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目前,國內眾多院校都開設瞭建築CAD教學課程,許多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也想盡快掌握建築CAD。編者根據多年從事建築CAD教學的經驗及教訓,在編寫多本教材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加入新版內容編寫齣這本教材。天正建築早已成為全國建築設計CAD事實上的行業標準,《建築CAD》以天正建築新版本TArch7.5和8.0為主講解,兼顧其他軟件及版本。
《建築CAD》每章均附有小結及練習,小結是一章內容的概括歸納和實踐經驗總結,也是編者從事CAD教學20多年的總結和體會,尤其指齣瞭初學者經常齣現的問題。《建築CAD》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大量的CAD圖書及軟件,並考慮讀者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於初學者快速入門及提高。力求語言生動、比喻形象,以使讀者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習、掌握建築CAD。
《建築CAD》可作為各高等院校及高職高專建築CAD授課教材,也可作為土木結構、建築、規劃、房地産、工程施工等工程技術人員培訓或自學的參考書,還可作為對建築CAD軟件感興趣的讀者的學習用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日常維護
1.1.1 硬件維護
1.1.2 軟件維護
1.2 文件的管理
1.2.1 我的電腦
1.2.2 查找文件
1.3 硬盤的管理維護
1.3.1 硬盤分區管理
1.3.2 硬盤的維護
1.3.3 磁盤碎片的整理
1.4 軟件安裝和使用
1.4.1 工具條
1.4.2 調整存圖時間
1.4.3 調整Windows的設置
1.5 操作習慣
1.5.1 左手鍵盤,右手鼠標
1.5.2 快捷鍵
1.6 CAD鍵盤鼠標操作技巧
1.6.1 智能右鍵菜單功能
1.6.2 重疊物體選擇
1.6.3 按.Fab鍵輔助捕捉
1.6.4 鼠標操作技巧
1.7 建築基礎知識
1.7.1 開間與進深
1.7.2 散水
1.7.3 房屋的類型及組成
1.7.4 建築結構
1.7.5 建築規模
1.7.6 標高
1.7.7 其他常見建築術語
1.7.8 裝修
1.7.9 平麵圖
1.7.10 立麵圖
1.7.11 剖麵圖
1.7.12 圖紙比例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2章 AutoCAD基礎
2.1 AutoCAD的操作
2.1.1 AutoCAD啓動
2.1.2 退齣AutoCAD
2.1.3 AutoCAD的操作界麵
2.2 AutoCAD的菜單
2.2.1 AutoCAD的菜單項
2.2.2 文件菜單
2.2.3 編輯菜單
2.2.4 視圖菜單
2.2.5 插入菜單
2.2.6 格式菜單
2.2.7 工具菜單
2.2.8 繪圖菜單
2.2.9 標注菜單
2.2.10 修改菜單
2.2.11 窗口菜單
2.2.12 幫助菜單
2.3 AutoCAD繪圖命令
2.3.1 AutoCAD的坐標係統
2.3.2 AutoCAD的工具欄
2.3.3 繪直綫L(Line)
2.3.4 繪圓C(Circle)
2.3.5 繪圖命令的使用
2.3.6 繪圓弧A(Arc)
2.3.7 繪橢圓和橢圓弧EL(Ellipse)
2.3.8 徒手畫綫(Sketch)
2.3.9 繪矩形REC(Rectangle)
2.3.10 繪正多邊形POL(Polygon)
2.3.11 繪多段綫PL(Pline)
2.3.12 繪圓環DO(Donut)
2.3.13 繪點PO(Point)
2.3.14 繪多綫ML(Mline)
2.3.15 繪製雲綫(Revcloud)
2.3.16 繪製構造綫XL(Xline)
2.3.17 繪製樣條麯綫SPL(Spline)
2.3.18 圖形填充H(Bhatch)
2.4 AutoCAD的編輯命令
2.4.1 放棄U(Undo)
2.4.2 重做(Redo)
2.4.3 刪除和恢復E(Erase)
2.4.4 復製CO(Copy)
2.4.5 鏡像MI(Mirror)
2.4.6 陣列AR(Array)
2.4.7 偏移O(Offset)
2.4.8 移動M(Move)
2.4.9 鏇轉RO(Rotate)
2.4.10 比例縮放SC(Scale)
2.4.11 拉伸S(Stretch)
2.4.12 拉長LEN(Lengthen)
2.4.13 修剪TR(Trim)
2.4.14 延伸EX(Extend)
2.4.15 打斷BR(Break)
2.4.16 倒角CHA(Chamfer)
2.4.17 圓角F(Fillet)
2.4.18 分解X(Explode)
2.4.19 夾點編輯
2.4.20 特性編輯
2.5 AutoCAD的對象捕捉和對象追蹤
2.5.1 對象捕捉
2.5.2 設置捕捉方式
2.5.3 對象追蹤
2.6 AutoCAD的命令及簡化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3章 CAD操作實例
3.1 CAD操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3.1.1 工具欄
3.1.2 左手鍵盤,右手鼠標
3.1.3 利用樣闆圖
3.1.4 利用夾點編輯功能
3.1.5 使用快捷命令
3.1.6 自我檢查和改進
3.1.7 不斷積纍
3.2 典型例題
3.2.1 作相切圓
3.2.2 Solid命令繪製圖形
3.2.3 作立體五角星
3.2.4 作五星紅旗
3.2.5 美國國旗作法
3.2.6 繪蓮花圖案
3.2.7 丁字塊組閤畫法
3.2.8 多圓堆棧
3.2.9 漸變色填充實例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4章 天正建築軟件簡介
4.1 天正建築簡介
4.1.1 天正軟件公司
4.1.2 天正軟件學習幫助
4.2 係統安裝與配置
4.2.1 軟件和硬件環境
4.2.2 各種版本的安裝選項
4.2.3 安裝和啓動的選項
4.3 建築對象兼容
4.3.1 普通圖形對象
4.3.2 天正建築對象
4.3.3 實現圖形對象兼容
4.4 軟件交互界麵
4.4.1 摺疊式屏幕菜單
4.4.2 默認與自定義圖標工具欄
4.4.3 熱鍵定義與記憶
4.5 軟件使用方法
4.5.1 工程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4.5.2 天正屏幕菜單的使用方法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5章 軸網與柱
5.1 軸網概念
5.1.1 軸綫係統
5.1.2 軸號係統
5.1.3 尺寸標注係統
5.2 創建軸網
5.2.1 繪製直綫軸網
5.2.2 牆生軸網
5.2.3 繪製圓弧軸網
5.3 軸網標注與編輯
5.3.1 兩點軸標
5.3.2 逐點軸標
5.3.3 添加軸綫
5.3.4 軸綫裁剪
……
第6章 牆體
第7章 門窗
第8章 樓梯及室內外設施
第9章 房間及屋頂
第10章 立麵
第11章 剖麵
第12章 文字與標注
第13章 文件與布圖
第14章 設置與幫助
第15章 其它建築CAD軟件
附錄A TARCH命令索引
附錄B TARCH8主菜單及二級菜單
精彩書摘
2.2.3 編輯菜單
編輯菜單包含標準的剪貼闆功能,撤消、重做功能以及全部選定、清除功能。
剪貼闆的功能有很大的增強。剪切後的粘貼不再像以前版本那樣煩瑣,粘貼操作很簡單,輸入粘貼命令後,隻要點取粘貼的位置就可以完成粘貼操作,而且粘貼齣來的圖形不再做為圖塊,這就避免瞭圖塊清理及圖形圖塊的清理。根據用戶的需要,也可以將剪貼闆內容粘貼為圖塊。命令中還有“帶基點復製”,這樣可以將剪貼闆內容準確地粘貼在所需的位置而不必再次移動。查找功能是在當前的圖形文件中查找相應的文本內容,從AutoCAD的幾個版本來看,處理文本的功能逐漸得到增強,相應的功能也在增多。
2.2.4 視圖菜單
視圖菜單主要是對窗口及繪圖區域的控製。
視圖中的“刷新”(redraw)功能就是重新刷新圖形。而“再生”(regen)命令是在所顯示的圖形不夠圓滑的時候使用,係統將會按當前的圖形大小調整圓弧的平滑度。實時平移、實時縮放是兩個非常有用的功能,是在R14版之後纔新增的,實時縮放是按住鼠標並嚮上拖動時圖形會放大,按住鼠標並嚮下拖動時圖形會縮小,而左右拖動是無效的。
……
前言/序言
建築CAD在我國建築工程設計領域,已經占據瞭主導地位,建築CAD的影響力可以說無所不在。
建築CAD是土木工程類學生的必修課,是為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建築CAD操作能力而開齣的實踐技能課。
使學生掌握建築CAD實用基本技能,將大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目的是能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建築CAD圖形技術,熟練地運用建築CAD軟件,提高建築設計技能,提高設計效率,適應社會發展。
在雙選會,招聘現場,招聘單位常問畢業生“懂不懂CAD”,有土木專業畢業生嚮編者反映:畢業後工作中應用最多的是建築CAD,並且想重新再學。
目前,國內眾多院校都開設瞭建築CAD教學課程,許多從事建築行業的人員也想盡快掌握建築CAD。編者根據多年從事建築CAD教學的經驗及教訓,在編寫齣版多本教材的基礎上,重新修改,編寫齣這本教材,希望通過本教材使讀者能很快地掌握建築CAD軟件的使用。
天正建築早已成為全國建築設計CAD事實上的行業標準,本書以天正建築新版本Tarch7.5和8.0為主講解,兼顧其它軟件及版本。
本書每章均附有小結及練習,小結是一章內容的概括歸納和實踐經驗總結,也是編者從事CAD教學20多年的總結和體會,尤其指齣瞭初學者經常齣現的問題,請認真仔細學習每章小結的內容,教學實踐證明對讀者學習有很大幫助。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國內外大量的CAD圖書,並考慮讀者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於初學者快速入門及提高。力求語言生動、比喻形象,以使讀者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精通建築CAD。
本書適閤具備工程基礎知識的工程技術人員、大中專院校師生以及對建築CAD軟件感興趣的讀者,隻要具有中學文化基礎,有一定計算機知識,都可用本書來學習掌握建築CAD。
對於初學者,首先是對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由於本書在內容安排上是從簡單的操作著手,手把手地引導讀者一步一步進行繪圖的各種操作,使你通過精心設計的實例,在實際操作中真正掌握每一個命令,輕輕鬆鬆全麵係統地學習建築CAD。我們深信,通過學習,本書將帶您進入一個全新的設計平颱,從入門到掌握建築CAD,讓設計的感覺更好,使您成為建築設計高手。
《城市脈絡:曆史街區景觀的解析與再生》 內容梗概 本書深入剖析瞭曆史街區景觀的獨特價值及其在城市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並非簡單羅列古建築的樣式,而是力求從更宏觀的視角齣發,探討曆史街區與城市整體肌理、社會文化變遷、居民生活方式之間的復雜互動關係。全書圍繞“解析”與“再生”兩大核心主綫展開,旨在為理解、保護和活化曆史街區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導。 第一部分:曆史街區景觀的解析——理解其“生命肌理” 這一部分將曆史街區視為一個動態演變的有機體,從多維度對其進行深入解析。 曆史演變與空間形態: 我們將追溯曆史街區從形成之初到近代發展的整個過程,考察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經濟活動、城市規劃理念、建築技術等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街區的空間格局、肌理特徵以及建築的形態語言。這包括對街巷網絡、院落組織、地塊劃分、建築體量、立麵構成等要素的細緻梳理,並分析其背後蘊含的曆史邏輯。例如,我們將探討傳統住宅的圍閤式布局如何反映瞭宗族觀念和居住安全的需求,以及近代城市擴張如何改變瞭原有街區的邊界和內部結構。 文化意蘊與物質載體: 曆史街區不僅是物質的空間,更是承載曆史記憶、地方文化與社會認同的載體。本部分將深入挖掘街區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如傳統生活習俗、民間傳說、地域性節慶活動,並分析它們如何與具體的物質空間相互關聯,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我們將探討建築的裝飾紋樣、空間布局、材料選擇等如何體現地域的審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技術水平,以及這些文化元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居民傳承和實踐。 社會功能與居民生活: 曆史街區的功能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居住,它往往是城市社會交往、商業活動、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我們將考察曆史街區在不同曆史階段承擔的社會功能,包括居住、商業、手工業、宗教活動、公共服務等,並分析這些功能如何影響街區的空間結構和活動模式。同時,我們將重點關注街區內居民的生活方式、社會關係、社區認同等,理解他們與曆史環境的互動關係,以及曆史街區如何滿足不同群體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環境特質與生態價值: 現代城市規劃往往忽視瞭曆史街區獨特的環境特質。本部分將分析曆史街區在通風、采光、降噪、排水、綠化等方麵所形成的獨特微氣候和生態係統,以及這些特質如何為居民提供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我們將探討傳統建築材料的生態屬性,以及曆史街區在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麵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曆史街區景觀的再生——應對挑戰與創造未來 在對曆史街區進行深入解析的基礎上,本部分將聚焦於其麵臨的挑戰,並提齣具有前瞻性的再生策略。 挑戰與睏境剖析: 曆史街區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往往麵臨諸多挑戰,如風貌破壞、功能衰退、設施老化、居民外遷、過度商業化等。我們將係統梳理這些挑戰,分析其産生的原因,並探討不同城市在應對這些問題時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成效。例如,我們將分析在發展旅遊經濟過程中,如何避免曆史街區被“主題公園化”,而導緻其原有生活氣息的喪失。 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係: “保護”與“發展”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體。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在尊重曆史文脈的前提下,對曆史街區進行科學規劃與適宜性改造,實現文化傳承與城市活力的有機結閤。我們將引入“適應性再利用”等理念,鼓勵對原有建築進行功能置換和改造,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 多元主體協同的再生模式: 曆史街區的再生並非政府單方麵的責任,而是需要政府、居民、專傢、企業等多方力量的協同參與。本部分將探討如何構建有效的溝通與閤作機製,鼓勵居民參與到街區規劃與決策過程中,發揮其在地智慧和主體作用。同時,我們將關注如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曆史街區的保護與活化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創新性的再生策略與實踐: 我們將介紹國內外在曆史街區再生方麵的創新性實踐,包括但不限於: “綉花功夫”式的微更新: 強調在不破壞整體肌理的前提下,對街區進行精細化、小尺度的改造,如修復公共空間、提升環境品質、完善市政設施等。 引入新興産業與文化業態: 鼓勵在曆史街區內引入與街區文脈相契閤的文化創意産業、精品商業、特色餐飲、藝術展覽等,為街區注入新的活力。 數字技術賦能: 探索利用數字技術,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分析等,對曆史街區進行數字化保護、展示與活化,提升公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社區營造與居民自治: 鼓勵居民自發組織社區活動,參與街區日常管理,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區文化,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生態化再生: 關注街區內的綠化提升、生態廊道構建、雨水管理等,將生態理念融入曆史街區的再生過程中。 案例研究與經驗藉鑒: 本書將精選若乾國內外具有代錶性的曆史街區再生案例,對其再生過程、策略、成效進行深入剖析,總結其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為讀者提供可藉鑒的實踐範例。這些案例將涵蓋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不同文化背景的曆史街區,以展現曆史街區再生實踐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結論 《城市脈絡:曆史街區景觀的解析與再生》旨在突破傳統建築學和城市規劃的邊界,以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探討曆史街區作為城市文化基因和生活記憶的寶貴財富。本書希望能夠引發讀者對曆史街區價值的重新認識,並為它們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啓示和可行的路徑,最終實現曆史與現代的和諧共生,讓古老的街區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 本書麵嚮城市規劃師、建築師、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者、城市管理者、房地産開發商以及所有關注城市發展與文化傳承的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掌握一套係統性的分析工具和實踐方法,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參與到曆史街區的保護與再生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