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
a) 铁路系统;
b) 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
c) 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GB/T2143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工频接地电阻、有效电压保护水平、开路电压等术语(见3.3、3.24和3.25);
———删除了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防雷装置检查等术语;
———修改了检测分类(见4.1);
———修改了接闪器的布置、材料规格、结构、zuii小截面和安装方式(见5.2.1.1,5.2.1.2);
———修改了接闪器的检测依据(见5.2.2);
———修改了引下线的布置、材料规格和安装方式(见5.3.1);
———修改了引下线的检测依据(见5.3.2);
———修改了接地装置的布置、材料规格和安装方式(见5.4.1);
———修改了接地装置的检测依据(其中原标准中“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的内容改为附录D;增加了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处理方法,见附录E)(见5.4.2);
———修改了防雷区的划分要求(见5.5);
———修改了电磁屏蔽的检测要求(见5.6.2);
———修改了等电位连接的要求(见5.7.1);
———修改了等电位连接的检测依据(见5.7.2);
———修改了电涌保护器的基本要求(见5.8.1);
———修改了电源SPD的布置要求(见5.8.2);
———增加了在SPD的检查中 缘段处跨接的电压开关型电涌保护器或隔离放电间隙的检查要求(见5.8.4.11);
———修改了在电源SPD的测试中压敏电压和泄漏电流的测试方法(见5.8.5.1,5.8.5.2);
———增加了SPD 缘电阻的测试方法(见5.8.3.3);
———修改了定期检测周期(见第6章);
———修改了检测程序的相关内容(见第7章);
———修改了附录A 中表A.1、A.2、A.3、A.4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D“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和附录G“信号系统电涌保护器的类别和冲击试验分类”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H“本规范用词说明”,并调整了附录的次序做了修改;
———将原标准中未直接引用的标准改为参考文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防雷中心、安徽省防雷中心、天津市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中山市新立防雷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防雷中心、浙江省防雷中心、湖南省防雷中心、厦门大恒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和生、黄晓虹、梅勇成、程向阳、孙巍巍、宋平健、马立、王学良、张卫斌、刘凤姣、李欣、宋海岩、王智刚、周韶雄、王新培、李剑、李政、张强、丁海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431—2008。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检测分类及项目 4
5 检测要求和方法 5
6 定期检测周期 16
7 检测程序 16
8 检测数据整理及报告 1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爆炸危险环境分区和防雷分类 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25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 2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三极法测量接地电阻值 3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检测中常见问题处理 32
附录F(资料性附录) 磁场测量和屏蔽效率的计算 33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信号系统电涌保护器的类别和冲击试验分类 38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部分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和参数指标 39
附录I(资料性附录)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表格式样 43
参考文献 57
我所在的物业管理公司,肩负着保障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其中,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是每年都要重点关注的工作。2008版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我们过去进行年度检测和维护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小区内电子设备增多,高科技产品普及,以及对雷电灾害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一直渴望有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技术指导。《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炭。我初步查阅后,感觉新规范在检测的覆盖范围、检测项目的设置、以及检测方法的描述上,都显得更加严谨和科学。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建筑物的防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加固。我相信,新规范的实施,将大大提升我们小区整体的防雷安全水平,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评分我是一名对家居安全非常关注的普通市民。每次遇到雷雨天气,我都会特别担心家里的电器和人身安全。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权威的、易于理解的参考,了解自家建筑物的防雷情况。《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对我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了解机会。虽然我无法直接阅读整个专业规范,但通过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我了解到新标准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更贴近现代社会的需求。它不仅关注大型建筑物,也可能对我们普通住宅的防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希望通过了解这本书,能够对房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疑问,并督促他们履行好保障我们居住安全的责任。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防雷安全离我们普通人更近了,也更值得关注了。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替代2008国家标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筑工程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防雷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一直非常关注国家标准的更新和演进。这次《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尤其让我眼前一亮。我清晰地记得2008年的那个版本,它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指导,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安全理念的涌现,对标准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当我拿到这本2015版的新规范时,第一感觉就是它的条理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优化,内容也更加贴合实际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比如高层建筑、特殊结构的建筑物,以及一些新兴的电子设备和通信设施的防雷要求。2008版在这些方面或许存在一些不足,或者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解读和延伸。而2015版,我通过初步翻阅,就能感受到它在原有的基础上,针对这些挑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定和更具操作性的指导。它不仅仅是标准的更新,更是对我们一线工作者实际需求的深刻回应,相信它将成为我们在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领域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评分作为一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我深知技术规范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基础性作用。每次国家标准的更新,都会引发我们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科研方向的思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对我来说,不仅是更新教材的契机,更是深入研究防雷技术新进展的动力。我通过初步的了解,认为新标准在理论深度、技术先进性以及实践可操作性等方面,都较之2008版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尤其关注它在雷电风险评估、防雷装置的设计与施工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我相信,新规范的引入,能够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防雷技术,为他们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期待通过对新规范的深入研究,能够与同行们一起,在防雷工程领域取得新的科研突破。
评分作为一个对建筑安全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关注国内建筑领域的技术发展。防雷安全,作为建筑物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一直以来都对2008版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有所了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我们对雷电灾害认识的加深,旧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防雷技术领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新标准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优化和更新,比如对一些新兴建筑类型和现代电子设备的防雷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将变得更加安全。我希望通过了解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防雷检测的意义,并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业主,积极关注和参与到小区的防雷安全维护中来。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奔波于各类建筑工地的一线施工员,我深切体会到技术规范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防雷工程,虽然不像主体结构那样显眼,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2008版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是我们过去的施工指导书,陪伴我们完成了许多项目。但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总感觉有些方面需要更精细化的指导。《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出现,让我感到非常振奋。我通过与项目经理的交流,得知新规范在一些施工细节、材料选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都有了更明确的规定。这对于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来说,意味着更清晰的施工图纸和更严格的质量要求,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执行防雷工程的各项任务,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评分作为一名专注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我对各类技术规范的更新换代非常敏感。防雷装置的检测,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其规范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替代了2008年的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在防雷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关注到新规范在检测的全面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标准的量化方面,都可能有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对新型建筑材料、智能化系统以及特殊建筑物的防雷检测方面,是否有了更细致的规定,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本新规范的实施,将为我们一线监管人员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履行职责,确保各类建筑物的防雷安全符合国家要求,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评分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必须时刻关注建筑行业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尤其是在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方面,防雷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次《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我第一时间就去了解了相关信息。相较于2008年的旧版,我感受到新版在技术细节上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在检测方法的描述上,似乎更加细致和规范,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测量和判定标准也可能有了更明确的界定。这对于我们从事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极大地降低了判断的难度,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且,我个人一直觉得,标准的更新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调整,更是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回应。2015版在一些新的技术应用和建筑类型上,想必也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工程现场。
评分一直以来,防雷安全都是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容忽视但又容易被低估的环节。很多时候,大家更关注结构的强度、保温隔热性能,却对看不见的电磁防护和雷电冲击的应对措施关注不够。这次《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出版,对我这样一个对建筑安全有着高度敏感性的普通业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权威的、易于理解的指南,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监督我所居住的建筑物的防雷安全状况。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但通过阅读这本书的摘要和一些公开介绍,我能感觉到它在技术层面的严谨和专业性。它不仅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社会各界对于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知。我希望通过了解这本书,我能对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方提出更合理的要求,确保我的家园远离雷电的威胁,享受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防雷安全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专业名词,而是与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参与过不少项目的防雷设计。过去,我们主要依据2008版国家标准进行设计,虽然它已经很成熟,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建筑形式和集成度越来越高的电子信息系统时,总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需要大量的经验判断和参考大量的零散资料。这次《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的发布,让我感到振奋。我注意到新标准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尤其是在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的防雷防护方面,以及对建筑物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系统的要求,都有了更为详尽和科学的规定。这对于我们设计人员来说,意味着更明确的设计依据和更可靠的设计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各种潜在的雷击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我相信,这本新规范的实施,将大大提高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