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为清代名医徐灵胎所著,初刊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此本共一卷。书前有徐氏自序,次列《凡例》,后接目录及正文。其中正文收录一百种药物,依目次分上、中、下三品排列。其中上品63种,中品25种,下品12种。各品级下,录栽该品所收药物经文(《本经》条文取自《大观本草》),每句经文下为徐氏注文,并在各药后另加按语 详析每味药之性味、主治、功效、药理,而产地、异名因难定其实,故.而一概不录。
徐氏认为前人本草注述之作,“只释其所当然,而未推测其所以然”.故而编著此书,以达到“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识其所以然。因此悟彼,方药不致误用”的目的。徐氏为崇古派的代表,书中阐述病理、生理妊然援引《内经≥,并推崇张仲景用药之义。同时徐氏突出运用了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及取象比类等思维方式阐述。以此本内容观之,本书可视为阐述本草药用机制与用药规律之著作。《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评价为:“凡所笺释,多有精意,较李时珍《本草纲目》所栽发明诸条,颇为简要”。
此次整理,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清半松斋刻本《徐氏医书六种》为底本,《四库全书》为校本,以期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一个研究参考的读本。
目录
上品
丹砂
云母
石钟乳
矾石
丰卜硝
滑石
赢余粮
紫石英
五石月旨
扁青
菖蒲
菊花
人参
甘蕈
干地黄
米
菟丝子
牛膝
柴胡
……
中品
下品
精彩书摘
麦门冬
味甘,平。主心腹结气,解枯燥之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补续胃中之阴气。赢瘦短气。补胃则生肌,清火则益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后天足则体健而能耐饥也。
麦冬甘平滋润,为纯补胃阴之药。后人以为肺药者,盖土能生金,肺气全恃胃阴以生。胃气润肺,自资其益也。
车前子
味甘,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专利下焦气分。除湿痹。湿必由膀胱出,下焦利则湿气除。久服,轻身耐老。气顺湿除,则肢体康强也。
凡多子之药皆属肾,故古方用入补肾药中。盖肾者,人之子宫也。车前多子,亦肾经之药。然以其质滑而气薄,不能全补,则为肾腑膀胱之药。膀胱乃肾气输泄之道路也。
木香
味辛。主邪气,辟毒疫温鬼,气极芳烈,能除邪秽不祥也。强志,香气通于心。主淋露。心与小肠为表里,心气下交与小肠,则便得调矣。久服,不梦寤、魇寐。心气通则神魂定。
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薏苡仁
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专除阳明之湿热。下气。直达下焦。久服,轻身益气。阳明气利则体强而气充也。其根下三虫。除阳明湿热所生之虫。
薏苡仁甘淡冲和,质类米谷,又体重力厚,故能补益胃气,舒筋除湿中虚,故又能通降湿热使下行。盖凡筋急痹痛等疾,皆痿证之类。《内经》治痿独取阳明,薏苡为阳明之药,故能已诸疾也。
泽泻
味甘,寒。主风寒湿痹,凡挟水气之疾,皆能除之。乳难,乳亦水类,故能通乳也。消水,使水归于膀胱。养五脏,益气力,水气除则脏安而气生也。肥健,脾恶湿,脾气燥,则肌肉充而肥健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皆涤水除湿之功。能行水上,水气尽,则身轻而入水不没矣。
泽泻乃通利脾胃之药,以其淡渗能利土中之水,水去则土燥而气充,脾恶湿故也。但湿气必自膀胱而出,泽泻能下达膀胱,故又为膀胱之药。
远志
味苦,温。主咳逆,气滞之咳。伤中,补不足,心主营,营气顺则中焦自足。除邪气,利九窍,辛香疏达,则能辟秽通窍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心气通则精足神全矣。倍力,心气盛则脾气亦强,而力生也。久服,轻身不老。气和之效。
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故为心家气分之药。心火能生脾土,心气盛,则脾气亦和,故又能益中焦之气也。
龙胆
味苦涩。主骨间寒热,治肝邪犯肾之寒热。惊痫邪气,肝火犯心之邪。续绝伤,敛筋骨之气。定五脏,敛脏中之气。杀蛊毒。除热结之气。久服,益智不忘,收敛心中之神气。轻身耐老。热邪去而正气归,故有此效。
……
前言/序言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也便宜,物流很快,经常有活动,买书很实惠,以后还会继续关注本店,满意,给个超赞。继续买买买。
评分
☆☆☆☆☆
东西买给别人的,还可以吧,物流很快的。
评分
☆☆☆☆☆
喜欢这本书。
评分
☆☆☆☆☆
京东购物一直都比较满意,很放心,最重要送货及时
评分
☆☆☆☆☆
在京东上买的东西,没的说!比较之后,还是京东!熟悉京东界面了!主要为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
☆☆☆☆☆
非常好,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
东西买给别人的,还可以吧,物流很快的。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也便宜,物流很快,经常有活动,买书很实惠,以后还会继续关注本店,满意,给个超赞。继续买买买。
评分
☆☆☆☆☆
这本书很好纸张与排版也相当不错。在研究伤寒的著作中,日这本书的价值非常高,历来被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