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 [Interest And Prices: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 [Interest And Prices: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伍德福德 著,刘凤良 等 译
图书标签:
  • 货币政策
  • 利率
  • 价格
  • 宏观经济学
  • 货币经济学
  • 经济理论
  • 经济学
  • 通货膨胀
  • 金融学
  • 经济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1661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57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济科学译库
外文名称:Interest And Prices:Foundations Of A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试图为适用于存在即时信息和更有效金融市场的世界经济并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在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中,有效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央银行建立一个关于自己正在做什么的自觉而清晰的账单。迈克尔·伍德福德再次考察了货币经济学的基础,并说明了在没有商品支撑或无法控制货币总量的情况下怎样利用利率政策达到通货膨胀目标。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各国货币和任何实际商品问题存在联系的假象被抛弃了。然而,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中央银行也抛弃了以货币增长为日标的实践方针。那么怎样控制这些完全“疲软”的货币以使人们对国家账户单位的稳定性产生信心呢?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进一步说明了怎样利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工具设计一个最优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用详细福利分析中的基本方法来平衡稳定性目标和对价格稳定性的追求,并考虑了传统政策评价的“新古典”批评。因此,《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政策制定并不一定意味着为了可信度而追随和稳定性目标无关的刚性框架,同时给出了以规贝0为基础的政策制定相对完全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的优点。 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 W00dford)是普林斯顿大学哈罗德·赫尔姆20位经济学和银行业教授奖的获得者。他和J0hn B. Taylor合作主编了《宏观经济学手册》。

作者简介

迈克尔·伍德福德(MichaelWoodford)是普林斯顿大学哈罗德·赫尔姆20位经济学和银行业教授奖的获得者。他和JohnB.Taylor合作主编了《宏观经济学手册》。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是一部杰作。迈克尔·伍德福德提供了对两种思想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清晰而动态的综合,这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家引人瞩目的思想汇聚的主题。”
  ——Assaf Razin,Tel Aviv大学,《财政政策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作者
  “这部被期待良久的由大师级宏观经济学家迈克尔·伍德福德写就的著作属于每个经济学家的书架。伍德福德作为当前世界上经济学最具独创性的思想者之一广为人知。从这本书中你不仅能发现货币政策理论基础的统一处理方法,最优政策惯性,最优政策的指示变量,无现金世界中的货币政策……还将能发现实施的实践细节……”
  ——William A.Brock,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迈克尔·伍德福德的《利息与价格》是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阐述了上一代宏观经济学的巨大进步,从抽象的理论一直到中央银行的Taylor。规则,从对动态学和最优化行为的谨慎处理,到最优货币政策的讨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成就……它富有启发性,是一部经典。”
  ——Oliver Blanchard,麻省理工学院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重新评价了具有黏性价格的跨期最优化框架中的货币理论和政策,系统地回顾了货币理论的经典事件,并进行了严格的福利分析。”
  ——Maurice Obstfeld,加州大学,伯克利
  “这是近20年内最重要的货币理论著作,阐述了现代货币经济学中所有主要的概念思想,在前瞻性上尤其值得称赞……一些章节已经作为货币政策经济学现代方法的标准技术附录牢固地构建起来……本书也搭建了从经典货币理论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桥梁,可能为新一代中型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指出了道路。”
  ——Kerlneth Rogot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顾问及研究主管
  “本书所包含的思想影响了世界每个角落的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们蜒更不用说学术型经济学家蜒思考货币政策引导的方式。这些思想形成了自Don Patinkinr 《货币,利息和价格》以来对货币经济学最重要的独创性贡献。伍德福德对无现金世界的洞察将证明是不朽的。”
  ——Fumio Hayashi,东京大学,《计量经济学》的作者

目录

第1章 货币规则的回归
1.1 价格稳定的重要性
1.1.1 走向新“新古典综合”
1.1.2 微观基础与政策分析
1.2 政策承诺的重要性
1.2.1 管理预期的中央银行
1.2.2 传统最优控制的缺陷
1.3 不控制货币总量的货币政策
1.3.1 实施利率政策
1.3.2 无现金经济中的货币政策
1.4 利率规则
1.4.1 当前的建议
1.4.2 对利率规则的一般性批评
1.4.3 新威克塞尔货币理论
1.5 本书的计划

第一篇 分析框架
第2章 利率规则下的价格水平决定
2.1 无现金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决定
2.1.1 具有名义资产的资产定价模型
2.1.2 威克塞尔政策制度
2.2 其他利率规则
2.2.1 外生利率目标
2.2.2 泰勒规则和确定性
2.2.3 对通货膨胀变化的惯性反应
2.3 具有货币摩擦的价格水平决定
2.3.1 具有交易摩擦的模型
2.3.2 重新考虑利率规则
2.3.3 与以货币增长为目标的比较
2.3.4 不可分离效用的后果
2.4 自我实现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4.1 局部确定下的全局多样性
2.4.2 预防通货紧缩陷阱的政策
2.4.3 阻止通货膨胀恐慌的政策

第3章 具有名义刚性的最优化模型
3.1 基本的黏性价格模型
3.1.1 定价和内生产出
3.1.2 提前固定价格的后果
3.1.3 新古典菲利普斯曲线
3.1.4 战略互补的来源
3.2 具有交错定价的通货膨胀动态
3.2.1 卡尔沃定价模型
3.2.2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3.2.3 名义扰动的持续实际影响
3.2.4 名义支出增长率中持续性的后果
3.2.5 部门不对称的后果
3.3 名义扰动对通货膨胀的滞后效应
3.3.1 具有滞后价格变动的交错定价
3.3.2 对过去通货膨胀指数化的后果
3.4 名义工资黏性的后果
3.4.1 交错工资设定模型
3.4.2 黏性工资和名义扰动的实际效应

第4章 分析货币政策的新威克塞尔框架
4.1 一个货币政策效果的基准模型
4.1.1 非线性均衡条件
4.1.2 一个对数线性化的近似模型
4.2 利率规则和价格的稳定性
4.2.1 自然利率
4.2.2 均衡的确定性条件
4.2.3 学习动态机制下的稳定性
4.2.4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4.2.5 通过承诺泰勒规则来保证通货膨胀的稳定性
4.2.6 通货膨胀目标制
4.3 货币和总需求
4.3.1 一个最优化的IS-LM模型
4.3.2 实际余额效应
4.4 价格稳定的财政要求

第5章 对货币政策的动态反应
5.1 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
5.1.1 前定支出的后果
5.1.2 私人支出的习惯持续
5.2 一些小的定量模型
5.2.1 罗特伯格一伍德福德模型
5.2.2 更多复杂的变形
5.3 货币政策和投资动态
5.3.1 黏性价格下的投资需求
5.3.2 存在内生资本的最优价格设定
5.3.3 与新威克塞尔基准模型的比较
5.3.4 资本和自然利率

第二篇 最优政策
第6章 通货膨胀稳定化与福利
6.1 损失函数的近似与最优政策
6.2 基于效用的福利准则
6.2.1 产出缺口的稳定性与福利
6.2.2 通货膨胀与相对价格扭曲
6.3 价格稳定性
6.3.1 有效自然产出率的情形
6.3.2 自然产出率轻微低效率的后果
6.3.3 特别提示
6.4 基本分析的扩展
6.4.1 交易摩擦
6.4.2 零利息率下界
6.4.3 不对称扰动
6.4.4 黏性工资与黏性价格
6.4.5 时变的税收楔子或费用加成
6.5 较大扭曲的情形

第7章 对政策规则承诺的获益
7.1 从长期看最优的通货膨胀目标
7.1.1 相机抉择政策的通货膨胀偏误
7.1.2 基本分析的拓展
7.2 对扰动的最优反应
7.2.1 成本推动冲击
7.2.2 自然利息率的波动
7.3 最优的简单政策规则
7.3.1 最优的非惯性计划
7.3.2 最优泰勒规则
7.4 最优状态依存工具路径作为一种政策规则
7.5 对一种最优目标规则的承诺
7.5.1 稳健的最优目标准则
7.5.2 目标规则的实施

第8章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
8.1 一般线性二次框架
8.1.1 最优状态依存路径
8.1.2 政策规则的各种备选形式
8.1.3 各种冲击下的稳健性
8.1.4 强健最优规则的存在性
8.1.5 最优工具规则
8.2 最优通胀目标规则
8.2.1 一个具有通胀惯性的模型
8.2.2 一个同时具有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的模型
8.2.3 一个具有习惯持续的模型
8.2.4 先决的支出和定价决策
8.2.5 小型数量模型下的最优政策
8.3 最优利率规则
8.3.1 新威克塞尔基本模型中的最优规则
8.3.2 通胀惯性的后果
8.3.3 先决的支出和定价决策
8.3.4 非完全信息下的最优政策
8.4 对当前流行的政策建议的一些思考
8.4.1 泰勒规则
8.4.2 通货膨胀预测盯住制
附录
附录A第2章附录
A.1 命题2.1 的证明
A.2 命题2.2 的证明
A.3 对数线性化与均衡的确定性
A.4 命题2.3 的证明
A.5 命题2.4 的证明
……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同时,价格和/或工资的黏性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回忆凯恩斯理论的方式去理解短期产出的决定。确实,本项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正是一个包含“IS方程”、货币政策规则和“AS方程”的简单模型结构。(与希克斯的提法相比,货币政策规则——我经常假定为类似泰勒规则的东西——取代了“LM方程”,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关心货币数量目标制的结果。)然而,即使仅出于“短期分析”的目的,我所提出的模型也不如老式的凯恩斯模型那样纯静态;特别而言,预期会成为模型的结构关系(例如“跨期IS关系”)中的关键要素,因此任何引起预期变化的因素都会导致结构关系的变动。
  正如卢卡斯(1976)所论证的,在关键的结构关系中包含显著的前瞻项会对最优政策的特征分析带来实质性后果,即使一些后果未被新古典文献所提及。例如,传统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中所估计的IS方程通常显示滞后期利率而非当期利率具有总需求效应,因为在试图通过可观察变量解释实际总支出的回归中,人们发现滞后期利率的系数比当期利率的系数更显著。然而,对于这一观察到的利率冲击对实际GDP的滞后效应,罗特伯格和伍德福德(Rotemberg and Woodford,1997)所估计的基于最优化的模型对其的解释则是基于如下的假定:私人支出中相对利率较敏感的那部分决策尽管是以前瞻性的方式做出的,但却是提前确定的。因此假定当期总需求取决于过去对于当期和未来利率的预期,而非过去的利率本身。
  在计量上,如果利率的观察值具有较高的序列相关,那么大家将不容易区分上述两种假说。然而我认为,从支出时机最优选择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认为支出决策提前确定的假设是合理的(就如同定价决策一样),那么第二种假说的逻辑则显得更简明,并且假说的选择对于政策操作的结论而言至关重要。如果支出确实只受到滞后期利率的影响,那么对中央银行而言,重点在于根据利率对未来总需求影响的预测而对其进行调整;此时的关键在于“抢先”行动。相反,如果起作用的只是过去对当前和未来利率的预期,那么无法预期到的利率变动不会影响需求,因此对新事件的即时反应不会产生效果。于是重点就在于让利率继续根据过去已经感知到的前景做出反应,即使更多的当前信息已经大幅改变了央行的预测。最优利率政策的这一惯性特征将在第7章和第8章中给予讨论。
  1.1.2微观基础与政策分析
  我之所以认为发展一个具有清晰的个体最优化基础的货币传导机制模型是重要的,乃是基于两方面原因:第一,应用这样的模型评价不同的货币政策,能够避免卢卡斯(1976)所强调的传统凯恩斯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政策评价工作的缺陷;第二,不同政策得出的结果可以根据私人的偏好来进行评价,因为后者已经反映在模型的结构关系之中。

前言/序言

  本书是对我的研究进程的一次报告——关于我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深受吸引并为之奋斗的两项难题。第一项难题是如何调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理论,同时对可以追溯到凯恩斯之前很久的宏观经济思想传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并不简单地加以忽视——其中最紧要的一点就是,怎样理解从而减少由于价格或工资缓慢调整所导致的对现有生产能力有效利用的暂时偏离。我的导师Bob Solow始终强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统一,他在两大领域中都显示了极高的才能。当我还在创作博士论文的时候,他就激励我尝试将黏性价格整合到跨期一般均衡模型之中——这类模型此后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主导模式。我的另一位老师Peter Diamond特别强调一门能够将资源在部门间非有效配置问题与宏观经济稳定整合起来研究的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性。直到我能够对这些挑战做出不致自感羞愧的回应,整整花了20年。但愿我并不会因为动作迟缓本身就被判不及格。
  第二项难题是如何调和中央银行与理论货币经济学各自对货币政策的理解。长期以来,中央银行认为货币政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短期名义利率的合适水平。而理论文献则一直把货币政策视作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供给的控制,或中央银行的行为对一些广义货币总量变化的影响。直到最近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我在大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文献中,不但在对有待分析的备选政策进行刻画时,利率显得并不重要,而且很多时候,在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中,利率水平无法确定,或者即使对利率进行了定义,但不论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始终为零。我最先从Axel Leijonhufvud那里学到的威克塞尔货币分析传统,成为我重要的灵感源泉。据此,我所要努力揭示的是:我们可以将隔夜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并将货币政策理解为对这一目标进行市调节的规则,而同时坚持在跨期一般均衡理论的磊框架中赋予货币分析清醒的基础。

经济学原理与货币调控的深层对话 本书深入探究经济学领域的核心议题,聚焦于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石及其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它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入门读物,而是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严谨、系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以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利率的波动规律以及货币供应量对宏观经济的深远影响。 价格体系的解析:价值、交换与信息传递 本书首先着重审视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功能。价格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的简单量化,更是市场参与者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晶,是稀缺性、供需关系、生产成本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信号。作者将带领读者一同解构这一复杂的信号系统,理解价格如何反映商品的内在价值,并成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驱动力。 从微观层面来看,本书会深入分析个体理性选择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做出购买决策,生产者又如何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来调整生产和定价策略?这些个体行为的汇聚,如何最终形成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本书将运用经济学中的关键理论模型,例如效用论、生产论以及竞争性市场模型,来阐释这些微观层面的机制。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强调价格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重要性。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价格如何有效地传递关于商品质量、稀缺程度以及未来预期的信息?通过对价格信号的准确解读,企业和消费者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从而减少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本书将探讨价格信息如何引导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用途,以及在价格信号扭曲时可能引发的经济问题。 利率的动态:时间偏好、储蓄与投资的纽带 在价格体系的分析基础上,本书将重点转向利率这一至关重要的经济变量。利率是借贷成本的度量,也是跨期消费和投资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本书将深入剖析利率形成的微观基础,即个体和企业的“时间偏好”。为什么人们倾向于现在消费而非未来?为什么企业愿意为未来的回报而承担今天的成本?这些个体和企业的时间偏好如何汇聚,共同决定了市场上的借贷利率水平? 本书将详细阐述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利率正是这种联系的调节器。更高的利率鼓励储蓄,因为未来的回报更加丰厚;同时,它也提高了投资的门槛,使得只有那些预期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才会被采纳。反之,较低的利率则会抑制储蓄,并鼓励投资。这种利率驱动的储蓄与投资的动态平衡,是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根本动力。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影响利率波动的宏观经济因素,例如通货膨胀预期、风险溢价、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对于预测利率走向以及评估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至关重要。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利率波动的全面视角。 货币政策的理论视角:稳定价格与促进增长的艺术 在清晰理解了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率的动态之后,本书将自然而然地深入探讨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本书将从理论层面剖析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以及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工具来影响整体经济活动的基本原理。 本书将重点分析不同货币政策理论学派的观点,例如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以及货币主义等,并深入探讨它们在理解货币传导机制、价格稳定目标以及经济增长目标上的异同。例如,古典主义者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凯恩斯主义者则强调货币政策在刺激总需求、抵御经济衰退中的作用;货币主义者则更加关注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本书将深入分析货币政策传导的多种渠道。货币政策的变动如何通过利率、信贷、汇率以及资产价格等渠道,最终影响到消费、投资、总产出和物价水平?每种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有何差异?本书将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可能的案例探讨,来阐明这些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传导过程。 本书还将探讨货币政策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中的作用,特别是价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如何在追求低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不扼杀经济增长的活力?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信心?本书将探讨这些货币政策的权衡与挑战,以及不同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构筑深刻的经济洞察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用以理解现代经济的运作逻辑,尤其是货币和价格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它将帮助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洞察经济变量之间的深层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作用机制以及潜在的局限性。 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经济学公式或政策工具,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理论模型背后的假设和逻辑,并学会在复杂的现实经济环境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对价格体系、利率动态和货币政策理论的深入剖析,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套完整而深刻的经济洞察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形势,并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您是经济学领域的学习者、从业者,还是对经济运行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场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这本书,就像是一把开启宏观经济学大门的金钥匙。在我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货币政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领域,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和晦涩的数学公式,让我望而却步。然而,作者以一种极其耐心和细致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他从最根本的“利息”概念讲起,深入剖析了它是如何由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溢价、流动性偏好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接着,他又将焦点转向了“价格”,解释了价格是如何在供求关系、生产成本、预期等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两个概念割裂开来,而是通过精妙的逻辑推理,将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揭示了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利息和价格,进而调控整个经济的运行。我发现,原来我们熟悉的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物价上涨那么简单,它背后有着货币供求失衡的深层原因;而利率的每一次变动,也绝非偶然,它反映了央行对未来经济走向的判断和引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教会了我“为什么”,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

评分

不得不说,《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这本书,在众多经济学著作中,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货币政策的固有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罕见的耐心,将我们从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中抽离出来,回归到最根本的经济学原理。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高大上的理论模型,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理解“利息”是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的,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风险、时间价值以及人们的储蓄和投资意愿。紧接着,他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而这本书最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在于它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经济变量,通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揭示了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利息和价格这两个传导渠道,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我发现,原来我们常听到的“利率传导机制”,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清晰的经济逻辑和操作路径。作者在分析中,还穿插了大量历史案例和现实数据,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充满了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评分

读完《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货币政策并非是那些宏观经济学家们手中的“魔法棒”,而是一套基于严谨经济学原理的系统性工具。作者在书中,以“利息”和“价格”作为理论的基石,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货币政策理论框架。他没有一开始就去讲解央行有哪些工具,而是先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央行要关注利息,为什么要关注价格,以及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利息”的深刻剖析,他不仅解释了利息的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它在资本形成、投资决策以及消费行为中的核心作用。同样,对“价格”的分析也极具启发性,书中对于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论述,让我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如何将“利息”和“价格”的动态变化,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相结合,生动地展示了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影响这些基本变量,最终作用于整体经济。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真是太独特了,读起来既像在聆听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又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学术辩论。作者在处理“利息”和“价格”这两个核心概念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他没有简单地将它们视为独立的变量,而是深入挖掘了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经济原理时所采用的类比和举例,非常生动形象,即使是对经济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很容易理解。例如,在描述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他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明白了货币供应过多的潜在危害。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作者还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讨论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他分析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这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经济决策的现场,观察着各个国家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如何应对危机。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货币政策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

从这本书的名字《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就能看出,它是一本力图构建理论基石的作品。而我作为一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确实感受到了这种“打地基”般的扎实感。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而是将其作为切入点,一层层地深入。他首先详细探讨了“利息”的经济学含义,不仅包括了其静态的成本属性,更深入分析了其动态的信号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随后,他对“价格”的分析也同样细致入微,从供求关系到成本传导,再到预期的影响,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最令人振奋的是,作者将“利息”和“价格”这两大经济支柱,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巧妙地连接起来,揭示了它们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核心地位。我过去对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更深层的联系和逻辑。例如,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书中提供的视角远比我过去接触到的要丰富和深刻。

评分

这本《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简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我一直以来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觉得那些教材上的理论太过抽象,离现实经济的运作机制总有那么一点距离。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抽丝剥茧”,什么叫做“拨云见日”。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又不失逻辑的笔触,层层递进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从最基础的“利息”和“价格”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邃的概念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它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读完第一部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通货膨胀、利率变动,背后都有如此深刻的经济逻辑支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巧妙地引入了历史上的经济事件和学派争论,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现实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发现自己过去许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都变得清晰起来,甚至对一些曾经难以理解的经济现象,现在也能用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和分析。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新知识,更在于它改变了我思考经济问题的方式,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读者,转变为一个主动构建理论的思考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货币政策感兴趣,并渴望深入理解其背后原理的读者。

评分

老实说,在拿起《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之前,我对“货币政策”这个词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新闻里央行降息、加息这些表面现象。我总觉得这玩意儿离我的生活很远,而且听起来就特别枯燥,充满了各种数据和图表,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一步步地为我们搭建起货币政策的宏伟蓝图。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轰炸读者,而是从最基本的经济行为出发,比如人们如何借钱、如何储蓄,而这些行为又如何影响着“利息”的形成。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价格”,分析了价格的波动机制,以及它如何受到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影响。最关键的是,这本书将这两者——利息与价格——巧妙地联系起来,揭示了它们之间如影随形的辩证关系。我发现,原来利率的每一次跳动,都可能预示着未来价格的走向;而价格的涨跌,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利息的预期和决策。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脑海中关于货币政策的那些碎片化的信息,终于找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我甚至开始反思,过去一些经济政策的出台,是不是就是基于书中描绘的这些基本原理?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阅读这本书最令人惊喜的体验。

评分

《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体验,莫过于对“基础”二字的重新认识。我过去在学习经济学时,总觉得“货币政策”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与实际操作紧密相关的领域,似乎离那些最基本的理论概念有些遥远。然而,作者以一种近乎“溯本追源”的方式,将我们带回了经济学的最核心——“利息”和“价格”。他对“利息”的阐释,并非仅仅停留在其作为资金成本的层面,更深入地挖掘了它所承载的对未来的预期、风险溢价以及稀缺性信息。同样,对“价格”的分析也充满了洞察力,不仅仅是供需的简单反映,更是市场主体决策的指南,资源配置的信号。而当作者将这两个概念融会贯通,构建起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我发现,原来许多看似复杂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都根植于对利息和价格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理解最基础的概念,才是真正掌握宏观经济学精髓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货币政策”这一宏大概念的“解构”和“重构”。作者并没有将货币政策视为一个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理论体系,而是从最根本的经济学逻辑出发,一步步地构建起它的理论基础。他从“利息”谈起,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利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接着,他又将目光聚焦于“价格”,阐述了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在市场经济中的信号功能。而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将“利息”和“价格”这两个核心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货币政策正是通过影响它们,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我感觉就像是在玩一盘精密的策略游戏,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货币政策如何通过调控利息率,改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总需求,最终传导至价格体系,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这种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零散走向系统。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基础”二字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探讨货币政策的各种复杂工具和操作,而是耐心地将我们带回了经济学的最原始的起点,去审视“利息”和“价格”这两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他用一种非常哲学化的视角,去探讨利息的本质,它不仅仅是资金的成本,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补偿,是对资源跨期配置的一种体现。同样,价格也并非仅仅是供需的简单交汇,它承载着信息,传递着稀缺性,引导着资源流动。而当作者将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探讨货币政策如何通过影响利息率来传导到价格体系,进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时,那种清晰的逻辑链条和严密的论证,让我感觉豁然开朗。我过去对货币政策的一些零散认知,在这本书的框架下得到了完美的整合和升华。特别是作者对“预期”在利率和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的论述,让我对央行政策的有效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智识上的“启蒙”。

评分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评分

质量很好,很满意,活动价便宜

评分

帮老师买的,他指定要的书,应该不会差不了的。没有看过,他说行就行了。送货很快,辛苦送货人员了。谢谢啊。

评分

希望京东在图书方面以后多搞满减、买送活动

评分

质量很好,很满意,活动价便宜

评分

专业书籍,大有益处。

评分

帮老师买的,他指定要的书,应该不会差不了的。没有看过,他说行就行了。送货很快,辛苦送货人员了。谢谢啊。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专业领域的书 朋友推荐的 先买来收藏再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