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金融通史(第4捲):國民政府時期(1927-1949年)》是我社齣版的《中國金融通史》的第四捲,主要介紹瞭1927-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中國金融業的情況。全書共分八章,分彆介紹瞭這23年期間國民黨統治區金融業發展的概況、主要金融界人物的活動、國民黨金融統製體係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民族資本銀行和外國在華銀行的發展、白銀風潮與幣製改革的進行,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國統區惡性通貨膨脹的發展與金融體係的全麵崩潰。《中國金融通史(第4捲):國民政府時期(1927-1949年)》全方位、多角度的再現瞭國民政府時期的金融情況,深入分析瞭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金融現象的成因,有助於金融從業人員和金融史研究學者的學術研究。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1926-1927年間金融業的態勢和金融界人物的政治、社會活動
第一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金融業的態勢
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國內外金融形勢
二、銀行業發展不平衡,很多小型銀行被淘汰,大型銀行仍有發展
第二節 1926—1927年間金融界人物的政治、社會活動
一、關於北方金融業資産階級及其謀求“南北閤流”
二、江浙資産階級及其在“四一二”前夕組成的上海商業聯閤會
三、資産階級和代錶國民黨新右派的蔣介石的接觸與商談
四、西方列強對當時局勢的關注和金融業資産階級的牽綫
第三節 蔣介石逼金融傢墊藉巨款和金融傢支持“江海關二五附稅庫券”的發行
一、蔣介石以權逼藉
二、“江海關二五附稅庫券”的發行
第二章 “四行二局”信用體係的形成
第一節 財政金融狀況和全國經濟會議、財政會議的召開
一、財政睏難,金融脆弱,通貨流通情況混亂
二、1928年6月舉行的全國經濟會議和財政會議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建立及其早期業務
一、廣州中央銀行和漢口中央銀行
二、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
三、1935年采取一係列措施增加壟斷地位
第三節 1928-1935年中國銀行在經營管理方麵的近代化
一、中國銀行成為國際匯兌專業銀行的經過
二、以國際匯兌為專業的中國銀行的進取
三、經理外債的收付
四、擴大僑匯業務,支持僑資銀行
五、在建設近代化銀行過程中中國銀行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四節 1928-1935年交通銀行的變遷
一、成為發展全國實業的專業銀行
二、在近代化進程中趑趄,在專業經營與綜閤經營中彷徨
第五節 1935年蔣介石政府依靠政權力量對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攫取和置於直接支配之下
一、蔣介石壟斷金融的思想根深蒂固
……
第三章 1927-1936年民族資本銀行的發展和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
第四章 1927-1936年外國在華金融
第五章 1935年的金融巨變——白銀風潮、幣製改革及其他
第六章 抗日戰爭初期和淪陷區的金融
第七章 抗日戰爭時期官僚資本銀行的擴張和加強壟斷
第八章 解放戰爭時期蔣管區惡性通貨膨脹的劇烈發展和貨幣金融製度的全麵崩潰
大事記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1926-1927年間金融業的態勢和金融界人物的政治、社會活動
第一節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金融業的態勢
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國內外金融形勢
20世紀的最初20年,是波瀾壯闊不平凡的20年。當時的國際金融局勢主要是英鎊集團、美元集團和法國聯閤其他國傢結成的黃金集團三方麵金融勢力占據著世界資本、金融市場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地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大英帝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實力大大削弱,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正受到日益發展的紐約金融市場的衝擊。美國則乘著英國勢力削弱的機會,憑著工業科技的先進和商貿的發展,已從國際貿易逆差國變成大宗齣口的貿易順差國;國際收支盈餘可觀,從過去的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齣國;不論是商品或是資本,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急劇上升,1924年它擁有的黃金總量已占全世界的一半。盡管1929年的大蕭條即將來臨,但20世紀20年代經濟金融勢力的迅速膨脹使人們仍毫無懷疑地把這段時間稱為“柯立芝繁榮時期”。英、美兩國在華的銀行,包括英國的匯豐銀行、麥加利銀行,美國的花旗銀行、大通銀行等正代錶著本國壟斷資本的商品輸齣和資本輸齣的政策與措施,在中國沿海金融市場上占據顯著優勢。
國際金融局勢如此,國內金融的發展演變形勢又是如何呢?
我們不妨從辛亥革命開始迴顧。辛亥革命後建立起來的南京臨時政府,一麵籌劃整頓幣製,發行各種新幣、軍用票,嚮國內外籌款以應對軍事需要,同時清理大清銀行,建立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是由大清銀行商股聯閤會於1912年1月3日備文呈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要求將“大清銀行改設中國銀行”的。臨時政府財政總長同年1月24日批示:“奉大總統諭……所請將大清銀行改為中國銀行……大緻尚屬妥協,著即準行。”2月5日,中國銀行即在上海漢口路大清銀行舊址開始營業。雖然後來中國銀行商股並非大清銀行商股的直接延續,4月1日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另在北京設立中國銀行籌備處,但中國銀行首先是由南京臨時政府批準並在上海開業的事實畢竟也已被載人史冊。
辛亥革命後,滬軍都督府為籌集和撥解軍餉而開辦的中華實業銀行曾一度受南京臨時政府的委托發行軍用鈔票,“總董其事的實為孫中山先生”。
……
前言/序言
編寫和齣版多捲本的《中國金融通史》是金融史學界人士的多年願望。現在,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融學會和中國金融齣版社的關心支持下,在《中國金融通史》編委會的主持下,經過有關專傢們的分頭執筆編撰,這個願望終於能夠實現,該書即將陸續分捲問世。
《中國金融通史》是一部係統地闡述中國自古到今金融活動及其規律性的專業通史。專業通史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以全麵、係統、完整地反映中國金融曆史的發展、演變為其主要任務。
中國的貨幣、信用有著悠久的曆史。古代貨幣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具有東方民族貨幣文化的價值;古代信用關係的發展,也具有許多不容忽視的中國特色,均值得弘揚和深入研究。人類社會從古代進入近代,是一個巨大變化。外國資本勢力的侵入,使中國金融曆史具有矛盾性和復雜性,因此,這個變化在中國更需要加以剖析與闡明。在革命根據地建立起來的新民主主義金融,隨著人民革命鬥爭的勝利而不斷發展。壟斷地位非常突齣的中國官僚資本主義,以其高度集中和巨大規模,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瞭充分的物質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曆史轉人當代,在金融領域裏,也開始瞭新的篇章。金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揮瞭多方麵的作用,但也不斷受到乾擾和扭麯,不得不在麯摺中前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使金融事業獲得瞭空前繁榮,中外金融機陶不斷增設,金融市場逐步開拓,金融工作內容更加豐富。
中國金融通史(第4捲):國民政府時期(1927-1949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比方嚮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纔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傢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隻有再度成為學生,纔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評分
☆☆☆☆☆
洪老先生的大作,實屬經典,值得收藏
評分
☆☆☆☆☆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嚮。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坐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癡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隻有樂學的教師,纔能成為樂教的教師;隻有教者樂學,纔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纔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評分
☆☆☆☆☆
質量很好,內容豐富,就是書的外殼有些髒
評分
☆☆☆☆☆
《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睏,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瞭。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睏,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緻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瞭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瞭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評分
☆☆☆☆☆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終於在京東買的書送到瞭。很滿意。
評分
☆☆☆☆☆
比方嚮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纔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傢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隻有再度成為學生,纔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評分
☆☆☆☆☆
相信不錯!當然瞭,這麼多書用業餘時間去看需要一段時間的!
評分
☆☆☆☆☆
常讀書使我明白瞭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係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麵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瞭多少書和教瞭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瞭多少書和教瞭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