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F卡口發展史
解構VR及NC等專業術語
電腦軟件分析實測數據
解像度 失光 變形
最新機身測試平颱
內容簡介
《Nikon鏡頭:專業評測指南》:2009年,是Nikon用戶應好好慶祝的一年,因其數碼影像科技有著重要的突破,在135感光元件的像素總值上,終於憑D3X攀上瞭世界最高的2,450萬像素領域。自1999年D1的推齣,便打開瞭Nikon的D-SLR係列的序幕,之後不斷有新型號推齣,令“Nikon人”愈來愈多。初期的DX規格機身令全部Nikkon鏡頭麵對焦距增加1.5倍,每次拍攝其實都“用不盡”鏡頭的實力。Nikon很快亦為DX機身,製作一支支專用的DX鏡頭,把質量和成本集中,又推齣一支支齣色的DX超廣角鏡,例如AF DX 10.5mmf/2.8G fisheve和AF-S DX 1 2-24mm f/4G等,填補瞭D-SLR用戶對超廣角鏡頭的需求。
目錄
鏡頭分類介紹
技術規格解說
Nikon卡口發展史
Nikon鏡片製造技術介紹
鏡頭測試方法解說
鏡頭評測報告
定焦鏡頭係列
Aj AF Nikkor ED 14mm f/2.8D
Ai AF Nikkor 24mm f/2.8D
Ai AF Nikkor 35mm f/2D
Ai AF Nikkor 50mm f/1.8D
Ai AF Nikkor 50mm f/1.4D
AF-S Nikkor 50mmf/1.4G
Ai AF Nikkor 85mm f/1.8D
Ai AF Nikkor 85mm f/1.4D(IF)
AF-S VR Nikkor ED 200mm f/2G(IF)
Ai AF.S Nikkor ED 400mm f/2.8D II(IF)
變焦鏡頭係列
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Ai AF Zoom-Nikkor ED 18.35mm f/3.5-4.5D(IF)
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Ai AF Zoom-Nikkor 24.85mm f/2.8-4D(1F)
AF-S VR Zoom-Nikkor ED 24.120mm f/3.5-5.6G(IF)
AF-S VR Zoom-Nikkor ED 70.200mm F2.8G(IF)
AF-S Nikkor 70-200mm f/2.8G ED VR II
AF-S VR Zoom-Nikkor ED 70-300mm f/4.5.6G
Ai AF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Ai AF VR Zoom-Nikkor ED 80-400mm f/4.5-5.6D
AF-S VR Zoom-Nikkor ED 200-400mm f/4G(IF)
DX鏡頭係列
AF DX Fisheye.Nikkor ED 1 0.5mm f/2.8G
AF-S DX Nikkor 35mm f/1.8G
AF-S DX Nikkor 1 0-24mm f/3.5-4.5G ED
AF-S DX Zoom-Nikkor ED 12-24mm f/4G(IF)
AF-S DX Nikkor 1 6-85mm f/3.5-5.6G ED VR
AF-S DX Zoom-Nikkor ED 17-55mm f/2.8G(IF)
AF-S DX Zoom-Nikkor ED 1 8-55mm f/3.5-5.6G II
AF-S DX Nikkor 1 8-55mm f/3.5-5.6G VR
AF-S DX Zoom-Nikkor ED 1 8-70mm f/3.5-4.5G(IF)
AF-S DX Nikkor 1 8-1 05mm f/3.5-5.6G ED VR
AF-S DX Zoom-Nikkor ED 1 8-1 35mm f/3.5-5.6G(IF)
AF-S DX VR Zoom-Nikkor ED 1 8-200mm f/3.5-5.6G(IF)
AF-S DX Nikkor 1 8-200mm f/3.5-5.6G ED VR II
AF-S DX VR Zoom-Nikkor ED 55-200mm f/4-5.6G(IF)
特彆效果鏡頭係列
AF-S Micro Nikkor 60mm f/2.8G ED
AF-S VR Micro-Nikkor ED 1 05mm f/2.8G(IF)
PC-E Nikkor 24mm f/3.5D ED
鏡頭規格總列
Nikon D-SLR係列型號介紹
精彩書摘
鏡頭基本規格解說
鏡頭規格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每支鏡頭的特性,用戶亦可透過官方提供的光學結構圖,得悉鏡頭的“用料”情況。不過,由於它們的專有名詞眾多,對於新手來說,可能在一時三刻不能完全看懂·以下就簡單地為大傢解釋一下鏡頭的各種基本規格。焦距
這是指“鏡頭”的物理焦距,由於Nikon大部分D-SLR都是APS.C畫幅的DX機身,感光元件麵積隻有全畫幅感光元件的40%,所以會有1.5X的焦距增長情況,當鏡頭在接上DX D-SLR使用時,我們便需要乘上上述焦距轉換率。當“鏡頭焦距”經過焦距轉換後,我們這裏(此書)會稱之為“相對焦距”。
對角綫視角
對角綫視角是指影像投射在鏡頭影像圈(Image Circle)上的最大可視夾角,由於影像圈最長的距離(即是影像圈本身的直徑)剛好是相片的對角距離,故此我們將對角綫視角來看一支鏡頭的覆蓋範圍,一般來說,廣角鏡頭有較大的可視角度,其次是標準鏡頭及遠攝鏡頭,而魚眼鏡頭就更有180。的對角綫視角。
光圈葉片數目
光圈葉片能控製光圈大小,操控鏡頭的人光量,當中更有圓形光圈葉片及多邊形光圈葉片之分,圓形光圈葉片的散景光點更為圓滑而不起角,令中值光圈的景深更美麗。此外,相片散景中所形成的光芒數目,也是由光圈葉片數目決定,當光圈葉片的數目為雙數時,光芒的數目會跟光圈葉片相同,反之當鏡頭隻采用單數的光圈葉片,光芒的數目就會是光圈葉片數目的2倍。
鏡片結構
意思是鏡片的組成分布,一般以“群/組”或“片”來稱呼,雖然鏡片是一片片的,但往往會因光學設計方麵,而將極小部分鏡片以粘閤劑閤成一個組閤,就成為“組”瞭。部分鏡頭會因其光學需要或檔次而加入不少擁有特殊功能的鏡片,例如非球麵鏡片、ED鏡片、SLLper ED鏡片等。
光圈值
規格錶上一般都會分彆列齣鏡頭的最大光圈值及最小光圈值,令大傢瞭解在拍攝時可以使用的光圈範圍。最近對焦距離
D-SLR的“最近對焦距離”是指由感光元件平麵至被攝物之間的最短對焦距離,在你的相機機頂,其實可以找到一個貌似“一串魚旦”的圖示,它就是標誌膠捲或感光元件的所在之處瞭。
影像放大率
是指拍齣來的影像在感光元件上的尺寸與實物原來大小的分彆,通常以倍率(例如0.25X)錶示。通常來說,標準變焦鏡頭都有較高的放大率,反之超遠攝及超廣角的放大能力一般較低。
濾鏡尺寸
鏡頭一般都可在前方裝上如UV、C-PL或ND等不同功能的濾鏡,並會以mm為直徑單位錶示。不過要留意不是所有鏡頭都可在鏡頭前方裝上濾鏡,需要以明膠濾鏡(Gelatin Filter)或後插式濾鏡(Drop-in Filter)代替,它們多數會齣現在魚眼鏡頭、超廣角鏡頭與及大口徑超遠攝鏡頭身上。
對應卡口
Nikon D-SLR相機使用的卡口,隻有F卡口一種。如果是設計給DX機身使用的鏡頭,Nikon會標明是DX係列,保證不會混淆。
前言/序言
2009年,是Nikon用戶應好好慶祝的一年,因其數碼影像科技有著重要的突破,在135感光元件的像素總值上,終於憑D3X攀上瞭世界最高的2,450萬像素領域。自1999年D1的推齣,便打開瞭Nikon的D-SLR係列的序幕,之後不斷有新型號推齣,令“Nikon人”愈來愈多。初期的DX規格機身令全部Nikkon鏡頭麵對焦距增加1.5倍,每次拍攝其實都“用不盡”鏡頭的實力。Nikon很快亦為DX機身,製作一支支專用的DX鏡頭,把質量和成本集中,又推齣一支支齣色的DX超廣角鏡,例如AF DX 10.5mmf/2.8G fisheve和AF-S DX 1 2-24mm f/4G等,填補瞭D-SLR用戶對超廣角鏡頭的需求。
雖然DX鏡頭提供瞭既便宜又高質量的選擇,但對於最高端的Nikon用戶,全畫幅係統纔是真正目標。苦等多時,2007年的D3終於登場。質量之高有目共睹,而且相伴推齣的,還有多支能完全發揮全畫幅效果的鏡頭,例如AF-S 14-24mm f/2.8G和PC-E 24mm f/3.5D等,都是在FX格式上有特彆優秀錶現的鏡頭。2009年,驚世之作D3X也都登場瞭。麵對2,450萬像素的高解像力需求,不少舊款全畫幅鏡都需要退位讓賢,AF-S50mm f/1.4G及“小黑6”AF-S 70-200 mm f/2.8G VR II就是這樣逐一上場。
不少讀者和網友都期待新鏡的推齣,看看會否有新功能、新景象,為瞭給新和舊用戶清楚手上持有的鏡頭型號和在商品架上的新版鏡頭型號的差彆,由《DiGi數碼雙周》專業級編輯部成員閤力編著的此書,正是各位想購賣新鏡的Nikon人,不可或缺的專門書目。
在綫試讀
《Nikon鏡頭:專業評測指南》第一部分
雖然DX鏡頭提供瞭既便宜又高質量的選擇,但對於最高端的Nikon用戶,全畫幅係統纔是真正目標。苦等多時,2007年的D3終於登場。質量之高有目共睹,而且相伴推齣的,還有多支能完全發揮全畫幅效果的鏡頭,例如AF-S 14-24mm f/2.8G和PC-E 24mm f/3.5D等,都是在FX格式上有特彆優秀錶現的鏡頭。2009年,驚世之作D3X也都登場瞭。麵對2,450萬像素的高解像力需求,不少舊款全畫幅鏡都需要退位讓賢,AF-S50mm f/1.4G及“小黑6”AF-S 70-200 mm f/2.8G VR II就是這樣逐一上場。
Nikon鏡頭:專業評測指南(試讀) 導言:光影的探求者,你為何而來? 你是否曾被那一抹驚艷的色彩所吸引,被那一刹那定格的動態所震撼,或是被那一幀虛化的背景所心動?你是否曾舉起相機,渴望捕捉下眼前世界最真實、最動人的模樣,卻在海量的鏡頭參數和琳琅滿目的型號前感到一絲迷茫?你是否曾期待,手中的 Nikon 相機能夠釋放齣無限的潛能,將你的創意轉化為令人贊嘆的影像? 如果你對攝影懷揣著最純粹的熱愛,如果你渴望深入理解相機與鏡頭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如果你希望每一次快門都精準地捕捉到你想要的情感與細節,那麼,這本書,正是為你而備。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産品目錄,而是一次深入的影像之旅。 “Nikon鏡頭:專業評測指南”絕非市麵上泛濫的、流水綫式的鏡頭參數羅列。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影像探索之旅,一次與光影對話的深度體驗。我們並非隻是簡單地告訴你某個鏡頭的規格,而是將你帶入鏡頭背後的故事,讓你理解每一個設計、每一次優化所帶來的真實成像差異。我們將深入剖析 Nikon 龐大且精密的鏡頭傢族,從經典定焦到全能變焦,從風光巨廣到人像利器,從微距奇纔到長焦望遠,為你一一揭開它們的麵紗。 為什麼是 Nikon 鏡頭? Nikon,一個承載著無數攝影師夢想的名字,其鏡頭係統更是以精湛的光學設計、可靠的製造工藝和卓越的成像品質聞名於世。從膠片時代的傳奇,到數碼時代的革新,Nikon 鏡頭始終是無數攝影師信賴的夥伴。它們不僅僅是連接光綫與傳感器的媒介,更是藝術傢手中揮灑創意的畫筆。然而,麵對如此豐富多樣的鏡頭群,如何纔能找到最適閤你的那一款?如何纔能在眾多的選擇中,找到最能釋放你攝影潛力的那一位? 本書的目標:賦能你的每一次創作。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詳盡而專業的評測,幫助你建立起對 Nikon 鏡頭係統全麵而深刻的認知。我們將帶領你超越那些冰冷的參數,去感受每一個鏡頭獨特的“性格”和“聲音”。我們將教會你如何從實際拍攝需求齣發,理智地選擇最適閤你的鏡頭,避免盲目跟風和不必要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激發你對器材的理解,讓你能夠更有效地運用鏡頭,從而創作齣更具感染力、更具藝術價值的作品。 本書將帶你走進怎樣的評測世界? 一、鏡頭語言的解碼:不僅僅是焦距和光圈 核心光學設計探秘: 我們將剖析不同鏡頭類型(如廣角、標準、長焦、微距、移軸等)在光學結構上的獨特之處,理解它們如何影響視角、畸變、像差等成像特性。你將瞭解為什麼某些鏡頭在邊緣畫質上錶現更佳,為什麼有些鏡頭能夠實現令人驚嘆的背景虛化。 成像錶現的硬核數據與主觀體驗: 除瞭提供客觀的MTF麯綫、畸變控製、色散抑製等數據分析,我們更注重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實際的成像體驗。我們將通過真實的拍攝場景,直觀地展示不同鏡頭在銳度、反差、色彩還原、焦外成像(散景)、星芒效果等方麵的錶現差異。 自動對焦與操控的實用性: 鏡頭不僅僅關乎畫質,更關乎拍攝體驗。我們將詳細評測不同鏡頭自動對焦的速度、精度和穩定性,尤其是在弱光、運動拍攝等極端場景下的錶現。同時,對鏡頭的對焦環、變焦環的手感、阻尼以及其他操控元素的評測,也將幫助你瞭解其在實際拍攝中的便捷程度。 色彩科學的深度解析: Nikon 鏡頭以其獨特的色彩風格而聞名。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鏡頭係列在色彩還原上的細微差彆,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膚色、風景、以及特定題材的錶達。你將理解,為何有些鏡頭拍齣的照片自帶“Nikon味”。 二、Nikon鏡頭傢族的細緻梳理與品鑒 “金圈”與“小痰盂”: 我們將為你深入解讀 Nikon 標誌性的“金圈”係列(AF-S NIKKOR、AF-P NIKKOR等)和備受推崇的定焦鏡頭,例如經典的50mm f/1.4、50mm f/1.8(“小痰盂”)等,分析它們在光學設計、成像特性和市場定位上的獨到之處。 各焦段的明星選手: 超廣角鏡頭: 從20mm到24mm,如何捕捉宏偉的建築、壯麗的風景,它們在畸變控製和邊緣畫質上有什麼不同? 標準定焦鏡頭: 35mm、50mm、85mm,這些“攝影師的眼睛”,它們在人像、人文、掃街等題材上各自的優勢與魅力何在? 中長焦鏡頭: 70-200mm、105mm微距等,如何實現齣色的背景虛化,捕捉遠處的細節,以及在人像、靜物、動物攝影中的獨特作用。 變焦鏡頭: 從全能的24-70mm、70-200mm,到更具特色的超長焦變焦,如何在不同焦段之間靈活切換,滿足多變的拍攝需求。 特殊功能鏡頭的探索: 微距鏡頭: 1:1的放大倍率,它們如何在微觀世界中展現生命的細節? 移軸鏡頭(TS-E): 探索其在建築攝影、創意構圖中的獨特價值,如何控製透視畸變。 魚眼鏡頭: 體驗超乎尋常的廣闊視角和誇張的視覺效果。 新舊時代的對話: 我們還將觸及F卡口與Z卡口鏡頭係統之間的聯係與區彆,以及通過轉接環使用F卡口鏡頭在Z係列相機上的錶現,幫助你做齣更明智的升級和選擇。 三、評測背後的方法論:科學與藝術的融閤 嚴謹的測試環境與標準: 我們將介紹進行鏡頭評測所依據的科學方法論,包括在可控環境下進行的對比測試,以及對關鍵成像指標的量化分析。 超越硬件的影像語言: 評測不僅僅是數據,更是對鏡頭“性格”的解讀。我們將通過大量的實拍樣片,分析不同鏡頭在不同光綫、不同場景下的真實錶現,讓你感受到鏡頭的“調性”和“韻味”。 不同攝影題材的鏡頭適配: 無論你是風光攝影師,人像攝影師,野生動物攝影師,街頭攝影愛好者,還是微距探索者,本書都將為你提供針對性的鏡頭選擇建議和評測視角。 誰將從本書中受益? 初入攝影的愛好者: 幫助你快速瞭解 Nikon 鏡頭係統的概貌,建立起正確的器材認知,避免走彎路。 有一定攝影基礎的玩傢: 深入理解鏡頭背後的光學原理和成像特性,提升對器材的選擇和運用能力。 尋求器材升級的攝影師: 為你提供客觀、專業的參考,幫助你在眾多鏡頭中做齣最適閤自己拍攝風格和預算的決策。 對 Nikon 品牌和鏡頭文化感興趣的讀者: 瞭解 Nikon 鏡頭的發展曆程、技術創新以及其在攝影史上的地位。 “Nikon鏡頭:專業評測指南”不是終點,而是你影像創作的新起點。 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你能卸下器材選擇的焦慮,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作本身。你將學會如何像一位老朋友一樣,與手中的 Nikon 鏡頭進行對話,瞭解它的優點,發揮它的長處,規避它的短闆。你將發現,每一款精心設計的鏡頭,都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等待著你去發掘,去喚醒。 翻開這本書,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關於光影、關於視角、關於色彩的深度探索之旅。讓你的 Nikon 相機,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錶達;讓你的每一次快門,都飽含著精準的判斷和飽滿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