| 【出版日期】 | 2016年3月 |
| 【标准定价】 | 15.00 元 |
| ||||||||||||||||||||||||||||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术语和定义”部分的严谨性,是其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它对诸如“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动力特性”、“阻尼”、“刚度”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清晰、准确的界定。这些定义不仅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更是保证整个行业在技术沟通上能够保持一致性的关键。在工程实践中,如果对同一个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很可能会导致设计上的偏差甚至工程事故。因此,一本优秀的规范,必须从最基础的术语定义上就做到无可挑剔,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起点。
评分在具体到各种机电设备的抗震设计部分,这本书的细致程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笼统地说“要抗震”,而是针对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电气系统、燃气系统等等,分别给出了详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设计要点。例如,对于空调系统的风管和水管,它详细规定了不同管径、不同安装高度、不同介质的抗震支吊架的间距、形式以及固定方式。对于消防系统,它则特别强调了在地震中保证消防水源和供水管网的可靠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而且,它还针对一些特殊设备,比如大型水泵、发电机组等,给出了独立的抗震设计指导,确保这些关键设备在地震时也能正常运行。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设计思路,体现了规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评分这本书的“安装与施工”章节,可以说是将理论设计转化为实际工程的“桥梁”。它不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而是非常务实地给出了抗震支吊架的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例如,它详细规定了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不同类型支吊架的安装细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强调了安装的精确性,指出即使是微小的偏差,也可能影响到支吊架的整体受力性能。它还对安装材料、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导手册,能够帮助他们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评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本书在“特殊情况下的抗震设计”这一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它不仅仅适用于常规建筑机电工程,还考虑到了地震多发区、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特殊环境下的设计需求。例如,对于超高层建筑,它会强调风振与地震的耦合效应;对于地下空间,它会考虑土体液化和变形的影响。它还针对一些可能导致二次灾害的设备,比如可能泄漏的危险品管道,给出了更严格的抗震设防等级和额外的保护措施。这充分体现了规范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工程挑战。
评分在“检测与验收”这部分,这本书表现出了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它不仅指导了如何设计和安装,更指出了如何去验证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检测内容和方法,包括原材料的检验、安装过程的抽查、以及最终的竣工验收。它给出了具体的检测指标和验收标准,例如支吊架的垂直度、水平度、连接节点的牢固程度等等。而且,它还提到了对已建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要求,以确保抗震性能的长期有效性。这使得整个规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和索引部分,可以说是整个设计规范的“骨架”和“血管”。我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研读了目录,从总则、术语,到设计基本要求,再到各种机电设备的抗震设防类别和烈度划分,最后落到具体的抗震支吊架设计、安装要求,以及检测验收。这个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让初次接触这方面知识的读者,能够快速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概念框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在前期的章节就为你铺垫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理解。例如,在“术语”部分,它对“设防烈度”、“场地地震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关键名词进行了详尽的解释,这对于我们理解后续的计算和设计原则至关重要。如果你对这些概念模糊不清,那么后面的内容很可能就会看得云里雾里。
评分在本书的附录部分,我发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参考资料,比如各种机电设备的抗震性能等级对照表、典型抗震支吊架的构造详图、以及常用的计算公式汇总。这些附录内容,对于读者来说,相当于一个“工具箱”,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随时查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那些详尽的图示,直观形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设计概念。还有那些公式汇总,可以让我们在计算时避免查阅多本手册,省去了不少麻烦。这些附录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工程师的实际需求,体现了编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专业性。
评分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语言风格,都体现了专业技术规范应有的严谨与清晰。虽然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计算内容,但整体逻辑顺畅,条理分明。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工程师,也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阅读,逐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机电设备抗震设计和施工的项目,这本书无疑是必备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一本能够指导我们如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提升建筑韧性的“行动指南”。
评分我必须提一下这本书在“抗震支吊架的设计与计算”这一部分所提供的指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规范的“核心操作指南”。它非常清晰地解释了抗震支吊架的作用、类型、选型依据,以及如何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它给出了不同受力工况下的计算公式和图示,例如纵向抗拉、横向抗剪、垂直抗压等。而且,它还强调了抗震支吊架的布置原则,比如要形成“柔性”和“刚性”相结合的体系,以及在管线转弯、三通、阀门等节点处需要加强固定。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线组合,它也给出了如何进行整体抗震设计的建议。读到这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设计师的“操作台”前,可以一步步地学习和掌握如何设计出真正有效的抗震支吊架。
评分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设计基本要求”这一章节所花的笔墨。它并没有直接跳到计算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篇幅阐述了抗震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需要遵循的通用技术要求。这就像给建筑机电工程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地基”。它强调了“综合设防”的理念,指出抗震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相协调,甚至要考虑风、水等荷载的影响。另外,它对不同建筑类别、不同功能重要性的机电设备,根据其在地震中的破坏后果以及保障社会运行的需要,进行了明确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并给出了相应的烈度取值建议。这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方向。读到这一章,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套用规范,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要达到什么目标”。
评分不错,好!
评分可以的
评分可以的
评分可以的
评分行
评分不错,好!
评分不错,好!
评分可以的
评分不错,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