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或政治思想史研究,而更接近学术史研究的范畴。因此,在关注研究对象作为政治学者与知识分子这两重身份的同时,更侧重其学术的一面。《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有两个目的:其一,具体考察萧公权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政治判断的具体内容;其二,追踪其学术研究与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及西方政治学者的关系,思考其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判断背后隐蔽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特征,阐明其政治学研究的基本立场。《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依时间顺序考察、分析其主要著述及其学术思想。
内容简介
萧公权(1897-1981)是上世纪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政治学家,曾执教于中美各大学,任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等一届院士。他早年留美期间专攻政治哲学,以《政治多元论》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教授政治学、法哲学、中西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制度等课程的同时,留下了《中国政治思想史》、《迹园文录》、《宪政与民主》、《自由的理论与实际》、《中国乡村》、《现代中国与新世界》等中英文论著。这些著述以现代西方政治理论、中西方政治思想、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广泛涉及政治多元论与政治一元论的关系、立宪主义与民主主义诸问题、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现代化问题、中西文化论争,以及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乌托邦思想等。萧公权学术思想之博厚与精深,行文之细密与笃实,对史料的钩沉及其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是罕见的。他融合中西学术之精华,以创造性的灼见和独辟蹊径的史识,深得中西学界的敬仰和赞誉。本书将在系统考察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其问题意识之所在,探讨其学术思想的特征及意义。
作者简介
张允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东京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研究范围涉及宪政理论、政经哲学、政治思想史等领域。近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有:《宪政的伦理基础》(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秋委号)、《萧公权的民国宪政论》(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3期)、《日本有关人权的第三者效力的论说与实践》(载《宪政论丛》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日本宪法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载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日本学》第1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现代中国的“自由社会主义”》(载《自由主义与中国近代传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荻生徂徕的封建论及其对宋儒的批判》(载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日本学》第11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02年)、《萧公权的“自由社会主义”观》(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纪》2002年2月号[总第69期]等。
目录
序 家庭环境与学术背景
第一章 宪政的伦理基础:《政治多元论》及西方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政治多元论》的写作背景
一、中国政治学界与政治多元论
二、美国政治学界与政治多元论
第二节 主权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多元论》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第三节《政治多元论》的影响、评价及其研究方法论
第二章 理念与现实之间:一个政治学者的政治思虑
第一节 学术与政治
第二节 一个政治学者的政治判断
一、宪政与“训政”
二、选举、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
三、外交、国防、国际政治
第三节 “自由社会主义”的理念
一、两种“民主”
二、“自由社会主义”的内涵
三、“遂生达意”的自由观
第三章 反思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史》与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第一节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写作背景
第二节《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与特色
一、本书的结构与时代划分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学术思想及其特色
第三节 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
第四章 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拓展清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帝制中国乡村统治研究
一、准备阶段的治学方法论
二、《中国乡村》的核心内容与问题意识
三、帝制中国乡村统治研究的持续及其意
第二节 戊戌维新的立体像
第三节 康有为研究的意图与意义
一、重新评价康有为
二、《现代中国与新世界》的主要内容与问题意识
三、康有为研究的意义与萧公权的文明观
跋“综合”的问题:政治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前言/序言
宪政、理性与历史:萧公权的学术与思想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