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挤压工模具技术

铝合金挤压工模具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静安 等 著
图书标签:
  • 铝合金挤压
  • 挤压模具
  • 工模具
  • 模具设计
  • 模具制造
  • 铝型材
  • 金属成型
  • 机械工程
  • 材料成型
  • 工业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487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6777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字数:3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之一。详细介绍和系统论述了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组装形式、材料选择、设计步骤与方法、结构与尺寸优化、强度校核方法、工模具制造技术与设备以及工模具的使用、维护与科学管理等。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概论、铝合金挤压工具的优化设计、铝合金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制造技术、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维修与合理使用等。在内容组织和结构安排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生产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行业特色,为读者提供一本实用的技术著作。
  本书是铝加工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术读物,也可供从事有
  色金属材料与加工的科研、设计、教学、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使用,同时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1 概论
1.1 金属挤压工作原理及方法
1.1.1 金属挤压原理及分类
1.1.2 铝挤压的基本方法
1.2 铝合金挤压产品及其生产工艺流程
1.2.1 铝合金管、棒、型、线材的品种与规格
1.2.2 铝合金管、棒、型、线材的生产方式与工艺流程
1.3 铝合金挤压时金属的流动特性、应力、应变状态与挤压力计算
1.3.1 挤压时金属流动特性
1.3.2 铝合金挤压时的润滑条件与工艺润滑剂
1.3.3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时的应力.应变状态
1.3.4 铝合金挤压时制品的组织与性能及长度方向上断面尺寸的不均匀性
1.3.5 挤压时的温度和速度条件
1.3.6 铝合金挤压时的力学状态及挤压力的计算
1.4 铝合金挤压时几个常用参数的计算
1.4.1 变形系数的计算
1.4.2 填充系数的计算
1.4.3 挤压筒比压的计算
1.4.4 分流比的计算
1.4.5 锭坯长度的计算
1.4.6 挤压长度的计算
1.5 常用挤压铝合金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其可挤压性
1.5.1 常用挤压铝合金的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
1.5.2 变形铝合金的可挤压性分析
1.5.3 铝合金型材可挤压性和挤压条件的分析
1.6 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工作条件及材料的合理选择
1.6.1 挤压工模具的工作条件
1.6.2 对挤压工模具材料的要求
1.6.3 挤压工模具材料的发展概况和主要品种
1.6.4 铝型材挤压工模具材料合理选择
1.7 工模具在铝挤压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及发展概况
1.7.1 工模具在铝挤压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1.7.2 铝挤压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工模具提出了
越来越高的要求
1.7.3 铝挤压工模具的发展水平与趋势
2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优化设计
2.1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分类及组装形式
2.1.1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分类
2.1.2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组装形式
2.2 挤压筒的优化设计
2.2.1 挤压筒的结构形式
2.2.2 挤压筒的加热方式
2.2.3 挤压筒工作内套的结构
2.2.4 挤压筒与模具平面的配合方式
2.2.5 挤压筒结构尺寸的设计与强度校核
2.3 挤压轴的设计
2.3.1 挤压轴的结构形式
2.3.2 挤压轴尺寸的确定
2.3.3 挤压轴强度校核
2.4 穿孔系统的设计
2.4.1 穿孔系统的结构与穿孔针的分类
2.4.2 穿孔针尺寸的确定
2.4.3 穿孔系统的强度校核
2.5 挤压垫片的设计
……
3 铝合金挤压模具的优化设计
4 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制造技术
5 铝合金挤压工模具的维修与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优化设计
  2.卫铝合金挤压工具的分类及组装形式
  2.1.1 铝合金挤压工具的分类
  (1)大型基本挤压工具。这类工具的特点是尺寸较大,重量也较大,通用性强,使用寿命也较长,在挤压过程中承受中等以上的.负荷。每台挤压机上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一般配备3-5套不同规格的基本工具。挤压筒、挤压轴、轴座、轴套、挤压垫片、模支承、支承环、模架、压型嘴、针支承、针座、堵头等都属于这类王具。其中挤压筒是尺寸规格最大、重量最大、受力最严重、工作条件最恶劣、结构设计最复杂、加工最困难、价格最昂贵的大型基本工具。
  (2)模具。模具包括模子、模垫、针尖等直接参与金属塑性成型的工具。其特点是品种规格多、结构形式多,需要经常更换,工作条件极为恶劣,消耗量很大,因此,应千方百计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3)辅助工具。为了实现挤压工艺过程所必须的配套工具,其中较为常用的有导路、牵引爪子、辊道、吊钳、修模工具等,这些工具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作用。

前言/序言

  节约资源、节省能源、改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正竭力开辟新途径,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发展模式。轻量化显然是有效的发展途径之一,其中铝合全是轻量化首选的金属材料。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铝及铝加工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铝及铝加工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我国的铝及铝加工产业也掀起了第三次发展高潮。2007年,世界原铝产量达3880万t(其中:废铝产量1700万t),铝消费总量达4275万t,创历史新高;铝加工材年产达3200万t,仍以5%——6%的午增长率递增;我国原铝年产量已达1260万t(其中:废铝产量250万t),连续五年位居世界榜首;铝加工材年产量达1176万t,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铝加工材产量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铝加工材的出口量也大幅增加,我国已真正成为世界铝业大国,铝加工业大国。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我国铝加工材在品种、质量以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还相对落后,生产装备也不甚先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为了促进我国铝及铝加工技术的发展,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向铝业强国和铝加工强国迈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我国长期以来在铝加工方面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普及和推广先进铝加工技术;提出我国进一步发展铝加工的规划与方向。
  几年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与冶金工业出版社合作,组织国內20多家主要的铝加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写出版了大型工具书——《铝加工技术实用手册》,该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铝加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好评,对我国铝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铝合金挤压工模具技术》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力求详实,内容侧重于与该书主题互补或相关但又不直接属于其核心内容的领域,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背景知识框架,同时避免提及该书的具体内容。 --- 精密制造的前沿探索:高端合金材料的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一部深入解析现代复杂金属成形领域关键技术的综合性著作 本书聚焦于当代高端制造领域中,对材料科学、精密机械加工和热力学行为控制要求极为苛刻的金属塑性成形技术。它超越了单一材料的应用范畴,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复杂金属结构件精密制造全流程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那些对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结构有极端要求的工业应用。 第一部分:现代先进结构材料的特性与选择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当前航空航天、高端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中广泛采用的一系列高性能合金材料。讨论的重点在于理解这些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制造环境下的反应规律。 1. 高熵合金与新型复合材料 详细阐述了高熵合金(HEAs)的晶体结构特点、热力学稳定性及在极端温度下的蠕变和疲劳行为。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组元比例来调控其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机制。同时,本书也涵盖了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的制备技术,特别是颗粒增强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压力作用下界面损伤的演化规律。 2. 镁合金与钛合金的塑性行为研究 虽然本书不直接涉及铝合金的挤压,但对同属轻质高强金属的镁合金和钛合金的塑性变形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于镁合金,重点在于其低温脆性、孪晶变形机制及其对后续加工的影响。对于钛合金,则着重探讨了其在高温下的相变敏感性(如$alpha$相到$eta$相的转变)如何影响其在模具作用下的流动性和残余应力分布。通过对比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在应力下的行为差异,为读者理解金属塑性的一般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3. 材料的表面完整性与腐蚀防护 讨论了先进金属构件在服役环境中必须具备的抗腐蚀性能。内容包括应力腐蚀开裂(SCC)的萌生与扩展机制,特别是与制造过程中引入的残余应力场的关联。此外,还介绍了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如离子注入、PVD/CVD涂层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第二部分:复杂塑性成形过程的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 本部分专注于描述和预测金属在受到复杂应力状态作用下,材料内部应变、应力状态以及最终几何形状的演变规律。核心在于利用数值方法来指导工艺优化。 1. 连续介质力学与本构模型 详述了描述金属塑性流动的各种本构关系,从经典的Johnson-Cook模型到更先进的基于晶体塑性(CP)的建模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准确地将材料在不同应变率和温度下的动态硬化行为纳入仿真模型中,以提高预测精度。 2. 有限元分析(FEA)在成形工艺中的应用 全面介绍了用于模拟金属成形过程的FEA技术。内容包括网格划分策略、接触算法的选择(尤其是在涉及复杂几何形状和多点接触的情况下),以及如何处理大变形问题中的数值稳定性。书中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FEA来预测缺陷的产生位置(如裂纹、折叠)和优化成形路径。 3. 热-力-冶金耦合模拟 强调了温度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关键作用。详细讨论了加工硬化、内部摩擦以及环境传热如何共同影响材料的流动行为。介绍了如何耦合计算热传导、机械变形和微观组织演变(如动态再结晶)的数值方法,以实现对最终材料性能的精准预测。 第三部分:高精度模具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前沿 本部分关注制造过程中直接接触和约束工件的工具系统。强调的是如何设计出能够承受极端载荷、保持高精度和长寿命的成形工具。 1. 高性能模具材料的选择与热处理 系统介绍了用于承受高压、高温和高磨损的工具钢、硬质合金以及陶瓷基材料的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淬火、回火、氮化和渗碳等热处理工艺中,其表面硬度、韧性和尺寸稳定性之间的权衡取舍。讨论了如何通过先进的热处理技术来控制模具的残余应力状态,以抵抗疲劳断裂。 2. 模具的精密加工与表面工程 阐述了制造超精密模具表面的先进技术。内容包括电火花加工(EDM)和精密研磨/抛光技术在获得特定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学上的应用。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激光熔覆、气相沉积等技术在模具表面构建梯度功能层,以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粘着性能。 3. 模具结构的优化与寿命预测 介绍了如何利用拓扑优化方法来设计模具的内部支撑结构,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减少材料消耗。同时,书中也涉及了基于损伤力学模型的模具疲劳寿命评估方法,以及在线监测技术在预测模具失效和指导预防性维护中的应用。 --- 本书面向从事先进金属成形工艺研究的工程师、材料科学家、模具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通过对这些相关领域的深度剖析,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挑战,从而在面对新型材料和复杂结构件的制造需求时,能够做出更科学、更优化的决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培训新入职的技术团队,考察其是否能快速掌握行业核心技能。这本书的知识体系结构非常清晰,从宏观的生产线布局到微观的金属塑性变形机制,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工业流程标准。团队成员反馈说,书中关于挤压过程中温度场和速度场的耦合分析章节,帮助他们彻底理解了“飞边”和“错边”等常见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修补。书中对安全操作规范的强调也做得非常到位,这一点对于工厂管理至关重要。如果能在附录部分增加一份针对常见挤压问题的快速诊断流程图(Troubleshooting Flowchart),供现场工程师应急使用,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将再次提升一个档次。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精美,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摸起来很有质感,让人爱不释手。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厚实且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排版方面,字体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流畅。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标题和图表注释上的处理方式,既醒目又不会过于突兀,体现了出版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然而,我发现书中的一些插图分辨率略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剖面图和结构细节的展示,如果能采用更高清的彩色印刷,相信能更好地辅助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总体来说,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在工位旁随时翻阅,都显得专业而有档次。这表明了作者和出版社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体产品时所付出的匠心。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沉稳,读起来有一种老一辈专家手把手教学的亲切感。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行话,即便是初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只要具备基础的机械制图和材料科学知识,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在讲解复杂现象时,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解释,比如将金属流动比作水流过管道的阻力,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发现它在处理“经验之谈”与“科学验证”的平衡上做得很好,它既尊重了行业内流传的宝贵经验,又用现代科学原理进行了验证和规范,让这些经验变得更加可靠和系统化。唯一的遗憾是,在某些关键步骤的图示上,如果能配上实际生产线上的高清照片或视频链接(哪怕是二维码),将会是革命性的体验,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评分

我最近在深入研究先进的材料成型技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权威著作。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上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扎实基础,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材料微观结构在挤压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这对于我理解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控制最终产品性能至关重要。作者引用的文献综述非常全面,横跨了冶金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等多个交叉学科,构建了一个严谨的理论框架。特别是关于模具应力分析的那几章,使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拟的初步探讨,这些内容为我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不过,在具体案例分析的广度上,我感觉略有不足,如果能增加一些针对不同合金系和复杂截面型材的“疑难杂症”的解决实例,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模具设计工程师,我最关注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的价值恰恰体现在它对实际操作层面的细致指导上。它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挤压模具(如直通式、对流式)的设计要点,以及核心零件——导流块和支撑垫的几何形状如何影响金属流动均匀性。书中对模具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工艺的控制参数给出了明确的推荐范围,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可以直接套用的经验数据。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模具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的部分,它清晰地指出了应力集中点和常见的疲劳裂纹扩展路径,极大地提高了我在进行模具维护和优化设计时的效率。虽然书中对一些新兴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如AI辅助设计模块)的介绍稍显滞后,但其建立的经典设计逻辑是永恒的,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判断基准。

评分

正版图书,值得购买,支持京东,

评分

书的内容很不错,在实际中有很多参考的,总体说很不错.

评分

感觉挺不错,理论实在,物流服务也挺好

评分

我用了一个星期,觉得还不错,34.2元值了。

评分

碰到这种情况,有个处理原则:“回去掌握你的现在,不要屏住呼吸等候奇迹。”如果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拥有‘它’才会快乐和满足。”那么你不能如愿以偿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评分

人是万物之灵、百兽之长,人所以优于禽兽,主要就在于会读书。禽兽会将捕食的方法教给下一代,它们有经验的传递,但是,它们没有人类的文字工具,可以把很多经验,以及每一个人毕生成就的精华,一代一代地传延下去。所以,读书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原因。

评分

选择原谅,情况会循一条神奇的轨迹转变。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做出反应。

评分

书的内容很不错,在实际中有很多参考的,总体说很不错.

评分

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