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说实话,在今天的标准下,简直是难以恭维。那些电路图,黑白分明,线条粗细不一,很多关键的参数标注模糊不清,像是用七八十年代的绘图软件硬抠出来的。更别提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了,步骤跳跃性极大,缺乏必要的逻辑衔接和文字解释,你常常需要自己从头开始,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重建”作者遗漏的中间步骤,才能理解那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电机磁路设计的章节感到头疼,图示的磁通密度分布图,比例严重失真,根本看不出实际运行时的饱和情况。一本工具书,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信息的“可提取性”和“易读性”,但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它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完全掌握了高等数学和电磁场理论的所有细节,而无需任何辅助说明。这使得查阅过程成了一种折磨,而不是一种效率提升。很多基础公式的引用,如果能配上一个清晰的、基于实际工程变量的例子(比如某一具体规格电机参数下的计算流程),将会是多么有价值的补充啊,但显然,作者对此类“服务性”的细节提都不想提。
评分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导电和绝缘材料的讨论,显得极其保守和过时。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材料创新驱动电气设备性能飞跃的时代,比如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绝缘子上的应用如何提高抗污闪性能、纳米材料如何提高电缆的介电损耗性能,以及超导材料在电网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这本书里,绝缘材料部分似乎还在赞美硫化橡胶和传统的环氧树脂,对于这些新材料的分子结构、老化机制的差异化分析,完全没有涉及。更别提对电缆寿命预测模型的研究了,现代寿命预测越来越依赖于电场分布的局部变化和局部放电(PD)测试数据的长期趋势分析,但书中对此类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在寿命评估中的应用,仅仅是一笔带过。对于一个需要设计下一代高压设备,并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工程师而言,这种对材料前沿的“无视”,意味着这本书提供的数据和经验参考值,很可能已经偏离了当前制造工艺和材料性能的实际边界,使用它来进行关键参数的选型和寿命预测,我心里实在是没有底的。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系统性地梳理一下关于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中的可靠性设计规范。我期待的内容包括:冗余系统的故障注入测试方法、安全仪表系统(SIS)的SIL等级评定标准(IEC 61508/61511)在不同行业(如化工、核电)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现代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网络安全加固措施。然而,这本书在涉及到自动化控制的部分,内容浅薄得令人发指。它似乎将“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范畴严格限制在了传统的强电领域,对于伴随电力系统日益复杂化而必须掌握的控制理论和信息化安全,几乎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关于PLC编程,提到的也只是最基础的梯形图逻辑,连结构化文本或功能块图的优势都没有讨论。在讨论信号调理时,对于传感器漂移、噪声抑制的滤波器设计,也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用于实际电路设计的具体元件选型指导或设计指南。这让我感觉,如果想靠这本书来指导一个现代化的、高可靠性的工业控制项目,我可能需要同时购买另外五本不同领域的专业书籍,这本书的“集成性”和“前瞻性”在这一领域彻底“失灵”了。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试图从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新能源并网控制的详细算法,特别是针对风电和光伏出力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现代同步/异步发电机在弱电网连接时的暂态稳定裕度评估方法。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书中对电力系统的讨论,似乎还沉浸在传统火力发电主导的时代背景下,对虚拟同步机(VSM)这类旨在模拟传统同步机惯量和阻尼特性的新型并网控制策略,没有给出任何哪怕是入门级的数学模型或仿真验证案例。我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直接用于编写控制代码的、经过充分验证的dq坐标系下功率解耦控制方程,或是关于如何利用快速功率电子接口来提供系统惯量和阻尼支撑的具体参数整定指南。书里提供的相关章节,内容更多是泛泛而谈电能质量问题,比如谐波分析,但其分析工具依然停留在傅里叶级数展开的层面,对于现代电力电子变流器产生的复杂非周期性谐波和间谐波,以及如何通过主动滤波器(APF)进行精确抑制,缺乏深入的探讨。这让我不得不转向各种在线的学术论文和厂商白皮书来弥补这些关键的知识空白,这本书在这个关键领域的作用,几乎为零。
评分这本定价不菲的砖头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拿在手里就感觉自己是半个专家了。我本来指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些关于最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的深入分析,比如碳化硅和氮化镓在特定高频应用下的极限性能边界,或者一套严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流程的详细推演,最好能结合最新的IEC标准变化进行解读。然而,翻开内页,我发现内容大多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理论框架内,虽然基础扎实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身处快速迭代技术环境中的工程师来说,就像是拿到了一本精美的历史教科书,而非解决当前实际工程难题的利器。例如,在变压器设计章节,对漏磁场计算的讨论,仍然完全依赖于经典的近似公式,完全没有涉及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如何精确建模和优化,更别提讨论在超高电压直流输电(UHVDC)背景下,变压器绝缘设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材料应用了。书里对继电保护的描述也显得有些陈旧,停留在传统的定值整定和微机保护的基本逻辑介绍,对于当前主流的基于Goose报文的快速故障隔离、网络化保护方案,或是如何在高压大电网中实现自适应保护策略,几乎是只字未提。我理解手册需要涵盖基础,但一本面向“工程师”的权威参考书,至少应该在主流技术前沿有所涉猎,否则,它存在的价值就仅仅是成为一个“历史文献库”,而非“实用工具箱”。
评分好得很,倍儿棒的,我看行,不错
评分书质量不错,希望自己能够坚持
评分正版 优惠价太划算了 棒棒哒
评分还行吧。硬壳包装比较有质感
评分贵
评分第一次差评!买了有一小段时间了,今天翻看才发现有好几页全是空白,联系客服根本没人理,售后也过期了,在京东买了那么多书,这次真的很失望!
评分很有用!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先屯着 有时间学习学习
评分公司的公司的工程师要采购的,应该比较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