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疗》

《未来医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里克托普 著,郑杰 译
图书标签:
  • 医疗科技
  • 人工智能
  • 健康
  • 未来
  • 生物科技
  • 医学创新
  • 数字健康
  • 精准医疗
  • 基因编辑
  • 医疗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健康界尚医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72628
商品编码:10508315783
丛书名: 《未来医疗》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5-01
页数:322
字数:3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无线医疗领域先锋人物,《颠覆医疗》作者埃里克·托普前瞻之作

全景展现未来医疗图景,定位移动医疗的下一个风口

yin领医疗变革,开启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新时代

通过深度解密全球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决策,拉开了根据个人健康GIS做出医疗选择的序幕。

大数据时代下,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你将成为自己身体的COO

树兰医疗CEO郑杰倾情翻译,中国心脏联盟主席胡大一、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专文作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前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深圳碳云智能科技创始人王俊,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知名作家冯唐;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周涛,微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廖杰远,著名大数据专家,OMAHA基金会理事长涂子沛,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上海市第yi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IMS Health咨询、市场调研和技术应用总裁张猛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quan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在大数据开启的智能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大数据时代下,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终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埃里克·托普

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上第yi家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 Health Institute)。

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 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目录Catalog 第1部分  未来医疗的本质  
以往在就医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 为你看病”将变成过去式。尽管未来你仍需要医生,但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无论白天或黑夜,你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随时联系非常有名望的医生,你们在屏幕两头进行交流,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为你诊疗,而不需要你排队苦苦等待。 
 
01 颠覆医患关系  
02 地位主导的家长式医疗   
03 发现重大变革的前兆   
04 安吉丽娜?朱莉的医疗选择  

第2部分  数据革命成就个体化医疗  
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人体GIS),它将包括你的全基因组序列、传感器数据、医疗记录、扫描影像等。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将可以根据自己的GIS信息作出重要的医疗选择,并根据情况和需求订制个体化的医疗方案。  

05 我的医疗数据信息系统   
06 我的实验室检查和扫描   
07 我的档案和药物   
08 我的医疗支出   
09 我的智能手机医生  

第3部分  重塑医疗生态体系  
未来的医院可以不直接接触患者,数据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经过医疗培训会成为“住院医生”,医护人员的照料会给患者一种亲切感。患者对医疗数据可随时调取,并且完全可以在家中享受医疗服务。对于今天的医学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是黄金,而是信息。 
 
10 设计未来的医院   
11 医疗的慕课运动   
12 如何保障医疗数据的稳私与安全   
13 即将实现的疾病预测和预防   
14 穷人与富人的平等医疗   
15 医疗解放的全新模式   在线试读Online Reading 回到1996 年,电视剧《宋飞正传》(Seinfeld)讲述了一个胡搅蛮缠的病人的故事。朱莉娅? 路易斯–德瑞弗斯(Julia Louis-Dreyfus)所饰演的伊莱恩? 本尼斯患了皮疹,但医生一直拒绝接诊。事情的起因源于四年前的一次预约,当时伊莱恩不愿意为检查一颗痣而更换衣服,从那以后,她的医生就给她贴上了“难搞”的标签。她希望从病历中删除这一不良记录,但医生并不配合,反而把她标记为“非常难搞”的类型。于是,她和克雷默计划着,让克雷默假扮成范诺斯特兰医生,设法把她的病历偷出来。但事与愿违,她不但没有拿到自己的病历,甚至连克雷默的病历都被记录上了假扮医生的经历。这个片段很滑稽,但同时又发人深省,因为这正是医疗的一部分现状。

20 年后的今天,医生们仍然在为患者贴标签、定等级。 尽管花了钱来看病,但病人通常看不见自己的病历,更别说保存这些就诊记录或一同参与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了。病人们总是因为一个病症不得不多询问几名医生,而且要等上数周才能预约到。病人和医生的交流时间也相当有限,一般不到10分钟,甚至经常由于医生在不停地敲打键盘而没有眼神交流。

然而,一种新型、民主、便捷的医疗模式正在兴起。今天,如果伊莱恩想做皮疹的评估检查,她需要做的仅仅是用智能手机拍张照,再下载一个医疗应用程序来处理这张照片。不出数分钟,一个被验证过的比大多数医生的诊断还要准确的计算机算法就可以对她的皮疹给出书面评估。评估报告会告诉她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做,是局部涂些软膏还是找皮肤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等等。伊莱恩甚至可以运用应用程序查看大众对附近皮肤科医生的点评来进行比较,比如一次就诊的花费,甚至可以知道这个医生是否难对付。就诊的时候,她可以索取一份病历复印件,可以要求查阅并修改病历内容(特别是被错误标记时)。当然,更有可能的是她根本不用去看医生,就能随时随地对健康状况进行诊断评估。这样她将大大避免就医的延误、不便和浪费财力,而且压根就不需要找人去偷病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对比显现了新时代医疗的本质:以移动数字化为技术特征,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平台。这种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银行业等几乎所有行业。一切可按需即刻发生,这些可不是简单地安装智能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嵌入内置的GPS 导航就能实现的。经过人们多年的努力,除了医疗,迅速解决一件件事情都已经成为常态。而现在,医疗的变革也已势不可挡。

获取一流的医疗服务与在亚马xun网站下单购置东西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所讨论的不是买一本书,而是生命中*为珍贵的健康,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信息和个性化。我们身处的时代,每个人都可拥有自己完整的医疗健康数据,并在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里处理和计算这些数据。完整的个人医疗信息将变得容易获取、可分析、可互通。个人逐渐被置于健康管理的中心地位,这将是一次颠覆性的主导权转移,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医学之神。以往在就医过程中*司空见惯的一句话“医生现在过来为你看病”8 将变成过去式。你还是会继续需要医生,但医患之间的关系将彻底颠覆。

无论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你的智能手机都可随时连接上另一端的医生,你们在屏幕两头进行交流,而不需要你苦等一个小时。8 为你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可能不是你的初级保健医生,而是一位有名望的医生,他通过安全的在线视频来执医。当然,咨询问诊的过程也会包括一部分远程的标准体格检查。更重要的是,医生会把你完整的健康数据全盘打包分享给你,包括传感器收集的健康数据、扫描影像、实验室检查数据和基因序列等,而不仅仅是电子病历。我们所讨论的是关于你自身产生的TB 级数据,从在母亲的子宫孕育开始到生命结束,不断将数据积累和储存在个人云,并随时对一些数据信号进行挖掘,甚至做到在疾病发生前及时进行预防。

当然,还有比你自身的“迷你”大数据更有趣的东西。“民主”的含义是“使所有人都可获取”。但到目前为止,医疗数据仍只有医生可知。如果病人够幸运,一些数据如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扫描等可以通过邮件获得。但更现实的可能情况是,护士或医师助理会通过电话简单地转告大致结果(比如“一切正常”),即使是这种方式,现在也还是少数。真正幸运的病人(在美国少于1/10)可能会收到包含所有相关医疗数据的电子邮件。

但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着,患者慢慢开始通过个人设备来生成个人数据。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对自己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检测,甚至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心电监测。这些数据一旦获得,即可马上进行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可以随时更新、存储并按个人意愿共享。我曾经收到一个病人发来的一封邮件,主题为“我患了心房颤动,现在该怎么办”,并附上了心电监测的结果,那时开始我就知道一切已经发生了变化。手机除了简单的记录数据,还能解读数据,智能算法正逐渐取代我作为心脏专家的一项技能。若把这种能力装进人们的口袋里,那么前往急诊室急救或进行紧急门诊预约将不再是问题。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诊断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物理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任何医生,甚至是一个机器,都可以帮助你进行。

过去几年中,三次在飞机上对病危的乘客进行急救的经历让我愈发觉得医疗已经改变。第1次是有位乘客突然出现胸口不适、直冒汗的症状,我利用手机内置的心电图检测软件立刻确定该乘客是急性心肌梗死,于是飞机紧急迫降。那时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传感器和相关的检测软件,空中乘务员或任何一名乘客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如果有任何疑惑,心电图就会通过飞机上的无线网络传输给地面的医疗人员,实施呼救。在第二次经历中,一位年轻的女乘客在飞机上突然出现恐慌、呼吸困难、脉搏急促等症状。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心率达140 次/ 分钟,再经询问,很容易推测她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事后验证确实如此。那时需要做的只是握住她的手进行言语安抚。而*近一次,我遇到的案例则是一位男士在飞机起飞后突然昏迷在座位上。我在空中用智能手机对他进行了体格检查,对心电图、血压测量、血氧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率的心脏超声影像设备的数据进行汇总后显示该乘客情况稳定,可能只是经受了暂时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因此飞机可继续航行。尽管空勤人员询问了飞机上是否有医生,但事实上,这三位乘客都不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做判断,当时所需的只是可收集体征数据的各类工具。

这些工具不仅仅可用于对心脏的检测方面,如今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生理检测(如脑电波、眼压、肺功能以及情绪检测等)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可以对自身进行多项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眼睛、耳朵、喉咙、心脏和肺部等。未来,大多数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进行操作。

要真正做到医疗民主化,这些工具必须能为普通人所用,而不单单是精英人士和富人,而实现这些指日可待。事实证明,智能手机技术在人类历史上普及得*快:在美国,25% 的人花了13 年来习惯普通手机的使用,但只用了2年时间就适应了智能手机(见图1-1)。目前全世界已有1/4 的人口正在使用智能手机, 然而,现在地球上总共超过72.5 亿的人中,大约只有20 亿人拥有智能手机,这个比例也是不争的挑战。当然,有智能手机还不够,手机必须通过宽带互联网进行连接才能发挥作用,而这样的时代确实已经来临。一些互联网普及项目如Internet.org 和其他类似的项目正致力于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免费的互联网服务。

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能够玩转摩尔定律。我们可以做到将20 多亿只晶体管塞入一部智能手机,指数级地降低了实现大众化的数字医疗所需的技术成本。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以智能手机为枢纽的医疗创新成本都是相当低廉的,如制造心电传感器的成本大约为50 美分。除了代码编写的开发及维护所需的成本,软件完全免费。智能手机的价格正变得低廉到令人难以置信,估计每部手机的成本少于35 美元,即使没有那些花哨的附加功能,也已包含了智能手机全部关键的特征。13-15 因此,即使是在通布图(非洲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座城市)的偏远腹地,也都覆盖了移动网络信号,使得大量医疗行为能够开展:实时获取生物传感器传输数据、开展多项体格检查、进行大量实验室检查等。这将是一个向人类推广新型医疗模式的开端,也许降低全世界日益增长的医疗支出的*好方式就是向人们提供具有互联网服务的廉价智能手机。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