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JGJ/T 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规定了玻璃幕墙工程主要进场材料的检验指标;规定了玻璃幕墙工程防火检验、防雷检验、节点与连接检验、工程安装质量检验的检验指标以及上述各项检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提供了幕墙玻璃表面应力、幕墙玻璃色差和幕墙工程淋水项目的现场检验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材料现场检验
2.1 一般规定
2.2 铝合金型材
2.3 钢材
2.4 玻璃
2.5 硅酮结构胶及密封材料
2.6 五金件及其他配件
2.7 质量保证资料
3 防火检验
3.1 一般规定
3.2 检验项目
3.3 质量保证资料
4 防雷检验
4.1 一般规定
4.2 检验项目
4.3 质量保证资料
5 节点与连接检验
5.1 一般规定
5.2 检验项目
5.3 质量保证资料
6 安装质量检验
6.1 一般规定
6.2 检验项目
6.3 质量保证资料
附录A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
附录B 幕墙玻璃表面应力现场检验方法
附录C 幕墙现场淋水检验方法
附录D 幕墙玻璃色差现场检验方法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 防火检验
  3.1 一般规定
  3.1.1 玻璃幕墙工程防火构造应按防火分区总数抽查5%,并不得少于3处。
  3.1.2玻璃幕墙工程的防火构造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BJ 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的规定。
  3.2检验项目
  3.2.1幕墙防火构造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幕墙与楼板、墙、柱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横向、竖向连续的防火隔断。
  2 对高层建筑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同一块玻璃不宜跨两个分火区域。
  3.2.2 检验幕墙防火构造,应在幕墙与楼板、墙、柱、楼梯间隔断处,采用观察的方法进行检查。
  3.2.3 幕墙防火节点的检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火节点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防火材料的品种、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规定。
  3 防火材料应安装牢固,无遗漏,并应严密无缝隙。
  4 镀锌钢衬板不得与铝合金型材直接接触,衬板就位后,应进行密封处理。      
前言/序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第59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开展玻璃幕墙工程检测技术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的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规定了玻璃幕墙工程主要进场材料的检验指标;规定了玻璃幕墙工程防火检验、防雷检验、节点与连接检验、工程安装质量检验的检验指标以及上述各项检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设备;提供了幕墙玻璃表面应力、幕墙玻璃色差和幕墙工程淋水项目的现场检验方法。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标准主编单位: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标准参加单位: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总站、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中心站、上海东江集团、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中山盛兴幕墙有限公司、汕头金刚玻璃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姜红、王俊、何星华、杨仕超、孙玉明、刘宏奎、陈建东、葛恒岳、姜清海、夏卫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解析与实践  本书内容梗概  本书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为核心,深入剖析了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的条文内涵、技术要求及验收方法,并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案例,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质量控制与验收指南。全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规范的深度解读,又有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旨在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水平,保障工程安全与使用功能。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理论基础与法规体系  本部分首先对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法律地位进行阐述。我们将探讨质量验收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工程效益、社会责任的深远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内涵与目的: 详细介绍质量验收的定义,包括对工程实体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材料设备质量以及工程技术资料等方面的检查与评定。阐释质量验收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与不符合项;为工程的竣工验收、移交使用提供依据;防范和控制工程质量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与行业质量验收法规体系概述: 系统梳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等基础性法律法规,以及各专业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解释不同级别标准的适用范围、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标准。    质量验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深入阐述质量验收应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凡事必有标准,凡事必有检查,凡事必有记录,凡事必有验收”的“四事”原则;“统一性、系统性、实事求是、预防为主”等原则。详细介绍质量验收的主要方法,如检查、抽样检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工地试验、室内试验、性能测试、观感质量检查、资料检查等,并明确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与操作要点。  第二部分:建筑工程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将针对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逐一进行详细的质量验收解析。每一项内容都将遵循“标准条文解读—关键技术要求—验收方法与要点—常见问题与防治—案例分析”的模式进行展开,力求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重点解读关于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桩基工程(包括预制桩、现浇桩、复合桩等)、基础梁、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内容的验收标准。        关键技术要求: 详细阐述土方回填的压实度要求、桩位偏差、桩身完整性、承台施工、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尺寸偏差等关键控制点。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如何通过现场检查、荷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超声波检测、高密度电法探测等方法进行验收。强调对原材料、施工工艺、测量放线、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与防治: 分析如基坑失坡、桩身断裂、混凝土蜂窝麻面、地基沉降不均等常见质量问题,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的地基基础工程验收案例,展示实际操作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涵盖混凝土结构(包括现浇、装配式)、钢结构、砌体结构等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模板、浇筑、养护,钢结构的连接(焊接、螺栓连接)、防腐、防火,砌体的砂浆强度、砌筑砂浆饱满度、构造措施等。        关键技术要求: 阐述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轴压比、受剪承载力、裂缝宽度控制、尺寸及标高偏差、混凝土强度评定等。钢结构的关键控制点包括节点连接的可靠性、整体稳定性、构件的垂直度与平整度。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混凝土强度试块的留置与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查、构件尺寸偏差测量、钢结构焊缝探伤、螺栓预紧力检查、构件轴线及标高复核等。        常见问题与防治: 重点分析混凝土的早期裂缝、强度不足、蜂窝、露筋,钢结构的焊缝缺陷、螺栓滑移、构件变形等,并提供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案例分析: 结合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主体结构验收案例,深入讲解验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处理经验。     围护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重点解读外墙、屋面、门窗、幕墙(此处并非特指玻璃幕墙,而是包括各种类型的外围护结构)、防水工程等分项工程的验收要求。        关键技术要求: 墙体的保温、隔热、气密性、水密性要求;屋面防水层的搭接、泛水、排水设计;门窗的开启、关闭、密封、抗风压性能;幕墙的连接、密封、抗震、防火等。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墙体渗漏水试验、门窗气密性与水密性检测、屋面蓄水试验、实体尺寸及外观检查、材料复验等。        常见问题与防治: 分析墙体渗漏、保温层脱落、屋面漏水、门窗启闭不畅、幕墙连接松动等问题,并提供预防和修复方案。        案例分析: 选取不同类型的围护结构工程验收案例,说明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点。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涵盖抹灰、涂料、饰面、吊顶、地面、门、橱柜、洁具等主要装修分项工程的验收标准。        关键技术要求: 重点关注抹灰层的平整度、附着力;涂料的颜色、光泽、覆盖力、耐擦洗性;饰面材料的品种、规格、铺贴平整度、接缝严密性;吊顶的整体性、稳定性、防火性能;地面的耐磨性、防滑性、平整度;门、橱柜、洁具的安装精度、使用功能等。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平整度尺、直尺、靠尺的运用;材料的颜色、纹理比对;试擦、试洗试验;五金件的启闭试验;隐蔽工程(如水电管线)的检查。        常见问题与防治: 分析墙面空鼓开裂、涂料脱皮、饰面脱落、吊顶塌陷、地面起砂、门窗开关不畅等常见问题。        案例分析: 结合住宅、办公楼、商业空间等不同类型装修工程的验收案例,展示实际操作的细节。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涵盖供配电系统、线路敷设、开关装置、照明系统、接地保护、弱电系统(如通信、监控)等分项工程的验收要求。        关键技术要求: 重点关注导线截面选择、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短路电流校核、开关的通断能力、照明的照度与均匀度、弱电线路的屏蔽与干扰防护等。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万用表的使用;线路通断性检查;开关动作试验;照度计测量;系统联调联试。        常见问题与防治: 分析线路短路、接地不良、照明不足、弱电串扰等问题,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工程,讲解电气系统验收的注意事项。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        标准条文解读: 涵盖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如散热器、管道)、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验收。        关键技术要求: 管道材质、规格、连接方式、坡度;系统水压试验、严密性试验;通气效果;采暖系统的水温、压力控制;空调系统的风量、温度、湿度控制。        验收方法与要点: 介绍水压试验、严密性试验、通水试验、通气试验;使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仪表进行检测;管道保温、防腐检查。        常见问题与防治: 分析管道漏水、堵塞、压力不足、采暖不均、空调效果差等问题。        案例分析: 重点分析大型商场、酒店等给排水及采暖系统验收的复杂性。  第三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监督与管理  本部分将视角从技术层面转移到管理层面,重点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质量验收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验收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隐蔽工程验收: 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样板引路、技术交底、过程检查、原材料检验等手段控制施工质量。重点讲解隐蔽工程验收的重要性、程序、要求以及常见验收难点。    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分析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介绍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如风险评估、安全技术交底、应急预案等。阐述质量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程序、责任界定和技术鉴定方法。    监理在工程质量验收中的职责与作用: 详细论述监理单位在质量验收中的法定职责,包括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施工过程、检查工程实体、参与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提出验收意见等。强调监理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配合: 探讨各方在质量验收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配合要点。分析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技术支持与独立判定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其专业能力。    工程竣工验收与质量移交: 详细介绍工程竣工验收的条件、程序、验收内容和要求。阐述竣工验收报告的编制、审查与备案。重点讲解工程质量移交的资料要求、保修责任以及后期维护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中的技术难点与前沿探讨  本部分将针对一些工程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以及未来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复杂工程结构的质量验收: 针对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地下空间等复杂结构,分析其质量验收的特殊性和技术要求。    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与验收: 探讨绿色建材、智能建筑技术、BIM技术在工程质量验收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工程质量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验收: 展望未来,分析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控、智能分析与高效验收。    工程质量的法律责任与风险管控: 深入探讨工程质量问题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验收与管理来规避和化解工程风险。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覆盖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各个环节,从理论基础到实践操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内容详实: 针对每一项分部分项工程,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包含大量技术细节和操作要点。    图文并茂: 适时配以示意图、表格、照片等,增强可读性和直观性。    案例丰富: 结合真实工程案例,生动展现质量验收的实际应用,便于读者理解和借鉴。    语言通俗: 力求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专业知识,避免晦涩难懂的术语,方便不同专业背景的读者阅读。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广大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实用、权威的参考工具,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从而提升工程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建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