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明代国家在关于宗教问题上与社会构成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一项政治史和社会史结合的研究,其次也是一种关于文化基本特质的研究。作为意识形态和哲学体系的儒教、各种宗教、民间习俗等都是中国文化的内容。文化是体现在特定人类群体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及其创造物中的精神表现,是从精神方面来看的社会。宗教是文化体系的一个深层侧面。一般的宗教研究注重特定宗教的教义、组织、人物和发展演变。
作者简介
赵轶峰,内蒙古开鲁县人,1953年出生。东北师大历史系学士、硕士,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布兰登大学、埃尔伯塔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明清史、史学理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兼及美国政治文化、世界文明史。主要著作有《学史丛录》、《克林顿弹劾案与美国政治文化》、《千秋功罪:君主与中国政治》;主编《中国古代史》、《李洵先生纪念文集》、《中国与印度:两个文明的对话》、《当代文明的困惑与追求:解读(人类责任宪章)》;主译《全球文明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约60篇。现承担“世界文明模式理论研究”、“《人类责任宪章》研究”等国内和国际合作项目。
目录
导言:研究的概念、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明代国家、宗教、社会的一般状况
一明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二明代国家体系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宗教在明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第二章 明代国家宗教管理的基本观念
一明太祖的宗教管理思想
二后世诸帝的宗教倾向
三士大夫宗教政策思想之基本倾向及分野
第三章 国家宗教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宗教管理机构设置
一礼、天象、堪舆
二中央的常规祭祀和典礼
三不时而举的宗教性举动
四宗教管理机构
五宗教官员的任免和僧道“传奉官”
第四章 诸教政策分说一:汉地佛教
第五章 诸教政策分说二:藏传佛教
第六章 诸教政策分说三:道教
第七章 诸教政策分说四:伊斯兰教、天主教
一伊斯兰教
二天主教
第八章 萨满教、民间宗教性习俗政策
第九章 皇室及太监宗教活动的影响
第十章 度牒制度及僧道人口控制问题
第十一章 寺院经济及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第十二章 职业宗教人士社会行为与国家的关系
第十三章 与宗教相关的社会动荡和秘密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宗教政策与女性
结论
一明代国家宗教制度与政策的一般特征
二明代中国宗教生活面貌的历史沉积因素
三儒家古典人本主义世俗政治对宗教生活的制约
四君主政治与精英政治
五宗教、民俗、秘密宗教与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二天主教
评分
☆☆☆☆☆
非常啊给力的东西,不错的质量
评分
☆☆☆☆☆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根据各族的语言和活动地区,及根据各族的风俗习惯,大体上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系统(族系):一是匈奴系统;二是突厥系统;三是东胡系统。这是指狭义的北方民族,即指主要活动在大漠南北(清初以来称为内外蒙古的草原地带)的各族而言;若从广义,还应包括活动在今东北三省的肃慎系统和活动在今新疆的西域各族。
评分
☆☆☆☆☆
《明代国家宗教管理制度与政策研究》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明代国家在关于宗教问题上与社会构成的互动关系。它主要是一项政治史和社会史结合的研究,其次也是一种关于文化基本特质的研究。作为意识形态和哲学体系的儒教、各种宗教、民间习俗等都是中国文化的内容。文化是体现在特定人类群体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及其创造物中的精神表现,是从精神方面来看的社会。宗教是文化体系的一个深层侧面。一般的宗教研究注重特定宗教的教义、组织、人物和发展演变。
评分
☆☆☆☆☆
刘汉民,1962年11月生于山东青岛,分别于1983年、1988年、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南开大学。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6届特约研究员兼体制改革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担保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作为期18个月的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比较制度分析等。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和《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被转载、引用数百次,参与撰写的《公司治理》一书获第11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和天津市优秀社科著作特等奖。
评分
☆☆☆☆☆
三不时而举的宗教性举动
评分
☆☆☆☆☆
东北师范大学赵老师的社科基金项目,印刷不错,质量还可以。
评分
☆☆☆☆☆
一、乌桓人最初的驻牧地——乌桓山
评分
☆☆☆☆☆
六、三郡以外乌桓的衰落、迁徙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