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CAD等级考试指定用书 Mastercam X应用与实例教程
原价:35.00元
作者:杨洋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508365640
字数:422000
页码:2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家CAD等级考试指定教材之一,由国家CAD等级考试中心组织业界权威专家编写。编写组专家不仅具有长期的从事机械设计、CAD类软件应用与培训的教学经验,并且具有丰富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经验。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Mastecam软件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工程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实例,详细讲解创建实体特征、工业造型等的思路、设计流程及详细的操作过程。
内容提要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Mastercam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和技巧。
本书主要介绍了Mastercam软件的基本功能的操作方法、操作技巧和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介绍、二维图形、三维曲面与曲线、三维实体造型、Mastercam x的加工基础、二维加工刀具路径、三维曲面加工刀具路径、加工程序产生与通信等。
本书附光盘1张,内容包括书中所举实例图形的源文件及多媒体助学课件。
本书是国家CAD等级考试指定用书,教学重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简明、实例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于Mastercam的初级用户。除作为培训教材外,既可以用于自学,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Mastercam基础知识
1.1 基础知识
1.2 系统与环境配置
1.3 视图工具
1.4 点的指定方法
1.5 选取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二维图形
2.1 二维图形的绘制
2.2 二维图形的编辑
2.3 图形标注
2.4 绘制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三维曲面与曲线
3.1 三维曲面造型
3.2 空间曲线
3.3 曲面造型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三维实体造型
4.1 创建基本实体
4.2 由二维图形创建三维实体
4.3 由曲面生成实体
4.4 实体布尔运算
4.5 实体编辑
4.6 实体操作管理器
4.7 三维实体造型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Mastercam X的加工基础
5.1 Mastercam x软件加工的一般流程
5.2 设置加工刀具
5.3 设置加工工件
5.4 加工路径操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r)
5.5 串连选择管理(Chaining)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二维加工刀具路径
6.1 外形铣削加工(Contour)
6.2 钻孔加工(Drill)
6.3 挖槽加工(Pocket)
6.4 面铣削加工(Face)
6.5 二维铣削加工的综合范例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三维曲面加工刀具路径
7.1 曲面加工的方法
7.2 曲面加工的共同参数
7.3 曲面粗加工(Rough)刀具路径
7.4 曲面精加工(Finish)刀具路径
7.5 刀具路径的修剪与转换
7.6 三维铣削加工的综合范例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其他加工方法的介绍
8.1 雕刻加工(Engraving)
8.2 圆形铣削(Circle Paths)
8.3 多轴加工(Multiaxis)
8.4 线架加工(Wireframe)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加工程序产生与通信
9.1 加工过程后处理(Post processing)
9.2 通信(Communications)
9.3 Mastercam x设计编程综合范例
思考与练习
附录A 数控加工程序常用G指令含义表
附录B 数控加工程序常用M指令含义表
附录C 数控加工程序其他常用指令含义
附录D 数控加工工艺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闪烁的雷达波形图,还有一行行看似神秘的代码,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未知世界的遐想。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厚重一些,事实也确实如此,但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专业术语和清晰的排版又打消了我最初的“畏惧感”。我一直对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些高端技术,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战场”上的较量充满了好奇。比如,我们平时上网、通讯,背后究竟有哪些看不见的“眼睛”在扫描、在分析?又有哪些“盾牌”在默默守护?这本书的标题——“网络雷达对抗系统导论”,就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它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揭秘行动指南,让我期待着能够窥探到那些在信息海洋中潜行的“雷达”和它们所进行的“对抗”。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宏大且复杂的概念,用一种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会不会有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辅助理解?毕竟,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生硬的概念堆砌往往是劝退的最大障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了解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让我能够对“网络雷达对抗”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厚度和书脊上的烫金字体所吸引。这年头,能有这么“实在”的书,而且主题又是如此前沿的“网络雷达对抗系统”,让我觉得它一定饱含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对行业深刻的洞察。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事这个行业的,但工作上偶尔会接触到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内容,对这种“看不见的较量”一直充满敬畏和好奇。这本书的标题《网络雷达对抗系统导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应该是一本能够为初学者提供系统性指导的入门读物,而不是一本只讲深奥理论的书。我特别希望能从这本书里了解到,究竟什么是“网络雷达”?它和传统的雷达有什么区别?在网络空间中,它的作用又是什么?而所谓的“对抗系统”,又是指哪些技术、哪些策略?是否会涉及到数据包分析、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具体的技术层面?我期望书中能有清晰的脉络梳理,从基础概念到核心技术,再到应用场景,能够让我逐步建立起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框架。另外,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毕竟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了,了解行业的前景对于我这样的旁观者来说也很有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我并非信息安全专业的科班出身,对“雷达”这个词的认知主要还停留在军事领域,而“网络雷达对抗系统”听起来就更加高深莫测了。然而,这本书的标题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总觉得里面藏着一些关于网络世界“看不见的战争”的秘密。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将复杂概念“抽丝剥茧”般解释清楚的书籍,希望作者不是直接丢给我一堆专业术语,而是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进入这个领域。我想知道,书里会不会有关于“网络雷达”的定义和分类,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不同的“对抗”策略和技术?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举出一些生动的例子,比如某个著名的网络攻击事件,是如何利用“网络雷达”技术来发现漏洞的,又是如何被“对抗系统”所破解的。毕竟,理论离不开实践,只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认识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全新视角,让我明白,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所依赖的网络系统并非坚不可摧,而是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网络雷达对抗系统”就是守护我们信息安全的重要力量。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碰运气”的心态。我平常对技术类的书籍涉猎不多,但对一些关于国家安全、信息对抗的话题总是非常感兴趣。书的装帧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宣传语,就是书名和作者信息,这反而让我觉得它可能更有“干货”。打开书页,我首先被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吸引住了,这让我意识到,作者非常注重逻辑和可视化。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仅凭这些图,我就能大概理解一些系统运作的原理。我特别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雷达”和“对抗”在网络领域的具体含义?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所以它就变得更加神秘和令人着迷了吗?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现实世界中网络攻击和防御案例的分析,比如黑客是如何利用某种“雷达”技术来探测目标,而防御方又是如何构建“对抗系统”来反制。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到一些技术细节,比如具体的算法、协议,还是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和原理层面?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关于信息战、网络空间博弈的基础知识,即使我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但至少能够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明白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并非一片宁静,而是充满了各种形式的“较量”。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上那个醒目的标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科幻电影中那种无形的战场,以及各种高科技设备在黑暗中闪烁的画面。我一直对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些“幕后”工作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能够探测、分析甚至干扰信息流的技术。“网络雷达对抗系统”这个词组,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技术深度。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要一探究竟。我的期待是,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系统的方式,把我引入这个我所陌生的领域。我想了解,这里的“雷达”究竟是指什么?它如何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扫描”目标?而“对抗系统”又是什么?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还是更复杂的网络攻防技术?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一些具体的图示或案例,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而不是一味地抛出专业术语。比如,它会介绍一些经典的网络攻击模式,以及相应的防御策略吗?它会讲到一些实际的工具或者平台吗?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网络空间的安全态势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明白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是如何被保护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潜在威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