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世說新語

國學經典:世說新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南朝宋] 劉義慶 著,毛德富 等 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州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4828386
版次:2
商品編碼:1019619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學經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按不同內容分類,從“德行”到“仇隙”計三十六篇,主要記述從東漢末年到東晉時期士大夫階層的遺文軼事,玄言妙語,於東晉時期為詳。本書所記載的都是曆史上的真人,盡管有些言論或故事齣於傳聞,或傳聞過程又有加工和再創造的因素,但總的來說,其史料價值不容置疑。  《國學經典:世說新語》對《世說新語》中的精華部分重新進行瞭校對與勘訂,並配有白話譯文,方便讀者閱讀並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讀經誦典,逐步提升,受益終生!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劉宋文學傢。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迴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纔華齣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誌怪小說《幽明錄》。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世說新語》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類相從,事起後漢,止於東晉,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瑰奇,下至繆惑,亦資一笑。孝標作注,又徵引浩博。或駁或申,映帶本文,增其雋永,所用書四百餘種,今又多不存。故世人尤珍重之。然《世說》文字,間或與裴郭二傢書所記相同,殆亦猶《幽明錄》《宣驗記》然,乃纂緝舊文,非由自造:《宋書》言義慶纔詞不多,而招聚文學之士,遠近必至,則諸書或成於眾手,未可知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混亂、社會上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富於智慧、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

目錄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一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精彩書摘

  德行第一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誌。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人廟。”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間,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譯文]  陳仲舉(陳蕃)的言語是讀書人的準則,行為是世人的規範。他是懷著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誌嚮齣仕的。因為忠正剛直、忤犯權貴,被貶為豫章太守。剛到豫章太守任上,就打聽徐孺子(徐稚)的住處,想先去拜訪他。主簿對陳蕃稟報說:“大傢的意思是想請太守先到官署。”陳蕃說:“周武王剛剛戰勝殷,就連忙到商容居住的裏巷去錶彰他,根本顧不上休息。我尊敬拜訪賢人,不按舊例先進宮署,有什麼不可以呢?”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譯文]  周子居(周乘)常說:“我隻要幾個月不見黃叔度(黃憲),淺俗、計較得失的念頭便會滋長起來。”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  ……

用戶評價

評分

放假在傢看看書,物流太給力瞭

評分

  《國學經典:東京夢華錄》所記述的,從都城的範圍到皇宮建築,從官署的處所到城內的街坊,從飲食起居到歲時節令,從歌舞麯藝到婚喪習俗,幾乎無所不包,我們不僅可以瞭解當時的民風時尚,同時也能感受到宋代發達的經濟和繁榮的城市生活。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ldquo;鬼市子&rdquo;。以東街北趙十萬宅,街南中山正店、東榆林巷、西榆林巷,北鄭皇後宅。東麯首嚮北牆畔單將軍廟,乃單雄信墓①也,上有棗樹,世傳乃棗槊②發芽生長成樹,又謂之棗塚子巷。又投東則舊曹門,街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

評分

書是棒的,但是這個快遞體驗我書不背鍋!!!

評分

發運快。書質量不錯。快遞服務人員態度好。給五星好評。

評分

桴&rdquo;的話,經指兵書;醫書有《內經》、《難經》;《墨子》有《經上》、《經下》;《荀子》曾引《道經》;賈誼《新書》有《容經》。這些書被稱為經,恐怕與所謂不變的常道沒有什麼關係。不過,章氏的說法還有其不足之處。如果經僅僅是編絲綴屬的話,那麼當時其他一些類似的書為何不都稱作經呢?《荀子》中的一段話為我們提供瞭答案:&ldquo;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hellip;&hellip;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捨也。&rdquo;由此看來,經是學習活動中必須誦的一種書。所謂誦經,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是背課本。上麵提到的各種經,應該都是各傢學派的教學活動中需要背誦的課本。齣於同一門派的老師對課文的講解不可能完全一緻,但課本則是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用兼有&ldquo;恒常&rdquo;&ldquo;編絲綴屬&rdquo;二義的&ldquo;經&rdquo;來稱呼課本,可以說是最恰當不過的瞭。

評分

評分

孔子及其後學在以經作為課本教育學生的時候,其目的並不僅僅是讓學生記得一些死書,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和政治智

評分

訓教說:&ldquo;凡人養生之道,沒有超齣聖人所留經籍的。所以我隻讓你們熟讀五經、四書,性情理智之學確實都在其中。凡存心涵養品性、安身立命的道理,沒有不具備的。看這些書不勝過去學各種雜學嗎?因為他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什麼虛飾。康熙為人勤苦好學,多纔多藝,他雖齣身於滿洲皇室,但由於他的父親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很服膺漢人文化,於四書、五經、《史》、《漢》、《通鑒》、諸子百傢無不閱讀,他的母親孝康章皇後佟氏(佟圖賴女)係漢軍旗人(即早期人滿洲的漢人),所以康熙皇帝是在漢人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儒傢化的皇帝。他尊崇孔孟,學宗程硃。他認為做人的首要任務是讀書和修養自身。關於讀書,他有許多切身的體會,他說人生在今天,要想知道韆古以前的事,隻有讀書,讀書可以使人&ldquo;由一日之近,可以盡韆古之遠。世之讀書者,生乎百世之後,而欲知百世之前;處乎一室之間,而欲悉天下之理,非書曷以緻之&rdquo;?由此他認為記載書籍的文字

評分

618滿減力度好大,好嗨森,平日不捨得的一下買瞭好多,四五年的食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