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風長眼量
齣 版 社 中國地圖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5年6月
I S B N 9787503186592
頁 數:256
字 數:
印刷時間:2015-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起初策劃《地圖裏的興亡》這套書時,曾求教於史學泰鬥易中天先生,獲易先生肯定。這套書嘗試著“打破讀史無圖的遺憾,迴歸左圖右史的傳統”,500幅精美春鞦戰國地圖包括地形圖、路綫圖、形勢圖、疆域圖等。作為地圖類齣版社,地圖是立社之本,中圖社圖書,在讀者中擁有著良好口碑。故,作品破繭而齣之日,我滿懷熱忱推薦之。
內容推薦
中國曆史長,戰爭多,長期處於冷兵器時代,地緣對中國國傢的形成影響極大。要突齣地緣對中國曆史的影響,選擇曆史時期非常重要。《地圖裏的興亡:秦,從部落到帝國》講述瞭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為部落,從西陲彈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圍圈中掙紮著立國,接著統一關中,南下巴蜀,zui終滅六國,統天下。《地圖裏的興亡》以曆史與地理相結閤的方式,通過製作地形圖來重寫春鞦戰國史,用美式思維將地理與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圖右史,帶給讀者更多獨特的思考視角和閱讀體驗。
作者簡介
風長眼量(王昱祺),美籍華裔。不照本宣科翻譯史書,主張曆史地理不分傢,以曆史為經地理為緯,製作地形圖還原曆史大勢,美式思維新穎解構春鞦戰國史。曆經十多年,製作500餘幅春鞦戰國地形圖,遂成《地圖裏的興亡》係列圖書。
目錄
25.南下巴蜀,奠定一統基礎 247
26.丹陽之戰,以奇對奇 257
27.藍田之戰,實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267
28.巴蜀叛亂,令人深思 275
29.宜陽之戰,秦武王的鋼鐵意誌 282
30.舉九鼎,一切都是天意 293
31.爭秦王之位,楚女也瘋狂 301
32.伊闕之戰,戰神的誕生 315
33.中原遍地開花 327
34.鄢郢之戰,秦楚全麵大戰 337
35.華陽之戰,兵貴神速 345
36.長平之戰,一將功成萬骨枯 355
37.大周王朝,八百年的宿命 377
38.設東郡,橫斷天下 388
39.長安君成蟜,始皇之弟 396
40.嫪毐與呂不韋,始皇之父 405
41.桓齮與荊軻,勇將和刺客 420
42.滅韓國,大一統的開始 438
43.滅趙國,秦趙本一傢 445
44.滅燕國,太子丹的歸宿 452
45.滅魏國,水淹大梁 459
46.滅楚國,亡楚必秦 469
47.滅齊國,戰國zui後一個王 485
附錄 494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27.藍田之戰,實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丹陽之戰還沒完全結束,秦惠文王在病榻上聽到秦軍獲勝的消息,病情忽然好轉,能夠下床活動瞭。
丹陽之戰的總指揮公子疾,在魏章擊敗楚軍之後,追擊楚軍未果,但他並未就此收兵,而是趁勢發動瞭一輪酣暢淋灕的攻勢。
公子疾與魏章閤兵一處,兵力達到二十餘萬,隨後揮師東進,攻擊齊軍。
當時齊軍正與魏軍對峙。作為楚國在丹陽之戰的盟友,齊國派齣的兵力雖然隻有幾萬人,但有名將匡章坐鎮,魏軍並未占得上風。
在二十餘萬秦軍抵達戰場之後,整個戰役的平衡迅速被打破。秦魏聯軍在濮水流域大破齊軍,殺齊國將軍聲子。齊國戰神匡章,遭遇瞭為將生涯中wei一一次敗仗。
消息傳來,秦國舉國振奮。秦惠文王立即擬下旨意,封丹陽之戰的總指揮公子疾為列侯,號嚴君,封地在樗裏,因此公子疾又稱為樗裏疾。
在丹陽之戰居功至偉的魏章,卻在這場戰爭後立即被剝奪瞭兵權。這不是魏章本身的問題,他是張儀推薦的,且一直不肯與張儀脫離關係,因此遭到棄用。
另一員大將甘茂,秦惠文王曾許諾他秦國相國之位,也就是說將張儀從相國之位上撤掉,再換上甘茂。雖然秦惠文王暫時沒有宣布此事,但甘茂即將登上相國之位,這是闆上釘釘的事情。
在魏齊邊境擊敗齊軍之後,公子疾又迴師上庸,與甘茂一起,拿下瞭楚國的上庸(東漢中)。至此,丹陽之戰纔算全部結束。
正當秦國上下鬆瞭一口氣之時,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嚮秦國撲麵而來。
第二年開春,秦國鹹陽王宮內,冰冷的積雪早已被溫暖的陽光所融化,曆經一個寒鼕的各種樹木花草抖擻精神準備在來年綻放美麗,幾隻小鳥在宮中花園飛舞遊戲,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與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相比,宮內的宦官宮女,個個臉色灰暗,行色匆匆,人人都心係日暮西山的秦惠文王。自丹陽之戰到如今近兩年,秦惠文王一直在病榻上堅持,與病魔和命運做zui後的抗爭。
這位倔強的老人依靠其頑強不屈的毅力和對秦國寄托的感情,堅持的時間其實已經chao越瞭生理的極限。
王宮的寢宮內外,數處都燃燒著熊熊的牛油炭火,單衣的宦官和宮女守候在宮內,有些人已經汗流浹背。
秦惠文王平躺在龍榻上,意識已經模糊。乾癟的身軀輕飄飄地浮在棉被上,嘴裏含糊不清地不斷念叨著“冷,冷……”
親近的宦官剛得到消息,快步走入宮內,小心翼翼地碎步到秦惠文王身邊,俯身在秦慧文王耳邊說道:“君上,大好消息,我軍攻占楚國上庸,楚軍毫無還手之力。”
迷糊的秦惠文王聞之,忽然雙眼一睜,身體一抖,接著逐漸平靜,閉上雙眼,走完瞭人生zui後一程。
秦惠文王死後,十八歲的太子秦蕩即位,是為秦武王。
此時蜀郡抓住這個有利時間點,爆發瞭如期而至的叛亂,司馬錯將軍統領五萬人馬,南下巴蜀進行平亂。
同一時間,楚國發起瞭著名的藍田之戰。楚軍此戰的規模空前,傾全國之兵,足有五十萬之眾,由令尹昭滑統領。由於上一年的糟糕錶現,令尹昭魚被迫退位,楚懷王從越國召迴昭滑,宣布昭滑為新的令尹。
當樗裏疾在魏國擊敗齊軍之時,楚國正緊鑼密鼓召集軍隊。當樗裏疾奪取楚國上庸之時,楚國按兵不動,他們正進行zui後的訓練。
蜀郡叛亂之時,楚懷王大手一揮,令尹昭滑統領五十萬楚軍,打響瞭秦楚之間的又一場大戰,藍田之戰。
楚軍的十萬先鋒軍,由上柱國景翠統領。短短幾天之內,楚國的先鋒軍就連續攻剋武關和商於之地,到達關中南部的藍田。楚國的行動迅雷不及掩耳,打瞭秦國一個措手不及,占得先機。
景翠統領的十萬楚國先鋒軍,抵達藍田城外,而年輕的秦武王緊急調動的一支秦軍,由甘茂統領,人數八萬,也匆匆趕到藍田。不過藍田城根本容納不下多少軍隊,秦軍還是駐紮在城外,與楚軍對峙。
雙方都是剛剛抵達,還未來得及安營紮寨,立即展開瞭激烈的搏殺。
藍田城下戰鼓“咚咚”,兩撥人馬為瞭爭奪有利地形,對每一個小山頭都進行瞭數迴閤的爭奪,殺得潮起潮落。大軍踏起的塵埃,讓天空變得灰濛濛,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窒息的感覺。
隨著秦軍大將樗裏疾和楚軍令尹昭滑的主力抵達,三十萬秦軍和五十萬楚軍對峙於藍田。這小小的藍田城,以玉石聞名的藍田城,忽然成為颶風的中心。
數十萬人腳踩大地的震動聲、數萬匹駿馬的喘息聲,還有人馬的廝殺聲,讓藍田城顫抖不已,似乎一場八級地震正在發生。
藍田城中的幾韆守軍,個個都能感覺到地麵和空氣中傳來的震動和搖晃,心情處於極度緊張、昂奮狀態。
公子樗裏疾,早就已經揚名中原,可是這一次秦楚大戰,是他一生當中麵臨的zui大考驗。
自西周以來,楚國能夠兼並大大小小數十個諸侯,成為威震南方的霸主,絕對不是偶然,而是曆經多少代人、付齣無數的生命為代價的。
楚軍的戰術和勇氣正如中原人給他們的稱呼“南蠻”一樣,霸道不講理。
隨著一通鼓聲響起,楚軍像大潮一般氣勢駭人地洶湧而來,煙塵滾滾之下,根本不給秦軍任何喘息的機會。就在秦軍陸續修築營壘的時候,楚軍發動瞭一浪高過一浪的攻勢,楚軍占據秦軍的營壘,插上楚軍的軍旗。
楚國令尹昭滑,真不愧是後來滅亡越國的名將,他清楚楚軍遠道而來,如果讓秦軍修好營壘,對楚軍是極為不利的。於是令尹昭滑下令,一麵猛攻秦軍營壘,一麵在秦軍各處營壘之間修築楚軍的營壘。
這樣一來,秦楚兩軍成百上韆個營壘相互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秦楚兩軍零距離全麵的大戰到來。
許多秦軍的壘城還未來得及修築完畢就被楚軍所攻破,城頭立即變換大旗。
在楚軍這種無厘頭暴力打法麵前,公子樗裏疾下令,奪取楚軍營壘。
這下可好,雙方都下血本去攻擊對方的壘城,而壘城又修築的不如普通的城牆高,一人腳踩另一人肩膀便能攀上壘城。城裏的守軍zui多能頂住第一輪攻勢,等第二撥人上來就隻能任人宰割瞭。
在幾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秦楚兩軍不斷襲擊對方的營壘、深挖陷阱、暗箭射敵、打劫糧草,很多壘城的旗號一天要三變。
猙獰的麵孔、嗜血的眼神、浸血的戈矛、獸性的怒號、漫天的塵霧,整個藍田城外,都被這攝人心魄的血腥之氣籠罩、淹沒。
秦楚雙方都有巨大傷亡,相比之下秦軍傷亡更為慘重一些,楚軍占據人數優勢,也隻能說是慘勝。
如果戰爭一直這麼打下去,楚軍可能會以微弱的優勢獲勝,但是也不可能再在關中攻城略地。到那個時候,楚軍還是能夠將已經占領的商於之地納入楚國版圖,耗時兩年的丹陽之戰和藍田之戰,就會以秦楚各取對方一塊要地而結束,可以說兩敗俱傷。
不過戰國戰史的魅力之一就在於戰國七雄之間的大戰很少齣現一打一的局麵,很多時候都是幾方鏖戰,這就大大增加瞭勝負的懸念。
此時戰國七雄中另外五個諸侯的態度,對這場戰爭的結果將産生巨大影響。燕國剛復國,暫時不會介入中原紛爭,趙國還沒有實行鬍服騎射,趙武靈王主要考慮對付中山國,無暇顧及秦楚之爭。那麼齊、韓、魏三國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瞭。齊國本是楚國的盟國,但是這個同盟是建立在楚國認同齊國統治燕國基礎上的。如今燕國復國瞭,齊國與楚國的同盟基礎並不存在,齊國決定坐山觀虎鬥。
現在就隻剩下韓國和魏國這兩個三晉兄弟,他們又作何打算呢?
站在這兩國的立場,巴不得秦楚打一個兩敗俱傷,zui好各自損兵三十萬。
現在秦楚雙方,雖然損失沒有韓魏希望的那麼大,也已經各有數萬人陣亡,韓魏兩國當然不會傻到等秦楚同歸於盡再做齣反應,現在就是zui佳時機!
對韓國和魏國而言,與秦楚都有國土接壤,秦楚都是他們的死敵,幫一方打敗另一方,並且從中得到實質的利益,就是他們需要做的事情。
如果韓魏幫助楚國,統兵攻入關中,藍田可能會成為秦軍主力的墳墓,屆時聯軍還可以長驅而入關中,攻下鹹陽也不是沒有可能。問題就在於,此番進攻的主力還是楚軍,不論聯軍取得何種勝利,恐怕都難以得到半寸秦國的土地。
反過來,如果韓魏幫助秦國在楚國背後狠狠來一刀,韓魏都與楚國接壤,這兩國在楚國占到土地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秦軍被楚軍糾纏住,秦國不會來分一杯羹。
韓魏的戰略意圖不難理解,雖然秦國和韓魏之間的談判免不瞭有一輪縱橫傢們的口水之戰,但是大勢所趨之下,縱橫傢們談的條件也隻是錦上添花。
在藍田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年輕的秦武王同意韓魏提齣的條件,即不乾涉韓國和魏國侵占楚國領土,而且等楚國退兵後還要派兵支援韓魏。
口頭協議定下來,韓魏兩國早已準備好的兩路大軍便隆隆開動。
韓國方麵派齣的是將軍暴鳶,他統領十二萬人馬進擊楚國南陽大後方。
楚國離韓國zui近的地方是南陽,這裏楚國人修築瞭幾百裏長的方城,目的之一就是防範北麵的韓國人。
韓軍進攻楚國,如果不攻打方城就不得不與魏國齣兵方嚮重疊。這樣即使有所戰績,zui終的戰果也極有可能被魏國竊取,隻因魏國比韓國強大。
暴鳶將軍,人如其名,性格暴虐,如猛禽一般。他寜可自己單乾,也不願zui後去與魏國爭奪戰利品。事實上,暴將軍形象暴力,思維卻非常縝密,他規劃瞭一條可以避開楚國密集防禦的路綫。
楚國南陽守軍本來是平均分配在方城北部、東部、西部各段,但此時方城守軍主要集中在方城的北部和東部,因為楚軍正是從方城西部齣發進入秦國的,此時秦軍被壓製在遙遠的藍田,楚軍在這個方嚮上的防禦力量非常薄弱。
暴鳶統領十二萬強弓勁弩的韓國軍士由東嚮西穿越洛陽盆地,再翻越秦嶺進入商於之地,zui後沿著丹水進入楚國南陽。
不齣暴鳶所料,楚國方城西部的防禦非常鬆散,韓軍沒有遭遇像樣的抵抗便開進瞭南陽。
韓軍就像一條蟲子鑽進楚國這個紅潤碩大的蘋果,方城這塊蘋果皮就不起任何防禦作用瞭。
楚國南陽的防禦也非常空虛,十二萬韓軍由暴鳶統領,過淅、丹等要塞而不攻,直取楚國重城鄧城。
韓軍到瞭鄧城腳下,依然是過而不攻,大有繼續南下,沿著漢水去取楚國郢都的勢頭。
與此同時,魏軍由名將公孫喜統領十餘萬大軍從大梁齣發進入楚國北境,攻剋瞭十餘個小城邑,逼近楚國的召陵。
公孫喜曾任魏國西河太守。西河歸秦之後,公孫喜上調到大梁,成瞭魏國中央軍的頭號大將。公孫喜曾得魏國宿將龍賈提攜,其能力猶在龍賈之上,是當時著名的將軍。
藍田之戰打到這個份上,如果楚國令尹昭滑繼續在藍田與秦軍鏖戰,那麼韓魏兩條蟲子,就有可能大快朵頤、一口一口吃空楚國這個大紅蘋果。
昭滑自然是要撤兵,可是四十幾萬大軍撤退,談何容易,而且秦楚的陣地縱橫交錯,雙方一旦離開壘城和壕溝就立即成為敵人弓弩手的靶子。
楚國令尹昭滑並不是一介莽夫,在楚國陷入全麵大戰的不利局麵時,他並沒有慌亂,而是派人與樗裏疾進行談判。
其實樗裏疾同樣有談判的訴求,若是與楚軍繼續鏖戰下去,樗裏疾的秦軍的損失會非常嚴重,秦軍恐怕接下來的十幾年都無法大規模東徵。而無限壯大的韓、魏兩個對手,也是秦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秦楚藍田談判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戰爭,二是國土。
戰爭方麵,秦國允許楚國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陣地中撤退,楚軍則必須全部退到方城以內。
國土方麵,楚國歸還商於之地,秦國歸還上庸(東漢中),雙方的國界恢復到丹陽之戰前。
秦楚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韓軍兵鋒迴轉,兵臨宛城之下。宛城是南陽的治所,這次暴鳶不再過而不攻,而是揮師猛攻。宛城與其他楚國城邑一樣,多數兵力被抽調到瞭前綫,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居然隻有數韆人守禦,韓軍不到兩天就攻剋此城。
魏軍方麵,公孫喜也不愧於名將稱號,攻剋瞭楚國北部重鎮召陵。
等楚軍陸續撤退到南陽,韓國名將暴鳶將軍已經依托宛城建造瞭數個大型壘城與宛城交相輝映,打造成一個堅固的防禦體係。十二萬韓軍把守這個堅固的防禦體係,縱然楚軍有四十餘萬疲憊之師,要打破這個體係也非常睏難。
另一條戰綫,公孫喜同樣以召陵為中心,打造類似宛城的防禦體係。
而秦軍方麵,並沒有就此退兵。先前秦國與韓魏有協議,秦軍必須協助韓魏作戰,因此秦武王令甘茂這個未來的相國領十餘萬人馬抵達武關,隨時準備進入南陽支援韓魏聯軍。
現在楚國人進退維榖。三條戰綫,如果集中攻擊一個方嚮,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拿下的,若分兵去攻打,便失去瞭兵力優勢。
更何況楚國必須保留一定的兵力,因為五年後,楚國將對越國進行滅國之戰,如果沒有幾十萬的雄兵,要滅亡越國談何容易。
楚懷王也好,令尹昭滑也好,不得不忍氣吞聲,吃瞭韓魏各一個悶虧。楚軍收縮戰綫,並不去奪取被韓魏攻占的領土,而是增兵現有的城邑,保住現存的領土。
藍田之戰,在這種情況下收官。
藍田之戰,在戰國史上是影響很大的一次戰役,這場戰役參與方有四傢:秦、楚、韓、魏。
先來看看藍田之戰的贏傢,韓國和魏國。韓國攻占楚國的宛城,魏國攻占奪取楚國的召陵。韓國和魏國所取得的先機,不僅僅是兩座城邑這麼簡單,而是為下一次大戰——垂沙大戰做好瞭鋪墊。
十年後的垂沙之戰,齊、魏、韓聯軍能夠輕鬆地進入南陽,以至於給楚軍緻命一擊,就是因為韓國此時突破瞭楚國方城,占據瞭楚國南陽的治所宛城。
韓國軍隊此次巧妙的進兵路綫是軍事智慧的傑作。他們有強弓勁弩,也有水平不凡的名將,或許這就是韓國人一直麵對強秦,卻能撐到戰國zui後十年的zui大原因,其他諸侯必須重新審視韓國的實力。
再看秦國,它是這場大戰的一個輸傢。由於楚國攻打猛烈,不但摺損近十萬兵力,而且不得已將丹陽之戰攻占的上庸(東漢中)又歸還給楚國。
秦國在丹陽、藍田兩場大戰役中,損失近二十萬兵力,以至於未來的二十年,東進的步伐嚴重減慢,隻有六年後攻占韓國宜陽一次值得稱道的勝利。
至於楚國,在整個丹陽、藍田之戰中,損失超過二十萬。而且丟失瞭兩座重要的城邑,南陽門戶大開。
不過楚國畢竟是第一疆域大國,恢復能力令人驚嘆,六年後楚國滅亡越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此消而彼長,另一個大國齊國,未參與藍田之戰。未來的二十多年,齊國是戰國七雄中zui風光的一個。
地圖裏的興亡:秦從部落到帝國(上下) 9787503186585 39元 9787503186592 39元
地圖裏的興亡:三傢分晉,烽火中原(上下)
總定價 156元
說實話,我平時看曆史書,最頭疼的就是記不住地名和路綫。讀到某個戰役,作者描述得天花亂墜,但如果沒有地圖,我腦子裏就像一團漿糊,完全不知道雙方是如何布陣、如何行軍的。所以,當看到這套書主打“地圖”概念時,我立刻覺得找到瞭救星。我設想,這本書的地圖一定不是那種簡單的行政區劃圖,而是會結閤曆史事件,標注齣關鍵的地形、交通要道、戰略要地,甚至可能還會用不同顔色或箭頭來指示軍隊的進發方嚮和交戰區域。特彆是對於“部落到帝國”這種漫長而復雜的進程,如果沒有地圖,根本無法想象不同部落是如何在廣袤的土地上遷徙、融閤、擴張的。而“三傢分晉”之後的戰國時代,更是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攻伐,地圖的作用就更加無可替代瞭。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最直觀的方式,讓我理解“兵傢必爭之地”為何重要,各個國傢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優勢如何影響瞭其曆史走嚮。這不僅是看書,更像是一次身臨其境的地理考察,用地圖來解讀曆史的脈絡,將是我非常期待的一種閱讀體驗。
評分閱讀曆史,我最看重的就是其嚴謹性和生動性。這本書的標題——“地圖裏的興亡”,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因為它暗示瞭一種不同於傳統史書的敘述方式,即以地理空間為載體,來解讀曆史的變遷。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迷霧,用地圖這種最直觀的語言,來講述從遠古部落的零散分布,到最終形成統一帝國,再到春鞦戰國時期,特彆是“三傢分晉”之後,中原地區烽煙四起的復雜局麵。我尤其期待它如何處理“部落到帝國”這一漫長而麯摺的過程,或許會用一係列不同時期的地圖,來展現人口遷徙、勢力範圍的擴張、文化交流與融閤的地理印記。而“三傢分晉,烽火中原”更是讓我充滿遐想,我希望能看到具體的地圖,標注齣當時主要的諸侯國、他們的都城、軍事重鎮,以及不同戰役發生的核心區域。作者是否會通過地圖,來分析各方力量的地理優勢和劣勢?又或者,通過繪製不同派係勢力的擴張路徑,來展現那個時代的權力格局?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文字信息,而是能夠主動地在地圖上“行走”,用雙眼去“丈量”曆史,理解那些關於興衰、戰爭與和平的地理密碼。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史,尤其是春鞦戰國時期,都有著一種復雜的情感。一方麵,那是一個思想百傢爭鳴、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湧現齣瞭無數偉大的思想傢和著作;另一方麵,也是一個戰亂頻仍、諸侯爭霸的時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充滿瞭艱辛。當看到這套書的另一部分標題“三傢分晉,烽火中原”時,我的心便被深深地吸引住瞭。“三傢分晉”無疑是中國古代曆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摺點,它標誌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啓,也直接催生瞭之後的戰國七雄格局。而“烽火中原”更是直接勾勒齣瞭那個時代戰火紛飛、刀光劍影的景象。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通過地圖來解析這場權力鬥爭的微妙之處?例如,晉國國力的衰落和三傢卿大夫勢力的崛起,在地理空間上是如何體現的?他們各自的根據地在哪裏?爭奪的重點區域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地圖來幫助我們理清頭緒。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能否將這些宏大的曆史事件與普通人的命運聯係起來?那些在烽火中飄零的村落、遷徙的人群,他們的足跡是否也能在地圖上找到痕跡?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不僅看到王朝的興衰,更能感受到曆史洪流中每一個個體的不易。
評分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非常著迷的讀者,尤其喜歡那種能將宏觀曆史與微觀敘事相結閤的作品。當看到這套書的標題中包含“興亡”二字,並且分彆聚焦於“部落到帝國”和“三傢分晉,烽火中原”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曆史階段時,我便萌生瞭極大的興趣。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展現中國古代文明在地域上的擴張和演變,比如不同部落聯盟如何逐漸形成更大的政治實體,再到最終統一為一個強大的帝國。而“三傢分晉”和“烽火中原”則更像是對某個特定時期,甚至是某個關鍵轉摺點的深入剖析。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通過地圖來呈現這些曆史變遷。例如,在“部落到帝國”的部分,地圖能否清晰地展示齣不同時期各個部落或早期國傢的勢力範圍?又或者,在“三傢分晉”的部分,地圖是否會詳細標注齣晉國分裂後,智、趙、韓、魏、楚等主要勢力盤根錯節的領土劃分,以及他們之間頻繁的軍事衝突和外交活動?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羅列,更能通過地圖的輔助,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曆史概念,感受曆史事件背後地理環境的深刻影響,以及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求存的個體命運。
評分終於拿到這套夢寐以求的書瞭,之前在網上刷到過一些關於地圖和曆史結閤的討論,就一直對這種形式的書籍非常感興趣。想象一下,當我們閱讀史書時,腦海中勾勒齣的疆域、戰役的地點、政治中心的轉移,如果能用一幅幅清晰、詳實的地圖來呈現,那該是多麼直觀和令人震撼的體驗!這套書的標題就直指核心——“地圖裏的興亡”,光是這幾個字就充滿瞭信息量,暗示瞭它將帶我們穿越時空,用地圖這種最直接的視覺語言去理解曆史的跌宕起伏。我尤其期待它如何處理“部落到帝國”這一宏大敘事,從分散的氏族部落如何一步步整閤、擴張,最終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其中必然充滿瞭無數次的衝突、融閤、變革,而地圖無疑是梳理這些復雜過程的最佳載體。它不像單純的文字敘述那樣容易遺漏細節,也不像純粹的地圖集那樣缺乏故事性,而是將兩者完美結閤,讓曆史鮮活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第一頁,看看那些承載著無數故事的綫條和色彩,將如何為我描繪齣一段段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史。
評分好
評分送朋友的新年禮物,挺好……
評分很不錯的書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筒直就是。。。,這那裏是地圖裏,一本書不齣十幅小的看不清的圖,這輩子買的最失敗的書。
評分好dddddddddd
評分很不錯,值得擁有
評分確實是正版,包裝完好,物流速度還正常。
評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