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西方的没落(上下册) | 作者 | 【德】斯宾格勒,齐世荣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566668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字数 | 687000 | 页码 | 66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西方的没落》是斯宾格勒重要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卷,卷出版于1918年,第二卷出版于1922年。虽然此书引起了读者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但依然没有影响它在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欢迎。它激烈的言辞、精辟的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一般公众或有关学者争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知识界在开始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拒绝的,显然充满了疑虑和保守的心态,这使《西方的没落》在中国书界一波三折:该书长时期里没有一部完整的中译本问世。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以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念进行历史研究,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和西方文化,细致考察其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其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认为,文化的这种有机性和宿命性是生来俱有的,任何一种文化都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即使西方文化也不能例外。 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除了对现实的深刻理解之外,斯宾格勒学说的有价值之处在于他对西方传统历史观念的冲击和批判。他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以多个文化的发展代替了单个文化的发展;以文化的有机生长代替了社会的阶段演进;以文化的自我中心代替了欧洲中心。 ? |
| 作者简介 | |
| 斯宾格勒: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及反民主政治作家。1880年出生于一个邮政官员的家庭,先后曾就读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后获得博士学位。著作:《西方的没落》、《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等。 齐世荣: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师范学院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于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 |
| 目录 | |
| 德意志中心论是比较文化形态学的比较结果 ——评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 齐世荣 导言 ╱ 第二卷 世界历史的透视 章起源和景观(甲)宇宙和小宇宙 章起源和景观(乙)高级文化的类别 第二章起源和景观(丙)文化间的关系 第三章城市和民(甲)城市的心灵 第四章城市和民族(乙)民族、种族、语言 第六章城市和民族(丙)原始人、文化民族、费拉 第七章阿拉伯文化诸问题(甲)历史上的假晶现象 第八章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乙)枚斋的心灵 第九章阿拉伯文化诸问题(丙)毕达哥拉斯、穆罕默德、克伦威尔 第十章国家(甲)等级问题——贵族和僧侣 第十一章国家(乙)国家和历史 第十二章国家(丙)政治的哲学 第十三章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甲)货币 第十四章经济生活的形式世界(乙)机器 |
| 编辑推荐 | |
| 齐世荣:“这本书,一个标点、一个字也不能动。”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书。齐世荣大师首译沉淀多年全新推出,上下两册涵盖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增加专名译名对照表和额外几万 字前言全收录。爱书人的圣经! 你看到的将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的构架,也是一个迷人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感受大师魅力,尽在此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让你重新审视自己所处时代的书。斯宾格勒的观点,无疑是带有挑战性的,他将西方文明推向了一个“没落”的结局,这种判断本身就足以引发争议。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那种看待文明的方式,将文明视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有着自己的生长轨迹,这是一种超越简单线性历史观的深刻洞察。他试图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将世界文明纳入一个更广阔的比较框架,这种开放的、全球性的视野,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书中对于不同文明形态的描绘,虽然可能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但其对文化、艺术、科学、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精妙阐释,依然让人叹为观止。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伪形态”和“真形态”的区分,以及他对“历史的危机”的预言,这些都让我对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审视角度。虽然内容庞杂,但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每一次的理解都有新的深化。
评分我一直觉得,阅读一部经典著作,就像是在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峰,而《西方的没落》无疑就是一座极其险峻的山峰,但也因此,一旦征服,所见的风景便无比壮丽。作者斯宾格勒的那种宏大的历史观,将文明比作一种生命体,有着各自的“灵魂”和“命运”,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他将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中国文明等等,都置于一个宏观的视角下进行比较,去探寻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它们各自的生命周期。我尤其被他对于“历史形态学”的阐述所吸引,他认为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决定了文明的走向。当我读到他分析西方文明如何从一个充满艺术与宗教精神的“早晨”,走向一个被技术和理性所统治的“黄昏”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身处的时代,那些冰冷的数据、高效的算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似乎也在消磨着某些更深层的东西。译文的质量也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即使是如此深刻晦涩的思想,在翻译家的精心打磨下,也变得相对清晰可读,虽然理解的深度还需要反复咀嚼。
评分这本书名实在太震撼了,光是“西方的没落”几个字,就足以让人心生好奇,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对历史的周期性,以及文明的兴衰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似乎也暗藏着某种趋势。而斯宾格勒,这位在思想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学者,他提出的“形态发生学”理论,将历史比作具有生命周期的生物体,从萌芽、生长到衰亡,这无疑是一个极富启发性的视角。尤其是他对于西方文明从古典文化到技术理性的转变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社会中,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精神世界的疏离感,不禁让人思考,这是否也是某种“没落”的征兆?齐世荣先生的译本,我个人感觉非常流畅,尤其是在翻译一些哲学性的概念时,能够做到既保留原意,又让中文读者易于理解,这实属不易。每次翻开这本书,都感觉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用宏大的历史视野,对西方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出了深刻的预言,虽然有些观点可能带有悲观色彩,但却引发了我对人类文明命运的深层思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起来既感到震撼,又感到沉重的书。斯宾格勒的笔触,如同巨匠的手,勾勒出西方文明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宏大画卷。他的“形态发生学”理论,将历史的进程比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有着自己的生老病死,这种观点无疑是极富创意的。我个人最欣赏的是他对于文明“灵魂”的探讨,他认为每一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精神,而这种精神决定了文明的走向。当我读到他对西方文明如何从充满宗教和艺术气息的“文化”阶段,滑向以技术和理性为核心的“文明”阶段时,我深感共鸣。这种转变,既带来了物质的繁荣,似乎也伴随着精神的空虚。齐世荣先生的译本,将原著的思想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远超我的预期,每次读都能有新的领悟,都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
评分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置身于历史洪流之中的感觉,仿佛可以听见古老文明的低语,也能感受到现代社会奔腾不息的脉搏。斯宾格勒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洞察力,他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着文明的兴衰更替。他并非简单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试图去揭示隐藏在历史表面之下的深层结构和规律。他的“周期论”观点,虽然在后来的历史学研究中受到过质疑,但其作为一种思考历史的独特方式,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尤其被他对“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所吸引,在他看来,“文化”是生命力的源泉,是创造性的土壤,而“文明”则是文化走向衰落、走向僵化的表现。当我们将这个框架套用到当下的社会,会发现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这本书的上下两册,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让人忍不住去反复琢磨,去对照现实,去思考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