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硬核”的。它没有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没有设置引人入胜的章节引导,更没有采用现代学术写作中常见的流畅叙事手法。整本书的基调是沉稳、克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刻板的。翻开任何一页,你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倾注的巨大心力,他们对文献的尊重近乎于虔诚。然而,这份虔诚往往转化为了一种阅读上的门槛。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学者,站在一座知识的迷宫前,尽管路标清晰(即目录和索引),但迷宫本身的设计过于复杂。书中的信息量是爆炸性的,但这些信息被组织成了一种极其严密、却又相对缺乏弹性的结构。如果你期待从中学到一些关于温州文学思想的“精髓”或“金句”,恐怕要大费周章地在浩如烟海的条目中自行提炼。它的价值在于它“是”,而不是它“说了什么”,这使得其作为一本“可读物”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评分说真的,这四册书摆在书架上,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就觉得很有气势,但实际阅读体验嘛,就如同品尝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觉得辛辣、味道复杂,甚至有些难以捉摸,需要时间去适应它的醇厚。我原本以为“经籍志”会带我领略一些温州文人墨客的风采,或许能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手稿片段,或者对某些重要典籍有独到的见解。然而,这本书的风格极其“档案化”,它更像是文献的编目和考订,而不是解读和评论。每一个条目都显得中规中矩,遵循着古典文献学的规范,这固然体现了编纂者的严谨态度,却也牺牲了一定的可读性。我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可以引发共鸣的情感连接,但更多的是面对一个个冷冰冰的文献名称、作者生平的简述以及版本流传的脉络。对我而言,理解它需要一定的文献学背景知识,否则很容易迷失在那些专业的术语和繁复的引证之中。它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把毕生的知识都倾囊相授,但讲解方式过于直白和全面,反而让听者感觉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去吸收。
评分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二字,几乎是压倒性的。这显然不是面向大众读者的普及读物,其行文风格充满了古籍整理的韵味,精确到每一个字、每一个版本号都经过了反复的核对。阅读它,需要时刻保持一种学术研究的警惕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我尝试着将其中的某些部分当作历史掌故来阅读,结果发现这种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因为书中提供的线索往往是链条式的,而非故事性的。它更像是一部地方文献的“普查报告”,详尽地记录了哪些书存在过、谁收藏过、版本有何差异,其信息的密度极高。举个例子,当你查找一个作者的名字时,你得到的是他所有已知著作的清单,而不是他的生平轶事或思想变迁。这种详尽的记录对于文献考证者无疑是宝库,但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文字构建起温州文化图景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框架太过骨感,缺少血肉的填充。它需要读者自带“背景知识滤镜”才能真正领会其妙处。
评分这套书啊,说实话,我当初是抱着极大的期待买的,毕竟“温州经籍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让人联想到浩如烟海的古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翻阅,感觉嘛,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图书馆,里面堆满了各种古老的档案和目录,标签清晰,分类明确,每一册都像是一个详细的索引卡片柜。它更像是一部工具书,一本非常严谨的学术参考资料,而不是那种可以让你沉浸其中、读得津津有味的文学作品。如果你是指望从中读出什么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或者有什么精彩的学术辩论,那可能会有些失望。它更多的是一种“记录”和“梳理”,把温州地区流传过的、收藏过的文献资料一一罗列出来,考据得非常扎实,文献来源也列得清清楚楚。对于那些专门研究地方文献或者需要进行文献溯源的学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砖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但对于我这样,只是想对温州文化有个大致了解的普通爱好者,初读时,那种信息量的密集和缺乏故事性的叙述方式,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吃力,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慢慢消化。它就像是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指引方向很明确,但你得自己去探索地图上的每一条小路。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体量和内容的浩瀚。四卷本的规模,本身就暗示了其所涵盖资料的广度与深度。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如果用建筑来比喻,它不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艺术宫殿,而更像是一座功能性极强的档案馆,每一层楼、每一个房间都塞满了分类明确的卷宗。重点在于“藏”与“录”,而非“说”与“评”。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从中找出一些关于特定流派思想的深入分析,或者对某些稀有版本的细致描摹,但发现这种内容极为稀疏,或者需要我自行从那些目录式的记载中去推导出结论。它对温州地方文献的保存工作功不可没,这份功绩是无可厚非的,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地基。但对于我这种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知识和乐趣的读者来说,它需要极强的自我驱动力去深入挖掘,否则很容易将它视为一本“查阅完即合上”的参考工具,而非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它的价值在于其索引性,而非其阐释性。
评分《温州经籍志》为温州地方艺文专志,共三十六卷,记载了温州旧属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玉环六县自唐迄清道光年间温州人或有关温州之著述,共收1300余家,1759部。按四部分类,于每目之下,则按朝代排序,其下再按作者排序。每书录书名、卷数、前志著录情况、原书序跋及前人之评议识语等,并注明存、佚、缺、未见四项。若存,则多载明版本。如有评论考证,则加案语于后。全书考证精详,体例谨严,网罗宏富。所加各条案语,甚为精到,于“学派升降、文人风尚异同之微尤详”。被学界目为地方艺文志之冠,有“一郡文献之帜志”之誉。此次整理,以孙诒让再稿本为工作底本,参以初稿、定稿以及孙延钊批校的浙图刊本,并利用孙延钊所撰校勘记。同时除对文字进行校勘外,还就孙诒让考订疏误之处及其云“未见”、“已佚”之书而今存者,略加考辨。体验非常好,性价比非常高!书质量很满意! 算上各种优惠券,折算下来大概10元一本。在京东买书的好处就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对书籍不是特别急切的话,可以等待京东出优惠券。一般来说优惠券最大的力度我见过的是有全场满200-80的东券,更犀利的是,还可以叠加一些京东诸如买满6本减最低价2本、满150立减50等待立减活动。非常的超值!!下面关于这本书和这一类书,以及读书的重要性,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的好处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这要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像世上既有不识字的流浪汉,也有满腹经纶的穷秀才一样。然而,没有文化却不可能成为名医、工程师,研制不出原子弹,造不出航母,要想成为社会名流、带动生产力的进步,不读书是绝对不可能的。正如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说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正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可以推测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是何其难,要是连食品药品说明书都看不懂,那该多不方便呀。因此,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努力读书吧。它会使你变得聪明,给你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社会中翱翔。
评分图书很好,可以购买。
评分图多赏,池香洗砚,山秀藏书。
评分就是书的定价太高了,出版社挣太多了
评分一直以来就想买的一套书,等了很久了,趁着京东活动,赶紧抢了一套,很喜欢,。《温州经籍志》,清孙诒让撰,温州地方艺文专志。(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道光二十八年八月十九(1848.9.16)生。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举人。光绪前期捐官刑部主事,不久称病还乡。五试礼部不遇,遂一意古学,专心著述。晚年有志振兴教育,认为“自强之原,莫先于兴学”。出任温州府中学堂、温州师范学堂总理,又被公推为浙江教育会会长。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908.6.20)去世。年六十一。浙中各学堂均停课哀悼。章太炎有《瑞安孙先生伤辞》,又撰有《孙诒让传》。张謇撰《孙徵君墓表》。传见《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朱芳圃撰《孙诒让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史学丛书》),宋慈抱撰《孙籀庼先生年谱》(上海《东方杂志》1926年第23卷第12号)。《温州文献丛书》2003年出版孙延钊撰《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记其生平事迹较详。孙诒让以“郡县旧志之于经籍,疏漏?驳,无裨考证”,“乃讨论排比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年)开始动手撰修《温州经籍志》,历时八年,二易其稿,至光绪三年(1877年)方写定。但稿成以后一直
评分这书很不错
评分我好喜欢
评分一直以来就想买的一套书,等了很久了,趁着京东活动,赶紧抢了一套,很喜欢,。《温州经籍志》,清孙诒让撰,温州地方艺文专志。(1848-1908),字仲容,号籀庼,瑞安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道光二十八年八月十九(1848.9.16)生。同治六年(1867)乡试中举人。光绪前期捐官刑部主事,不久称病还乡。五试礼部不遇,遂一意古学,专心著述。晚年有志振兴教育,认为“自强之原,莫先于兴学”。出任温州府中学堂、温州师范学堂总理,又被公推为浙江教育会会长。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1908.6.20)去世。年六十一。浙中各学堂均停课哀悼。章太炎有《瑞安孙先生伤辞》,又撰有《孙诒让传》。张謇撰《孙徵君墓表》。传见《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朱芳圃撰《孙诒让年谱》(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国史学丛书》),宋慈抱撰《孙籀庼先生年谱》(上海《东方杂志》1926年第23卷第12号)。《温州文献丛书》2003年出版孙延钊撰《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记其生平事迹较详。孙诒让以“郡县旧志之于经籍,疏漏?驳,无裨考证”,“乃讨论排比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年)开始动手撰修《温州经籍志》,历时八年,二易其稿,至光绪三年(1877年)方写定。但稿成以后一直
评分这书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