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416-2009-水工建築物強震動安全監測技術規範

DL/T 5416-2009-水工建築物強震動安全監測技術規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電力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水工建築物
  • 強震動
  • 安全監測
  • 技術規範
  • DL/T 5416-2009
  • 工程建設
  • 地震工程
  • 監測技術
  • 規範標準
  • 土木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155083.2292
版次:1
商品編碼:1049228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
字數: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DL/T 5416-2009-水工建築物強震動安全監測技術規範》是根據《國傢發展改革委員會辦公廳關於下達2005年行業標準項目計劃的通知》(發改辦工業E2005]739號)的要求製定的。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C、附錄F、附錄G、附錄H、附錄I為規範性附錄。
本標準的附錄B、附錄D、附錄E、附錄J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閤會提齣。
本標準由電力行業大壩安全監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並負責解釋。

目錄

前言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總則
4 術語和定義
5 監測颱陣布置
6 監測係統組成與技術要求
7 監測係統的測試、安裝與驗收
8 監測係統的管理與維護
9 加速度記錄的處理分析
附錄A(規範性附錄)水工建築物震害檢查
附錄B(資料性附錄)強震動監測係統框圖
附錄C(規範性附錄)強震動加速度儀的主要技術指標要求
附錄D(資料性附錄)強震動加速度儀整機標定方法
附錄E(資料性附錄)脈動測試
附錄F(規範性附錄)建颱報告格式和要求
附錄G(規範性附錄)試運行報告格式和要求
附錄H(規範性附錄)數字強震動加速度儀檢測錶
附錄I(規範性附錄)強震動安全監測記錄報告單
附錄J(資料性附錄)安全評估方法
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5 監測颱陣布置
5.0.1 強震動安全監測應根據設計烈度、工程等級、結構類型和地形地質條件進行布置。
5.0.2 颱陣設計應包括確定颱陣的類型和規模、布置方案、儀器的性能要求,儀器安裝和管理維護的技術要求等。
5.0.3 颱陣的類型包括結構反應颱陣和場地效應颱陣。
5.0.4 結構反應颱陣測點布置要求:
1 混凝土重力壩和支墩壩反應颱陣應在溢流壩段和非溢流壩段各選一個最高壩段或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壩段進行布置。測點應布置在壩頂、壩坡的變坡部位或2/3壩高附近、壩基和河榖自由場處。傳感器測量方嚮應以水平順河嚮為主,重要測點宜布成水平順河嚮、水平橫河嚮、竪嚮三分量。
2 混凝土拱壩反應颱陣應在拱冠梁從壩項到壩基布置2~4個測點;在1/4拱圈處,壩肩處沿頂拱各布置1個測點;拱座沿不同高度處布置2~3個測點;河榖自由場布置一個測點。傳感器測量方嚮應布成水平徑嚮、水平切嚮和竪嚮三分量,次要測點傳感器可簡化成水平徑嚮。
3 土石壩反應颱陣測點應布置在最高壩段或地質條件較為復雜的壩段。測點應布置在壩頂、壩坡的變坡部位、壩基和河榖自由場處,有條件時宣布設深孔測點。對於壩綫較長者,宜在壩頂增加測點。測點方嚮應以水平順河嚮為主,重要測點宜布成水平順河嚮、水平橫河嚮、竪嚮三分量。對於重要的溢洪道建築物宜進行布點。
4 進水塔反應颱陣應沿高程布置:塔基、塔頂、塔高2/3處的附近。宜布置成三分量。
5 垂直升船機反應颱陣測點布置在塔柱和承船箱上。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DL/T 5416-2009 水工建築物強震動安全監測技術規範》之外的其他水利工程相關書籍的詳細簡介,字數在1500字左右,力求內容詳實且自然流暢。 --- 探索水利工程的廣闊天地:一批重要技術專著與規範導讀 水利工程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涉及水資源調配、防洪減災、灌溉供水、水力發電等多個方麵。在眾多技術標準中,針對特定工程環節和專業技術的研究與實踐構成瞭該領域知識體係的核心。以下將介紹幾類在水利工程實踐中同樣至關重要的技術專著和規範,它們從不同維度深入探討瞭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與管理。 一、《水工建築物設計通用規範》(GB 50068-2019)及其相關解讀 《水工建築物設計通用規範》是指導我國各類水工結構物設計工作的綱領性標準。它確立瞭從基礎地質勘察、結構選型、荷載取值到安全驗算的總體原則和技術要求。 該規範的核心在於係統性與綜閤性。它涵蓋瞭水壩、水閘、溢洪道、引水隧洞等主要建築物的設計原則。例如,在荷載組閤方麵,規範詳細規定瞭靜荷載、水文荷載(如靜水壓力、波浪作用力)、地震作用(設計地震動參數的選取與應用,不同安全等級的抗震設防目標)、溫度應力以及施工荷載的組閤方式。 規範對結構安全性的論述尤為深入,強調極限狀態設計方法。這包括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保證結構不發生破壞或失穩)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保證結構在服役期間的正常功能)。在混凝土結構設計中,規範對材料的強度、耐久性、抗滲等級提齣瞭明確要求,並指導如何進行裂縫控製設計,這是水工結構長期安全運行的關鍵。 此外,對於基礎處理和穩定分析的章節,規範要求設計人員必須充分考慮地基的抗剪強度、滲透變形以及基礎與基岩的接觸麵特性。對於高壩或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工程,規範引導設計者采用更精細的數值分析方法來驗證穩定性和變形控製。 與之配套的解讀著作,通常會結閤大量工程案例,對規範中抽象的條文進行具象化闡釋,例如,深入剖析不同類型壩體(如重力壩、拱壩、土石壩)在特定工況下的響應機製,以及如何根據場地條件選擇閤適的抗滑、抗傾覆措施。 二、《土石壩設計與施工技術》(多捲本係列著作) 土石壩因其經濟性和對復雜地形的適應性,在我國水利工程中占據瞭主導地位。專門針對土石壩的係列專著,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工具書。 該係列著作的深度遠超一般的設計規範,它側重於材料本構關係、填築工藝控製與長期安全評估。 在材料方麵,詳細闡述瞭各類填料(如粘性土、砂礫石、心牆料、反濾料)的物理力學指標測試方法、強度參數的確定以及滲透性分析。特彆指齣,對於心牆壩或斜牆壩的心牆材料,如何通過優化粒徑級配和控製最佳含水量,以確保其具有足夠的抗拉伸能力和較低的滲透係數。 在施工控製方麵,該係列著作將設計參數轉化為可操作的施工規程。這包括碾壓機具的選擇、壓實遍數、乾容重及含水率的現場控製標準。例如,會具體說明在不同土源條件下,如何通過現場密度試驗(如環刀法或核子密度儀)來驗證壓實度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的95%或98%。對於壩坡防護,如護坡石籠、草皮護坡或混凝土麵闆的施工,也有詳盡的工藝流程和質量驗收標準。 在穩定性分析上,這些專著引入瞭更先進的分析模型,如瞬時(或瞬態)滲流分析、地震液化風險評估以及長期浸潤綫變化預測。對於高土石壩,還探討瞭如何利用水平位移監測數據反演壩體的變形模量,以校核和優化長期穩定性計算結果。 三、《水工鋼結構與金屬結構設計規範》(SL 201-2012) 水工金屬結構,包括閘門、攔汙柵、泄水管、啓閉機以及壓力鋼管等,是水工建築物實現運行調度的關鍵部件。 該規範側重於承載力、疲勞壽命和防腐要求。設計壓力鋼管時,規範不僅要求滿足內外部水壓作用下的強度校核,更重要的是對疲勞壽命進行瞭嚴格限製。設計者必須考慮水流脈動、啓閉操作頻率可能帶來的交變應力,並通過S-N麯綫分析來確保鋼管在設計使用年限內不發生疲勞破壞。 在閘門設計部分,規範詳細規定瞭水壓力、泥沙磨損、啓閉力矩的計算方法。針對大型或超高水頭閘門,還需考慮在地震作用下,啓閉機構的聯動可靠性。 防腐蝕技術是水工金屬結構設計的核心內容之一。規範明確瞭不同水質環境(如淡水、海水、富含硫化物的水域)下鋼材的選擇、錶麵處理工藝(如噴砂除銹)以及塗層體係的要求,如環氧富鋅底漆、環氧雲鐵中間漆和聚氨酯麵漆的配閤使用,以保障結構在水下或水汽區的長期耐久性。 四、《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範》(SL 237-1998)及後續修訂 水利工程的成敗,基礎在於地質條件。地質勘察規範為水工結構選址、基礎設計提供瞭科學依據。 該規範體係強調多尺度、多因素的地質信息獲取與綜閤評價。它指導勘察人員如何進行工程地質測繪、鑽探取樣、原位測試(如波速試驗、旁壓儀測試)以及物探工作。 對於壩基和廠房基礎,規範要求對岩體進行完整性、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抗剪強度的精細化評價。例如,提齣瞭岩體質量指標(RQD)和岩體分類法(如Q係統或RMR係統)的應用指南,這些指標直接影響到基礎的允許承載力和基礎處理的深度與範圍。 在對滲透性的評估中,規範要求進行專門的試驗來確定岩體和土體的滲透係數,這對防滲牆、灌漿帷幕的設計至關重要。它指導工程師如何根據地下水流場分析,設計齣有效的導滲和減壓措施,防止滲透破壞或揚壓力過高。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是一個由結構設計、材料科學、地質工程和施工控製等多學科交織的復雜體係。以上所介紹的幾類核心技術讀物,分彆從規範指導、材料細則、結構構造和地質基礎四個主要方麵,構築瞭水利行業安全、高效建設的知識框架,是理解和實踐水利工程的基石。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預感會立刻被一種嚴謹到近乎苛刻的學術氣息所籠罩。它絕不是那種可以輕鬆翻閱的讀物,更像是法律條文與工程實操手冊的復雜結閤體。我推測,規範中對於“強震動”的定義本身就會有非常精確的界限劃分,可能涉及到峰值加速度(PGA)、反應譜的匹配度等一係列高深莫測的概念。每一個章節的邏輯推進想必都是層層遞進的,從宏觀的場地勘測要求,到微觀的監測設備選型、安裝精度,再到最後的數據分析和報告編寫標準,無一不透露齣“容錯率極低”的行業特徵。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處理不同地區地震波特性的差異性,以及這些規範是否會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發展而定期更新迭代。對於一個想瞭解現代基礎設施如何抵禦大自然的怒火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最硬核的知識框架,但閱讀的門檻也隨之拔高,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識作為支撐。

評分

這本《水工建築物強震動安全監測技術規範》聽起來像是本非常專業,甚至有些枯燥的參考書。我猜想,如果真要拿起它來讀,我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滿眼的公式、圖錶和各種技術術語。對於一個對工程學不太熟悉的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更像是一本“天書”。它必然會深入探討地震發生時,那些宏偉的水壩、水庫等水工結構如何保持穩定,需要部署哪些傳感器,以及如何解讀那些密密麻麻的震動數據。我能想象到,書中會對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築物,比如混凝土壩、土石壩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抗震設計標準有詳盡的規定,這對於工程師來說是寶貴的指南針,但對我們這些局外人而言,恐怕隻能感受到工程技術人員肩上的重擔與責任。估計書裏會花費大量篇幅去論述“安全閾值”的設定,以及在監測到異常振動時,需要立即采取的應急預案流程。整體感覺,這本書是為保證國傢重大基礎設施的“生命綫”安全而量身定製的,它承載的是對災害預防的極度謹慎與科學態度。

評分

讀完後我肯定會有一種“知識的重量感”。這套規範的齣現,意味著我們對於水工結構的抗震研究已經達到瞭一個相當成熟和標準化的階段。我設想,書中可能會詳細圖解不同類型的監測網絡布局,比如是采用分布式傳感還是集中式傳感,以及如何保證在極端事件發生時,電力和通訊的中斷不會導緻關鍵數據丟失。更深層次地,規範或許還會涉及到模擬和現實的對接問題,即如何通過這些現場數據,反過來校準和優化原有的計算模型,形成一個良性的反饋閉環。這本書存在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它“被閱讀”瞭多少次,而在於它“被執行”瞭多少次,默默地在幕後支撐著數以萬計的工程決策。對我這個旁觀者來說,它代錶著現代工程文明對抗自然風險的底氣所在。

評分

如果我手頭拿著這本規範,我大概會把它放在書架上,偶爾在需要核對某個特定術語或標準時纔會去查閱。它的價值不在於閱讀的流暢性,而在於其作為權威參考的“即時可用性”。我猜想,這本書的行文風格一定是高度去情感化的,完全服務於技術準確性。例如,在描述如何評估監測數據的可靠性時,書中也許會詳細列齣濾波器的種類、采樣頻率的最低要求,以及如何排除環境噪聲的乾擾。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正是確保水工結構萬無一失的關鍵所在。對於參與新建或改造項目的工程師而言,這本書就是他們的“聖經”,任何偏離規範的操作都可能帶來不可預估的風險。這種將工程實踐的嚴謹性固化為文字的嘗試,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它體現瞭一種對生命財産安全負責到底的專業精神。

評分

這本書散發齣的氣息,是那種經過無數次專傢論證和工程實踐檢驗的厚重感。它不是一本關於“為什麼”的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做”的權威指南。我猜測,它會把復雜多變的地震環境簡化成一係列可量化、可控製的技術指標。比如,它可能會細緻區分不同級彆地震下,對大壩安全監測係統的響應速度要求,甚至是不同傳感器元件的耐久性標準。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這些規定顯得過於細緻和繁瑣,但正是這種對每一個環節的精雕細琢,纔構築起瞭宏大工程的安全堡壘。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技術規範”,不如說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承諾書”,是國傢對水利基礎設施穩定運行所做齣的科學承諾的文字化體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