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程技术的电子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的迅速发展,电路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高速电路设计业已成为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的主流,而Cadence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的绘图效果,逐渐成为了EDA行业中的主导软件。本书以Cadence Allegro SPB 16.3为基础,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电路为范例,由浅入深地详尽讲解元器件建库、原理图设计、布局、布线、规则设置、报告检查、底片文件输出、后处理等PCB设计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原理图输入及元器件数据集成管理环境的使用,中心库的开发,PCB设计工具的使用,以及后期电路设计处理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等。 由周润景等编著的《Cadence高速电路板设计与仿真》适合对PCB设计有一定基础的中、**读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子及相关专业PCB设计的培训用书。为便于读者阅读、学习,特提供本书范例的下载资源,请访问http://yydz.phei.com.cn网站,到“资源下载”栏目下载。
由周润景等编著的《Cadence高速电路板设计与仿真》以Cadence Allegro SPB16.3为基础,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出发,以具体电路为范例,由 浅入深地详尽讲解元器件建库、原理图设计、布局、布线、规则设置、报告 检查、底片文件输出、后处理等PCB设计的全过程,内容包括原理图输入及 元器件数据集成管理环境的使用,中心库的开发,PCB设计工具的使用,以 及后期电路设计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等。无论是对前端设计开发(原理图设 计),还是对PCB板级设计,PCB布线实体的架构,本书都有全面的讲解,极 具参考和学习价值。 《Cadence高速电路板设计与仿真》适合对PCB设计有一定基础的中、高 级读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子及相关专业PCB设计的培训用书。
**章 Cadence Allegro SPB 16.3简介
1.1 概述
1.2 功能特点
1.3 设计流程
1.4 Cadence Allegro SPB新功能介绍
第2章 Capture原理图设计工作平台
2.1 Design Entry CIS软件功能介绍
2.2 原理图工作环境
2.3 设置图纸参数
2.4 设置设计模板
2.5 设置打印属性
第3章 制作元器件及创建元器件库
3.1 创建单个元器件
3.1.1 直接新建元器件
3.1.2 用电子表格新建元器件
3.2 创建复合封装元件
3.3 大元器件的分割
3.4 创建其他元器件
习题
第4章 创建新设计
4.1 原理图设计规范
4.2 Capture基本名词术语
4.3 建立新项目
4.4 放置元器件
4.4.1 放置基本元器件
4.4.2 对元器件的基本操作
4.4.3 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
4.4.4 完成元器件放置
4.5 创建分级模块
4.6 修改元器件序号与元器件值
4.7 连接电路图
4.8 标题栏的处理
4.9 添加文本和图像
4.10 建立压缩文档
4.11 平坦式和层次式电路图设计
4.11.1 平坦式和层次式电路特点
4.11.2 电路图的连接
习题
第5章 PCB设计预处理
5.1 编辑元器件的属性
5.2 Capture到Allegro PCB Editor的信号属性分配
5.3 建立差分对
5.4 Capture中总线(Bus)的应用
5.5 原理图绘制后续处理
5.5.1 设计规则检查
5.5.2 为元器件自动编号
5.5.3 回注(Back Annotation)
5.5.4 自动*新元器件或网络的属性
5.5.5 生成网络表
5.5.6 生成元器件清单和交互参考表
5.5.7 属性参数的输出/输入
习题
第6章 Allegro的属性设置
6.1 Allegro的界面介绍
6.2 设置工具栏
6.3 定制Allegro环境
6.4 编辑窗口控制
习题
第7章 焊盘制作
7.1 基本概念
7.2 热风焊盘的制作
7.3 通过孔焊盘的制作
7.4 贴片焊盘的制作
第8章 元器件封装的制作
8.1 封装符号基本类型
8.2 集成电路封装(IC)的制作
8.3 连接器(IO)封装的制作
8.4 分立元器件(DISCRETE)封装的制作
8.4.1 贴片的分立元器件封装的制作
8.4.2 直插的分立元器件封装的制作
8.4.3 自定义焊盘封装制作
习题
第9章 PCB的建立
9.1 建立PCB
9.2 输入网络表
习题
**0章 设置设计规则
10.1 间距规则设置
10.2 物理规则设置
10.3 设定设计约束(Design Constraints)
10.4 设置元器件/网络属性
习题
**1章 布局
11.1 规划PCB
11.2 手工摆放元器件
11.3 快速摆放元器件
习题
**2章 **布局
12.1 显示飞线
12.2 交换
12.3 使用ALT SYMBOLS属性摆放
12.4 按Capture原理图页进行摆放
12.5 原理图与Allegro交互摆放
12.6 自动布局
12.7 使用PCB Router自动布局
习题
**3章 敷铜
13.1 基本概念
13.2 为平面层建立Shape
13.3 分割平面
13.4 分割复杂平面
习题
**4章 布线
14.1 布线的基本原则
14.2 布线的相关命令
14.3 定义布线的格点
14.4 手工布线
14.5 扇出(Fanout By Pick)
14.6 群组布线
14.7 自动布线的准备工作
14.8 自动布线
14.9 控制并编辑线
14.9.1 控制线的长度
14.9.2 差分布线
14.9.3 高速网络布线
14.9.4 45°角布线调整(Miter By Pick)
14.9.5 改善布线的连接
14.10 优化布线(Gloss)
习题
**5章 后处理
15.1 重命名元器件序号
15.2 文字面调整
15.3 回注(Back Annotation)
习题
**6章 加入测试点
16.1 产生测试点
16.2 修改测试点
习题
**7章 PCB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17.1 建立丝印层
17.2 建立报告
17.3 建立Artwork文件
17.4 建立钻孔图
17.5 建立钻孔文件
17.6 输出底片文件
17.7 浏览Gerber文件
17.8 在CAM350中检查Gerber文件
习题
**8章 Allegro其他**功能
18.1 设置过孔的焊盘
18.2 *新元器件封装符号
18.3 Net和Xnet
18.4 技术文件的处理
18.5 设计重用
18.6 DFA检查
18.7 修改env文件
18.8 Skill的程序安装及功能说明
18.9 数据库写保护
习题
评价一: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在模拟信号处理部分。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利用Cadence Allegro进行高速信号的仿真,从阻抗匹配到串扰分析,再到时域和频域的仿真技巧,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实例。我之前在设计一款对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的产品时,就遇到了不少瓶颈,阅读了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茅塞顿开。特别是关于RLC寄生参数的提取和仿真模型构建的部分,对我理解实际电路中信号衰减和失真的原因非常有帮助。书中的图示清晰,代码示例也贴合实际,让人可以边学边练。而且,它不仅仅停留在软件操作层面,还穿插了不少高速电路设计的理论知识,比如传输线理论、匹配网络的设计原则等,这对于提高读者的设计能力非常有益。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复杂的问题,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去分析和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比单纯罗列功能要有效得多。总而言之,如果你正在从事高速电路板设计,或者希望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参考。
评分评价五: 本书的篇幅非常可观,内容也相当详尽,尤其是在一些边缘但却至关重要的主题上,比如热仿真和可靠性分析,都给出了不错的介绍。我之前在设计一些功率器件集成的电路板时,就遇到了散热的问题,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评估。这本书中的热仿真章节,虽然不像电路仿真那样详尽,但它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让我了解了热仿真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Cadence中进行一些初步的设置。此外,关于可靠性分析的部分,也让我认识到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除了性能和功耗之外,还需要考虑元器件的长期稳定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电路寿命的影响。虽然这些内容可能不是这本书的重点,但它们的存在,使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全面,也能够帮助读者在设计过程中,有更宏观的考量。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仅是电路功能的实现,更是一个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工作的整体。
评分评价二: 这本书的PCB布局布线章节,绝对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PCB的布局布线就是让我头疼的部分,尤其是在处理多层板、电源完整性以及EMI/EMC问题时,总感觉无从下手。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做得非常扎实,从基本的元器件封装库管理,到高级的差分对走线、地线设计规范,再到电源分配网络的优化,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它关于电源完整性(PI)仿真的部分,作者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识别电源网络的纹波、电压跌落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对于我之前的项目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的例子也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电路,包括数字、模拟和混合信号,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找到相应的参考。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更是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布线宽度、间距、过孔选择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电路性能的关键。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对PCB的布局布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应对复杂的PCB设计挑战了。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元器件建模与仿真部分,真是把我从“黑暗”中拯救了出来。过去,在进行一些高性能模拟电路设计时,我总是对元器件的仿真模型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或者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模型参数。这本书的这一章节,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作者从基础的S参数模型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模型,比如非线性模型和噪声模型。他详细介绍了如何在Cadence中创建和导入自定义模型,以及如何进行模型的验证。我尤其欣赏他关于模型精度与仿真速度之间权衡的讲解,这让我明白了在实际设计中,并非模型越复杂就越好,而是要根据具体的仿真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利用Spice仿真来验证电路的性能,并给出了具体的仿真设置和结果分析方法。这对于我之前在调优电路参数时遇到的困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这本书的讲解方式清晰明了,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理解和掌握。
评分评价四: 本书在多进程和多线程处理方面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虽然书名侧重于Cadence电路设计,但作者巧妙地将一些与设计流程优化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其中关于多进程和多线程在EDA工具应用中的探讨,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例如,作者举例说明了如何在大型设计项目中,利用并行计算来加速设计检查和后处理过程,这对于缩短项目周期,提高设计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书中对于如何配置和管理EDA工具的多线程设置,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让我了解了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资源,来处理复杂的仿真任务。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直接的电路设计技术,但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在现代EDA流程中,计算资源的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从整体上提升设计效率,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具体的设计环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