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怪人(延伸阅读+彩色插图)

科学怪人(延伸阅读+彩色插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玛丽·雪莱 著,于而彦 译
图书标签:
  • 科幻
  • 经典文学
  • 怪物
  • 恐怖
  • 冒险
  • 青少年读物
  • 玛丽·雪莱
  • 英文原版
  • 彩色插图
  • 延伸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536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663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幻想小说”。最初出版于1818年,较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属于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哥特小说。后世学者认为这篇小说可视为恐怖小说或科幻小说的起源。小说的原译名为弗兰肯斯坦,也就是故事中的疯狂医生,因为以科学的方式将死尸复活,所以翻译为科学怪人。
  

内容简介

   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 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岐视时,他感到非常痛苦。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本书揭示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岐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而干出种种坏事,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已成为好莱坞经典的形象之一。

作者简介

玛丽·雪莱(MaryShelley)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创作的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科学怪人》),而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她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

内页插图

目录

楔子
信札
信札二
信札三
信札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华顿(续记)


前言/序言



《弗兰肯斯坦:一个永恒的现代神话》 导言:跨越时空的伦理拷问与人类宿命的深刻反思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或曰《现代普罗米修斯》,自1818年问世以来,便以其惊心动魄的叙事、对科学伦理的深刻探讨以及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哲学追问,稳固地占据了世界文学经典的核心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部哥特式恐怖小说,更是一部对启蒙运动理性精神进行审视,并预示了二十世纪科技爆炸所带来的复杂后果的预言之作。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早已超越文学范畴,渗透至哲学、伦理学、生物伦理学乃至流行文化之中,构成了一个跨越时代、不断被重新诠释的现代神话。 第一部分:知识的僭越与造物的诞生 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源于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一位天赋异禀、心怀鸿鹄之志的年轻科学家。他沉迷于探寻生命的奥秘,痴迷于挑战自然法则的边界。在日内瓦的宁静背景下,维克多的实验室成为了一场不眠不休的、几乎是宗教式的献祭之地。他拒绝了传统医学和炼金术的界限,决心以人类的双手,从无机物中“点燃”生命的火花。 雪莱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维克多在取得“奇迹”那一刻的复杂心境。当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造物——一个由不同尸体碎片拼接而成的巨大生命体——睁开眼睛时,维克多的预期中的狂喜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恐惧、厌恶与无法言喻的悔恨。这个造物,本应是人类理性与创造力的巅峰象征,却成了维克多内心阴影的物质化体现。 第二部分:被遗弃者的哀歌与“怪物”的成长 小说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对被造物(通常被非正式地称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尽管他从未被命名)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这个生命体在初生之时的心性是纯洁、充满好奇的,如同一个被丢弃到残酷世界中的孩童。他本能地渴望爱、接纳与理解。 在被创造者——他的“父亲”——无情抛弃后,这个孤独的巨人开始了艰辛的自我教育之旅。他躲藏在偏僻的林间小屋,偷偷观察着一个法国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窃听和偷看,他学会了语言、历史、道德规范和人类情感的微妙之处。从卢梭的自然人理念,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再到普鲁塔克的《名人传》,他构建起一套关于人类社会运作的复杂认知。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与他对自身存在的绝望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然而,他的外形——丑陋、巨大、异于常人——成了他与人类世界隔绝的永恒屏障。当他鼓起勇气试图与人交流,哪怕是怀着最真挚的善意时,迎接他的只有惊恐的尖叫、狂暴的驱逐和无休止的暴力。雪莱在此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学真理:偏见往往比真正的邪恶更具毁灭性。 孤立和拒绝,将一个原本可能成为高尚的生命体,塑造成了复仇的恶魔。 第三部分:复仇的螺旋与伦理的崩塌 被社会彻底排斥后,造物转向了他的创造者——维克多。他的复仇逻辑是清晰而痛苦的:既然他被剥夺了人类的幸福,他也要确保创造者永远体会到同等的痛苦和孤独。 复仇的链条逐步升级:从残忍地谋杀维克多最亲爱的弟弟威廉,到嫁祸无辜的侍女贾斯汀,再到最终摧毁了维克多的挚爱伊丽莎白——他一手塑造的那个“美丽而完美的女人”,本应是维克多与造物之间建立和谐的桥梁,却被无情地斩断。 维克多在追捕他的造物,而造物也在引领着维克多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这场追逐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对决,而是两位被命运捆绑的灵魂,在北极的冰封荒原上进行着一场关于责任、创造与毁灭的终极辩论。 第四部分:永恒的追问 小说以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收场。维克多在对造物的诅咒与追逐中耗尽了生命。死后的维克多,其遗产是对人类的沉重警告。当造物最终现身于维克多的尸体旁时,它所展现的悲伤与悔恨,比它以往的任何暴力行为都更具人性的光辉。它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其根源在于被遗弃的痛苦。它最后决定,既然自己注定无法融入人类社会,便要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跃入永恒的黑暗。 《弗兰肯斯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从未提供简单的答案。它迫使读者思考: 1. 创造者的责任: 科学家对自己的发明、对被创造生命的福祉,负有什么样的伦理责任? 2. 身份与接纳: 什么是人性?一个人仅仅因为其外表而被剥夺了存在的权利是否公正? 3. 知识的边界: 哪些知识是人类不应触碰的禁区?知识的追求是否可以凌驾于道德约束之上? 这部作品超越了其哥特式的外衣,成为一部关于父爱缺失、社会排斥、以及人类在追求宏伟目标时可能付出的惨痛代价的永恒寓言。它提醒着后世的每一个人,真正的“怪物”,或许并非是那被创造的生命体,而是那拒绝同情、选择遗弃的冷漠人性本身。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种经典文学的“再包装”一向保持警惕,生怕破坏了原著那种独特的时代气息和严肃性。然而,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平衡艺术。它的语言本身就带着一种古典的庄重感,那种复杂的主谓宾结构和丰富的形容词使用,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压抑的叙事空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怪物”心理的刻画,那种被人类社会排斥后的痛苦、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最终走向毁灭的必然性,被描绘得极其真实和令人同情。这绝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角色,而是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每一次翻阅,我都会被作者对人类情感的洞察力所折服。他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启蒙运动的理性冲突放置在了一个极端的实验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关于偏见、孤独和身份认同的共鸣。它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和渴望。

评分

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我通常对老版名著的新版本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时候只是粗糙的翻新,但这次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行距和字号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似乎在保持文学原意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让晦涩的古典叙事变得更加流畅易懂。我记得有几处关于海洋漂泊和冰川探险的描写,作者的语言如同冰冷的刀锋,精准地切开了角色的孤独感。每当读到维克多沉浸于他的炼金术研究,完全不顾伦理道德的那种近乎疯狂的热情时,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近乎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造物主”责任的拷问,它迫使我们思考,当人类僭越自然的界限时,我们究竟要承担多大的后果。这本书的内涵远超一个简单的恐怖故事范畴,它是一部关于科学伦理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深邃的蓝色调和那略显哥特式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种神秘、略带恐怖的氛围中。我一直对经典名著,尤其是那些探讨人性与科学边界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科学怪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的装帧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扉页,那排版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原著的尊重。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方式,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结构,即便我已经提前知道了一些情节,阅读过程中依然充满了紧张感和对未知的探索欲。马里的文字功力深厚,那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弗兰肯斯坦博士内心挣扎的深刻剖析,都让人拍案叫绝。每次读到那些关于创造、责任和被抛弃的段落,都会引发我长久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怪物的故事,更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道德困境的镜子。光是沉浸在那种维多利亚时代背景的阴郁美学中,就值回票价了。我非常期待能有更多像这样精心制作的版本问世,让更多人能够亲身体验到这部文学巨著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透露出一种令人沉醉的、略带伤感的史诗感。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反复阅读某些段落,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那些文字本身的美感。例如,当叙述者回忆起初遇怪物的那个冰冷、荒凉的场景时,那种环境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交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被放逐”的主题,无论是在物理空间上——漂泊于冰海之上,还是在情感空间中——被创造物所唾弃。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通过多重视角(信件、日记、回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真相。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叙述者才是最可靠的,这种不确定性贯穿始终,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它挑战了我们对“美”与“丑”、“善”与“恶”的简单二元对立,迫使我们去审视,真正的“怪”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的讨论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极其强大的现实意义。

评分

这是一部读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耐心的作品,但回报是巨大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野心”——它试图在短短篇幅内探讨生命起源、科学伦理、社会排斥、以及爱与责任的全部命题。它的语言虽然古老,却充满了力量和画面感,仿佛能听到风暴中维克多的嘶吼和怪物低沉的叹息。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弗兰肯斯坦博士那种近乎自恋的、对知识的无止境追求的批判,这是一种对盲目进步主义的深刻反思。每一次读到他最终的崩溃和追悔,我都能体会到那种宿命般的悲剧感。这本书的节奏是缓慢而坚定的,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阅读体验,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去体会那种缓慢发酵的恐惧和道德困境。它就像一块年代久远的琥珀,虽然外表看起来沉闷,内里却封存着永恒的哲学思辨。对于任何严肃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无法绕开的、沉甸甸的馈赠。

评分

读书日活动买的,虽然没有抢到大额满减券,但每次活动都囤了好多书,督促自己。

评分

读书日活动买的,虽然没有抢到大额满减券,但每次活动都囤了好多书,督促自己。

评分

书很不错。而且配图很好。怀念小时侯看的书。现在小盆友也可以看了

评分

送货速度快,包装也很仔细,送货上门。

评分

一个字好,二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评分

plus送的 300-200券太给力了!赶在618赶紧囤货。

评分

这个版本的科学怪人,很不错?

评分

挺好的,物美价廉……

评分

挺好的,物美价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