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30(特别赠送京东定制笔记本)

战争事典030(特别赠送京东定制笔记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战争史
  • 军事
  • 历史
  • 战争
  • 百科全书
  • 京东定制
  • 赠品
  • 工具书
  • 冷知识
  • 军事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3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88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战争事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因此战去了非洲。
  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
  以清口之战为例,作者手把手带你复原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


海报:

内容简介

  751年在怛罗斯发生了一场传奇性对战,唐朝人杜环竟因此战达成了伟大成就。此战的前情后果究竟是怎样的呢?从被迫抛弃家园,到创建辉煌的帝国霸业,到无声地消失:塞人迁徙后在西南亚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鲜为人知的历程。从与北元的主要会战,以及蓝玉流星般的人生,看建国早期的明帝国。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与恩恩怨怨,俄国海军为在南方夺得一个出海口做出了7次努力。一场资料缺乏的早期战争,如何复原?作者以清口之战为例,做了一次示范。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后,历经整整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拉丁人在黎凡特站稳了脚跟,直到一个名叫伊马德丁·赞吉的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且看《战争事典030》。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双雄的第一次碰撞——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
塞人的最后荣光——印度—斯基泰和印度—帕提亚王国兴衰史
大将扬威捕鱼儿海——明帝国与北元之战及名将蓝玉的沉浮人生
七入地中海的巨熊——俄国海军对南方出海口的千年情节
复盘宋魏清口战役——从实证角度尝试复原中国古代战役
埃德萨的征服者——枭雄赞吉

精彩书摘

  当然,大唐帝国在内陆的统治地位并不是没有挑战者的。7世纪后期,曾被太宗皇帝灭亡的(东)突厥汗国在蒙古高原故地复起。历史上唯一的一个从青藏高原崛起的强盛势力吐蕃也北上东进,成为唐廷劲敌。与此同时,另一个从远方兴起的帝国也将触角伸到了中亚,这就是阿拉伯帝国,唐代称之为“大食”。这其实是一个张冠李戴的错误。“大食”(Tazik)在今天通常翻译成“塔吉克”,是突厥人对中亚地区说波斯语的穆斯林的称呼。但当时的阿拉伯人恐怕不会乐于接受这个称呼,因为阿拉伯帝国正是萨珊波斯帝国的毁灭者。
  阿拉伯人征服战争的冲击波,实际上也是几个世纪以来闪语部族向阿拉伯半岛以外迁徙的总爆发。阿拉伯帝国大规模扩张的序幕在第二任哈里发欧默尔(634—644年在位)时代拉开,不到30年,萨珊波斯帝国便已宣告灭亡,而东罗马帝国也丢掉了一半的土地。两大帝国崩溃之迅速可能都超出了阿拉伯人自己的意料,正如当代伊朗学者所说,“在伊斯兰教之前,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伊朗民族和罗马民族是政权、外交、庄严、雄伟的最完美的象征,在穆斯林战胜了伊朗和罗马这两个大国之后,这种形象却被击败了”。
  在当时,阿拉伯人的扩张还在继续。根据《中亚塔吉克史》的记载,“阿拉伯侵略者从侵入伊朗时起,就提出了征服阿姆河以北的中亚地区,即马瓦拉痕那儿(阿语‘河那边的地方’)的任务”,在阿拉伯地理学家亚库特的著作和纳尔沙希(公元10世纪人)的《布哈拉史》中,可以见到阿拉伯人的如下传说:“似乎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本人曾经宣称,征服河中地区是他属下教徒的神圣而又光荣的职责。”
  同时,唐帝国对西突厥汗国的毁灭性打击给阿拉伯人进入中亚以可乘之机。“西突厥汗国的崩溃,极有利于阿拉伯人进驻玛瓦郎那尔(粟特)。阿拉伯的编年史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自661年起,阿拉伯帝国进入了倭马亚王朝时期。这一王朝的创立者穆阿威叶将向中亚阿姆河外地区扩张看成是其首要事业。从663年起,穆阿威叶以巴士拉为基地,花了近8年时间(663—671年)彻底征服了呼罗珊地区(今伊朗东北部与中亚南部)——萨珊波斯帝国最后残存势力所在。673年以后,阿拉伯帝国以呼罗珊为基地,开始了对中亚的初期征服。
  脱离了西突厥的保护伞,粟特人的国家无力对抗阿拉伯的铁骑,何况这些国家彼此之间还在钩心斗角。“当地政权多而分散”,“河中地区各统治者之间的不和,使中亚各民族难于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者”。这些国家,即使在抵抗还是妥协的重大选择上都不能达成共识,“那时,阿拉伯征服者多次渡过阿姆河,袭击河中地区,每次,布哈拉王都向阿拉伯人纳贡或送其他礼物,以便缔结和约,从入侵的危机中解救自己的国家。”结果,681年,大阿拉伯军队进入粟特并占领了撒马尔罕。弘道元年(683年),呼罗珊新总督萨勒木已在布哈拉驻军。
  不过在此后很长一段时期,阿拉伯人的扩张止步于锡尔河。统治集团的内讧(30年内更换了9任呼罗珊总督)、复兴的后突厥势力进入中亚,都影响了阿拉伯人的征服事业;直到哈里发阿卜杜勒·麦立克统治时期(685—705年),在结束了国内争夺政权的内讧,镇压了被征服国家的起义后,阿拉伯贵族才下定决心夺取河中地区,开启阿拉伯征服史上的第二个时期。705年,彻底征服河中地的任务被交给了呼罗珊总督屈底波(705—715年在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屈底波连续攻占了吐火罗斯坦的首府巴里黑及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及花剌子模等大片土地。714年,屈底波出兵费尔干纳,阿拉伯人的兵锋几乎抵达喀什,将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扩张活动推到了顶峰。
  可惜好景不长,次年,苏莱曼(715—717年在位)继位为哈里发。屈底波知道苏莱曼对他的敌意,遂与其家族一起迁往费尔干纳,意在脱离哈里发国家。但是对10年之久的持续血战感到厌倦的阿拉伯军队不再服从屈底波,杀了他及其家人。屈底波死后,他的“伟业”并未被苏莱曼新的东方将领所继承。可以说,屈底波的死,不但标志着阿拉伯在中亚 25 年的征服的结束,也标志着其衰退的开始。
  以后,其继任者都没有超出他的征服范围。突骑施(“异姓突厥”)政权的兴起更使阿拉伯人面前出现了一个劲敌。724年,阿拉伯军队攻拔汗那,围渴塞城,突骑施可汗苏禄之子尔微特勤驰袭,阿拉伯军队狂退,在药杀水又遭粟特人军队进攻,伤亡重大。这实际上是阿拉伯人 15 年中对河中的最后一次入侵,西方史籍上把此事称为阿拉伯人蒙受灾难的“渴水日”,这次灾难在阿拉伯征服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严重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威望。从此以后,阿拉伯人发现自己成了防守的一方,并且逐渐地被从阿姆河外的所有地区驱逐出去了。
  727—729年间,河中爆发反阿拉伯人起义,苏禄又一次入援,“把阿拉伯人赶过了阿姆河,甚至布哈拉也被其攻下”,“突厥人甚至攻掠到了呼罗珊”。在一次战役中,阿拉伯人安排了两名神箭手对苏禄进行狙击,两箭射中苏禄的面部,却不能取其性命——苏禄身上穿着当时负有盛名的只露出两只眼睛的吐蕃锁子甲。
  731年初,呼罗珊总督居纳德(Junayd)率军渡过阿姆河,向撒马尔罕进军。阿拉伯军队受到突厥(即突骑施)可汗军队的阻击。突厥军中有当地的粟特国家军队。突厥人采用火攻,阿拉伯军队饥渴交加,一败涂地,居纳德仅率千余人逃脱。阿拉伯历史学家塔巴里(Tabarī)将是役称为“关隘之战”。
  此后,盛极一时的突骑施改变了对唐廷的恭顺态度。734年夏,苏禄率军围攻疏勒,大有吞并西域之势。这对唐帝国在西域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于是出现了“唐朝与大食计会连兵”,两国在东西两面几乎同时对突骑施实施军事打击。
  734年秋,唐玄宗密诏安西节度使,征募万名胡汉士卒,防备突骑施。按其诏令,河西节度使派兵2万往取瓜州北部,以便开道西域,又令朔方军于瓜州征募士卒2万,选定十二月上旬联合安西各县发起进攻。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作战计划未能付诸实践。
  在737年,阿拉伯方的呼罗珊总督阿萨德也发兵进攻河中的撒马尔罕,但未能占有其地。同年,阿萨德征集大批军队,在哈里斯坦(Kharistan)附近的会战中,大破苏禄与粟特人的联军。这一战役关系重大,它“不仅是阿拉伯在中亚命运的转折点,而且预示着突骑施的衰落”。738年夏,苏禄死后,突骑施内乱频发,最终走向崩溃与灭亡。到740年左右,阿拉伯帝国重又控制了河中各地。
  这一时期的河中国家通称为“昭武九姓”,包括康国、石国、米国、何国、史国等众多粟特人小国,“昭武”可能是“城主”的意思,用来称呼其部族首领。对于他们来说,新来的阿拉伯人实在算不上是一个仁慈的主人。与“圣战”的表面主旨大相径庭的是,阿拉伯人对榨取河中的财富远比传播先知的信仰更感兴趣。阿拉伯帝国向来对各中亚属国横征暴敛,实行竭泽而渔的政策。据10世纪中叶波斯历史学家纳尔沙喜记载,呼罗珊总督逼迫布哈拉(唐称“安国”)赔款100万迪拉姆,其数额相当于布哈拉5年的税入;又强令撒马尔罕(“康国”)一次缴纳200万迪拉姆,以后每年交纳20万迪拉姆以及3000“头”奴隶(每名奴隶折价200迪拉姆)。各国负担十分沉重,有国王向唐廷上表,国内库藏宝物及部落百姓,并被大食征去。
  当地人摆脱沉重负担的唯一希望在于皈依伊斯兰教,因为改宗以后就可以免交人头税。问题在于,当大众开始改宗时,赋税收入随之减少。结果呼罗珊总督在718—719年间下令,只有接受割礼和熟悉《古兰经》的改宗者才能免交人头税。这立即使得新皈依者陷入进退不能的窘境,一方面,逃避赋税的希望破灭;另一方面,《古兰经》规定叛教者只有死亡一途,这就阻断了这些人重新回归原来信仰(主要是祆教和佛教)的可能。
  于是,在 720—722年间,河中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阿拉伯人起义。在竭尽全力镇压了这次反抗之后,呼罗总督试图减轻人民的不满,下令所有人改宗都可以免除人头税(728年)。这一次,许多人热烈地做出回应成为穆斯林,几乎没有人再需要缴税了——这与阿拉伯人的利益冲突,呼罗珊总督当年就自食其言,结果又引发了以布哈拉绿洲为中心的大规模起义。这也使得河中地区“被认为是阿拉伯哈里发国家最靠不住的边陲之一”。
  到了750年,阿拉伯帝国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剧烈动荡。747年,一个获释奴隶阿布·穆斯林率众在呼罗珊起义。到了两年后的749年,倭马亚王朝军队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起义者占领库法城后,于749年年底在库法清真寺宣誓拥戴阿布·阿拔斯,是为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由于这个新王朝的旗帜尚黑色,在中国史籍上被称作“黑衣大食”。750年1月,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支流扎布河畔覆没,末代哈里发麦尔旺二世西逃,8月他在埃及遭阿拔斯军队追杀而死,倭马亚王朝宣告灭亡。
  ……

前言/序言

  怛罗斯之战是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在各自扩张极限上的一次著名对决,然而因为史料的缺乏,此战的起因、战场细节,甚至投入兵力和胜负原因一直都众说纷纭。《双雄的第一次碰撞——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将通过多方中外史料的对比分析,尽可能地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诸方面还原这场亚洲两端的最强盛帝国军队间的第一次对决。
  古印欧人,作为最早的游牧民族,曾给定居民族带去了无尽的恐惧与劫掠。塞人作为他们的后裔,则在迁徙至西南亚的印度地区后,开始了定居、建国、扩张和衰亡的漫漫传奇。这就是《塞人的最后荣光——印度—斯基泰和印度—帕提亚王国兴衰史》一文将要介绍的。
  1368年,布衣天子朱元璋强势建国,而新兴的明帝国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终结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此后明帝国更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让曾经震撼世界的黄金家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大将扬威捕鱼儿海——明帝国与北元之战及名将蓝玉的沉浮人生》一文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
  自2011年3月开始的叙利亚危机,让俄罗斯海军借此得以再次回归地中海,续写俄罗斯南下地中海的千年战略。《七入地中海的巨熊——俄国海军对南方出海口的千年情节》一文旨在回顾俄罗斯海军围绕着地中海出海口进行的多次战略尝试与海陆鏖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军事行动,即战争。然而受限于文字载体相对不足、记述形式相对落后,很多历史上的战争连基本的经过都无法复原,留下莫大的遗憾。《复盘宋魏清口战役——从实证角度尝试复原中国古代战役》一文则想在广泛获取和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各种研究手段弥补这份遗憾。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后,历经整整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拉丁人总算在黎凡特站稳了脚跟。在这短暂的平静氛围中,一个名叫伊马德丁·赞吉的突厥人却激起了阵阵涟漪。《埃德萨的征服者——枭雄赞吉》将扼要介绍这位枭雄的起浮人生。


《战争事典030》(特别赠送京东定制笔记本)—— 战火纷飞下的沉思与远眺 战争,是人类文明史上绕不开的沉重篇章。它以最血腥、最残酷的方式,揭示着人性的善与恶,国家间的角力与博弈,以及技术进步在杀戮机器上的野蛮应用。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到现代信息战的无声较量,战争的形态在变,但其背后驱动的权力欲望、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冲突,却似乎亘古不变。 《战争事典030》并非一部简单的战史罗列,也不是一部单纯的军事技术手册。它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视角,试图穿透战争的迷雾,探寻其深层的根源、演变的轨迹,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的出版,恰逢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不断重塑,区域冲突此起彼伏,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战争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带来了新的隐忧。在此背景下,重温战争的历史,理解战争的逻辑,显得尤为必要。 穿越时空,洞察战争的本质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古代文明的兴衰之战,到近现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再到冷战时期的核阴影,以及当代局部冲突的复杂性。我们不只关注宏大的战役和战略部署,更将深入探讨战争的微观层面:士兵在战场上的真实体验,普通民众在战火中的命运沉浮,以及技术创新如何一步步改变着战争的形态和规模。 例如,在讲述古代战争时,我们将聚焦于战争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早期形态,分析不同文明在军事组织、战术思想、武器装备上的独特性。从罗马军团的纪律与高效,到蒙古骑兵的闪电突袭,再到中国古代兵法的谋略与智慧,每一个案例都将引人深思。我们也会探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战役,如何可能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滔天巨浪,改变王朝的兴衰,甚至是文明的走向。 进入近现代,本书将重点剖析工业革命对战争产生的颠覆性影响。蒸汽机的轰鸣,马克沁机枪的咆哮,炮弹的呼啸,这些新生的力量如何将战争的杀戮效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也将深入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成因、过程与后果,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得失,更重要的是其背后隐藏的民族主义狂潮、帝国主义扩张、以及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凡尔登的绞肉机、斯大林格勒的血战、诺曼底登陆的黎明……这些标志性的战役,不仅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对人性极限的拷问。 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出现将人类文明带入了“恐怖平衡”的边缘。本书将解析核威慑的逻辑,冷战时期代理人战争的复杂性,以及意识形态对抗如何渗透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这些事件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博弈,更是大国角力下无数生命的悲歌。 进入当代,本书将关注信息技术、无人机、网络战等新军事力量的崛起,以及这些力量如何重塑现代战争的格局。不对称战争、反恐战争、以及潜在的大国冲突,都将在本书中得到深入的探讨。我们不仅会分析军事层面的变化,更会关注这些变化对国际关系、国家安全、以及未来战争形态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不止于战史,更关乎人类的未来 《战争事典030》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对战争历史的梳理与回顾,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反思。战争为何会发生?是权力,是资源,是仇恨,还是误判?人类是否能够摆脱战争的宿命?和平的代价究竟是什么?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政治与经济的驱动力: 战争往往是政治斗争的极端形式。我们将分析国家利益、地缘政治、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冲突等因素如何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从殖民扩张到贸易战,从民族主义到宗教冲突,这些宏观层面的驱动力如何最终演变为血腥的厮杀,本书将一一解读。 军事技术与战略思想的演进: 战争是技术与智慧的较量。本书将追溯军事技术的发展脉络,从弓箭到火炮,从坦克到飞机,从核武器到网络武器。同时,也将解析战略思想的变迁,从孙子兵法到克劳塞维茨,从闪电战到总体战,这些思想如何指导着战争的进行,又如何受到战争本身的塑造。 人性的多重维度: 战争是人性的放大器。在战场上,我们看到英雄主义的壮举,也看到残暴屠杀的发生;在后方,我们感受到同仇敌忾的力量,也目睹着流离失所的悲剧。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战争中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生命价值的敬畏与对死亡的麻木,勇敢与怯懦,牺牲与背叛,这些都将在本书中得到深刻的描绘。 和平的代价与追求: 战争是巨大的灾难,而和平来之不易。本书将探讨建立与维护和平的艰辛历程,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外交的智慧,以及公民社会在促进和平中的角色。通过对历史的审视,我们更能理解和平的珍贵,并警惕那些可能将我们推向战争边缘的危险信号。 特别赠送:京东定制笔记本 《战争事典030》不仅提供深刻的思想启迪,更附赠一份贴心的礼物——京东定制笔记本。这本笔记本,以其精美的设计和优质的纸张,将成为您记录思考、梳理思路的理想伴侣。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您或许会产生诸多感悟、疑问,或是对某些历史事件产生新的联想。不妨将它们一一记下,无论是作为学习的笔记,还是作为个人思考的日记,都将使这段阅读体验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为什么选择《战争事典03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和观点。而《战争事典030》致力于提供一种系统、深入、有条理的视角,帮助读者建立对战争这一复杂现象的全面认知。它不提供廉价的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独立思考,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去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军事迷、国际关系研究者,还是仅仅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感到好奇,本书都将为您带来深刻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关于权力、关于人性、关于未来的书。 在翻阅《战争事典030》之时,愿您不仅能洞察战火纷飞的过去,更能以史为鉴,以智远眺,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京东定制笔记本,将伴随您一同踏上这段探索之旅,记录下每一次思考的闪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某些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可能对某些战役或人物的了解都比较片面,甚至存在一些误解,但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分析。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以及长远影响,并且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史料支撑,这让我对书中的论述深信不疑。我常常会边读边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与我已有的知识进行比对,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有些地方甚至让我感到醍醐灌顶,原来事情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人性纠葛和战略博弈。这种颠覆性的认知过程,是阅读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阅读一部史诗级的电影。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生动,画面感极强,我仿佛能看到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感受到士兵们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军事战略和政治博弈。而且,书中穿插的很多历史细节,都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整个宏大的叙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战争场面的描绘,那种紧张、激烈、又充满悲壮的氛围,被他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热血沸腾,又不禁为生命的脆弱而感叹。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像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

评分

我一直对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作者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将领,还是默默无闻的士兵,亦或是受战争牵连的普通民众,都显得那么真实、立体。他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恐惧也有勇气。我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悲伤,为他们的选择感到震撼,也为他们的坚持感到敬佩。通过他们的视角,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和闪光点。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而是触及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发人深省。

评分

翻开这本书,瞬间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无论是宏大叙事的场景描绘,还是对人物内心细致入微的刻画,都显得游刃有余。我尤其喜欢他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一闪而过的对话,都可能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或者揭示人物深层情感的线索。读着读着,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感受着战火纷飞的残酷,也体会着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书中的一些段落,我甚至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只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那种文字带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其他很多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而且,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娓娓道来,让整个阅读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简直太惊喜了!京东定制的笔记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塑料感,纸张也比我想象中要厚实,用来写写读后感或者记录一些零散的灵感真是太合适了。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配上一本同样出色的赠品,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仪式感。这次的笔记本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实用性上都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满足感,完全超出预期。而且,拆开包裹的时候,那种新鲜感和期待感被瞬间点燃,仿佛拆开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把它和书一起放在书架上,每次看到它,都能勾起阅读的欲望,让读书这件事变得更有趣,更值得珍藏。这种赠品的设计,恰恰抓住了读者希望获得额外惊喜的心情,让人觉得这次的购买物超所值,甚至比单纯买一本书更加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附赠品,更像是一种阅读体验的延伸,一种对读者品味的认可,让人觉得这个品牌很懂我们这些爱书人。

评分

自律的作息,有节奏的生活,健康的食物,规律的运动,艺术爱好,舒心的工作,这才是生活。

评分

搞活动时买入的,价廉物美。

评分

一战期间,化学@横空出世,成为比枪炮更令人畏惧的存在,由此展开了一场施毒与防毒的较量!作为一种大面积杀伤性@,毒气如魔鬼般肆意收割生命,甚至不分敌我!  日俄战争前,举步维艰的朝鲜和妄想“驱虎吞狼”的清政府,皆无力抵抗帝国主义国家,只能任其以本国领土为战场展开厮杀。而战争期间,稳操胜券的俄国,竟然输给了刚崛起的日本!战事是如何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呢?  第二次@战争爆发后,清廷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不是绥抚,就是避战;即使接仗,也是因为威胁到北京和皇帝!详述第二次@战争始末,分析近代中国是怎么被一步步打落深渊的。  明末社稷垂危,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农民@不断。风雨飘摇之际,卢象升挺身而出,为大明朝出谋划策、积极奋战,“虽千万人吾往矣”,最终在与清军交手时战死沙场!

评分

一直在买,没有断过

评分

不错,还有书签

评分

就喜欢在京东买书,价格好,服务也好。

评分

速度非常快,非常满意,这次618活动购买的,书很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前有“中亚屠夫”阿古柏疯狂入侵新疆,后有英、俄推波助澜意图渗透中国西北,看左宗棠如何顶住各方压力挥师西进,恢复山河社稷!详述席卷山东、牵制北方大半兵力的“孔有德之乱”,如何给风雨飘摇的明帝国以沉重打击,又如何为皇太极的征服事业再添助力。揭开活跃在公元前地中海世界的凶猛“巨兽”——桨帆战舰的神秘面纱,再现激烈的海权争夺战!

评分

内容不错,就是比想象中要薄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