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0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作为多声部音乐之一的复调音乐是构筑音乐大厦的重要材料,它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与基石般的纵向和声紧密配合,共同营造着作品的立体化音响效果。和声与复调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开设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中,和声与复调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两门课程。但是,音乐院校中非作曲专业的复调公共课却常常被忽视,探其究竟,教学模式的困惑或相关教材的匮乏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不开设复调公共课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这一点许多同仁们是有所共识的,但如何开设该门课程就不仅是个人认知问题,而更是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声与复调公共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根据作曲专业以写作为主的模式进行因陋就简的改造而来。这种作法不能不说是解决课程开设难题的办法之一,而且是Z省事的,但它却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本来,非作曲专业学生由于学习任务和专业条件的不同就没有必要进行太多、太重的写作训练,何况恰恰是这种费时费力的写作训练影响了学生对更宽阔、更系统、更相关的知识、文献和信息的获取。
张韵璇,汉族,1943年出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曲系和声复调教研室主任。1967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从事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及研究工作。著有《梅西安与十四世纪新艺术派的异曲同工之美——论等节奏技巧及其审美意识》、《作曲技术法则的历史规定性》、《当代法国对位教学及其启示》、《复调音乐初级教程》、《对位法手册》、《和声复调文集》等论文和专著、译著。
前言
绪论1
一、什么是复调音乐1
二、复调音乐发展简述4
三、复调音乐的类型8
上编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
第一单元 对比式复调13
第一章 对比要素13
一、音高14
二、节奏14
三、结构19
四、旋律形态22
五、调式、调性23
第二章 二声部对比27
一、和声27
二、织体33
第三章 三、四声部对比37
一、和声37
二、织体39
第二单元模仿式复调49
第四章 模仿的构成49
一、基本概念49
二、模仿要素57
三、声部进入的顺序53
第五章 简单模仿——模仿的基本形式之一
一、简单模仿的构成55
二、完全模仿与守调模仿58
第六章 卡农式模仿——模仿的基本形式之二
一、卡农式模仿的构成63
二、不同高度的卡农式模仿66
第七章 变化模仿74
一、倒影模仿74
二、扩大模仿77
三、缩小模仿78
四、逆行模仿80
五、自由模仿87
第八章 几种复杂的卡农模仿形式85
一、带自由声部的卡农85
二、无终卡农87
三、卡农式模进9D
四、二重卡农95
第三单元 复对位7D5
第九章 纵向可动对位105
一、对比式复调的纵向可动对位7D5
二、模仿式复调的纵向可动对位12D
第十章 横向与纵横可动对位124
一、对比式复调的横向与纵横可动对位124
二、模仿式复调的横向与纵横可动对位125
第十一章 倒影对位与逆行对位130
一、倒影对位130
二、倒影对位与纵向可动对位相结合134
三、倒影转位卡农137
四、逆行对位138
第四单元 复调曲体141
第十二章 赋格曲141
一、一般特征141
二、基本结构成分142
三、赋格曲的整体分析146
第十三章 其他复调曲体152
一、创意曲152
二、复调变奏曲156
三、圣咏前奏曲159
四、经文歌弥散曲161
附录一 复调手法归纳表163
附录二 复调音乐的历史及风格演变169
下编 分析谱例
第一单元 对比式复调(1-30)
第一章 (1-8)187
第二章 (9-20)193
第三章 (21-30)202
第二单元 模仿式复调(31-69)
第四章 (31-38)213
第五章 (39-149)218
第六章 (50-159)226
第七章 (60-69)232
第三单元 复对位(70-111)
第八章 (70-89)240
第九章 (90-99)256
第十章 (100-105)270
第十一章 (106-111)275
第四单元 复调曲体(112)
第十二章 (112)280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还行…………
评分圣母院乐派还发展成熟了另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孔杜克图斯。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养成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习惯,你的一生就会受用无穷。事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爱情的幸福美满,身心的健康快乐等等,总之,生活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当中。也许你仅仅把在学校,从书本上的学习当成学习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部分。处处留心,培养对许多事物的兴趣爱好,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见识,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会更为理解。 其实,书对人的影响是逐步逐步积累的,就我的读书经验来说,一本书或是几本书对你影响深远那说明你读的书还不够多,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每本书里都有你值得吸收的东西,慢慢的,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书读得多了,才能有比较,才能升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很重要。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当我看到[SM]的标题时,我就决定买下来,[ZZ]的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大家可以先看下这本书的简介![BJTJ][NRJJ][QY]从这里面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多么优秀的书!所以我立马就下单购买了,前一天下午下单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物流速度那是一个赞!快递员的态度也很好,到之前先短信通知的!书收到后打开包装,外面是有塑封的,看起来很赶紧全新的,赞一个!拆开塑封,纸张摸着很舒服,再赞一个,正版的就是不一样,很喜欢!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读书的感觉真好: 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若作者怀着一片真情在倾诉,那读者就是有幸的听众。读者与作者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不会有下对上的卑躬屈膝,也不会有宗教式的疯狂热烈。作者以真诚谱写文字,读者若真正读懂了作者,他们就成为了知己--读书更像是一种交谈,被吸引只因为心灵的魅力。正因为这种单纯与真诚,只要一个小小的空间,捧起一本好书就拥有了一分绝美的心境。 不论是读历史的厚重还是生活的轻松,生命的苦难还是自然的感悟,一首诗还是一个故事,当你的视线与文字相遇时,就是一种缘分。因为真心,没有所谓的深刻浅薄、智慧愚钝。正像黛玉所说的:“我是为了我的心。”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抛却了世俗的虚伪,生命充实,快乐。 闲坐无事时,总爱幻想坐拥书城的感觉。索性用我的画笔描绘幸福的未来:一个绝美的室外桃园,梧桐飘飞,满地金黄。一切爱书的人,可以在此读书品茗,谈书及书里书外的世界。于是,书使人心中有梦;于是,人间有爱。
评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养成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习惯,你的一生就会受用无穷。事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爱情的幸福美满,身心的健康快乐等等,总之,生活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当中。也许你仅仅把在学校,从书本上的学习当成学习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部分。处处留心,培养对许多事物的兴趣爱好,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见识,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会更为理解。 其实,书对人的影响是逐步逐步积累的,就我的读书经验来说,一本书或是几本书对你影响深远那说明你读的书还不够多,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每本书里都有你值得吸收的东西,慢慢的,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书读得多了,才能有比较,才能升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很重要。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当我看到[SM]的标题时,我就决定买下来,[ZZ]的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大家可以先看下这本书的简介![BJTJ][NRJJ][QY]从这里面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多么优秀的书!所以我立马就下单购买了,前一天下午下单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物流速度那是一个赞!快递员的态度也很好,到之前先短信通知的!书收到后打开包装,外面是有塑封的,看起来很赶紧全新的,赞一个!拆开塑封,纸张摸着很舒服,再赞一个,正版的就是不一样,很喜欢!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读书的感觉真好: 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若作者怀着一片真情在倾诉,那读者就是有幸的听众。读者与作者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不会有下对上的卑躬屈膝,也不会有宗教式的疯狂热烈。作者以真诚谱写文字,读者若真正读懂了作者,他们就成为了知己--读书更像是一种交谈,被吸引只因为心灵的魅力。正因为这种单纯与真诚,只要一个小小的空间,捧起一本好书就拥有了一分绝美的心境。 不论是读历史的厚重还是生活的轻松,生命的苦难还是自然的感悟,一首诗还是一个故事,当你的视线与文字相遇时,就是一种缘分。因为真心,没有所谓的深刻浅薄、智慧愚钝。正像黛玉所说的:“我是为了我的心。”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抛却了世俗的虚伪,生命充实,快乐。 闲坐无事时,总爱幻想坐拥书城的感觉。索性用我的画笔描绘幸福的未来:一个绝美的室外桃园,梧桐飘飞,满地金黄。一切爱书的人,可以在此读书品茗,谈书及书里书外的世界。于是,书使人心中有梦;于是,人间有爱。
评分可以
评分东西很好哦!
评分本书自2004年以来,被不少音乐院校、师范院校选为作曲技术理论公共课教材。几年下来,学界对教材的应用效果反馈良好,同仁及学子们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版面的意见反映到上海音乐社之后,社里当即决定通过扩大版面来方便学生的翻阅和分析,我也趁此机会对原书做了必要的修订和增补。此次最大的变动是增加了第四单元复调曲体的简要介绍,这对复调音乐分析体系的完善是很重要的。另外,在绪论中还增加了复调音乐发展简述一节,同时对部分谱例进行了调整。非常感谢这次再版机会。作为多声部音乐之一的复调音乐是构筑音乐大厦的重要材料,它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与基石般的纵向和声紧密配合,共同营造着作品的立体化音响效果。和声与复调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开设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中,和声与复调总是其中不可以缺少的两门课程。但是,音乐院校中非作曲专业的复调公共课却常常被忽视,探其究竟,教学模式的困惑和相关教材的匮乏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不开设复调公共课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这一点许多同仁们是有所共识的,但如何开设该门课程就不仅是个认知问题,而更是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声与复调公共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根据作曲专业以写作为主的模式进行因陋就简的改造而来的。这种作法不能不说是解决课程开设难题的办法之一,而且是最省事的,但它却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本来,非作曲专业学生由于学习任务和专业条件的不同就没有必要进行太多、太重的写作训练,何况恰恰是这种费时费力的写作训练影响了学生对更广阔、更系统、更相关的知识、文献和信息的获取。多年来,我在从事复调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弃对复调公共课的探索。自1996年起,我和本院的同事们合作,在文化部和北京市教委支持的多声部音乐基础的科研项目中,开始进行以分析为主的和声、复调公共课改革试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的试验是成功的。这种教学模式放弃了学生们力不从心的写作训练,着力在音乐作品多声结构的分析上下功夫。和声分析课程在一个学年内,通过对传统和声学理论的讲解和对大量和声文献的分析,使同学们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欧洲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构成,能够较为准确地标记其调性、和弦、和弦外音、离调、转调,并开始对和声风格的问题有所认识。复调音乐分析课程在一个学期内,通过对复调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复调技法和曲体的剖析以及对复调文献和风格的介绍,使学生们能够了解复调音乐的基本构成规律,并使他们具备对各种不同复调手法的分辨能力和对不同复调风格的鉴赏能力。和声分析与复调分析作为姊妹篇相互配合,从不同的角度在完善着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体系。当然,无论是和声分析还是复调分析,它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分析的层面来说也是非常宽泛的。本课程涉及的只是最基本的复调常识和复调技法,那些更专、更深、更个性化的课题还有待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或其他的专业课程中去解决。复调音乐分析教程无疑是一曲人性悲歌。但在笔者看来,作品的写作价值,不仅仅在于描写、展示、批判了这个功利社会的荒诞性和残酷性,作品更是对爱和真情的完满人性的热切呼唤。这也许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所采取的写作立场——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而提供反面例子以资提醒。张韵璇对张三这个小人物塑造是充满同情的,同时也是充满敬意的。因为张三虽然遭受不公正待遇,但在德行上,他远比周围的功利主义者高尚,可以说是一个崇高的不幸者。张三面对家人的冷落时,还能站在谅解的立场上,认为他连累了他们。当张三受录像带启发,决定重唤家人的关爱时,他也并没有一开始就采取极端的失踪,因为他想象自己失踪后,全家人四处寻找,痛不欲生的情景,不禁黯然泪下。他不愿意家人经受这样的打击。在张三用录象带再三暗示下,家人仍然无动于衷。张三这才失踪�撈涫邓�不想这么干,是他们逼他这么干的。作为多声部音乐之一的复调音乐是构筑音乐大厦的重要材料,它以藤蔓式的横向线条与基石般的纵向和声紧密配合,共同营造着作品的立体化音响效果。和声与复调就像一枚钱币的两面,互为表里,谁也离不开谁。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开设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中,和声与复调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两门课程。但是,音乐院校中非作曲专业的复调公共课却常常被忽视,探其究竟,教学模式的困惑或相关教材的匮乏当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不开设复调公共课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欠缺,这一点许多同仁们是有所共识的,但如何开设该门课程就不仅是个人认知问题,而更是个实践层面上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声与复调公共课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是根据作曲专业以写作为主的模式进行因陋就简的改造而来。这种作法不能不说是解决课程开设难题的办法之一,而且是最省事的,但它却存在着许多的弊端。本来,非作曲专业学生由于学习任务和专业条件的不同就没有必要进行太多、太重的写作训练,何况恰恰是这种费时费力的写作训练影响了学生对更宽阔、更系统、更相关的知识、文献和信息的获取。张三失踪时还在为家人考虑,他不想让他们找不到他,他的失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不想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候,让家人急得死去活来。然而张三的家人,面对张三的失踪始终无动于衷。其实张三失踪的当天晚上,大家就发现张三不见了,只是没有人点破罢了。[]只有在第七天,马良来找张三时,家人才假惺惺地惊呼张三失踪了,并假惺惺地去寻找张三,其实各自却是去干各自的私事。在张三与家人情感、态度、行为的巨大对比和反差中,作家完成了对人性的失落的悲剧性的辛酸而辛辣的表达。
评分棒
复调音乐分析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