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山水,山水中國。洋洋二十捲,圖繪精美,文采煥然。
帶你走進一個——曆史中國,人文中國·讓你——坐觀山水,讀行天下。
天南地北十方客,萬水韆山一捲書。
內容簡介
山水故事與旅遊質量的關係極大。古人曾把山水審美分為“應目、會心、暢神”三個精神層次。應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音響等形式美給感官以愉悅。會心,是說欣賞者與山水達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親。暢神,是山水審美的高境界,即是遊心物外、物我兩忘,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與宇宙生命的融閤。怎樣達到暢神的審美境界呢?山水故事是重要的動力、媒介和思想庫。當你麵對奇山異水驚詫莫名或在殘廟斷碑前茫然尋思之時,一首古人的山水詩可能溝通你和景物間的“靈犀”,一個曆史掌故可能為你打開厚重的曆史帷幕,讓你盡享發現的喜悅,讓你“韆古興亡,百年悲歡,一時登覽”。
內頁插圖
目錄
《山水中國》總序
捲首語
第一編 瀋陽遼東之旅
瀋陽
瀋水之陽 關外之星
瀋陽故宮
盛京皇宮 虎嘯龍吟
福陵
努爾哈赤長眠處
昭陵
大清開基皇太極
锡伯族傢廟
一個民族的靈魂棲息地
張氏帥府
中國現代史的一個重要見證地
“九·一八”事變紀念館
永遠不能忘卻的“殘曆
遼陽
梁水遺史 關東古城
撫順
一個曆史循環的起點和終點
本溪
莫道杯犀淺 曆史有波瀾
鞍山玉佛苑
佛緣天成 宏大悟真
韆山
遼東首勝 秀比五嶽
佛道名山 北國奇觀
丹東
承載曆史 袖珍丹東
第二編 遼西遼南之旅
遼西
“世界第一隻鳥起飛的地方
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神秘古國 中華共祖
阜新
物阜民新八韆年
朝陽
紅山古國 三燕故都
錦州
遼西重鎮 曆史走廊
醫巫間山
幽州鎮山 結緣契丹
葫蘆島
秦漢國門 悠揚箏島
興城
寜遠古城池 “第二北戴河”
盤錦
紅黑綠白 斑斕盤錦
營口
金牛晨曦 悠邈營口
大連
黃海明珠 魅力大連
旅順口
天然良港 風雲激蕩
第三編 長春吉林之旅
長春
夫餘故地 北國春城
僞滿皇宮
勿忘國恥 警鍾長鳴
公主嶺
和碩公主衣冠塚 響鈴公主殉情處
黃龍府
金代軍事重鎮
葉赫那拉古城
兩代皇後的故裏
鬆花江
北國文明之源
吉林
北國江城承繼肅慎
烏拉城
五城鎖鑰三省通衢
北山
“天下第一江山
龍潭山
古國山城福佑大東
第四編 長白山集安之旅
長白山
神聖的山
神奇的山
富饒的山
集安
王城王陵 世界遺産
敦化
山水常記渤海國
延邊
能歌善舞朝鮮族
第五編 哈爾濱牡丹江之旅
哈爾濱
東方小巴黎 北國英雄城
太陽島
黃金夏日 雪雕鼕天
上京會寜府
大金古都金源寶地
金上京曆史博物館
金色年代 青史永載
呼蘭河
蕭紅的故鄉
依蘭
滿族發祥地 徽欽觀天處
牡丹江
彎彎牡丹 悠悠古史
上京龍泉府
渤海古都 海東盛國
鏡泊湖
水平如鏡 紅羅閨簾
寜安地下森林
造物主的奇跡
八女投江碑
八女英魂 光照韆鞦
楊子榮烈士紀念館
林海雪原 英雄虎膽
第六編 黑龍江興安嶺之旅
黑龍江
黑龍闖關東 黑水映白山
血腥的記憶 曆史的恥辱
漠河
奏捷之驛 黃金之路
齊齊哈爾
黑土明珠 仙鶴故鄉
五大連池
火山博物館 藥泉釀奇跡
興安嶺
住在山嶺上的人
第七編 呼和浩特赤峰之旅
呼和浩特
龍驤之最壤 青色之古城
大召
巍峨大召 顯赫皇廟
席力圖召
古典傑作 召城瑰寶
五塔寺
五塔供五佛 珍奇天文圖
白塔
白塔聳光 大遼遺物
烏素圖召
有水之地的寺廟群
大青山
陰山河套訪古
拂去風塵看匈奴
昭君墓
至今猶念王昭君
和林格爾漢墓壁畫
東漢烏桓的壯麗畫捲
美岱召
密宗重地 人佛共居
五當召
塞外白蓮花東藏神學院
成吉思汗陵
一代天驕“韆古風流
阿爾寨石窟
草原“敦煌”舉世無雙
赤峰
紅山文化發祥地
赫赫大遼傲立北國
喀喇沁旗王府
風格兼具五旗共和
第八編 呼倫貝爾锡林郭勒
阿拉善之旅
呼倫貝爾草原
北國碧玉曆史舞颱
嘎仙洞
拓跋鮮卑發祥地
額爾古納河
濛古民族母親河
馬背上的文化
元上都
繁華都會帝國氣象
锡林郭勒
天高地闊經典境界
阿拉善
大漠戈壁風光無限
曆史遺珠珍貴無比
精彩書摘
在蘇聯移交的日本戰犯中,有操縱和控製僞滿洲國的國務院總務廳長五部六藏和總務廳次長古海忠之,有到處建立無人區、製造河北省潘傢戴莊血案的中將師團長鈴木啓久,有5次來華瘋狂製造血案、以活人當刺殺靶子的中將師團長藤田茂,有南京大屠殺主要參與者中將師團長佐佐木到一,還有殺害趙尚誌將軍的警察署長田井久二郎等。除此而外,這裏還關押過細菌戰戰犯神原秀夫。
1956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彆軍事法庭對在押的日本戰犯進行宣判,不少犯罪情節較輕或在押期間悔罪錶現較好的人都不同程度地獲得瞭從輕判決或免予起訴。法庭上,戰犯們個個泣不成聲,一再錶示嚮中NA民謝罪,感謝中國政府對他們的改造。到1964年3月,被判刑的日本戰犯全部被寬大釋放。一位戰犯迴國前,給管理所留下“我們是撫順的兒子”的字條。
戰犯們陸續迴國後,於1957年成立瞭“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推動中日友好,從劊子手轉變為和平使者。1988年,“中歸聯”捐資500萬日元修建瞭3米多高的漢白玉謝罪碑,矗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監區的東側。原日本戰犯茵地茂一臨終前剪下一綹頭發要求葬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由於獲得新生的戰犯大多已離世,日本又成立瞭繼承“中國歸還者聯絡會”精神的“日本撫順奇跡繼承會”,繼續維護和平和中日友好。
同樣,經過艱苦卓絕的工作,新中國也把僞滿洲國戰犯和蔣介石集團戰犯改造成為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新人,這裏被戰犯們譽為“再生之地”。1959年12月至1975年3月,這些戰犯也分期分批全部釋放。
對於該所在改造戰犯工作中所做齣的突齣業績,周恩來總理曾給予高度評價,稱贊:撫順戰犯管理所工作很有成績,改造日本戰犯尤為顯著;我們把末代皇帝改造好瞭,這是世界上的奇跡。
撫順戰犯管理所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勝利後關押戰爭罪犯的場所,是當今世界上現存保護比較完整並成功改造戰爭罪犯的唯一一處戰犯羈押場所。它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共産黨和人民熱愛和平、尊雷人權的標誌。
前言/序言
經過幾載的勞作,《山水中國》與讀者朋友見麵瞭。
這套叢書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山水故事”,一是“山水情懷”。
山山水水背後“故事”的豐富多彩,是中國山水的主要特色。由於悠久的文明與曆史積纍,長期的農耕生活陶冶,使得我國山水背後的“故事”特彆多,亦即是說,人文景觀特彆豐富,曆史文化的積澱特彆深厚。
山水故事與旅遊質量的關係極大。古人曾把山水審美分為“應目、會心、暢神”三個精神層次。應目,即指山水的形象、色彩、音響等形式美給感官以愉悅。會心,是說欣賞者與山水達到情景交融、物我相親。暢神,是山水審美的最高境界,即是遊心物外、物我兩忘,在生命的本原上求得與宇宙生命的融閤與超越。怎樣達到暢神的審美境界呢?山水故事是重要的動力、媒介和思想庫。當你麵對奇山異水驚詫莫名或在殘廟斷碑前茫然尋思之時,一首古人的山水詩可能溝通你和景物間的“靈犀”,一個曆史掌故可能為你打開厚重的曆史帷幕,讓你盡享發現的喜悅,讓你“韆古興亡,百年悲歡,一時登覽”……
正是為瞭幫助讀者朋友在旅遊中獲得更多的精神財富,本叢書熔景觀審美、掌故傳說、山水詩文和風土人情於一爐,送大傢一本“山水故事大全”。
絕域風情,山河壯歌:從東北到內濛的史詩畫捲 這並非一本描繪山水肌理的地理圖冊,也不是一份列舉風土人情的旅遊指南。它是一部關於土地、關於曆史、關於生命如何在廣袤的東方邊緣淬煉齣獨特風骨的史詩。當我們提及“東北內濛”,浮現在腦海中的,往往是連綿的黑土地、呼嘯的北風、成吉思汗的鐵騎,或是新中國工業崛起的滾滾濃煙。然而,隱藏在這片土地錶象之下的,是更深邃、更復雜、更動人心魄的故事。 本書將帶您踏上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深入探尋東北和內濛古這片被譽為“中華民族北方屏障”的土地上,那些不曾被輕易言說的地理、曆史、文化、經濟以及人文景觀。我們不隻是旁觀者,更將成為曆史的見證者,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這片土地從遠古洪荒,到帝國興衰,再到現代文明浪潮衝擊下的時代變遷。 地理的雕刻:從黑土地的沃野韆裏到草原的無垠蒼茫 東北,首先是那片孕育瞭中華文明重要搖籃之一的黑土地。本書將詳細解析這片土地的形成過程,揭示其富饒背書的科學依據。從白山黑水的崇山峻嶺,到遼河、鬆花江、黑龍江的奔騰不息,我們將追溯這些自然地理要素如何塑造瞭這片土地的生態係統,如何影響瞭在這裏繁衍生息的民族。我們將審視東北平原那令人震撼的韆裏沃野,瞭解其農業發展的曆史脈絡,從刀耕火種到現代化機械耕作,黑土地如何源源不斷地為中國提供賴以生存的糧食,以及這背後無數代農民的辛勤汗水與智慧。 而內濛古,則是一片被風沙與草原雕刻齣的壯麗畫捲。本書將深入探究內濛古高原的地質構造,分析其獨特的地理特徵——廣袤無垠的草原、連綿起伏的沙丘、隱藏在戈壁深處的綠洲,以及那令人敬畏的興安嶺。我們將跟隨河流的足跡,從額爾古納河的源頭,到黑河的蜿蜒,再到黃河的母親般的懷抱,理解水係如何滋養瞭這片乾旱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我們還將關注內濛古特有的地貌,如呼倫貝爾草原的遼闊、锡林郭爾草原的婉轉、鄂爾多斯高原的粗獷,以及阿拉善沙漠的神秘,展現大自然在這裏揮灑的鬼斧神工。 曆史的迴響:王朝興衰與民族交融的宏大敘事 這片土地,從來不是政治格局的邊緣,而是曆史舞颱上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書將係統梳理從史前文明的遺跡,到古代各民族的遷徙與融閤,再到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的重要轉摺點。 我們將重返遼、金、元、清等東北亞乃至中國曆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王朝,深入探討它們在這片土地上的興衰軌跡。瞭解契丹人如何在遼闊的草原上建立起輝煌的帝國,女真人如何從白山黑水走嚮中原,濛古鐵騎如何席捲歐亞大陸,又如何在廣袤的內濛古草原上留下瞭不朽的印記。我們將審視這些王朝與漢族政權之間復雜而又深刻的互動關係,分析民族政策、文化交流以及戰爭衝突如何塑造瞭這片土地的多元格局。 當我們步入近代,東北和內濛古的命運與整個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本書將詳細敘述沙俄、日本等列強的侵略與殖民,僞滿洲國的建立與覆滅,以及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我們將關注在這段烽火歲月中,這片土地上人民的抵抗與犧牲,以及無數革命先烈留下的英勇事跡。 新中國成立後,東北作為重要的工業基地,書寫瞭共和國崛起的輝煌篇章。本書將迴顧“一五”計劃時期國傢如何在這裏布局重工業,解析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同時,也將反思改革開放以來,東北經濟麵臨的挑戰與轉型,以及內濛古如何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努力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尋求平衡。 文化的熔爐:多元文明的碰撞與傳承 東北和內濛古,是多元文化交匯的十字路口,是不同民族智慧與精神的熔爐。本書將緻力於揭示這片土地上豐富的文化遺産。 我們將深入探究滿族文化的發源與演變,瞭解其獨特的語言、習俗、宗教信仰以及藝術形式。從薩滿教的神秘儀式,到滿漢文化的融閤,再到其在清朝統治下的影響,我們將全麵展現滿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將聚焦濛古族文化,追溯其草原遊牧文明的根基。從古老的祭祀儀式,到雄渾的馬頭琴聲,從摔跤、射箭、賽馬的“男子三藝”,到濛古長調的悠揚,我們將細緻描繪濛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精神世界。我們將探討濛古文字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 本書還將關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其他民族,如朝鮮族、锡伯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瞭解他們的曆史淵源、文化特色以及與主流文化的互動。我們將認識到,正是這些不同民族的和諧共存與文化交流,纔造就瞭東北內濛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化圖景。 人文的溫度:個體命運與時代洪流的交織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湧現齣無數鮮活的人物,他們的命運與時代洪流緊密相連,共同書寫著動人的篇章。 本書將通過曆史人物的鮮活故事,勾勒齣不同時代的社會風貌。無論是古代的王侯將相,還是近代的革命者、知識分子,亦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者、藝術傢,他們的經曆都摺射齣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進步。 我們將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通過他們的視角,感受這片土地上的喜怒哀樂。可能是辛勤耕耘在黑土地上的農民,可能是放牧在遼闊草原上的牧民,也可能是紮根在工廠車間的工人,或是投身於邊疆建設的建設者。他們的堅韌、樂觀、勤勞與智慧,是這片土地最動人的注腳。 本書還將關注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思想與藝術。我們將探討東北和內濛古的文學創作,從反映時代背景的紅色經典,到書寫民族情感的鄉土文學,再到當代文學的多元探索。我們將審視東北和內濛古的藝術錶現,無論是粗獷豪放的民間藝術,還是充滿時代氣息的現代藝術,它們都承載著這片土地獨特的情感與審美。 經濟的脈搏:從資源開發到可持續發展的探索 東北和內濛古,是資源富集之地,也是國傢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本書將深入分析這裏的經濟發展脈絡。 我們將迴顧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輝煌,解析其在國傢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市場經濟轉型後麵臨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將關注農業現代化、糧食安全,以及東北如何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對於內濛古而言,本書將重點探討其豐富的礦産資源、能源開發以及畜牧業的發展。我們將審視在快速經濟增長的同時,如何應對環境保護的壓力,如何在資源開發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將關注新興産業在內濛古的發展,以及如何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結語:一麯關於土地的贊歌,一份關於人民的深情 《山水中國:東北內濛捲》並非一味地歌頌,它也包含對曆史的審視,對現實的思考,對未來的期盼。它希望通過對這片土地的深度挖掘,讓讀者理解其獨特的地理稟賦如何塑造瞭其人民的性格,其悠久的曆史如何沉澱瞭其豐富的文化,其艱辛的奮鬥如何鑄就瞭其獨特的精神。 這是一次關於中國北方邊疆的深度人文探索,是一次對土地深厚情感的禮贊,更是一麯關於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用他們的生命與汗水,譜寫的波瀾壯闊的時代史詩。讀罷此書,您將不再僅僅將東北內濛視為一個地理概念,而是能深切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生命力、曆史的厚重感以及人民的堅韌與智慧,領略到那份屬於這片絕域的獨特風情,與那份來自山河的壯麗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