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套装共4册)

毛泽东选集(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泽东 著
图书标签:
  • 毛泽东
  • 选集
  • 政治
  • 历史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共产党
  • 革命
  • 思想
  • 经典
  • 红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10645463
版次:2
商品编码:1064546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1-06-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3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毛泽东选集(套装全4册)》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一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一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一卷包括头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目录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经济问题
六、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害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极端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反对本本主义
四、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调查的技术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第一章 如何研究战争
第一节 战争规律是发展的
第二节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
第三节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第四节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
第三章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
第一节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由此产生我们的战略战术
第四章 “围剿”和反“围剿”——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战略防御
第一节 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第二书 反“围剿”的准备
第三节 战略退却
第四节 战略反攻
第五节 反攻开始问题
第六节 集中兵力问题
第七节 运动战
第八节 速决战
第九节 歼灭战
关于蒋介五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九三七年五月三日)
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目前发展阶段
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
我们的领导责任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九三七年五月八日)
和平问题
民主问题
革命前途问题
干部问题
党内民主问题
大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
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
一 两种宇宙观
二 矛盾的普遍性
三 矛盾的特殊性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 结论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抗日战争时期(上)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反对自由主义(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国记者贝特的兰的谈话(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五月)
论持外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五四运动(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反对投降活动(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必须制裁反动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纪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
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一九四○年一月二十八日)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一九四○年二月一日)
《中国工人》发刊词(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九四○年二月七日)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一九四○年二月二十日)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六日)
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年三月十一日)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年五月四日)
团结到底(一九四○年七月五日)
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为皖南事变发表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
……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精彩书摘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其政治代表是国家主义派和国民党右派。
  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有一个自称为戴季陶“真实信徒”的,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两句话,画出了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他们反对以阶级斗争学说解释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他们反对国民党联俄和容纳共产党及左派分子。
  但是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现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这两大势力竖起了两面大旗:一面是红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国际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集合于其旗帜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国际联盟高举着,号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帜之下。那些中间阶级,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没有他们“独立”的余地。所以。
  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思想,仅仅是一个幻想。
  小资产阶级。如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界、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律师,小商人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
  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这种人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是一个数量不小的群众,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上所说小资产阶级的三部分,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各不相同;但到战时,即到革命潮流高涨、可以看得见胜利的曙光时,不但小资产阶级的左派参加革命,中派亦可参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和着革命。我们从一九二五年的五卅运动和各地农民运动的经验看来,这个断定是不错的:
  半无产阶级。此处所谓半无产阶级,包含:(一)绝大部分半自耕农,(二)贫农,(三)小手工业者,(四)店员,(五)小贩等五种。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是农村中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众。所谓农民问题,主要就是他们的问题。半自耕农、贫农和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都是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济。
  绝大部分半自耕农和贫农虽同属半无产阶级,但其经济状况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半自耕农,其生活苦于自耕农,因其食粮每年大约有一半不够,须租别人田地,或者出卖一部分劳动力,或经营小商,以资弥补。春夏之间,青黄不接,高利向别人借债,重价向别人籴粮,较之自耕农的无求于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优于贫农。因为贫农无土地,每年耕种只得收获之一半或不足一半;半自耕农则租于别人的部分虽只收获一半或不足一半,然自有的部分却可全得。故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贫农是农村中的佃农,受地主的剥削。其经济地位又分两部分。一部分贫农有比较充足的农具和相当数量的资金。此种农民,每年劳动结果,自己可得一半。不足部分,可以种杂粮、捞鱼虾、饲鸡豕,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勉强维持生活,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农,然较另一部分贫农为优。其革命性,则优于半自耕农而不及另一部分贫农。所谓另一部分贫农,则既无充足的农具,又无资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更需要出卖一部分劳动力。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他们是农民中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因其家庭负担之重,工资和生活费用之不相称,时有贫困的压迫和失业的恐慌,和贫农亦大致相同。店员是商店的雇员,以微薄的薪资,供家庭的费用,物价年年增长,薪给往往须数年一增,偶与此辈倾谈,便见叫苦不迭。其地位和贫农及小手工业者不相上下,对于革命宣传极易接受。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其地位和贫农不相上下,其需要一个变更现状的革命,也和贫农相同。
  无产阶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中国因经济落后,故现代工业无产阶级人数不多。二百万左右的产业工人中,主要为铁路、矿山、海运、纺织、造船五种产业的工人,而其中很大一个数量是在外资产业的奴役下。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和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的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无论哪种人都不如他们的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生产手段,剩下两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资产阶级的极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都市苦力工人的力量也很可注意。以码头搬运夫和人力车夫占多数,粪夫清道夫等亦属于这一类。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惟不及产业工人的集中和在生产上的重要。中国尚少新式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所谓农村无产阶级,是指长工、月工、零工等雇农而言。此等雇农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资金,只得营工度日。其劳动时间之长,工资之少,待遇之薄,职业之不安定,超过其他工人。此种人在乡村中是最感困难者,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
  此外,还有数量不小的游民无产者,为失了土地的农民和失了工作机会的手工业工人。他们是人类生活中最不安定者。他们在各地都有秘密组织,如闽粤的“三合会”,湘鄂黔蜀的“哥老会”,皖豫鲁等省的“大刀会”,直隶及东三省的“在理会”,上海等处的“青帮”,都曾经是他们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互助团体。处置这一批人,是中国的困难的问题之一。这一批人很能勇敢奋斗,但有破坏性,如引导得法,可以变成一种革命力量。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从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乡下,在县城,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所得材料不少。许多农民运动的道理,和在汉口、长沙从绅士阶级那里听得的道理,完全相反。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想这些情形,很多地方都有。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组织起来
  湖南的农民运动,就湘中、湘南已发达的各县来说,大约分为两个时期。去年一月至九月为第一时期,即组织时期。此时期内,一月至六月为秘密活动时期,七月至九月革命军驱逐赵恒惕,为公开活动时期。此时期内,农会会员的人数总计不过三四十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也不过百余万,在农村中还没有什么斗争,因此各界对它也没有什么批评。因为农会会员能作向导,作侦探,作挑夫,北伐军的军官们还有说几句好话的。十月至今年一月为第二时期,即革命时期。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因为农民入农会大多数每家只写一个人的名字,故会员二百万,群众便有约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如湘潭、湘乡、浏阳、长沙、醴陵、宁乡、平江、湘阴、衡山、衡阳、耒阳、郴县、安化等县,差不多全体农民都集合在农会的组织中,都立在农会领导之下。农民既已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于是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连两公婆吵架的小事,也要到农民协会去解决。一切事情,农会的人不到场,便不能解决。农会在乡村简直独裁一切,真是“说得出,做得到”。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则完全被剥夺了发言权,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会投降。
  “我出十块钱,请你们准我进农民协会。”小劣绅说。
  “嘻!谁要你的臭钱!”农民这样回答。

  ……


穿越历史的风云:一部时代的史诗 当指尖滑过泛黄的书页,当墨迹在纸上诉说着过往,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前进的洪流在耳边回响。这套由著名学者倾力编纂的《历史的进程:二十世纪中国巨变》,正是这样一部恢弘的时代史诗,它以宏大的视角、翔实的史料,引领读者穿越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本书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画卷。从晚清的积弱到辛亥革命的曙光,从军阀混战的黑暗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被深刻地剖析,每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都被鲜活地还原。作者们深入挖掘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命运起伏,无论是普通的农民、热血的知识分子,还是英勇的战士,他们的故事共同汇聚成了时代洪流中的点点星光,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 第一卷:千年帝国走向崩塌的黎明 本书的开篇,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古老帝国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下,延续千年的封建王朝摇摇欲坠。然而,旧制度的腐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觉醒与抗争。作者们细致地描绘了洋务运动的兴衰,甲午海战的惨痛,戊戌变法的仓促与激昂,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复杂性。我们看到,在对外屈辱、对内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孕育着变革的暗流。 本卷深入探讨了辛亥革命的酝酿与爆发。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如何在中国传播,同盟会如何一步步凝聚力量,以及武昌起义一声枪响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本书并未简单地歌颂革命的胜利,而是着重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它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然而,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推翻了帝制,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族意识。 第二卷:军阀混战下的探索与挣扎 辛亥革命的果实并未能稳固,中国随即陷入了漫长的军阀混战时期。本卷以惊心动魄的笔触,展现了北洋军阀时期中国政治的混乱与黑暗。各路军阀割据一方,战火连绵,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社会秩序荡然无存。然而,正是在这片废墟之上,新的思想火花开始闪耀。 五四运动的爆发,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本书详细梳理了五四运动的起因,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到青年学生爱国热情的迸发,再到工人阶级的加入,这场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白话文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卷还着重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尝试,以及其最终破裂带来的深远影响。早期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走向。我们看到,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无数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和普通民众,都在为国家的命运而思考、而奋斗、而牺牲。 第三卷:民族存亡的危机与伟大的抗争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将中国推向了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本书的第三卷,以极其沉重的笔墨,描绘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悲壮历程。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本卷详尽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建立抗日根据地,到发动敌后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成为了凝聚民族力量、抵抗侵略的旗帜。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也同样值得铭记。本书客观地展现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面前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各自在抗战中的贡献和付出。 除了宏观的历史叙述,本卷还通过大量生动的个体故事,展现了普通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与坚韧。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血染的战场到被摧毁的家园,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血泪,都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都被赋予了血肉和温度,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抗战的艰辛与伟大。 第四卷:革命的胜利与新中国的诞生 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与苦难之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曙光。本书的第四卷,聚焦于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本卷深入分析了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较量,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民心,最终取得全国性胜利。 孟良崮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被作者们以精彩的军事描写呈现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革命战争的残酷与壮烈。同时,本书也关注到了战争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以及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宣传动员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 最终,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本书以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建设事业。从土地改革到经济恢复,从思想改造到文化建设,新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历史的进程:二十世纪中国巨变》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在剧烈动荡与深刻变革中,所经历的艰辛、付出的代价、取得的成就,以及孕育出的伟大精神。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阅读本书,就如同与历史对话,与先辈共鸣,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它将带领每一位读者,深入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是如何从古老的东方帝国,蜕变为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国家,为我们今天的时代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纵深和宏大的历史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这位历史人物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伴随着争议和复杂的评价。然而,我选择阅读,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想要“了解真相”的好奇心,而不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当我真正投入阅读后,我发现书中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它不仅仅是政治宣言,更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如何领导一个国家走向独立富强的深邃思考。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团结和动员人民群众的论述,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策略。这些内容,即使脱离了具体的历史情境,依然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我发现,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在书中却有着极其细致和周密的分析。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进行对话,他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处论述,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这套书,让我跳出了笼统的标签,去尝试理解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思想脉络,以及他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

这套书的阅读经历,是一次对历史的深度“回溯”和对思想的“解剖”。我抱着一种探究“思想是如何形成”以及“思想如何影响历史”的心态来阅读。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以及如何根据客观条件调整策略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探讨,虽然有些哲学概念对我来说并不完全熟悉,但通过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分析,我逐渐理解了这些理论在指导革命实践中的作用。读到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内部矛盾、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篇章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方法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是否依然有其借鉴之处。这本书并非一蹴而就就能读懂的,它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但是,当你能够领会其中某些精髓时,你会发现,它为你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历史和政治思想的全新视角。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和理论的支撑,也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和不懈探索。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必须说,是一场充满了挑战但又极具回报的智力冒险。我并非从一开始就抱着一种“全盘接受”的心态去阅读,而是带着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试图去理解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考逻辑和决策依据。不得不承认,书中有些篇章对于我这个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颇费周折,需要反复咀嚼,甚至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来辅助理解。但是,正是这种“困难”,反而激发了我更强的求知欲。当我终于能够理解某个深奥的论述,或者某个看似难以理解的决策背后的原因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以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深刻思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被打开了,对一些复杂问题的分析角度也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刻。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历史,不只是简单地记住事实,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那些塑造历史的思想和逻辑。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文献。这套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鲜明印记,直接、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那些关于经济发展、社会改造的构想,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经历了曲折,但其初衷和提出的问题,至今仍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年代,无数人在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书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例如如何处理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关系,如何处理阶级矛盾,都展现了作者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虽然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存在局限性,但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认识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宏观和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倒是挺有年代感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选择入手这套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历史的好奇和求知欲。毕竟,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许多重要的决策和思想都与这位历史人物息息相关。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卷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书中的文字,虽然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字里行间流淌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与思考。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战略战术的论述,虽然我并非军事专业人士,但读来却觉得茅塞顿开,那些精妙的布局和深远的洞察力,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常常让我陷入沉思。有时会因为理解上的滞涩而反复研读,有时又会因为某个观点豁然开朗而惊喜不已。总而言之,这是一次非常充实的阅读体验,让我对那段历史以及其中孕育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一件事,写得如此透彻,只要识字就能看懂,这才是真正的思想大家!

评分

书不错,很久以前就想看了,终于下手,不过快递不是只有一点暴力哟,边角都被摔坏了。

评分

外公很喜欢,一直都喜欢毛泽东的选集与著作,京东的商品不错,物流很快,一直都在京东上买,支持京东!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整体还不错,纸张比较像原来的书,但封面特别光滑。在京东买的书,总有一本两本有瑕疵,就不能把包装搞好点,或者让配送多注意?

评分

到的很快,第一天下午下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封装完整,上个照片。

评分

包装很好,速度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

开在万达,为什么贵你问王健林啊,一个月租金*块,还会这么贵吗?一个月租金*块,不贵怎么办?实体店开不下去,一家接一家的关门,根源是什么没点数吗?

评分

很好的书,价廉物美,非常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