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由英达、朱旭作序,蓝天野、林兆华、濮存昕、杨立新推荐。
1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记述了著名演员、导演英若诚一生的经历。英若诚生于1929年,2003年去世,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位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在人民共和国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
2 书中并记述了整个英氏家族自《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以来的历史。读此书,可以读到一个家族在中国近代的传承与延续。
3 英若诚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一直保持着尊严与幽默感,即便在监狱时也是如此。读此书,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态度也能有所观照。
4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译文准确流畅,多有北京话风格,给人以阅读上的享受。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是英若诚的自传。
英若诚(1929—2003),满族人,出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他的祖父叫英敛之,是《大公报》和辅仁大学的创办者。他的父亲叫英千里,是辅仁大学的教务长,在北京沦陷时期因为从事抗日活动,两次被捕入狱。他的儿子叫英达,是著名的演员、导演。
他自己上学时先后被三所学校开除,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翻译家和演员,他把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翻译成中文,并和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还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在话剧《茶馆》《雷雨》《龙须沟》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革中,他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做书、给别人画像、做泥瓦匠,为了生存,他学会了种葡萄、孵小鸡、做酱菜,甚至是发电和做鸦片。出狱后他在电影《末代皇帝》《马可·波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文化部副部长。
通过《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你可以看到英若诚跌宕起伏、有趣又艰辛的一生,也可以窥见英若诚背后充满动荡的20世纪的中国。
英若诚(1929—2003),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导演、翻译家、政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建院成员。他在话剧《龙须沟》《雷雨》《茶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1979年把老舍的《茶馆》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1983年他又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与米勒合作将其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罗曼。他参加演出并导演了30多部话剧、10余部电影和电视剧,同时还翻译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著作。英若诚被誉为“全世界最杰出的十名中国艺术家之一”,在舞台、银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康开丽(Claire Conceison),美国戏剧学教授。她于2000年从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重要的另一位:在中国舞台上演美国人》(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4年),并在表演和亚洲研究方面的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自1990年起她在北京和上海戏剧界研究中国当代戏剧,翻译了多个当代中国剧本;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导演。
译者简介:
张放,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获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曾在上海戏剧学院外事办公室担任翻译。现居加拿大。
英若诚的这部自传提供了特别的机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中国。英若诚是满族人、天主教徒、演员、翻译、犯人、文化部副部长,同时他又很机智、敏感、有分寸。通过康开丽的努力,普通读者才有机会读到英若诚不寻常的一生。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英若诚在中国是位名人。他不仅仅是翻译家、演员,出于需要,他又成了一位为外交家。我们在中国那段时间,他是我的主心骨。他对中西方文学界和演艺界有双重的认知。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英达
序二 老英,我的良师益友 朱旭
前言 康开丽
上 部 蹲监狱
第1章 牢狱第1年
第二章 冀县监狱
中 部 家族史及早年教育
第三章 英氏家族
第四章 王公贵族式的童年
下 部 职业生涯:艺术和政治
第五章 我的舞台生涯
第六章 文化外交
后 记 康开丽
致谢一 康开丽
致谢二 张放
英若诚年表
参考资料
序一 我的父亲英若诚
英达
为自己父亲的自传写序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读这本自传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那已经永远离开了我的父亲又回来了。他仿佛又活了过来,用我再熟悉不过的口吻,把他的故事娓娓道来。而这些故事,有多少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这和读别人的传记可不太一样了。那些细节,那种感受,多少次将已经长大成人、自认为已经彻底遗忘那些经历的我,瞬间拉回到当年的情景,同时从父亲一侧,我再次观察同一事件的另一面,甚至审视他老人家观点迥异的内心。还有许多事,我虽不在现场,但伴父久了,一辈子茶余饭后,不知听他讲了多少次。故事中的人物,从谆谆长者马相伯,到天桥混混四爷爷,从清末权贵庆亲王,到冀县狱吏“卢部长”,各色人等,上天入地,都是我从未谋面的老熟人。老来父亲病得糊涂,这些往事却越发记得清楚,我常伸出五指,告诉他这故事我已经听过多少遍了。
从小到大,我对“爸爸”这一重要历史人物经历了如下心路历程:他先是无比高大,无所不能,骑马定车,演戏绘画,泥瓦木工,抽烟喝酒,总之没他拿不起来的。这样一个爸比哪个同学的都拿得出手。后来他就失踪了,也不知是干了特务还是反革命,反正让人民政府给抓起来了。当他的儿子就自认倒霉吧,是个人有个爸就比我强。老师、亲戚都教育我,必须跟你爸划清界限!我自己也早早立下革命志:就算他哪天出来了,我也不认他!等他真被放出来的时候,我又改变了主意:还是以帮助教育他为主,万一他能改造好呢?后来他还真越改越好,演戏出名,译著出版,最后还当上部长,老出国!这爸爸可真是了不起啊,电影、话剧拿过来就演不说,还张嘴就练英语!试想见到个刚练好普通话的小歌星都尖叫的年轻人,有这样的爸意味着什么?崇拜!粉丝!很多年我就是我爸的粉丝。可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总感觉生活在他老人家的阴影下,好好的学名没人叫,常年被人称为谁谁他儿子,烦不烦哪?况且我慢慢发现这老头儿也不是什么都行,不光拼力气比速度不是我的个儿,在很多新鲜事物、新观念上简直就是迟钝落伍嘛!再往后自己真的成长起来了,也出名了,出的也不比他老人家名头小,很多过去爸爸教我的反过来我得把着他了,担心他露怯出丑,老得帮他罩着。最后他病倒了,坍缩成一个病床上的瘦老头儿,一个无能为力的老小孩儿,我感慨地想:老爷子这一辈子忙什么了?既没有积蓄下丰厚的物质财产,也没有积累下丰富的精神财富,不能说碌碌无为,但起码也是全给别人干了。
人说每天生活在身边,再伟大的传奇人物也会显得平庸。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算得一个伟大人物,但他这一生有着太多传奇。他曾用这些传奇不断提醒我他绝不平庸。人都离开这个世界五年了,他用这本自传又一次做到了这一点。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惊奇地发现了我的父亲,他的聪明,他的锋利,他的博学,他的幽默……敢情我到今天还没有超过他!还被远远甩在后面!很可能永远追不上了!我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其实一直沿用着他的思维方式、他的哲学逻辑。我认为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自我剖析能力、幽默处世态度甚至憎恶喜好诸癖,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出处。我不仅仅是我自己,我原来是一群人集合中的一分子和延续。我身上的许多特点其实都不是我的发明创造,而是和这一群人共有的。这一群人另一个共有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家族姓氏——英。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有英敛之、英千里和英若诚等人,他们幸运或不幸地把家族的命运和近代中国的命运结合在了一起,各自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舞台上演出了自己的华彩段落。现在火炬传到我的手里了,我不仅有责任把它高高举起,还有义务将它朝下一代传下去。
拿到这本《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个温文尔雅、眼神里藏着故事的英若诚先生。我知道他曾是《雷雨》中周朴园的扮演者,也知道他翻译了许多经典的外国戏剧,但对于他的人生轨迹,尤其是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经历,我一直心存一份好奇。这本书的 title,"水流云在",本身就带着一种禅意,一种看淡世事、顺应自然的意境,这与我对英若诚先生的印象似乎十分契合。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跟随他的笔触,去感受他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里,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他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以及在事业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都必然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坚韧与智慧。
评分初次见到《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这本书,我便被它那充满诗意的书名深深吸引。英若诚先生,这个名字在中国戏剧界乃至文化界都响当当,他所塑造的那些鲜活的角色,以及他所翻译的那些经典剧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对于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又是如何走过的,我一直保持着一份探究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水流云在”,仿佛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豁达人生态度,这与我心中对英若诚先生的印象不谋而合。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一窥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了解他如何凭借着智慧与坚韧,在时代的大潮中,不失自我,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评分说实话,在翻开《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之前,我对于英若诚先生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他在舞台上的光芒,以及他作为翻译家所带来的那些经典作品。我总觉得,一位能够深刻理解并演绎复杂人性的艺术家,其人生本身一定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故事。而“水流云在”这四个字,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诗意与哲思,仿佛预示着一种豁达的人生观。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充满期待,是因为我渴望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英若诚。我想了解他的人生选择,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面对人生起伏时是如何保持一种平和而智慧的态度。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他个人的回忆,更可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一段历史的变迁,以及一个知识分子在其中的独特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那三个字“水流云在”便带着一种特有的韵味,仿佛是看尽人间冷暖后的淡淡一笑。我拿到书的时候,是被这个名字吸引的,总觉得它蕴含着一种哲学,一种不滞于物、随遇而安的智慧。当然,真正吸引我深入阅读的,是英若诚这个名字本身。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翻译家,更是一位在中国戏剧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我一直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如何在动荡变革中安顿自己的灵魂充满好奇。英若诚先生的人生经历,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去观察那个时代,去理解那个时代下的个体选择与命运。我期待从他的笔下,看到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支撑他走过风雨的内心力量,以及他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拥抱生活,去感受生命中的“水流云在”。
评分《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这本书,仅仅从书名上,就足以勾起我浓厚的阅读兴趣。英若诚先生,一个在中国文化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名字,他的声音、他的表演、他的翻译,都曾伴随了我们一代人的成长。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站在舞台中央的辉煌,或是他为经典作品赋予新生命的光彩。我一直渴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去探寻那些支撑他走到今天的精神世界。而“水流云在”这个书名,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哲学意味,似乎暗示着一种顺应自然、不拘泥于俗世的人生哲学。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读到他真实的经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坚持的故事,去理解他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活出自己的风采。
评分不错的书,因为双十一,晚了点,不过可以理解的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送货及时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送货及时
评分肯定不错了。!
评分不错的书,因为双十一,晚了点,不过可以理解的
评分很好
评分印刷质量不错,送货及时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因为双十一,晚了点,不过可以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