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 2015年是中国众创空间元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优客工场联合多家研究机构推出首部《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意义非凡。 优客工场推出的这部《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细致梳理。 本书对众创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准确的判断,也对市场各主体的角色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有助于发挥众创空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的重大作用。 作者毛大庆先生,是优客工场和5L际创始人、董事长。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导师、北京众创空间联盟导师团团长。对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见解独到,目光敏锐。 |
| 内容简介 |
| 本书对众创空间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准确的判断,也对市场各主体的角色进行了清晰的解释。 本书全视角、多维度地剖析了众创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建议。 |
| 作者简介 |
| 毛大庆 优客工场和5L际创始人、董事长。拥有超过20年房地产行业开发经验。曾任万科企业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zui大的房地产投资机构新加坡凯德集团环渤海区域总经理。 中央统战部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和商会会长。 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中科院MBA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校外辅导员,清华大学 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数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荣誉会员,注册建筑师。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导师、北京 众创空间联盟导师团团长。 |
| 目录 |
| [目录] Ⅰ . 中国众创空间的内涵与外延/ 001 1. 众创空间的缘起 2. 众创空间的四种模式 3. 中国众创空间的基本定义和标准 Ⅱ . 政策环境分析/ 013 1. 商事制度改革 2. 普惠性税收措施 3. 优化资本市场 Ⅲ . 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 019 1. 中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 2. 中国众创空间的主要模式 3. 市场需求的变化 Ⅳ . 问题与挑战/ 033 1. 众创空间政绩指标化 2. 众创空间存在“散”和“薄”的现象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4. 盈利模式单一,资金匮乏 5. 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人才欠缺 Ⅴ . 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建议/ 043 1. 合理制定众创空间绩效指标 2. 鼓励联盟、投资、并购 3. 健全众创空间投融资体系,打造全要素孵化平台 4. 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 5. 认真甄别金融领域的众创空间 6. 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 Ⅵ . 共享办公的国际经验/ 053 1. 国外众创空间发展特点 2. 海外创客空间鼻祖企业运营模式分析 3. 中外创新环境及众创空间模式对比 Ⅶ . 行业趋势及商业前景/ 075 1. 创客空间的生存模式 2. 行业趋势 3. 众创的世纪 附录1 合作、创新、共享,商业界的“共同价值”/ 085 1. 合作是现代商业的核心 2. 创新是共同价值的灵魂 3. 共享是共同价值的必然 附录2 以全球化视角看共享经济的崛起/ 101 1. 共享经济是商业本质精神的回归 2. 全球化视角下的共享经济 附录3 用户体验是共享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不二法门/ 113 1. 把握用户体验才是生存之本及快速发展之道 2. 共享经济“独角兽”们都在做用户体验 3. 做联合办公领域zui好的用户体验 附录4 从优客工场看共享经济的九字要诀/ 125 1. 共享经济重新书写价值创造的法则 2. 共享经济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媒体评论 |
| 优客工场 优客工场由毛大庆先生发起,红杉资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亿润投资、清控科创、诺亚财富等多个投资机构共同投资,与国内多位知名企业家联合创始成立。 优客工场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联合办公社区、资源高效整合的商业社交平台。在这里,您可以享受舒适的办公环境,结交优质的商业人脉,获得高效的专属服务。 “让在平行世界里的人能够相互遇见”,是优客工场对创业者的郑重承诺;“让创业简单,让生命精彩”,是优客工场作为联合办公空间的历史使命。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是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传播和转化,开展与国内外zui新科技成果推介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宣传科学文化和杰出科学家,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以一个对中国创新经济充满浓厚兴趣的旁观者角度来看,《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关于“未来种子”的田野考察报告。2016年,正是中国众创空间概念方兴未艾的时期,它承载了人们对创新创业未来的无限遐想。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众创空间是如何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是否只是提供简单的物理空间,还是构建了更为复杂的服务体系?书中是否能描绘出,这些众创空间是如何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众创空间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在2016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它们预见了哪些可能存在的瓶颈和机遇?例如,它们是否预见到共享经济模式在众创空间运营中的进一步深化?是否预测到垂直领域众创空间的崛起?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帮助我理解当时众创空间所处的定位以及它可能演变的轨迹,那将是对我理解中国创新版图的一次极有价值的补充。
评分《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关于时代脉搏的记录。2016年,中国创新的故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而众创空间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章节之一。我特别想了解,这本书是如何勾勒出当时中国众创空间的整体版图的?它的分析框架是怎样的?是否对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众创空间发展情况进行了地域性的对比研究?我关注的不仅仅是空间的数量增长,更希望深入了解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样的政策红利、市场需求、技术变革,共同推动了众创空间的蓬勃发展?书中对这些宏观因素的分析,能否为理解中国创新生态的形成提供线索?此外,我对于众创空间在“产学研”结合中的角色也颇感兴趣。它们是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是否能有效地连接高校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的转化需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众创空间如何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知识产权商业化的具体案例,那将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读完《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对中国创新图景的深度扫描。2016年,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的关键时期,众创空间作为这场浪潮的物理载体和精神象征,其发展状况自然备受关注。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和分类当时中国众创空间的?是按照服务对象(如大学生、技术人才、海归创业者)划分,还是根据其孵化领域(如互联网、生物科技、人工智能)进行归类?书中对这些不同类型众创空间的案例分析,能否展现出它们独特的价值主张和运营模式?我期待它能详细阐述,在那个高速扩张的时代,众创空间在提供共享办公空间、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基础服务之外,还能为创业者带来哪些更深层次的价值。例如,它们是否扮演了早期风险投资的“过滤器”角色,帮助创业者对接更合适的投资机构?是否能够提供行业前沿的洞察,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如果书中能对这些“软实力”进行深入挖掘,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参考价值。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趋势和商业模式充满好奇的读者,我翻开这本《中国众创空间行业发展蓝皮书(2016)》,期待能找到对“中国众创空间”这个现象背后逻辑的深度解读。2016年,正是中国双创浪潮风起云涌的时期,各种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而众创空间无疑是其中最活跃、最受瞩目的载体之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描述,深入剖析众创空间如何从概念走向落地,其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是独特的资源整合能力?是专业的导师服务体系?还是对细分领域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来佐证这些空间的成长性和影响力?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快速发展的节点,众创空间是如何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以及大型企业形成联动,构建起一个创新的生态圈。它能否帮助我理解,不同地域、不同产业背景下的众创空间,在运营策略和发展路径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果书中能够对这些问题给出详实的答案,那将是对我理解中国创新生态的一次重要启迪。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如同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中国创新创业浪潮中那个至关重要却又略显模糊的领域——众创空间。2016年,当“众创”这个词汇还在空气中回荡,成为媒体热点和政策导向时,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没有流于表面地喊口号,而是试图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剥茧,展现出当时中国众创空间的真实生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类型众创空间运营模式的探讨,比如那些由政府主导的、侧重于扶持初创企业的,与那些由风险投资机构或大型科技企业孵化的、更具市场化导向的空间,它们在资源整合、服务内容、发展愿景上有着怎样的差异?书中是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我期待它能细致描绘这些空间在吸引人才、链接资本、提供场地、培育项目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它们在推动技术转化、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时,对于这些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例如如何实现可持续盈利、如何有效评估孵化成果、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等,书中是否有深入的剖析和有价值的建议,这对我理解众创空间的内在逻辑和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