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机电类技师鉴定培训教材”中的专业基础教材之一,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部分职业对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的要求,紧扣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需要而编写的。《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图基础知识,紧固件和传动件,零件图,装配图,零、部件测绘指导,其他图样和AutoCAD机械绘图。每章末有复习思考题,书末附有与之配套的试题库和答案,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自测自查。
本教材既适合各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技师学院作为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教材,又可作为读者考前复习和自测使用的复习用书,也可供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技师鉴定命题时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
二、标题栏
三、比例
四、图线及其画法
五、字体
六、尺寸注法
第二节 平面图形分析及绘图方法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
三、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与步骤
四、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基本几何体和组合体视图
一、三视图的形成
二、基本几何体视图
三、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
四、组合体视图
五、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六、读组合体视图
第四节 机件表达方法
一、视图
二、剖视图
三、断面图
四、其他表达方法
五、机件表达方法的应用举例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紧固件和传动件
第一节 螺纹及其紧固件
一、螺纹的基本知识
二、螺纹的画法
三、螺纹的标注方法
四、螺纹紧固件
第二节 直齿圆柱齿轮
一、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
二、测绘直齿圆柱齿轮的方法
三、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第三节 键、销、弹簧及滚动轴承
一、键
二、销
三、弹簧
四、滚动轴承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零件图
第一节 零件图的表达方法
一、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二、典型零件的图样表达方法分析
第二节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一、尺寸标注原则
二、尺寸的合理标注
三、零件上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
第三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粗糙度
二、极限与配合
三、几何公差
第四节 零件图的识读
一、识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
二、轴套类零件图
三、轮盘类零件图
四、叉架类零件图
五、箱体类零件图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装配图
第一节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一、装配图的作用
二、装配图的内容
三、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第二节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一、尺寸标注
二、技术要求
第三节 装配图的识读
一、识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识读装配图示例
第四节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一、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步骤
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示例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零、部件测绘指导
第一节 测绘的目的和步骤
一、测绘的目的
二、测绘的步骤
第二节 常用的测绘工具和测量方法
一、常用的测绘工具
二、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零、部件测绘
一、零件测绘
二、装配体测绘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其他图样
第一节 展开图
一、概述
二、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三、曲面形体的表面展开
四、曲面的近似展开
第二节 焊接构件图
一、焊缝的形式及画法
二、焊缝符号
三、焊缝的标注
四、读焊接图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Aut0CAD机械绘图
第一节 AutoCAD 2008绘图基础
一、AutoCAD 2008简介
二、Auto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三、AutoCAD 2008用户界面及操作方法
四、AutoCAD命令的调用与操作
五、AutoCAD 2008的文件及管理
六、AutoCAD中的坐标系统
第二节 AutoCAD 2008基本绘图命令
一、基本线条绘制
二、基本编辑命令
三、添加文字
第三节 绘制机械零件图
一、设置绘图环境
二、基本图形绘制
三、图形标注
第四节 绘制机械装配图
一、块的概念
二、利用块操作绘制装配图
复习思考题
试题库
一、判断题 试题(201)答案(273)
二、选择题 试题(202)答案(273)
三、简答题 试题(214)答案(273)
四、作图题 试题(214)答案(274)
五、尺寸与标注 试题(227)答案(284)
六、读零件图并回答问题 试题(231)答案(287)
七、零件测绘 试题(254)答案(293)
八、读装配图并回答问题 试题(257)答案(295)
九、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试题(267)答案(296)
十、画液压缸的装配图 试题(267)答案(296)
模拟试卷样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装配图的作用
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首先要画出装配图,以表达所设计的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状,然后根据装配图分别绘制零件图。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首先要根据零件图加工出零件,然后按装配图组装成机器或部件。另外在机械设备的使用或维修中,也需要通过装配图来了解机械设备的性能、传动路线和操作方法,以便做到操作使用正确,维护保养合理等。因此,装配图是反映设计构思、指导生产、交流技术的重要工具。装配图和零件图一样,都是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
二、装配图的内容
图4.1所示是螺旋千斤顶的装配图,参照图4.2所示螺旋千斤顶的分解立体图,可知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一组视图采用必要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其他各种表达方法,用来说明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结构特点以及各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装配联接关系。
2.必要的尺寸
一装配图上的尺寸与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不同。装配图中主要标注机器或部件的规格(性能)尺寸、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等。
3.技术要求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以及在装配、调试、检验、安装和使用中必须满足的各种技术要求。在装配图中一般用文字或符号将技术要求注写在适当位置。
4.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为了便于读图和组织生产,装配图中对每种零件都要编写序号,并编制相应的零件明细栏,以说明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等。
……
前言/序言
技师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进程的加快,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等传统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企业迫切需要掌握真才实学的高技能人才。
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以上,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相应提出了《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计划在完成“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培养新技师和高级技师190万名。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除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还需要开发出有技师培养特色的实用教材。但由于技师培养模式多样,教材编写难度大,因此市面上这样的教材实在难寻,我们原来组织出版的“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也已显龙钟之态。
为更好地为行业服务,满足行业技师鉴定培训的需要,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决定对我们2001年组织出版的国内机械行业首套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并定名为“机电类技师鉴定培训教材”。
原来的“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是为配合技师评聘工作的开展,满足机械行业对工人技师培训和考评的需要,在没有《国家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到各地调研了解的需求情况,为填补市场空白而编写的。教材出版后,以其独树一帜、适应需求、内容实用、针对性强等特点,受到全国各级技师培训、鉴定部门的欢迎,在市面上没有别的版本技师培训教材的情况下,成为各级技师培训、鉴定部门的不二选择,许多地方均是采用那套教材作为技师培训和鉴定用教材,那套教材也因此成为技师培训和鉴定的品牌教材。
新版“机电类技师鉴定培训教材”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技师的要求,根据各地技能鉴定部门、企业、学校对技师能力的要求和培训培养模式,采用模块化的形式进行编写,并在汲取首套技师培训教材精华的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改进:
在模块设置上,除专业模块外,设置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基础模块。
探寻宇宙的奥秘:现代天体物理学前沿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现代天体物理学前沿图景。不同于侧重工程技术和实践操作的领域,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浩瀚的宇宙空间,探索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结构的所有自然现象。我们的旅程将从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恒星的诞生与死亡、星系的演化规律,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探究。 第一部分:宇宙学的宏大叙事 本部分聚焦于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我们将详细阐述“大爆炸”理论的观测证据,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确测量及其在宇宙学参数推导中的核心作用。读者将了解到弗里德曼方程组如何描述宇宙的膨胀历史,以及暴胀理论如何解决早期宇宙中的视界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 1.1 宇宙的膨胀与测量 我们将深入探讨哈勃常数的测定方法,从经典的造父先变星序列到现代的引力透镜效应和标准烛光(Ia型超新星)。讨论不同观测结果之间的“哈勃张力”,分析其对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的潜在挑战。此外,本书将介绍利用重子声学振荡(BAO)来描绘宇宙中物质分布的尺度依赖性,从而重建宇宙的演化历史。 1.2 早期宇宙的物理过程 重点探讨了宇宙诞生后极短时间内的物理状态。包括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成与冷却,早期核合成(BBN)的预测及其与轻元素(氢、氦、锂)丰度的精确对比,这是检验标准模型物理学的重要窗口。我们将分析CMB的各项异性,理解其如何编码了宇宙的初始密度涨落,并追踪这些涨落如何通过引力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的星系团结构。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与能量来源 本部分将时间轴拉回到恒星尺度,探究宇宙中最基本的发光天体——恒星的物理机制。 2.1 恒星的形成与主序星 我们将详细介绍分子云的引力坍缩过程,以及前恒星阶段的物理条件。核心部分聚焦于恒星内部的能量产生机制:质子-质子链反应(P-P链)和CNO循环。通过详细的恒星结构方程(质量守恒、能量传输、流体静力平衡),我们推导出恒星的演化轨迹,并解释为什么主序星的寿命与其初始质量呈负相关。 2.2 恒星的终结与遗迹 恒星的死亡方式取决于其质量。我们将区分低质量恒星(如太阳)如何演化为红巨星、行星状星云和白矮星,并应用钱德拉塞卡极限来界定白矮星的稳定性。对于大质量恒星,本书将深入探讨超新星爆发(Ia型和II型)的物理机制,包括核心坍缩、中微子加热以及激波的传播。最后,我们将考察极端致密天体——中子星(包括脉冲星和磁星)的物态方程,以及黑洞的事件视界和霍金辐射理论。 第三部分:星系与大规模结构 本部分将视野扩展到数百万光年尺度的结构,探讨恒星如何聚集形成星系,以及星系如何组织成宇宙网。 3.1 星系的形态学与动力学 介绍哈勃序列分类法(椭圆、螺旋、不规则星系)的物理基础。深入分析星系的动力学,包括旋转曲线的观测,这直接引出了对暗物质存在的强有力证据。我们将讨论星系内部恒星形成率、气体冷却和恒星反馈过程如何塑造一个星系的演化路径。 3.2 活动星系核(AGN)与星系反馈 重点研究位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吸积盘的现象。详细解释了类星体、射电星系等不同类型的AGN。讨论“反馈”机制——AGN喷流和风如何将能量和动量注入周围的星系介质中,从而可能终止或调节宿主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 3.3 宇宙网的结构 介绍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从初始的量子涨落到今天的纤维状、空洞状的宇宙网。讨论模拟宇宙学(如IllustrisTNG和Millennium模拟)如何成功再现这些结构,并对比不同尺度上物质分布的功率谱分析。 第四部分: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未解之谜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当前天体物理学最前沿且最具挑战性的领域——构成了宇宙约95%物质和能量的未知实体。 4.1 暗物质的证据与候选者 系统梳理支持暗物质存在的多种独立证据:星系团的维里里系数、引力透镜效应(强透镜和弱透镜)、宇宙微波背景的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网的结构形成。随后,我们将评估主流的暗物质候选者,例如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和轴子,并介绍地面和空间探测实验(如XENONnT, LUX-ZEPLIN)如何尝试直接探测这些粒子。 4.2 暗能量的本质与效应 介绍暗能量如何被发现——它驱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讨论其最简单的形式——宇宙学常数(Λ),并探讨其理论上与量子场论真空能之间的巨大差异(精细结构问题)。我们还将探讨替代性的暗能量模型,如第五元素(Quintessence)及其动力学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测量早期宇宙的物质密度与晚期宇宙的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来区分这些模型。 结论 本书最终将总结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成就,并展望未来关键的观测任务(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欧几里得任务)将如何帮助我们回答关于宇宙起源、基本物理定律以及未知物质的终极问题。通过对这些深奥主题的探讨,读者将对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获得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