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

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殿富 著
图书标签:
  • 礼记
  • 君子
  • 人生
  • 儒家
  • 传统文化
  • 修身
  • 处世
  • 道德
  • 哲学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润轩泽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05687
商品编码:1069454581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

:35.00元

作者:周殿富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5687

字数:1400000

页码:0

版次: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由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普及古典学术需要,校注者作了简明注释

内容提要


《礼记论君子礼敬人生》是一部以《礼记》读书札记形式
来谈生命伦理与人生哲学的大众通俗读物,并附有《礼记新编
60篇》 。 但既涉《礼记》 , 如何通俗也比不得读小说轻松。

目录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001
出版前言 001
[序]让有血气的生命做地上的美与庄严 001
一、礼敬:做人应知的要义 009
二、 节制:纵欲就是把生命交给了巴尔扎克的“驴皮” 013
三、君子安身立命的十条礼谕 015
四、礼:教人知何以别于禽兽群 017
五、礼尚往来:感恩不是愚报与交易 020
六、 富贵者当“自卑而尊人”;
汉太尉慨叹不入狱安知狱吏之贵 023
七、人生百年的十个分期称谓 026
八、 时孝:人子事亲的四季之礼与一日两敬 028
九、为人子者与人争斗不孝有四 030
十、游子当知慰父母在家盼归之心 032
002
十一、人子居家举止礼敬孝思十三观 034
十二、 亲在,衣冠不镶白;亲亡,衣冠不缀彩 036
十三、父执辈进退问对之礼 038
十四、对年长者的五个礼敬层次 039
十五、尊师之四礼可广为待客之道 041
十六、“客前不叱狗”与“餐桌软暴力” 043
十七、 现代人的“视觉空乏征”与男人的“软骨塌肩病” 045
十八、为子女起名的四大忌讳 047
十九、忠诚敬业:王命在身不敢宿于家 049
二十、 君子全交之道:不尽人欢,不竭人忠 051
二十一、 君子的“站相”“坐相”与“抱孙不抱子” 053
二十二、君子“五不问”则不失礼敬 056
二十三、 临丧不笑,临乐不叹;丧葬礼敬与不宜 058
二十四、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 060
二十五、 太子申生宁死而不肯拂父意之遗害 062
二十六、 正人君子总该有忠、孝、耻“三心” 065
二十七、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大有深意 067
二十八、 礼不忘本:“狐死正首丘”“胡马嘶北风” 070
二十九、 君子称终小人称死,死不可免自当努力于生 072
三十、 孔子临终自挽悲歌;人生不为君子也当成正人 074
三十一、 “礼有余”莫若“哀有余”“敬有余” 076
三十二、 君子知耻:“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078
三十三、 君子不强求事功;不及尚可补,过之无以挽 080
003
三十四、 君子临丧念始节哀顺变;大孝在生前而不在身后 082
三十五、 子路伤贫之叹;论孝原心不原迹,
家贫以菽水之欢为孝 084
三十六、 “人道政为大”:千夫殒命又何如一人善政 086
三十七、当途当念“苛政猛于虎” 088
三十八、处墓墟庙堂之间人自悲敬 090
三十九、 “嗟来”大鉴:好心为什么没好报 092
四十、 美轮美奂:君子善谏,智者善解 095
四十一、 仪表端庄,君王礼敬;衣貌不整,守门人拒报 098
四十二、“大义灭亲”未必可得主子欣赏 100
四十三、 “天网”:人生无以逃脱的三个“裁判所” 103
四十四、 嫁女三夜不熄烛,娶妇三日不常乐;
人生就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旅程 106
四十五、 知事人之道然后能使人;子产论未能操刀而使割 108
四十六、 礼:承天道,治人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111
四十七、 礼之“四治”:人情人义人利人患 113
四十八、 “爱死患生”:人类生存境界的至高点 115
四十九、 人性之:饮食男女“两大欲”,
死亡贫苦“两大恶” 117
五十、阎浮提世界的“魔兽”:人欲与兽性结合的杂种 119
五十一、生命对主人起码的两个诉求 123
五十二、 人是天地阴阳五行秀气所生之大物 125
五十三、 礼成于宾主辞让礼敬;
004
敬“县官”而不可忽“现管” 128
五十四、 婚礼:夫妻为“天地合”“万世之始”,
男女当有亲有敬 131
五十五、 古人丈夫何以为丈夫;如今男人何以多“伪娘” 134
五十六、 人兽之别在礼义,尊卑之别不在男女 138
五十七、 百日之腊,一日之泽;张而不弛,文武不能 140
五十八、女子的成年礼:加笄与取字 143
五十九、 人子之孝的“三纲领”与“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145
六十、曾子论人子敬身与“五不孝” 148
六十一、 君子之孝有“三难”:敬、安、终 150
六十二、 孝分“力、劳、广”,仁及鸟兽草木为大孝 153
六十三、曾子论“归全之孝” 156
六十四、 生当惜缘,“三顺”自为积福之道 159
六十五、 人间三大:“人道政为大,爱人礼为大,
礼以敬为大” 162
六十六、君子成其名即成父母之名 165
六十七、 孔子论“天道有四”与人生成功四道 167
六十八、 孔子论“野”“给”“逆”三违礼与“藤本人” 169
六十九、 君子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可参天地 171
七十、 君子择职:辞富贵而就贫贱,不使“人浮于食” 173
七十一、 君子不记父母之过而须记父行子效的原谷 175
七十二、 何谓“执其两端”;什么是“高明”“正确” 178
七十三、 道不远人:村夫愚妇自有圣人所不知不能处 181
005
七十四、 君子所当奉行与禁忌的职场五事 183
七十五、 大德者必得位、禄、名、寿;人爵怎如自得天爵 185
七十六、 射如君子之道失鹄责己;远始于近高起自低 187
七十七、 栽培倾覆:世界没有心,
抱怨干旱何如把自己变成雨 189
七十八、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治学当耻蒲卢螟蛉之误 191
七十九、 天地之道:以至诚不二而达博厚高明悠久 193
八十、 天地不已而终至无穷,人能不已则必成其大 196
八十一、 天地因“并”而广,做人有“容”乃大 198
八十二、君子“三不失”自得威信服人 200
八十三、 君子慎祸远耻庄敬日强;小人因无知无耻而无畏 202
八十四、 君子不以己长病人短,不以人所不能而辱人 204
八十五、 政治家要考虑人民的酒量,而不以己定法律人 205
八十六、无愧于人者自无所畏于天 207
八十七、 君子知处情处厚处贤必受人敬尊 208
八十八、被人“敬而远之”者非鬼即神 210
八十九、 君子进退之礼:“三让”而进,一辞而别 211
九十、 菩萨惧因,众生畏果;君子言虑终而行察弊 213
九十一、 梧桐为母所杖,竹杖为守父忧 216
九十二、 鸟兽伤其类哀不忍去,人哀其亲亡至死无穷期 218
九十三、 人不困于贫富贵贱君长府衙者可称为“儒” 220
九十四、 “絜矩之道”:善与人同,
自己讨厌的不用来对待他人 222
006
九十五、与人不慢不争自无暴祸临门 224
九十六、 “好男儿志在四方”与生之射礼 225
九十七、 君子不怨不争,其争也不失君子风度 227
九十八、 君子贵玉贱珉,人无玉质也别作石头 229
九十九、礼之大体:法天地顺人情 231
一〇〇、 礼之“三”何其如此之多;
人何以得与天地并立为三 233
鸣 谢 23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论君子:在繁华中安顿身心》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喧嚣世界中寻觅内心宁静,保持品格与智慧的读物。它并非一本沉闷的哲学说教,而是以一种温润、启发的方式,引导读者审视自身,理解“君子”这一理想人格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书的开篇,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场景切入。我们或许身处职场的激烈竞争,感受着不断攀升的压力;或许徜徉在社交媒体的洪流中,被各种信息碎片裹挟,迷失了自我;又或许在家庭的琐碎日常里,被情绪的起伏所困扰,难以找到安定的力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这些普遍的现代困境,让我们在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一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如此”的共鸣。 随后,作者开始缓缓揭开“君子”的面纱。这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个在我们身边,可以通过努力抵达的理想。作者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的论述,与现代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萃取出其核心价值。例如,他会谈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但不是简单地引用,而是深入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坦荡荡”意味着什么?是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真诚与磊落,不玩弄权谋,不勾心斗角,而是以开放的态度面对他人,即使在竞争中,也能保持风度;“长戚戚”又如何体现?也许是我们因焦虑而无法入眠,因得失而患得患失,因一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 书中对“君子”的理解,着重于其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的身份或财富。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君子,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如何看待拥有,如何处理失去,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内在的力量,是抵御外界纷扰的强大屏障。 关于“立德”:何为君子的根基? 《论君子:在繁华中安顿身心》将“立德”置于首要位置。作者认为,德行是君子人格的基石,没有稳固的德行,任何外在的成就都如空中楼阁。那么,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立德”? 书中并没有给出教条式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作者会探讨“仁”,不仅仅是慈悲为怀,更是在与人交往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难处,给予必要的支持。比如,在工作团队中,看到同事陷入困境,是袖手旁观,还是伸出援手?在家庭中,面对家人的抱怨,是针锋相对,还是耐心倾听?这种“仁”,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选择中。 同时,作者也深入阐释了“义”。在利益面前,君子如何坚守原则?在诱惑面前,君子如何保持清醒?书中会举例说明,在面对一些灰色地带的潜规则时,君子会选择遵从内心的道德准则,即便这可能意味着放弃一些短期利益。这种“义”,是一种对良知的坚守,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书中还触及了“礼”。但这里的“礼”,绝非繁文缛节,而是内在的尊重与界限。它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对规则的遵守,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例如,在公共场合,我们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打扰他人;在网络世界,我们如何保持理性,不散播谣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如何掌握分寸,不失礼于人。这种“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关于“修身”:如何在纷扰中找回内心的秩序? “修身”是君子品格塑造的关键环节。作者在这一部分,提供了许多可行的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内心的力量。 书中强调了“慎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君子依然能保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作者通过解析一些古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种“慎独”并非苦行,而是一种内心的自觉,一种对自身人格的珍视。在现代社会,这意味着在独处时,不放纵欲望,不沉迷虚拟,而是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学习,或者进行有意义的活动。 “知耻”也是修身的重要一环。作者认为,知道羞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也是改过自新的起点。在书中,他鼓励读者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文过饰非,而是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这种“知耻”,不是自卑,而是对自身不足的清醒认识,以及积极改进的动力。 此外,“乐”在修身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君子之乐,非寻欢作乐,而是源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书中探讨了如何在生活中发现“乐”,例如,通过阅读,通过欣赏艺术,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甚至是通过完成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这种“乐”,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是心灵深处的安宁。 关于“齐家”:以君子之道,温暖家庭 《论君子:在繁华中安顿身心》并未将君子局限于个人层面,而是将其延伸至家庭。作者认为,一个人的品格,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家庭。以君子之道“齐家”,能够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充满正能量的家庭氛围。 书中探讨了如何用“仁爱”之心对待家人,理解家人的需求,包容家人的缺点。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都需要用尊重和爱来维系。作者鼓励读者,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榜样的力量”在“齐家”中尤为重要。君子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家人,特别是子女。书中强调,父母的教育,并非严厉的管教,而是通过自身的品格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 关于“治国”与“平天下”: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担当 虽然本书的重点在于个人层面的君子之道,但作者也巧妙地将视角拓展至社会层面,探讨“治国”与“平天下”的理念。他并非宣扬政治抱负,而是强调,君子的理想人格,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治国”对于普通人而言,可以理解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君子的原则和智慧,做好本职工作,对社会负责。而“平天下”,则是一种宏大的愿景,即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种“平天下”,并非一定要成为政治家,而是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光发热,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书中也探讨了君子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应有的态度。他们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尽自己所能,去发出声音,去寻求改变,但这种改变,始终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进行,不激进,不偏执,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书的独特之处 《论君子:在繁华中安顿身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本“看得见”、“摸得着”的君子养成手册。作者没有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而是将抽象的儒家思想,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实践。 贴近现代生活: 书中的例子,都取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温润的语言: 作者的笔触温和而有力量,没有强迫性的说教,而是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引导读者自我思考,自我启迪。 实践性强: 书中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模仿和实践,将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 强调内在力量: 在一个充斥着外在诱惑和压力的时代,本书回归内心,强调内在的修养和力量,帮助读者找到安顿身心的钥匙。 总而言之,《论君子:在繁华中安顿身心》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读物,而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它邀请读者放下浮躁,回归本真,在繁华的世界里,修炼一颗宁静而强大的内心,活出属于自己的君子风范,以一种从容而有智慧的方式,安顿身心,享受人生。这本书,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位温暖的同行者,指引你找到内心的方向,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像一条涓涓细流,慢慢地滋养着我的心灵。作者的文字很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刻的道理,但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力量。书中有一部分讲到“乐善好施”,作者并没有强调物质上的捐赠,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帮助,比如给予别人鼓励,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者只是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我以前总是觉得,做善事就是要花很多钱,或者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是出于真诚的善意,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书中还讲到“知足常乐”,这并不是让你安于现状,而是让你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总是贪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以前总是很容易攀比,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弄得自己很不开心。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也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净化心灵的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乐观的态度,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感觉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很多自己都没注意到的地方。书里讲到“修身”这个概念,不是说要练肌肉或者追求外在的美,而是指内心的修炼,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以前总是容易冲动,或者因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在情绪上来之前,先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样做会不会有更坏的后果,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书中还提到了“齐家”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修身是从家庭开始的。我虽然还没有成家,但看到书中关于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的论述,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外界的愤怒和不满,可能都源于内心的不平静,而家庭,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去经营和维护的港湾。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的人的启示,让我觉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评分

这次读到的这本书,给我一种置身于古人书房,听他们娓娓道来的感觉。作者在书中大量的引用了古代的文献,特别是那些关于礼仪和道德修养的经典,比如《论语》、《孟子》等等。我本来对这些古籍了解不多,但作者的解读非常清晰易懂,还穿插了一些生动的故事,让我感觉这些古老的智慧并没有那么难以接近。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慎独”的章节,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也要保持道德的操守,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我以前总觉得,做人只要不被抓到,或者不被别人知道,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读完这一部分,我才意识到,真正的品德,恰恰体现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书里还讲到了“仁爱”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亲近的人,而是要推己及人,将这份爱心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尊重,这本书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并且给了很多具体的指导。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

这本书,我前几天才读完,感觉挺有意思的。作者写得很接地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讲到为人处世,就用到了邻里之间的相处之道,还有工作场合的沟通技巧。读的时候,我时不时会想起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也反思了一下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书里有一部分讲到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比如“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虽然听起来很老生常谈,但深入思考一下,确实很有道理。我以前总是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影响情绪,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尝试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些简单的冥想或者只是安静地坐一会儿,感觉心情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再那么容易烦躁了。而且,书里关于“君子”的论述,也不是那种脱离现实的理想化描绘,而是强调了君子在平凡生活中的责任和担当,比如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都要尽力而为。这让我觉得,做一个君子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言行去实现的。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我从未读过类似的书籍。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用一种非常超然的视角来审视人生百态。他并不急于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层层引导,让你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立德”的部分,作者认为,一个人最终留给世界的,不是财富,也不是名声,而是他所建立的品德。这种品德,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在他与他人的交往中,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贡献中。我以前总觉得,只要努力工作,赚很多钱,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够给他人带来什么,能够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书中还讲到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作者教导我们,不要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用理性和智慧去判断事物的真伪。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如何做一个更有深度、更有意义的人的思考,让我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