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前,国内众多院校都开设了建筑CAD教学课程,许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也想尽快掌握建筑CAD。编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CAD教学的经验及教训,在编写多本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改,加入新版内容编写出这本教材。天正建筑早已成为全国建筑设计CAD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建筑CAD》以天正建筑新版本TArch7.5和8.0为主讲解,兼顾其他软件及版本。
《建筑CAD》每章均附有小结及练习,小结是一章内容的概括归纳和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编者从事CAD教学20多年的总结和体会,尤其指出了初学者经常出现的问题。《建筑CAD》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CAD图书及软件,并考虑读者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初学者快速入门及提高。力求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以使读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掌握建筑CAD。
《建筑CAD》可作为各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建筑CAD授课教材,也可作为土木结构、建筑、规划、房地产、工程施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或自学的参考书,还可作为对建筑CAD软件感兴趣的读者的学习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1.1.1 硬件维护
1.1.2 软件维护
1.2 文件的管理
1.2.1 我的电脑
1.2.2 查找文件
1.3 硬盘的管理维护
1.3.1 硬盘分区管理
1.3.2 硬盘的维护
1.3.3 磁盘碎片的整理
1.4 软件安装和使用
1.4.1 工具条
1.4.2 调整存图时间
1.4.3 调整Windows的设置
1.5 操作习惯
1.5.1 左手键盘,右手鼠标
1.5.2 快捷键
1.6 CAD键盘鼠标操作技巧
1.6.1 智能右键菜单功能
1.6.2 重叠物体选择
1.6.3 按.Fab键辅助捕捉
1.6.4 鼠标操作技巧
1.7 建筑基础知识
1.7.1 开间与进深
1.7.2 散水
1.7.3 房屋的类型及组成
1.7.4 建筑结构
1.7.5 建筑规模
1.7.6 标高
1.7.7 其他常见建筑术语
1.7.8 装修
1.7.9 平面图
1.7.10 立面图
1.7.11 剖面图
1.7.12 图纸比例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2章 AutoCAD基础
2.1 AutoCAD的操作
2.1.1 AutoCAD启动
2.1.2 退出AutoCAD
2.1.3 AutoCAD的操作界面
2.2 AutoCAD的菜单
2.2.1 AutoCAD的菜单项
2.2.2 文件菜单
2.2.3 编辑菜单
2.2.4 视图菜单
2.2.5 插入菜单
2.2.6 格式菜单
2.2.7 工具菜单
2.2.8 绘图菜单
2.2.9 标注菜单
2.2.10 修改菜单
2.2.11 窗口菜单
2.2.12 帮助菜单
2.3 AutoCAD绘图命令
2.3.1 AutoCAD的坐标系统
2.3.2 AutoCAD的工具栏
2.3.3 绘直线L(Line)
2.3.4 绘圆C(Circle)
2.3.5 绘图命令的使用
2.3.6 绘圆弧A(Arc)
2.3.7 绘椭圆和椭圆弧EL(Ellipse)
2.3.8 徒手画线(Sketch)
2.3.9 绘矩形REC(Rectangle)
2.3.10 绘正多边形POL(Polygon)
2.3.11 绘多段线PL(Pline)
2.3.12 绘圆环DO(Donut)
2.3.13 绘点PO(Point)
2.3.14 绘多线ML(Mline)
2.3.15 绘制云线(Revcloud)
2.3.16 绘制构造线XL(Xline)
2.3.17 绘制样条曲线SPL(Spline)
2.3.18 图形填充H(Bhatch)
2.4 AutoCAD的编辑命令
2.4.1 放弃U(Undo)
2.4.2 重做(Redo)
2.4.3 删除和恢复E(Erase)
2.4.4 复制CO(Copy)
2.4.5 镜像MI(Mirror)
2.4.6 阵列AR(Array)
2.4.7 偏移O(Offset)
2.4.8 移动M(Move)
2.4.9 旋转RO(Rotate)
2.4.10 比例缩放SC(Scale)
2.4.11 拉伸S(Stretch)
2.4.12 拉长LEN(Lengthen)
2.4.13 修剪TR(Trim)
2.4.14 延伸EX(Extend)
2.4.15 打断BR(Break)
2.4.16 倒角CHA(Chamfer)
2.4.17 圆角F(Fillet)
2.4.18 分解X(Explode)
2.4.19 夹点编辑
2.4.20 特性编辑
2.5 AutoCAD的对象捕捉和对象追踪
2.5.1 对象捕捉
2.5.2 设置捕捉方式
2.5.3 对象追踪
2.6 AutoCAD的命令及简化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3章 CAD操作实例
3.1 CAD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3.1.1 工具栏
3.1.2 左手键盘,右手鼠标
3.1.3 利用样板图
3.1.4 利用夹点编辑功能
3.1.5 使用快捷命令
3.1.6 自我检查和改进
3.1.7 不断积累
3.2 典型例题
3.2.1 作相切圆
3.2.2 Solid命令绘制图形
3.2.3 作立体五角星
3.2.4 作五星红旗
3.2.5 美国国旗作法
3.2.6 绘莲花图案
3.2.7 丁字块组合画法
3.2.8 多圆堆栈
3.2.9 渐变色填充实例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4章 天正建筑软件简介
4.1 天正建筑简介
4.1.1 天正软件公司
4.1.2 天正软件学习帮助
4.2 系统安装与配置
4.2.1 软件和硬件环境
4.2.2 各种版本的安装选项
4.2.3 安装和启动的选项
4.3 建筑对象兼容
4.3.1 普通图形对象
4.3.2 天正建筑对象
4.3.3 实现图形对象兼容
4.4 软件交互界面
4.4.1 折叠式屏幕菜单
4.4.2 默认与自定义图标工具栏
4.4.3 热键定义与记忆
4.5 软件使用方法
4.5.1 工程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4.5.2 天正屏幕菜单的使用方法
本章小结
练习题
第5章 轴网与柱
5.1 轴网概念
5.1.1 轴线系统
5.1.2 轴号系统
5.1.3 尺寸标注系统
5.2 创建轴网
5.2.1 绘制直线轴网
5.2.2 墙生轴网
5.2.3 绘制圆弧轴网
5.3 轴网标注与编辑
5.3.1 两点轴标
5.3.2 逐点轴标
5.3.3 添加轴线
5.3.4 轴线裁剪
……
第6章 墙体
第7章 门窗
第8章 楼梯及室内外设施
第9章 房间及屋顶
第10章 立面
第11章 剖面
第12章 文字与标注
第13章 文件与布图
第14章 设置与帮助
第15章 其它建筑CAD软件
附录A TARCH命令索引
附录B TARCH8主菜单及二级菜单
精彩书摘
2.2.3 编辑菜单
编辑菜单包含标准的剪贴板功能,撤消、重做功能以及全部选定、清除功能。
剪贴板的功能有很大的增强。剪切后的粘贴不再像以前版本那样烦琐,粘贴操作很简单,输入粘贴命令后,只要点取粘贴的位置就可以完成粘贴操作,而且粘贴出来的图形不再做为图块,这就避免了图块清理及图形图块的清理。根据用户的需要,也可以将剪贴板内容粘贴为图块。命令中还有“带基点复制”,这样可以将剪贴板内容准确地粘贴在所需的位置而不必再次移动。查找功能是在当前的图形文件中查找相应的文本内容,从AutoCAD的几个版本来看,处理文本的功能逐渐得到增强,相应的功能也在增多。
2.2.4 视图菜单
视图菜单主要是对窗口及绘图区域的控制。
视图中的“刷新”(redraw)功能就是重新刷新图形。而“再生”(regen)命令是在所显示的图形不够圆滑的时候使用,系统将会按当前的图形大小调整圆弧的平滑度。实时平移、实时缩放是两个非常有用的功能,是在R14版之后才新增的,实时缩放是按住鼠标并向上拖动时图形会放大,按住鼠标并向下拖动时图形会缩小,而左右拖动是无效的。
……
前言/序言
建筑CAD在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建筑CAD的影响力可以说无所不在。
建筑CAD是土木工程类学生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筑CAD操作能力而开出的实践技能课。
使学生掌握建筑CAD实用基本技能,将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目的是能在工作中充分利用建筑CAD图形技术,熟练地运用建筑CAD软件,提高建筑设计技能,提高设计效率,适应社会发展。
在双选会,招聘现场,招聘单位常问毕业生“懂不懂CAD”,有土木专业毕业生向编者反映:毕业后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建筑CAD,并且想重新再学。
目前,国内众多院校都开设了建筑CAD教学课程,许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也想尽快掌握建筑CAD。编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CAD教学的经验及教训,在编写出版多本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改,编写出这本教材,希望通过本教材使读者能很快地掌握建筑CAD软件的使用。
天正建筑早已成为全国建筑设计CAD事实上的行业标准,本书以天正建筑新版本Tarch7.5和8.0为主讲解,兼顾其它软件及版本。
本书每章均附有小结及练习,小结是一章内容的概括归纳和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编者从事CAD教学20多年的总结和体会,尤其指出了初学者经常出现的问题,请认真仔细学习每章小结的内容,教学实践证明对读者学习有很大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CAD图书,并考虑读者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初学者快速入门及提高。力求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以使读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精通建筑CAD。
本书适合具备工程基础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以及对建筑CAD软件感兴趣的读者,只要具有中学文化基础,有一定计算机知识,都可用本书来学习掌握建筑CAD。
对于初学者,首先是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由于本书在内容安排上是从简单的操作着手,手把手地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进行绘图的各种操作,使你通过精心设计的实例,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掌握每一个命令,轻轻松松全面系统地学习建筑CAD。我们深信,通过学习,本书将带您进入一个全新的设计平台,从入门到掌握建筑CAD,让设计的感觉更好,使您成为建筑设计高手。
《城市脉络:历史街区景观的解析与再生》 内容梗概 本书深入剖析了历史街区景观的独特价值及其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并非简单罗列古建筑的样式,而是力求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探讨历史街区与城市整体肌理、社会文化变迁、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全书围绕“解析”与“再生”两大核心主线展开,旨在为理解、保护和活化历史街区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第一部分:历史街区景观的解析——理解其“生命肌理” 这一部分将历史街区视为一个动态演变的有机体,从多维度对其进行深入解析。 历史演变与空间形态: 我们将追溯历史街区从形成之初到近代发展的整个过程,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城市规划理念、建筑技术等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街区的空间格局、肌理特征以及建筑的形态语言。这包括对街巷网络、院落组织、地块划分、建筑体量、立面构成等要素的细致梳理,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历史逻辑。例如,我们将探讨传统住宅的围合式布局如何反映了宗族观念和居住安全的需求,以及近代城市扩张如何改变了原有街区的边界和内部结构。 文化意蕴与物质载体: 历史街区不仅是物质的空间,更是承载历史记忆、地方文化与社会认同的载体。本部分将深入挖掘街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生活习俗、民间传说、地域性节庆活动,并分析它们如何与具体的物质空间相互关联,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我们将探讨建筑的装饰纹样、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等如何体现地域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技术水平,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被居民传承和实践。 社会功能与居民生活: 历史街区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居住,它往往是城市社会交往、商业活动、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我们将考察历史街区在不同历史阶段承担的社会功能,包括居住、商业、手工业、宗教活动、公共服务等,并分析这些功能如何影响街区的空间结构和活动模式。同时,我们将重点关注街区内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区认同等,理解他们与历史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历史街区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环境特质与生态价值: 现代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历史街区独特的环境特质。本部分将分析历史街区在通风、采光、降噪、排水、绿化等方面所形成的独特微气候和生态系统,以及这些特质如何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我们将探讨传统建筑材料的生态属性,以及历史街区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二部分:历史街区景观的再生——应对挑战与创造未来 在对历史街区进行深入解析的基础上,本部分将聚焦于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再生策略。 挑战与困境剖析: 历史街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风貌破坏、功能衰退、设施老化、居民外迁、过度商业化等。我们将系统梳理这些挑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不同城市在应对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成效。例如,我们将分析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如何避免历史街区被“主题公园化”,而导致其原有生活气息的丧失。 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保护”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本部分将探讨如何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对历史街区进行科学规划与适宜性改造,实现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的有机结合。我们将引入“适应性再利用”等理念,鼓励对原有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和改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多元主体协同的再生模式: 历史街区的再生并非政府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政府、居民、专家、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本部分将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到街区规划与决策过程中,发挥其在地智慧和主体作用。同时,我们将关注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创新性的再生策略与实践: 我们将介绍国内外在历史街区再生方面的创新性实践,包括但不限于: “绣花功夫”式的微更新: 强调在不破坏整体肌理的前提下,对街区进行精细化、小尺度的改造,如修复公共空间、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市政设施等。 引入新兴产业与文化业态: 鼓励在历史街区内引入与街区文脉相契合的文化创意产业、精品商业、特色餐饮、艺术展览等,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 数字技术赋能: 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分析等,对历史街区进行数字化保护、展示与活化,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社区营造与居民自治: 鼓励居民自发组织社区活动,参与街区日常管理,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生态化再生: 关注街区内的绿化提升、生态廊道构建、雨水管理等,将生态理念融入历史街区的再生过程中。 案例研究与经验借鉴: 本书将精选若干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再生案例,对其再生过程、策略、成效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读者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例。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的历史街区,以展现历史街区再生实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结论 《城市脉络:历史街区景观的解析与再生》旨在突破传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边界,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探讨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基因和生活记忆的宝贵财富。本书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街区价值的重新认识,并为它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可行的路径,最终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让古老的街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本书面向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城市管理者、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所有关注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一套系统性的分析工具和实践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