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物语:审美、应用、栽培

兰花物语:审美、应用、栽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怡涛 著
图书标签:
  • 兰花
  • 园艺
  • 花卉
  • 植物学
  • 审美学
  • 栽培技术
  • 中国传统文化
  • 园林
  • 盆栽
  • 养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38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464794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兰花物语:审美、应用、栽培》第一篇兰林撷萃,试图讲述兰花的大概念、各国人民的审美情趣、相关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的逸闻趣事。
   第二篇介绍兰花的食用和药用。把对兰花的应用扩大到观赏以外的更广的范围,除我国民间对国兰的花馔、石斛的药用外,还囊括了整个兰科的相关药用种娄。这一部分,可以供有志于大规模种植兰花的读考参考。兰花完全可以像菊花一样成为一类经济植物来栽培。为了便于考证,笔者把编写时参考的图书罗列于每种之后。
   第三篇介绍我国的兰花野生资源。虽然兰科植物中的许多种已被开发为著名观赏花卉,但这方面的开发、利用还仅仅是个开头。在国际上,有关的研究还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之中。洋兰皇后蝴蝶兰的亲本是原产我国的台湾蝴蝶兰、华西蝴蝶兰;大花蕙兰的亲本是原产我国的虎头兰、象牙白、碧玉兰、美花兰、黄蝉兰、西藏虎头兰等。即便是国兰,许多美丽的新品种也是与兰属其他种类杂交后选育出来的。近年来,在每年的兰展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都有许许多多的新品种出现,这显然是得益于当地所具有的丰富的兰属种类的自然资源。本篇中把兰科中重要的两大类群作了种类的描述及文献资料的整理:一个是国兰类群;另一个是列为世界一类保护的兜兰类群。其它的类群限于篇幅,只作简单的阐述。
   第四篇兰花的栽培与繁殖,首先从整个兰科的角度,对不同生境类群的栽培要点加以介绍。有关兰花栽培的书籍市面上很多,相信读者不难找到,笔者就不再赘述相同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的兰花爱好者中,兰花的现代化繁殖技术尚不普及甚至受到某种程度的抵制。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不论是培育新品种的国兰,还是将兰花作为观赏植物或经济植物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都离不开现代花的繁殖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发展,现代的花卉繁殖技术是兰花发烧友必然要掌握的一门新技术。本篇着重介绍无菌播种和离体组织培养(即克隆苗生产)的技术方法,

作者简介

刘怡涛,1955年11月生,云南普洱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师,长期从事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学研究和植物科学画。参加了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发表植物学研究论文10余篇,出版著作有《兰花荟萃》《神奇云南·奇花异草》《醉艺斋画论随笔》等,参与主编或编著的有《中国本草图录》五、六、八卷、《滇兰宝典》《中国云南珍稀濒危植物》等。在艺术领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云南美协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九三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授予1997年中国画坛百杰画家、云南省政协特聘画家。绘画作品曾获六、七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铜牌奖;中国美协主办的金钗奖、佳作奖、三等奖、百杰奖。个人画展曾于国外展出20余次。出版有画集8册。

目录

醉入花海(代前言)
第一篇 兰林撷萃
一、中国兰花
(一)孤贞独抱的国兰
(二)东方情结的审美观
(三)具有地域属性的国兰
(四)国兰的形态特征
(五)古代的国兰栽培

二、世界的兰花
(一)五大洲各民族都疯狂
(二)经久不衰的魅力和日新月异的市场
(三)兰花香味探源
(四)过人的生存策略及高度的适应机制
(五)真菌与兰花是共生的朋友
(六)有关兰花起源的争论
(七)资源保护与国际公约

三、兰在雨林
(一)神奇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二)“空中花园”——附生兰类群的栖身之所
(三)四季有花开不败
(四)检验热带雨林健康的指标
四、醉艺斋兰花诗画选

第二篇 兰花的食用和药用
一、令人嘴馋的兰花花馔及食疗文化
(一)兰花食用古已有之
(二)药膳中的兰花
(三)食用兰花国外亦流行

二、药用、食用兰科植物集萃
(一)兰属Cymbidium
(二)石斛属Dendrobium
(三)其他属

三、兰花花馔食疗菜谱
(一)国兰花馔
(二)石斛类的花馔
(三)其他兰科植物花馔
四、兰花的药用妙方

第三篇 无价之宝——我国的兰花野生资源
一、国兰种类简介
(一)兰亚属
(二)大花亚属
(三)建兰亚属

二、近年来国兰的研究进展及发现的新种
(一)兰属若干种类的分类学考订
(二)近年来发现的兰属新种

三、国产兜兰种类及其特征
(一)濒临灭绝的野生兜兰
(二)国产兜兰种类及其特征
四、近年发现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兰科新种
五、云南是世界兰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
(一)云南是中国乃至世界兰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
第四篇 兰花的栽培和繁殖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中国兰花——一类具有独特人文因素的花卉
中国兰花在我画、的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是中国著名的花卉,民间广为栽培。
在中国,名花都因其有自己的性格而被崇敬歌咏,如荷出淤泥而不浊,菊经霜浸而不萎……
国兰叶不肥硕、花不绚丽,乍看上去不如牡丹、芍药的国色天姿,不如山茶、月季的妖艳动人,不如秋菊、海棠的灿烂辉煌,也不如冬梅、玉兰的妖娆消魂;初嗅起来,她不如桂花那味飘十里的远香,不如玫瑰那令人迷醉的甜香,也不如出水芙蓉那弥漫水气的清香。兰花,似乎真像有些人说的:香不出众,貌不惊人。那么,兰花究竟凭借什么力量成为一代天娇呢?
或许正是她那不娇不妖,不张扬的内在美,她那独具特色的花卉造型,各色精美雅致的花瓣,修长而柔细的枝叶,正好与国人的审美情趣吻合。如唐代诗人杨炯赞叹的那样:“禀天地之纯精,抱青紫之奇色。”
或许正是她那沁人肺腑的馨香,那清新幽远的韵味,仿佛能涤荡人的心胸,使人脱俗。宋代诗人刘克庄说得好:“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或许正是兰花清雅的品性和情操,成为古往今来人们修身养性的榜样,心目中的人格楷模。屈原的咏兰就表现了孤贞独抱,无人亦自芳的人格。古代文人常以兰喻君子,就是在倡导一种像兰花那样柔美谦和,洁身自爱的君子之风。郑板桥借兰表达一种脱俗避世,清高不染,复归自然的思想。
(一)孤贞独抱的国兰
我们通常说的国兰,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兰花,是兰属建兰亚属中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等多个种类的统称。根据开花的季节大致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等。春兰,花期在早春,一茎一花,色淡黄泛绿或草绿翠绿色;夏兰,初夏开花,又称蕙兰,九节兰,一茎能开七八朵花或十余朵花,色浅黄;秋兰,亦称建兰,因产于福建而得名,花香浓烈,一朵花可使满室芳香馥郁;寒兰,花茎细长,每茎着花数朵,花色有紫、青、黄、白、桃红等多种颜色;报岁兰,年末至岁初开花,多分布于广东、福建,花色紫黑,故又称墨兰。这些传统的兰花,经过千百年来的选育,栽培品种非常的丰富,珍贵的品种数以百计,新的优良品种还不断出现。
……

前言/序言


《草木之心:静观自然,聆听生命的呼吸》 卷首语 在喧嚣的都市丛林中,我们时常遗忘那些隐藏于指缝间的细腻之美。当钢筋水泥的冰冷逐渐侵蚀我们对土地的感知,当屏幕的光影模糊了日升月落的自然韵律,我们是否还能听见,那些来自大地的轻语?《草木之心》并非一本详尽的植物百科,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园艺指南。它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身边那些沉默的生命,感受它们在时光中的悄然绽放,理解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它们如何以独特的方式,与我们共存,映照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这是一本关于观察的书,关于聆听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连接的书。我们希望通过文字与图像的交织,唤醒您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然的亲近与依恋,让您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花园,感受微风拂过面颊,听见花叶的沙沙声,闻到泥土与芬芳混合的独特气息。 第一章:风中的低语——植物的感知与交流 植物,并非我们以为的静止不动,它们以我们难以察觉的方式,敏感地感知着周围的世界。阳光的温度、雨露的甘霖、风的呢喃、甚至土壤中细微的震动,都在塑造着它们的生长轨迹。我们将在这一章中,剥开植物沉默的外衣,探索它们如何“看见”阳光,如何“感受”土壤的贫瘠与肥沃,又如何在风中传递信息。 光影的舞蹈: 太阳光不仅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植物的“眼睛”。我们将会探究植物如何通过感光细胞,精准捕捉不同光谱的光线,调整叶片的方向,优化光合作用的效率。从向日葵追逐太阳的浪漫,到阴影下植物的挣扎求生,光影的变化,谱写着植物生存的策略。我们将分享一些有趣的观察方法,让您在家中就能体验到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奇妙影响,例如,观察不同朝向窗户的植物叶片形态差异,或是利用简单的工具,感受不同光源对植物的影响。 根系的对话: 隐藏在地下的根系,并非孤立无援。它们在土壤中默默伸展,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不仅支撑着植株,更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交流。化学信号的传递,菌根网络的互助,甚至对相邻植物的“感知”,都揭示了植物之间更为深邃的联系。我们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根系的惊人结构,并介绍一些支持科学研究的实例,来证明植物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生命共同体。您或许会惊讶于,某些植物会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警告邻居即将到来的威胁。 风的信使: 风,是植物最常见的“访客”,也是它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花粉的传播,种子的散播,甚至是对病虫害的警示,都离不开风的助力。我们会深入探讨风如何塑造植物的形态,以及植物如何利用风来繁衍后代。通过观察不同风力环境下植物的姿态,您将能更直观地理解“风中的低语”所蕴含的生命智慧。甚至,您可以尝试模拟不同风力,观察一些小型盆栽植物的反应,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章:生命的光彩——植物的美学与意境 植物的美,并非仅仅在于花朵的绚烂,而在于其浑然天成的生命力,以及在不同时节所展现的独特韵味。从初春的嫩芽破土,到盛夏的繁花似锦,再到深秋的落叶归根,乃至严冬的坚韧挺立,每一刻都蕴含着不可复制的美学价值。 形态的诗意: 一片叶子的脉络,一根枝条的曲线,一朵花瓣的纹理,都蕴含着精妙的设计。我们不追求对植物进行人为的修饰,而是倡导欣赏植物最本真的形态之美。我们会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解析它们的形态特征如何反映其生存环境和生命周期。例如,多肉植物肥厚的叶片,是它们在干旱环境中储存水分的智慧结晶;而藤蔓植物缠绕攀爬的姿态,则是在争夺阳光的生存战中,所展现出的优雅与力量。 色彩的语言: 植物的色彩,并非单纯的视觉冲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鲜艳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宁静的绿色传递着平和,淡雅的紫色则诉说着神秘。我们将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带领您领略不同季节、不同花期植物所呈现的丰富色彩,并尝试解读这些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情绪”与“意境”。或许,您会对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在清晨露珠的映衬下,所散发出的清新淡雅之美,产生深刻的共鸣。 韵律的时节: 植物的生命,是一部流动的诗篇,随着四季的更迭,展现出不同的篇章。春的生机勃勃,夏的热烈奔放,秋的成熟静美,冬的沉淀内敛,都在植物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将引导您关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体会“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喜悦,也感受“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自然规律。尝试记录您家附近一棵树木在一年四季的变化,用文字或照片,捕捉它生命的律动。 第三章:自然的馈赠——植物的实用价值与生活智慧 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早已密不可分。从古老的传说到现代的科技,植物以各种形式,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慰藉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餐桌上的艺术: 食材,是植物最直接的馈赠。新鲜的蔬菜,芬芳的水果,醇厚的谷物,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能量,也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风味。我们并非提供食谱,而是希望您能重新认识这些食材的本源,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从而更珍惜这份自然的馈赠。或许,您会开始关注您餐桌上的蔬菜是如何从种子变成盘中餐的,并因此对食材有了更深的敬意。 疗愈的芳香: 许多植物,拥有着天然的疗愈力量。它们的气味能够舒缓情绪,它们的汁液能够缓解病痛。从古老的草药智慧,到现代的精油疗法,植物在健康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具有药用或芳疗价值的植物,并分享一些安全、温和的使用方法。但请注意,本部分内容仅为科普,不构成医疗建议。 灵感的源泉: 植物的生长形态、色彩搭配、生命力都曾是无数艺术家、设计师、哲学家和诗人汲取灵感的源泉。从古埃及的壁画,到现代的建筑设计,植物的元素无处不在。我们会展示一些将植物元素融入艺术、设计和生活中的案例,启发您从自然中寻找创意,并将其运用到您的日常生活中。或许,您会开始留意身边建筑物的绿化设计,或是被某个植物图案激发了绘画的灵感。 第四章:与草木共生——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我们倡导一种与植物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不以征服者的姿态,而是以学习者的心态,尊重它们的生命,理解它们的习性,并从中获得启发。 静观与体悟: 真正的“栽培”,并非只是技巧的运用,更是对生命过程的静观与体悟。我们鼓励您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您身边的植物,无论是窗台上的盆栽,还是公园里的树木。感受它们的生长,理解它们的“语言”,从而与它们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尝试每天花几分钟时间,仅仅是静静地看着一株植物,不去想任何事情,只是感受它的存在。 微观世界的奇妙: 放大您的视角,去观察那些被忽略的微观世界。一片叶子上的露珠,一朵小花的细节,一棵苔藓的纹理,都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我们会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您发掘这些隐藏在日常中的微观之美。例如,购买一个简单的放大镜,观察您家阳台上的植物叶片,您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纹理和细节。 生活中的绿意: 将绿意带入您的生活空间,并非需要一个大型的花园。哪怕是一盆小小的绿植,都能为您的家增添一份生机与活力。我们分享一些将植物融入家居装饰的实用技巧,以及如何根据您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植物。即使您是“植物杀手”,也能找到适合您的那一款。 结语 《草木之心》是一本开放的书,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无尽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您能够重新找回那份与自然的连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聆听那些来自草木的深情低语。愿您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收获一份宁静,一份启发,以及一份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愿您,在每一次推开门窗时,都能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拥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本手册,更像是一场关于植物美学的哲学探讨。作者在描述兰花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时,用词考究且富有诗意,让人在学习栽培知识的同时,也对自然界中生命的韧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我尤其喜欢其中几章对“东方审美与兰花意境”的阐述,它将兰花的形态与中国古典园林、文人画作中的精神追求联系起来,提升了对兰花这种植物的文化认知。读完后,我不再只是单纯地想“养活”它,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它“开出带有文化内涵的美”。

评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兰花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它不仅谈了园艺技术,还探讨了兰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比如如何将兰花融入室内设计、如何通过养兰来调节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其中一些关于“微气候构建”和“智能养护”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未来家庭园艺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成功地将一门传统学科与当代审美、科技应用相结合,使得兰花这种看似高冷的植物,走进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空间,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浅出讲解兰花栽培技巧的书籍,这本书在这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作者的文字表达非常清晰流畅,即便是像我这样刚入门不久的“花友”,也能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介质配比、通风管理和施肥时机。书中对不同科属兰花的习性差异分析得非常透彻,比如蝴蝶兰、卡特兰和石斛,它们各自需要的光照强度和湿度要求,作者都做了详细的对比说明,这对我避免“养死”心爱的兰花帮助太大了。特别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部分,不仅列举了常见的病症,还提供了许多实用且环保的解决方案,让我对自己的“兰园”更有信心了。

评分

实用性方面,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我把它放在工作台上,随时可以翻阅查询。书中有一个非常棒的“问题速查表”,将新手最常遇到的十大难题(比如叶片发黄、不开花、根系腐烂等)进行了归类和快速索引,非常高效。我最近因为换盆操作失误导致一株心爱的文心兰状态不佳,就是通过对照书中的“急救措施”板块,迅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目前植株已经开始恢复生机了。这种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在组织材料时的严谨与贴心,绝非那种堆砌知识点的普通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的插图简直是视觉盛宴!那些兰花的照片拍得太精美了,色彩的过渡、光影的捕捉都达到了专业级别的水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关于兰花的书,而是在欣赏一系列精美的艺术品。尤其是一些稀有品种的特写镜头,花瓣上的纹理、唇瓣的微妙变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次翻到新的彩页,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很久。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翻阅起来是一种享受。对于我这种主要被兰花美貌吸引的爱好者来说,光是这些图片就值回票价了,完全可以作为一本精美的家居装饰品来摆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