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柴老贴画:20世纪90年代

中国火柴老贴画:20世纪90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建森,蔼苓 著
图书标签:
  • 怀旧
  • 民俗
  • 老物件
  • 收藏
  • 火柴贴
  • 中国文化
  • 艺术设计
  • 复古
  • 九十年代
  • 大众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035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06183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珍品典藏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页数:2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火柴贴画虽小但精巧美观,在方寸之间,可以看到历史故事、绘画书法、金石篆刻、山川日月、鱼虫花鸟、名胜古迹、民情风俗,真是无所不有,囊括其中,难怪人们趋之若鹜般地进行这项收藏。使收藏者既增添快乐又增长知识,何乐不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对香港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谈,邓小平主席明确表态“中国主权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并提出采用“一国两制”的方法来收复香港主权,制定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案,使香港得以顺利回归和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发展,实现了“平稳过渡”,赢得了香港的回归。

作者简介

龚建森,江苏扬州人。少年时即开始收藏火柴贴画,到目前已收集了近10万枚贴画精品。现任扬州火花协会秘书长。在近20年的火花收藏中,多次参与国家级展出,在学校、机关、企业、社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火花专题巡回展,并有多篇火花论文在报刊发表,曾荣获2003年“火花天地”十佳论文奖。
蔼苓,编审。编著出版以下图书:《莎士比亚名剧卡通本》套书10本、《鲁迅名著精品卡通本》套书10本、《世界名著卡通读本》套书10本、《安徒生精晶卡通读本》套书10本、《快乐起飞情商训练》套书6本、《一学就会》套书5本、《中国电影老海报》套书6本、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避免重大疾患社区科普卡通读本》套书4本。

内页插图

目录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纪念
众望所归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50周年
百年沧桑
和平颂
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祖国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八十周年
毛泽东标准像
功盖华夏绝唱千古
一代伟人毛泽东
红旗飘飘
一代伟人周恩来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第届世界女子足球
锦标赛
第三届全国农民
运动会
第七届全运会吉祥物
97八运会徽
第八届亚洲轮滑
锦标赛
第四次人口普查
第五届全国书市
藏书票
滕玉梦百子迎奥运
画展
中国主要城市标志
性建筑
国庆五十周年
历史不能忘记
怀旧老照片
旧景烟云
古钱上的名人书法
“佛”字书法
古代名匾
祖国别称
古代战车
秦汉瓦当
画当
字当
故宫藏画选
黄帝的子孙
老戏曲年画
马王堆古汉
健身图
中国古代体育
十八般武艺
兵器
中外科学家
明清瓷器
古代笔筒
明清紫砂陶艺
中国古代屏风
三十六计
招财进宝
蔡志忠漫画
何立伟漫画戏语
华君武漫画
齐自石
张大干画选
范曾十二生肖
丰子恺漫画集
中国插花艺术百图
中国风筝
人体世界名画
爱的幽默
漫画谜语
奇思妙想
世界风光
神笔马良
高山族民间故事
历代诗人
杜甫
京剧人物图谱
后妃图

精彩书摘

第十五枚贴画是“江苏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南京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多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见屋即烧,从中华门到风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大多数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一片狼藉。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共屠杀了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共计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
第十六枚贴画是“侵华日军第731细菌战部队旧址”。日本731部队是以人体做试验的细菌部队。731部队的动机及目的都是围绕着凶残、野蛮和屠杀中国人民而进行的,其行径完全背离了人类文明的准则,是以牺牲中国人为代价,连侵略者都知道这是十分无耻的行为。731部队的行径被揭露后引起了天人共怒、人皆诛之。画面中的731遗址,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它不同于广岛原爆遗址,它比一个种族灭绝另一个种族的性质更为恶劣,731部队对中国人民实行的种种法西斯的罪行将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前言/序言


《中国火柴老贴画:20世纪90年代》是一本集结了特定时期中国火柴包装贴画的画册。它并非一本叙事性的书籍,而是一份珍贵的视觉档案,通过一枚枚小巧的火柴贴画,折射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生活百态、时代印记和审美风潮。 本书收录的贴画,来自于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可能接触到的火柴盒。这些不起眼的贴画,曾是火柴盒包装上最直观的视觉元素,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是当时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体现。翻开这本书,你将看到的是一幅幅浓缩的时代画卷。 内容聚焦与艺术价值: 本书的“内容”在于其所呈现的庞大、细致的视觉资料。这些贴画并非随意拼贴,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绘制。它们涵盖了极其广泛的主题,从日常生活场景到宏大的社会叙事,从自然风光到神话传说,从革命宣传到商业广告,无所不包。 生活图景: 你可以看到描绘农耕景象的田园牧歌,反映城市生活点滴的街景,展现家庭温馨瞬间的人物画,以及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场景。这些贴画以朴实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90年代普通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时代精神与宣传: 90年代是中国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火柴贴画也敏锐地捕捉并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部分贴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可能涉及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民族团结的宣传,科技进步的描绘,或是对美好未来的展望。这些贴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思潮的反映。 文化传承与流行元素: 许多贴画也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戏曲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典诗词意境等。同时,90年代特有的流行文化和消费主义的萌芽,也可能在一些贴画的设计中有所体现,比如早期的商业广告、卡通形象的运用等。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尽管是小小的贴画,其艺术风格却呈现出多样性。有的线条粗犷有力,色彩鲜明,充满力量感;有的则细腻柔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还有的带有浓厚的装饰性,图案精美,充满设计感。这种风格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美术创作的活跃状态和不同艺术家、画工的个性表达。 地域特色与行业区分: 不同的火柴厂、不同的地区,其贴画的设计风格也可能存在差异,为研究地域文化和工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一些贴画可能直接与特定行业相关,如展现工业生产场景、农产品推介等。 为何具有收藏与研究价值: 《中国火柴老贴画:20世纪90年代》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它更像是一部“平民史”,一份“视觉记忆”。 社会学视角: 通过这些贴画,我们可以窥见90年代中国的社会结构、阶层分布、生活习俗、价值取向等,是研究当时社会变迁的生动素材。 美术史视角: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90年代中国民间美术、插画艺术、平面设计等领域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 消费文化研究: 贴画作为一种早期的视觉营销手段,记录了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的演变和消费文化的兴起。 怀旧与情感共鸣: 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这些贴画唤醒的是尘封的记忆,是童年时的惊喜,是生活中的点滴温暖,具有深厚的怀旧价值。 设计灵感来源: 对于当代设计师、艺术家而言,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个性的贴画,是不可多得的设计灵感库。 本书的呈现方式: 本书将以高清、精美的图片形式,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些珍贵的火柴贴画。每幅贴画都可能配有简要的说明,介绍其可能的主题、来源或创作背景(如果已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和文化内涵。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大方,旨在让读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富有时代感的视觉作品上。 总而言之,《中国火柴老贴画:20世纪90年代》是一本集视觉艺术、历史记忆、社会文化研究价值于一体的独特画册,它以火柴贴画为载体,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温那个既熟悉又遥远的年代,感受中国社会在那十年间的生动变迁与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扇尘封已久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90年代中国社会鲜活的视觉图景。我之所以如此钟爱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对火柴贴画的简单堆砌,而是充满了作者对那个时代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洞察。在翻阅的过程中,我被那些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贴画深深吸引。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那些描绘“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贴画的深入解读。这些贴画,以其温馨的画面和积极的寓意,展现了90年代人们对家庭的重视,以及对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不仅仅是描述画面本身,更是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分析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变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变迁。再比如,书中对那些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贴画的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人们对国家发展和民族认同的认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趣味知识”,比如不同火柴厂的特色,以及一些贴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细节的加入,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生动。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斥着独特视觉语言的年代。90年代,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探索的时期,而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时间胶囊,将那时被我们忽视却又无处不在的火柴老贴画,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呈现在眼前。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图案,它们并非我们今天所见的精美插画,却自有其粗犷而鲜明的生命力。比如,那些描绘劳动模范、英勇战士的画面,虽然构图简单,但人物形象饱满,表情坚毅,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力量。还有那些展现各地风光、民俗风情的贴画,虽然寥寥几笔,却勾勒出那个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最令人玩味的是,作者在介绍这些贴画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幅贴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甚至是当时的流行文化。这使得原本可能被视为“旧物”的火柴贴画,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例如,书中对某一时期出现的特定主题贴画的分析,就能窥见当时国家宣传的重点,以及民众的普遍关注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这些贴画的“解读”部分,他能从一个看似普通的画面中,提炼出深刻的寓意,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物品,也能承载着厚重的时代记忆,成为研究历史、理解社会变迁的宝贵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柴贴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9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百科全书。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的老物件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则满足了我对90年代火柴贴画的探索欲。与其说这是一本介绍贴画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次深入90年代社会肌理的旅程。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那些曾经散落在生活各个角落的火柴盒贴画,重新组织、梳理,并赋予了新的解读。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主题贴画的分类和分析。比如,书中对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贴画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贴画往往倡导人们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而另一类以“革命英雄”为主题的贴画,则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英勇事迹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创作背景、印刷工艺,甚至是一些收藏故事。这些细节的加入,让整本书的叙述更加立体、生动,仿佛我亲眼见证了这些贴画的诞生与流传。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那些火柴贴画爱好者看的,更是给每一个对9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感兴趣的人。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读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街头巷尾的景象,听到了人们的谈话,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

评分

我一直认为,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小物件”,往往蕴藏着最真实的时代记忆。这本书,就如同一个宝藏,将90年代的中国火柴贴画,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这些贴画的“再创造”和“再解读”。他不仅仅是展示了这些贴画,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幅贴画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甚至是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例如,书中对那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贴画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90年代人们对祖国壮丽风光的自豪与赞美,以及当时国家旅游业的初步发展。而另一类以“科技进步”为主题的贴画,则以其充满未来感的画面,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科技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往往能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某个贴画的设计理念,或者某个图案的象征意义。这些细节的加入,使得整本书的叙述更加丰富和生动。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收藏家看的,更是给每一个想要了解9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读者。它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怀旧气息,又兼具深刻历史洞察力的读物。我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出90年代的火柴贴画,而是将这些贴画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生活化”贴画的呈现。这些贴画,描绘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的温馨时刻,到工厂的辛勤劳动,再到乡村的丰收景象,它们以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方式,展现了90年代中国社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故事,比如通过一幅描绘小孩子玩耍的贴画,就能联想到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以及家庭教育的特点。而另一类以“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贴画,则以其鲜明的色彩和鼓舞人心的口号,传递出那个年代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社会氛围。作者在分析这些贴画时,往往能将它们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社会思潮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趣味知识”,比如不同火柴厂的标志特点,以及一些贴画背后的民间故事。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

评分

这本书,就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时光机器,将我带回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90年代。我之所以对它如此着迷,是因为它以一种极其独特和深入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期中国的火柴贴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罗列这些贴画,而是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态度,挖掘了每一幅贴画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例如,书中对那些描绘“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贴画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活力。而另一类以“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为主题的贴画,则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下一代的关爱和重视。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善于将它们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创作故事”,以及一些贴画的设计理念。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柴贴画的书,更是一扇通往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大门,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真实面貌的,往往是那些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碎片”。这本书,就如同一个充满智慧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探索90年代中国火柴贴画这一“碎片”的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90年代,与那些火柴贴画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时代的脉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这些贴画,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致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解读了每一幅贴画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例如,书中对那些描绘“科学技术”和“未来发展”的贴画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90年代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另一类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贴画,则以其倡导戒烟限酒、加强体育锻炼的画面,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国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善于将它们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收藏趣事”,以及一些贴画的设计演变。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真实面貌的,往往是那些被主流文化所忽视的“碎片”。这本书,恰恰就是对90年代中国火柴贴画这一“碎片”进行的深度挖掘与精彩呈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90年代,与那些火柴贴画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时代的变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贴画,而是通过对每一幅贴画背后故事的挖掘,以及对同一主题不同时期贴画的对比分析,勾勒出了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例如,书中对“儿童成长”主题贴画的解读,不仅展示了当时儿童的形象和生活场景,更折射出当时教育理念、家庭观念的变化。再比如,对“科技发展”主题贴画的分析,则能清晰地看到那个年代人们对科技进步的渴望与憧憬。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者还探讨了火柴贴画的艺术风格演变,从早期相对写实、朴素的风格,到后期逐渐受到商业化影响,出现了一些更具表现力、更具时代感的画面。这种艺术风格的分析,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大大提升,也让我对90年代的视觉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9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让我惊艳的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90年代的火柴贴画并没有太多概念,只觉得它们是些小小的、过时的印刷品。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非凡的视角,将这些被遗忘的“小物件”,变成了研究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一把钥匙。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那些“非主流”贴画的挖掘。比如,书中收录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场景为主题的贴画,从家庭聚会到田间劳作,从城市街景到乡村风光,这些贴画以其朴实无华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中的点滴乐趣。作者通过对这些画面的细致解读,让我们看到了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生活气息,以及人们在变化中坚守的温情。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宣传画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一些关于环保、科技进步、改革开放的贴画,它们以鲜明的色彩和口号,传递着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将它们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入的剖析,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政策导向。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细节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件,却能承载着最丰富的时代信息。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带领我走进90年代中国火柴贴画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老物件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那个时期视觉文化的好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是展示了这些贴画,而是以一种极为细腻和深入的方式,解读了每一幅贴画背后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例如,书中对那些描绘“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的贴画的分析,就让我看到了90年代社会对勤劳、奉献精神的推崇,以及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导向。而另一类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贴画,则以其温馨而朴实的画面,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家庭的珍视,以及生活中的点滴温情。作者在解读这些贴画时,善于将它们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潮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关于火柴贴画的“创作故事”,以及一些贴画的设计理念。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柴贴画的书,更是一扇通往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大门,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