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名 | 草書字法解析--文字學視角下的草法研究 | |||
| 定 價 | 35.00元 | |||
| 作 者 | 劉東芹 | |||
| 重 量 | 458 g | |||
| 開 本 | 16開 | |||
| 裝 幀 | 平裝 | |||
| 頁 數 | 214頁 | |||
| 齣版時間 | 第1版 (2015年6月1日) | |||
| 齣 版 社 | 高等教育齣版社 | |||
| 條 形 碼 | 9787040424546 | |||
| 內容簡介 | ||||
| 草書字法解析——文字學視角下的草法研究》是對草書字法的專題研究。通過對王羲之、懷素、孫過庭等晉唐草書作品的具體圖像分析,運用文字學研究中的構形理論、字源理論、字族理論以及異體字研究成果,閤理分離齣草書偏旁符號和草書字根符號,然後進行有機組閤,從而達到理性、高效地學習草書的效果。讀者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可以拋棄過去死記硬背的草法學習路徑,迅速進入理解式、循環式記憶,能在短期內掌握大量正確的草書字法。同時,該書對曆代草書經典的欣賞、考釋以及當代的草書創作都具有一定的藉鑒意義。 |
| 目 錄 | ||||
| 第一章 草法研究概述 一、以往草法研究的缺點和不足 二、本書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草書偏旁符號 一、左右偏旁 彳、i(言)、□、□、、彳、寶(糸)、 手、□、馬(屬)、纔(犬)、弓、木、月、 欠、火、車(卓)、歹、貝(具)、頁(頁)、 角、車(宣)、走、米、蟲、豸、足、身、 親、骨 二、字底符號 心、□、□、皿 三、字頭符號 一、人、廠、戶、屍、廣、□、門(門)、 山、立、竹、□、□ 附:草書偏旁符號列錶 第三章 草書字根符號 一、2畫、3畫 幾(殘)、口、也、亡、義(羲) 二、4畫 倉(□)、長(畏)、分、夫、斤、今、區 (匾)、犬、氏、天、韋(章)、月、止、無 (□) 三、5畫 包、處(廉)、爾(雨)、氽、戔(羹)、巨、 令、龍(琵)、盧(虛)、矛、鳥(島)、皮、 疋、且、颱、夕巳、乍、聖(裏) 四、6畫 此、次、成、耳、亙、共、亥、閤、會 (官)、夾、臼、聿、寺、羊、衣、早、至 五、7畫 辰、榖、裏、良、每、僉(愈)、壽(嘉)、 言、餘、享、足 六、8畫 單(罩)、非、官、京、居、捲、錄、其、 叔、者、隹、卒、卑 七、9畫 禺、扁、差、哥、段、柬、皆、臨、前、 鹹、相、俞、既(即)、鬼、曷 八、10畫 尊、高、兼、莫、真 九、11畫 祭、鹿、票、冥、嬰(嬰)、尊 十、12畫、13畫 曾、番、蔓、璺、闢、臬(參)、詹 十一、14畫、15畫 燕、曩 附:草書字根符號列錶 第四章 異體字與草法 一、4畫、5畫 公(颱)、屯、兮、存、召 二、6畫、7畫 亨(享、烹)、老、剋、喬(裔)、色、血、 陰、兆、靈(短)、窮(躬) 三、8畫、9畫 虎、淚(演)、實(寅)、受、臾、逆、總 四、10畫、11畫 羽、皋、害、恐、朔、笑、慚(慚)、曼 五、12畫、14畫 惠、善、替、犀、雁(腐)、(寅)、寡、 嘉、貌 六、15畫、16畫 德、器、贊(贊) 七、21畫 霸 第五章 未完全草化字根(附錶) 附:相關研究論文 參考文獻 後記 |
......
......
作為一本強調“文字學視角”的研究,書中對“異體字”和“簡化規律”的辨析是其核心亮點之一。作者沒有將草書視為孤立的藝術形式,而是緊密聯係到漢字自身的演變軌跡。例如,書中對幾個關鍵偏旁在草化過程中如何保持其指代意義的探討,提供瞭非常令人信服的證據鏈。這使得讀者在學習草書時,不再是機械地模仿綫條的走嚮,而是能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寫,背後的語義邏輯是什麼。然而,這種嚴謹性也帶來瞭一個小小的副作用——對“時代性”的強調似乎過於絕對。草書的魅力恰恰在於其極大的自由度和時代風格的差異,比如唐人的草法和宋人的草法,在簡化程度上就有所不同。這本書在確立瞭某一主流規範之後,對其他風格流派的“特例”處理上顯得略微不足,讓人感覺好像隻有一種“標準答案”,這對於追求個性錶達的書法學習者來說,可能會感到一絲束縛。
評分我嘗試著用這本書中的一些方法去臨摹瞭幾個自己平時寫得比較吃力的字,比如“之”、“與”、“以”這幾個結構復雜且變化多端的字。從效果來看,遵循書中的結構解析去重建字形,確實能有效避免結構上的混亂,讓自己的書寫在“似是而非”的邊緣找到瞭一個更穩固的支點。書中的一些口訣式的總結,比如如何處理“蠶頭燕尾”在草書中的抽象化,幫助我理清瞭過去模糊的概念。總的來說,它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方法論”書籍,它教會你如何“思考”草書的結構,而非僅僅是如何“描摹”草書的綫條。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楷書基礎,渴望從“工匠”嚮“文人書寫”過渡的進階學習者,這本書的價值無可替代。它的門檻略高,但迴報豐厚,值得反復研讀,並結閤大量實踐進行印證。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搭建得非常紮實,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梳理瞭曆代草書的發展脈絡,從章草的規整到今草的奔放,再到狂草的寫意,邏輯鏈條清晰得讓人佩服。尤其是在論述“草化”過程中,不同偏旁部首是如何進行簡化和連帶處理時,作者引入瞭大量的文字學和音韻學的視角去佐證,這一點非常新穎,突破瞭以往單純從“美學”或“技法”角度切入的局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一筆書”的探討,它不僅僅是技法上的連續性,更被賦予瞭哲學層麵的意義,暗示瞭書寫者心手相應、一氣嗬成的境界。雖然理論深度足夠,但坦白講,對於一個僅僅想“學好寫草書”的讀者來說,前期的理論鋪墊可能會顯得有點冗長和艱澀,需要一定的古文字學基礎纔能完全消化。這更像是一部學術專著,而不是一本麵嚮大眾的速成指南,閱讀過程中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專業術語和引用的文獻,但堅持下來,對草書的認知維度絕對會被拔高一個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麵采用瞭一種偏嚮傳統的深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乍一看挺有學術氣息的,不過實際拿在手裏的時候,感覺紙張的質感還可以,但內頁的印刷清晰度嘛,就稍微差那麼一點意思瞭,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字形結構圖示時,綫條的銳利度有點不夠,這對於一本研究字法的書來說,多少有點影響閱讀體驗,畢竟細節是魔鬼,草書的精髓就在於那微妙的提按頓挫和連帶關係,如果圖示不夠清晰,讀者光靠文字描述去想象,難度係數直綫上升。我本來還期待著能看到一些高分辨率的拓片或者碑帖原貌的復印件,能讓學習者更直觀地感受到古人的筆意,但似乎更多的是作者自己對字形的解析和結構重構,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略顯抽象,而對於老手來說,可能又覺得不夠“原汁原味”。整體來說,裝幀和印刷的用心程度,似乎還停留在“閤格”的範疇,離“精品”還有一段距離,希望再版時能在這方麵有所加強,畢竟好的載體能更好地承載深刻的學問。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安排上,結構性很強,但節奏的把控上略顯不均衡。前幾章對草書的曆史源流和基本用筆法則的梳理,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彆的詳盡,每一個筆畫的起收、轉摺都分析得一絲不苟,如果你是想係統地建立對“規範草書”的認知,這些內容絕對是寶藏。然而,到瞭中後段,當探討到具體字例的“草法解析”時,我感覺內容的密度突然下降瞭,解析的深度似乎不如前麵理論分析時那麼銳利。很多大傢耳熟能詳的草書字帖中的經典寫法,作者的解讀顯得相對保守,缺少那種“一語驚醒夢中人”的獨到見解。比如,對於某些行書中常見的“省筆”和“連筆”,期待看到更多大膽的、顛覆性的結構分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現有範式的歸納總結上。整體感覺,前半部的“立論”部分氣勢磅礴,後半部的“實踐”部分略顯平實,略微拉低瞭整體的閱讀興奮度。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評分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