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电气
  • 电气工程
  • 施工
  • 验收
  • 规范
  • 质量控制
  • 工程建设
  • 行业标准
  • 技术指南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87806
商品编码:10437218884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定  价:52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页  数:190 装  帧:平装 ISBN:9158024287806 1总则
2术语和代号
2.1术语
2.2代号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迸场验收
3.3工序交接确认
3.4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及验收
4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4.1主控项目
4.2一般项目
5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安装
5.1主控项目
5.2一般项目
6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6.1主控项目
6.2一般项目
7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7.1主控项目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共分25章和8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代号,基本规定,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安装,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柴油发电机组安装,UPS及EPS安装,电气设备试验和试运行,母线槽安装,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导管敷设,电缆敷设,导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塑料护套线直敷布线,钢索配线,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和线路绝缘测试,普通灯具安装,专用灯具安装,开关、插座、风扇安装,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接地装置安装,变配电室及电气竖井内接地干线敷设,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等。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涉及《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详细介绍另一本不同主题的专业书籍。 --- 《现代结构工程:高级分析与优化设计》图书简介 主题聚焦: 本书深入探讨当代土木工程,特别是结构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复杂荷载分析、新型材料应用以及高性能计算方法。它旨在为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结构设计人员以及从事结构安全研究的高级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且深入的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 内容概述: 本书摒弃了基础结构力学和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回顾,直接切入现代结构设计中面临的复杂挑战与解决方案。全书内容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从理论基础的深化到实际工程案例的剖析,层层递进,确保读者能够掌握从概念设计到施工控制的全过程优化思路。 第一部分:高级结构动力学与抗震设计深化 本部分着重于超越规范要求的基础地震工程分析,探讨结构在极端地震荷载下的非线性响应机制。 1.1 场地效应与土-结相互作用的精细化模拟: 详细阐述了二维和三维有效应力分析(Effective Stress Analysis)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液化判定标准(如基于孔压比和剪切波速)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利用有限元模型精确模拟深厚软土地基中结构与土壤的耦合振动行为。引入了基于特定场地的反应谱分析(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um)的精确构建流程,以及针对地震波输入的方向性效应处理方法。 1.2 结构非线性行为与性能化抗震设计: 本书深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钢结构构件在超屈服状态下的滞回性能(Hysteretic Behavior)。详细介绍了性能化抗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的理论框架,包括损伤指标(Damage Indices)的选择、性能点(Performance Point)的确定,以及如何通过能量耗散机制(如屈服铰的布置)来控制结构的破坏模式,确保在设计基准地震下,结构能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如即时使用、生命安全或防止倒塌)。特别探讨了新型阻尼器(如粘滞阻尼器、屈服型阻尼器)在提高结构耗能能力和控制位移方面的集成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先进材料与特殊结构分析 本部分关注于新兴结构材料的性能评估和复杂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 2.1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应用力学: 系统介绍了UHPC的微观结构特征、拉伸软化模型(Tensile Softening Model)及其在构件尺度分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UHPC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抗疲劳性能、收缩与徐变效应的精确量化,以及UHPC在复杂接缝和受拉区域的配筋优化策略,区别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的设计理念。 2.2 钢-木混合结构体系的耦合分析: 针对可持续发展趋势下的混合结构,本章详细阐述了钢材与重型木材(Glulam/LVL)在不同环境湿度下的界面粘结性能退化模型。利用高级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这些混合单元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重分布,并提出了适用于地震区钢木节点鲁棒性增强的技术方案。 2.3 膜结构与空间桁架的稳定性控制: 针对大跨度结构,本书阐述了预应力对膜结构初始形状和刚度的控制作用。在空间桁架分析中,侧重于考虑施工阶段的次序荷载效应和温度梯度引起的内部应力重分布,并讨论了如何利用拓扑优化方法来确定最优的杆件布置和节点连接形式,以最小化自重和提高整体稳定性。 第三部分:结构健康监测(SHM)与寿命周期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性能评估与维护优化。 3.1 基于模态识别的损伤检测技术: 深入介绍了模态参数(固有频率、阻尼比、振型)的实验模态分析(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EMA)流程。重点讲解了基于频响函数(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的损伤定位算法,如模态敏感性法(Mode Shape Curvature Method)和基于高阶信息的损伤指标(如损伤因子矩阵)。阐述了如何区分环境激励和外部荷载引起的振动变化,以及在大型桥梁和高层建筑中实施长期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要点。 3.2 结构可靠性与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 本书采用了基于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FORM) 和 Second-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SORM) 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用于量化结构在不确定性荷载和材料性能下的失效概率。同时,结合维护成本、修复成本和剩余寿命,构建了LCCA模型,指导业主做出最优化的资产管理决策,而非仅仅满足初始设计规范。 3.3 结构性能评估与既有结构加固策略: 针对既有建筑物的评估,本章提供了基于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评估流程,以及如何结合现场荷载试验数据校准数值模型。在加固方面,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的界面粘结机制、疲劳性能,以及新型外加预应力技术在提高既有框架抗剪能力中的应用细节与施工控制要点。 --- 本书特色: 前沿性与实践性结合: 内容紧密跟踪国际结构工程研究的最新动态,同时提供大量可直接应用于复杂工程项目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流程。 深度案例剖析: 包含多个真实世界中复杂结构(如超高层、斜拉桥、核电站结构)的分析与优化实例,展示了先进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 计算方法详尽: 对关键的有限元建模技术(如接触面处理、材料本构模型选择)进行了深入的指导,便于读者掌握高性能结构分析软件的高级应用。 目标读者: 结构工程研究生、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结构评估与加固研究的技术人员,以及对高级结构力学感兴趣的土木工程专业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专业书籍,充斥着各种冰冷的图表和晦涩的术语。但当我真正翻开它,立刻就被其中清晰的逻辑和条理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技术细节,而是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建筑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特别是关于施工前准备的部分,让我对“细节决定成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详细讲解了图纸的审查、材料的进场检验、以及现场的勘察等关键环节,并强调了每一个步骤的必要性和对后续工程的影响。举例来说,书中关于配电箱安装的描述,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怎么装,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配电箱的特点、安装环境的要求,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精髓,并对施工质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书中在强调规范的同时,也融入了不少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技巧,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不再是纸上谈兵。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他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电气工程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本生硬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各种实际操作的指导和案例分析。例如,关于低压配电系统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各种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的选型原则和安装要求,并提供了大量的图例和示意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元器件在系统中的作用。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还针对一些常见的故障现象,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方法和维修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就像一本“施工宝典”,为我提供了解决工程难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它所传递的,是一种严谨求实、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让我受益终生。

评分

我一直对各种建筑的内部“脉络”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就像一张详尽的“建筑电气工程的地图”,为我揭示了那些隐藏在墙体内的复杂系统。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在讲解电线电缆的敷设方法时,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布线技巧,而是详细阐述了不同敷设方式(如穿管、桥架、直埋)对电缆寿命、散热、以及抗干扰能力的影响。它甚至还谈到了不同材质电缆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依据。这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都可能对整个建筑的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产生深远影响。书中对于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也让我茅塞顿开。比如,关于电缆接头的处理,书中不仅给出了规范的操作步骤,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接头方式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处理来避免接触不良和短路风险。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能够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理解建筑电气工程的精妙之处。

评分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书中严谨的态度和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折服。它并非鼓励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率,而是强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书中关于照明工程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光影之间的奥秘,它不仅仅是点亮空间,更是通过科学的照度设计、色温选择、以及灯具布局,来营造出舒适、节能、甚至具有特定氛围的空间。它甚至还探讨了不同场所(如办公室、教室、医院)对照明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照明系统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验收标准的要求,显得格外苛刻,但正是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的精神,才能够确保工程的最终品质。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是怀揣着一种对建筑行业负责任的态度,力求将最准确、最实用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于“安全”的深刻阐述。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而这本书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细节之中。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安全规范,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让我看到了不规范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书中关于接地系统的章节,让我对“接地”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详细讲解了不同接地方式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接地来有效防止触电和设备损坏。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在特殊环境(如潮湿、易燃易爆区域)下的电气施工安全措施,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非常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某些部分,对于任何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来说,都应该成为一种“必读书目”。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每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对安全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更扎实的认识。

评分

给公司买的,是正版,发货也很快。

评分

对'

评分

是正品,满意。

评分

对'

评分

好评,印刷清晰!

评分

给公司买的,是正版,发货也很快。

评分

是正品,满意。

评分

好评,印刷清晰!

评分

好评,印刷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