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野生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发动物资源,首先必须认识动物,给每种动物以正确的名称,通过详细表述并记录动物种类、自然地理分布、生物学习性、经济价值与利用等信息,规范各类动物物种的种名和学名,对特有种、珍稀种、经济种等重大物种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等作客观记载,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动物提供翔实的依据。孙长海主编的这本《天目山动物志(第5卷)》经野外标本采集,鉴定共计11目66科151属293种,其中□目2科3属5种,【虫齿】目14科36属74种,虱毛目10科14属18种,缨翅目2科13属22种,广翅目2科6属12种,蛇蛉目1科2属2种,脉翅目10科22属34种,捻翅目的1科1属2种,长翅目2科3属12种,蚤目4科13属14种,毛翅目18科38属98种。同时,对实际研究过的种类作了比较详细的形态描述,每个种均列有生物学、有关文献和分布等,并编有分种检索表。本志不仅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天目山丰等这套《天目山动物志》系列,一直是我书架上的珍藏,这次第五卷的到来,更是让这份珍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虽然对其中的专业术语还不能完全理解,但作者那种对自然万物饱含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却能深深地打动我。我常常在想,在那些作者亲身跋涉、仔细观察的时刻,他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晨曦中第一声鸟鸣的悠扬,还是夜幕下某种夜行动物悄然的身影?第五卷的出版,我想必定是作者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动物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诗篇,用最真实、最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示着天目山这片土地的无穷魅力。
评分不得不说,《天目山动物志》系列的书籍,每一本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惊喜,而第五卷的出现,更是让我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觉得,作者们不仅仅是在记录动物,更是在记录一段段鲜活的生命故事。他们用文字勾勒出动物们的习性,用图像展现出它们的形态,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为我们揭示了动物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特别期待在第五卷中,能读到一些关于天目山气候变化对动物们生活影响的观察,或是不同物种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这种将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正是这套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这套《天目山动物志》系列,我一直都有关注,尤其是第五卷的推出,更是让我期待已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是看到封面和目录,就能感受到编纂者的用心。天目山,这片充满神秘与生机的土地,孕育了多少令人惊叹的生命,而这套“动物志”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中隐藏的奥秘。我特别好奇,这一卷会着重描绘哪些在过往的卷册中可能被提及但未被深入探讨的物种?是那些数量稀少、行踪诡秘的隐士,还是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细微生命?我设想着,在作者的笔下,或许会有对某种鸟类迁徙路线的精妙推测,又或是对某种昆虫复杂社会结构的详尽解析。这种对生命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吸引我一直追随这套书的原因。我期待着,第五卷能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对天目山这片土地的生命脉络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最近入手了《天目山动物志》的第五卷,迫不及待地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初步的感受。这本书的厚重感和精美的排版,首先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但同时又不失趣味性和可读性。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每一个物种时,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它们的特征,而是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仿佛能看到这些动物在天目山的山林间、溪流旁、甚至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留下的痕迹。例如,在介绍某种两栖动物时,作者可能会细致地描绘它们独特的求偶方式,或是它们在特定季节的活动规律,这些细节都让人感觉触手可及,仿佛身临其境。而且,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做得非常出色,每一张插图都栩栩如生,细节之处尽显功力,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座山,首先要从它的生命开始。而《天目山动物志》第五卷,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视角。我非常赞赏作者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们在文字中展现出的细致入微,让我仿佛跟随他们一起,在天目山的密林深处,进行着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探索。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关于天目山特有物种的深入介绍,那些可能只有在这里才能寻觅到的独特生命。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种动物,更在于它传递给我们一种怎样的生命观。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将能对天目山这个生态系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